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一双胶鞋的故事
一双胶鞋的故事
作者:赵彦军(大校)

      

     编者按:本文作者赵彦军是解放军某部大校。本文记述了作者穿着一双军用胶鞋在部队参加训练、救灾、走向国际舞台的真实故事。文章语言朴实,叙事感人,值得一读。


     定下这个题目,有人可能会问,你要说的就是我们的军用胶鞋吗。是的,今天我就是要给大家讲述一下,一双胶鞋,伴我三十八年军旅生活的故事。

      那是19813月,我奉命到196师教导队集训,临行前的那天晚上,我去请教一班长马中伏,让他给我讲讲在师教导队如何争当一名优秀的学员。借着苍穹的皎月,在月光下,我们边走边谈。中伏是196师第一批教导队的学员,毕业后留在教导队担任教学班长,马班长不仅是一名教导队的好学员,还是一名过得硬的好班长。在教导队一提马中伏,人人都竖大拇指。所以向他请教,那是找到了”庙门“。我们边走边聊。中伏班长从一日作息到军事训练,从多个方面给我阐述了当好一名学员的重要性和应当注意的事项。最后告诉我说,要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导队学员,就必须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用超人的意志,取得超人的成绩。在返回连队宿舍的路上,中伏给我说,在教导队训练强度大,衣服不够穿,我在教导队两年,衣服也都穿烂了,唯一还有一双胶鞋,我送给你。我执意不要这双鞋,中伏看着我说:“穿着吧,别因为一双鞋影响了训练成绩。我也只能为你做这一点,对你来说,去教导队练就过硬的军事技术是第一位的,我们大家都等着你们回到连队大显身手呢”。听着中伏班长的一席话,我接受了这双胶鞋。此刻的我被一份信任感染着,心潮澎湃,热血奔涌 。

     带着班长的嘱托,踏上了教导队的征程。我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教导队集训结束后我的成绩:总评优秀,全中队第三名,单项成绩更是非常突出,投弹69米,100米障碍1887,这对第一年没有很好训练的我来说,有这个成绩,很是来之不易。在教导队期间白吉春,刘保中等战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遗憾的是,我们毕业了,连队解散了。此时的我,无奈,失望,不知所措的心态无以言表。连队解散了,我只有留在了教导队。继续我的军旅生涯……

      在教导队期间,中伏给我的那双胶鞋,我没有穿。我脚上穿的胶鞋,脏了,洗了又洗,每周一次;破了,补了又补,大补丁盖着小补丁。

也不是舍不得穿中伏给我的这双鞋,只是我心存一种温暖与感激,我想把这份情谊珍藏起来,同时也把这双鞋保存下来,永不再穿。因为这双胶鞋不是普通的一双胶鞋,它是一份情谊,战友的一种情怀,军人的一份忠诚 ……

      时光荏苒,转眼三年过去了,是继续留部队服役,还是退役到地方工作,我犹豫着、选择着、期待着……随着军队建设发展改革的需要,军队院校招生开始了,这犹如一声春雷在我心里炸开了花,我要报考军校。

      我如愿考取了石家庄陆军学校-------中国的西点军校。军校的生活是欢快的,军校的训练是紧张的,军校的日子是难忘的。三年的军校生活转眼已到了就要毕业的时间了,毕业前夕最后一个项目是实弹班进攻。

     作为步兵专业的学员,实弹班进攻是检验一个学员综合素质最好的试金石,所以,每个学员都憋足着劲一决高低,来争取当这个实弹演练班的班长,这对我来说更是当仁不让。经过一番拼杀与层层考核,我终于脱颖而出,担任了实弹班进攻的班长,为全校师生做实弹演练。届时校长也要光临现场参观指导。这样一种气势,为这次实弹演练罩上了神秘的色彩,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演练的前一天,陆院战术教研室,也是这次实弹演练的现场模拟指导老师-------张翔教员,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这次演练你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我相信一定能够成功,但是实弹进攻,安全大于一切,没有安全,一切归零。所以你们演练前的任务就是从安全的角度推演整个过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找出隐患”。他接着说,“我已做好了一切准备,明天我将穿一身新的军装参加你们的演练”。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要穿新军装?”看我不明白,张翔教员进一步解释:“穿上新军装,就是正能量,我们就是要用正能量的气场,消除可能的隐患。你们明天也要穿新军装“。他说的这么深奥,我似懂非懂,但是有一条我理解了,那就是这次演练非常危险,万一发生伤亡,我们把自己最好的衣服都穿上了,即使壮烈,也不后悔。按照这个要求我动员全班都换上了新军服,我也在演练前换上了中伏班长送给我的那双胶鞋。

      演练如期进行,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进攻开始了,顿时敌人前沿阵地遭到了我军火炮铺天盖地的轰炸,这时阵地上狼烟四起,火光冲天。十分钟后,我一声令下,全班跃出战壕,成前三角战斗队形向敌前沿阵地发起攻击。

     按照计划我们迅速占领了敌前沿阵地,全班立即加修工事,准备敌人反扑。在这里有一个演练项目,当敌人反扑到距我方30米的时候,全班集体投掷实弹。按照预演的情况是,我有两个口令:“准备手榴弹”,“投”。当听到我发出“投”的口令后,全班集体把手榴弹投向敌人。结果情况发生了意外。当我发出第一个口令,”准备手榴弹“时,一个学员由于紧张,把手榴弹提前投了出去,在这危机时刻,我迅速发出了“投”的口令,听到口令后其他学员都将手榴弹投了出去。与此同时全班同志迅速卧倒,在我倒地的那一刻,弹片从头顶嗖嗖而过,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有惊无险,演练终于结束了,带着一身的疲惫返回学校,路上我才感到脚疼,脱了鞋子看到,脚上起了血泡。

      演练结束后,我荣立三等功。



     穿上中伏班长送给我的胶鞋,第一次执行任务竟如此顺利,是否与这双胶鞋有关呢?我想是有的。从此这双胶鞋伴随着我完成了一次次的重大任务。

      时间到了公元2006328日,凌晨5时,电话骤然响起,我接通电话,只听电话另一端的刘爱国院长急促地说:我们接到省军区命令,平山县发生山火,火势很大,要求我们迅速赶赴现场救火。这次平山扑灭山火任务是你带队指挥,你现在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救火。

     火灾就是命令。我迅速组织人员,准备设备,物资,车辆,组织人员编队,拟制车辆开进路线,安排人员就餐,实施战前动员等。在这千头万绪的准备工作中,我牢牢的记着一件事,就是换上中伏班长送的那双胶鞋。

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火灾现场,眼前的情况让人望火生畏,只见火苗在松树的树梢上窜动,乘着风势迅速蔓延,火越燃越旺,失火面积越来越大,救火人员无法接近山火,只能在四周打隔断。

      时间一分一秒地在流失,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这场山火将无法控制,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尽快扑灭山火。随着太阳的升高,山风逐渐减弱。机不可失,我迅速组织力量,向燃火区靠近,直接扑救山火,扑灭一片巩固一片,效果非常明显。这个方法迅速在整个救火现场传播开来,大大推进了扑灭山火的进程,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山火被扑灭了。这时看看脚上穿的那双胶鞋,已被染成了黑色

     我再次荣立三等功!



     2008年5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了,14日凌晨,我所在的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作为首批医疗队开赴抗震救灾第一线。进入灾区后,道路被频发的地震彻底破坏,救灾物资,车辆,医疗队寸步难行,第一天,我们行程不足20公里。经过的地方有很多被砸伤的病员需要抢救,我们的任务虽然是在最短的时间到达北川执行救治任务。但是,眼前的情况,所见的受伤人员,也不能见死不救呀。于是我们划分救治小组,遇到伤员,留下人员救治,其他人员继续向前开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及时赶到了北川。北川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市,整个县城夷为平地。我们迅速搭建野战救护所,展开救治。时间就是生命,我们与时间赛跑,医疗队成员连续72小时轮流战斗在在手术台上。第一波次的救治告一段落,这时候已是我们到达灾区的第六天,在这六天里,所有医疗队员,都是和衣而睡,随叫随到,有的连续十二个小时在手术台上,刚刚休息不到一小时,就又站在了手术台上。那一时刻,我们拼尽全力在抢救生命。我们在六天时间里吃的全是方便面与压缩饼干(部队有规定,地震后缺水少粮的问题很严重,因此,部队要求不能与老百姓抢粮吃,不准吃地方的一口饭,喝一口水)。那一刻,全体队员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有的高烧40度扔坚持在一线救治伤员。

     从514日第一批医疗队员到达灾区,到831日全军最后一批人员撤出灾区,我校在不同时期向灾区输送了医疗救治分队,心理咨询分队,消防灭疫分队,三批人员计100余人。为抗震救灾做出了贡献,白求恩医疗队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分队,以抗震救灾为基础的心理咨询教学录像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作为我个人,还是穿着这双胶鞋,在100天的时间里踏遍了灾区的每个角落,先后到了北川,汶川,青川,安县等。在指挥这场战斗中,自己得到了考验与锻炼,受益匪浅。

      我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第三次荣立三等功。



      说起这双胶鞋与我,还有很多的故事。穿着这双鞋,我先后参加了两次国庆阅兵,我们的女兵方队,分别受到江主席,胡主席的通令嘉奖,女兵方队的声誉家喻户晓,享誉世界。

穿着这双胶鞋,我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92阅兵等国内的重大活动。

      还穿着这双鞋,走出了国门,站到了国际论坛上。2010年受加拿大政府邀请,我带队出访加拿大,并参加了国际文化交流论坛,在会上我作了“白求恩精神是全人类共有精神财富”的大会发言。受到与会者的认可与好评。在加拿大期间,在白求恩所在市市长的陪同下,我参观了加拿大白求恩纪念馆,白求恩故居等地。在参观过程中,11月份的加拿大天气已经渐凉,市长见我这么冷的天气还穿着一双胶鞋,执意为我买一双鞋,我谢绝了市长的好意,并给他讲述了这双胶鞋的来历。市长听了很是感动。他说:“没有想到中国军人有如此的情怀”。

      在离开加拿大之前,市长来为我们送行。同时送给了我一双加拿大的胶鞋,他说:“听了你一双胶鞋的故事,我很受感动,你的那双胶鞋,记下了中国军人的情谊;我送给你这双胶鞋,就是要记下中加两国人民的情谊,记下白求恩的情谊。”我接过了这双鞋,感到了肩负的责任。

这双胶鞋陪伴我走过了军旅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已是我生命的一个部分,为我的生活注入了活力与精神寄托,我为此很是自豪,总是把这双胶鞋的故事分享给大家。这份情怀难却,这双胶鞋记录的不只是一个艰苦生活的故事,也不只是军人之间的一份情怀,他记录的是我的成长史,军队的发展史,国家的强盛史,更是我不断修炼,完善自己人生的成长史,奋斗史。

       生活是美好的,故事是难忘的。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我拥有两双胶鞋,两双胶鞋都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今我们两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经常相聚,其乐融融,中伏的两个子女都已是军人,我希望我们的故事能够感染我们的子女,感染更多的人,让真诚,友谊能够传播下去;让勇敢,无畏,机智,坚强的军人情怀永远传承下去。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能够演绎出更多精美的篇章。我们的军队将永远无敌于天下。

     这就是一双胶鞋的故事,也是用真诚与情谊叠加起来的我的军旅人生!

     为 友谊干杯!!!

                                                  2017年321日深夜

 


[上一篇] 游七步沟——王浩的作品

[上一篇] 树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