韩咏华,浩然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十大诗人获得者。连续五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文艺振兴、五个一工程奖荣誉获得者。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文化名人公益联盟副主席。光禄书院院士。河北省美术学院客座教授。2016年诗歌登上新闻头条并因独特庆祝神州11号方式网络串红。出版文学专辑五部。发表二百余万字。《中国诗》《时代中国泥河湾》《长城文艺》《燕赵文学》《京津冀文化》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人民日报》、《时代中国》《文化中国》等国家核心报刊。散文诗歌多次在国家省市文学大赛获奖。18岁刊物发表处女作。1995年召开个人作品研讨会。多年从事泥河湾文化宣传公益事业。2008年作为三祖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随中国赴港澳台文化代表队出行。受邀参加中宣部百名作家下基层活动。是世界华人华侨联合会命名的“泥河湾形象大使”与“泥河湾文化代言人”。笃信:一个好的作家,应该是民族的良心。
上饶弋阳,骄阳四月。我去朝拜一个与地域同在的崇高。
站在方志敏烈士塑像前的那一刻,我清醒,我认识他。不光是我,我们这个饱经沧桑、历经忧患的民族,也认识他。弋阳,英雄的大地,有他浩然正气的书写;弋阳,红色的沃土,有他年轻生命的血染。
记得上学的时候读《可爱的中国》,只觉得文章很美。并不了解作者鄙陋褴褛、含血带泪的壮烈。也许因为少不更事,领略不了烽火硝烟,风浪迭起,守正义于神山,拯民生于多艰的内涵。也许,只有踏上了烈士家乡,这个自古英雄辈出,膏腴丰饶﹑人上乘且繁殷的土地,才会对烈士有一种无比强烈的崇敬。
穿越离乱,缅怀英雄,我的心一次次被感染。
方志敏是 以“两条半枪”起家,在本乡本土发动农民创建根据地的革命领袖。在我看来,首先,他是一位黑暗社会的觉醒者。这种觉醒,来自于他始终有文学情怀的思想启蒙。1922年7月,他担任《民国日报》的校对,结识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向警予等中共“翘楚”。同年8月,他返回南昌创办“文学书社”出版《青年声》周报,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1924年入党后,回弋阳组织“青年社”,出版《寸铁》旬刊。一路走来,都与文学相伴,并在文学中觉醒。
我无意罗列方志敏的丰功伟绩,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苟利国家以生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有着文学素养爱国情怀的谦谦君子。这种素养,成就了一名29岁年轻的弋阳县委书记,也成就了一名留下文学名篇﹑留下精神财富﹑留下人生史诗,为真理而战不怕牺牲的共产主义战士。
1935年5月,反动派伸出了杀害烈士的魔掌。在大限临近之时,该是胆颤心惊,魄门遗污,而他,与他的名字一样方正淡定,志高敏言,在敌人的牢房里,写下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千古绝唱——《清贫》、《可爱 的中国》。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的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地说:“走吧!”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如果说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写于囚室的《清贫》,是革命烈士面对国民党污蔑而发出的振聋发聩的誓言,那么,时至今日,这誓言高悬万仞,回荡着正气。“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清贫廉洁,艰苦奋斗,是方志敏,一个革命者的信仰和气节,更是执政党得天下、赢民心、取得胜利的法宝所在。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以言气候,中国处于温带,不十分热,也不十分冷,好像我们母亲的体温,不高不低,最适宜于孩儿们的偎依。以言国土,中国土地广大,纵横万数千里,好像我们的母亲是一个身体魁大、胸宽背阔的妇人,不像日本姑娘那样苗条瘦小。中国许多有名的崇山大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岂不象征着我们母亲丰满坚实的肥肤上之健美的肉纹和肉窝?中国土地的生产力是无限的;地底蕴藏着未开发的宝藏也是无限的;废置而未曾利用起来的天然力,更是无限的,这又岂不象征着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得更多的孩子的母亲吧。”
重温烈士遗作,正值2017年母亲节。读着,读着,泪水打湿了我的脸颊……
“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
我猜想,烈士是忍着怎样的剜心之痛,与祖国母亲依依不忍、恋恋不舍地做着最后的挥手致意,最后的泣血诀别,最残忍的骨肉分离、生离死别?他的心一定悲痛欲裂,他的手一定在微微颤抖,他的脸一定像我此刻此时,泪雨倾盆......
如果说《可爱的中国》是烈士身陷囹圄后,对祖国母亲爱之切﹑恋之深﹑剖肝沥胆的表白,那么如今,在无数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和平岁月中生活的我们,有什么理由牢骚满腹,虚度年华?有什么理由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是革命者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遗憾的是,如今的庙堂之上,信仰高于一切的,能有几人?位高权重,不为私利者,能有几人?经手百万,不为己谋者,又能有几人?我顿悟,烈士所谓的清贫,绝不是一般意义的贫困。清贫是清高傲然、是宁静淡泊。是战胜欲望与诱惑,精神与灵魂高贵超拔的富有。长颂方志敏,不禁百感生。正气歌一曲,吾侪可洁身。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这算不算方志敏烈士至死不渝信仰描绘的愿景?这算不算方志敏烈士孜孜以求而向往的中国梦?
当我们告别了满目苍痍,当我们不再饱受欺凌,当睡狮的祖国猛醒后,以东方巨人的威武,傲然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含泪微笑着告慰烈士的英灵,告慰他狱中对祖国梦境的期待,梦境的渴望,梦境的憧憬。尽管,路还很长,很远。尽管他开辟的路,我们还要坚定地走下去,走下去……
“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
一个信仰的光辉,需要方志敏这样坚韧的步道者;一个政党的光辉,需要方志敏这样坚定的忠诚者;一个地域的光辉,需要方志敏这样坚守的大爱者;一个民族的光辉,需要方志敏这样坚贞的清贫者。直到今天,其高风,其亮节,仍然泽被后世。在他的家乡弋阳,生长出一种奇特的树,每片叶子竟然独具两种色彩,一面是苍翠的绿,绿的娇然欲滴,另一面是坚定的红,红得娇艳磊落。很多植物学家,难以解释这种奇特的现象。而我猜想,那一定是一面浸透了烈士的鲜血,一面记录了烈士精神的万古长青。
谁将与山河同在?谁能与日月同辉?叶剑英元帅为方志敏烈士的题词,便是最好的诠释:
血染东南半壁红,
忍将奇迹做奇功。
文山去后南朝月,
又照秦淮一叶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