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二两二分
二两二分
作者:吕瑞杭

      “二两二分”是一个特定的称呼,缘于我上中学时的伙房饭。那时候的饭票有粗粮,有细粮,还有菜票。“二两二分”的由来是二两细粮加上二分钱的菜票构成,简单的说就是“疙瘩汤”。疙瘩汤中有均匀的小疙瘩,还有飘着的碎菜叶,因此购买时要用二两细粮加二分钱的菜票。那疙瘩汤吃起来香甜可口,口味独特,比起“黄金粥”(玉米粥)来说就是一种改善。

那时的疙瘩汤一般是早饭或者晚饭,也没有固定的时间,有时一天两次。对于粗细粮刚刚吃饱的学生来说,算是已经不错的了。那种疙瘩汤有时清汤寡水,有时稠乎乎的。因为学校学生多,打饭早的往往是清汤寡水,打饭晚的疙瘩汤较稠,但打饭晚的还要面临没有饭的时候,打不上饭的同学一般要挨饿,不像现在卖东西的随处可见。

那种疙瘩汤配的是玉米饼子,俗称窝窝头。这叫粗细粮搭配,或者粗中有细,倘若配上白白的馒头就是生活的一种享受了。

放学后,早已饥肠辘辘的同学拿着饭盆向伙房飞奔。端着热气腾腾的饭食往回走的时候,一些同学会问道:“啥饭?”“二两二分”。于是乎加快了脚步,边走边准备饭票,生怕晚了打不上疙瘩汤。隔着窗户一手打饭一手交饭票。伙房的大师傅有时候看风使舵,大锅里的饭不多了,就从后锅里淘上一盆热水加到疙瘩汤里,本想着打上稠乎乎的疙瘩汤却又打上了清汤寡水。对于我们来说,这毕竟比玉米粥好喝多了,不会粗的拉嗓子。打了折扣的的疙瘩汤也是香甜的,因为穷学生很容易满足。

每当打上一份疙瘩汤时,看到里面均匀的小疙瘩,掺杂着一些碎菜叶,绿绿的,偶尔飘上几颗豆芽菜,加了酱油稍微发红,甚是诱人。嚼上一口馒头,舀一勺疙瘩汤润入口中,甜、香、脆俱佳。两、三个馒头,一份疙瘩汤,不到五分钟就下肚了,谁也舍不得浪费一点粮食。同学们在假期里和星期天都要参加劳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同学们都深有体会。即使是窝窝头也舍不得浪费,没有菜,就轮流出二分钱从学校小卖部打一些酱油加入玉米粥中,有了一点咸味,又改变了饭的颜色,会把饭食吃的一干二净,看不到有浪费粮食的同学。

偶尔打饭到了最后,疙瘩汤有了剩余的,锅里也全是稠乎乎的小疙瘩。头脑灵活的大师傅觉得还是做个好人吧,把学生的饭盆倒满为止,也不多收取我们的饭票。我们会吃的肚子圆圆的,多半天不饿。偶尔打饭到了最后,连清汤寡水也没有了,只得干啃馒头或者窝窝头。一些机灵的学生会跑到小伙房(专门给老师做饭的伙房)看看有没有剩余的。一般情况下,小伙房的师傅按人做饭,没有剩余,偶有报了饭又不在学校吃饭的老师或是临时有事了,面带微笑的师傅也非常理解我们这帮穷学生,慷慨解囊,将饭食打给没有打到饭的学生,解燃眉之急。那小伙房的疙瘩汤自然比大伙房的质量高,略带一些香油,分量也足。

离校多年后,仍很怀念上中学时的“二两二分”,怀念小伙房的疙瘩汤,怀念学校的师傅们,更怀念学校日夜操劳的老师们。

今非昔比,生活条件好了,比起我们上学的岁月,现在天天是过节。那时候的苦日子难过又好过,现在的好日子好过又难过。这大概缘于苦日子没有啥吃的,吃的容易满足;现在的好日子难过,缘于选择啥吃的?因为吃的要以健康为主。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上班途中随笔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