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芝兰沟,那片红色的热土
芝兰沟,那片红色的热土
作者:燕山樵叟

       芝兰沟,一个充满诗意的地名。提起它,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然而我所指的芝兰沟,无芝亦无兰,与空谷幽兰无缘,却与当年抗战相关,那是一片用烈士热血浸透的红色山川,是令我肃然起敬的神圣之地。

出保定市,沿保涞线西北行,过刘家台下道右拐,有一条穿越山谷,通往太行山深处的公路。越往前走,山势越高,山谷越深,林木越密。在一片绿荫里,隐隐约约地呈现出几间农舍,一道小溪从村边流过,一座小桥把小村和外边的世界连在一起,这就是芝兰沟——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指挥所旧址。

走进指挥所旧址大门,一处不足30平米的农家小院,两间破旧的土房,阳面是老将军的卧室兼办公室,阴面是警卫员住房。办公室内一床土炕,墙上挂着地图,一分区主要领导合影,桌子上陈列着马灯,电话等文物。在这,我们聆听了乡亲们当年听父辈们亲口传下来的战事。

芝兰沟自然村属保定市满城区刘家台乡长角台村。地处太行深处,山高险峻,沟壑纵横,草深林密,是当年八路军抗战的根据地。

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这一代曾是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司令部、边区部分直属机关所在地。也是日寇重点围剿的目标。1941年10月6日,由于汉奸告密,百余名日军突袭芝兰沟,150名八路军伤病员、部分白求恩学校的护士、50多名民兵惨遭杀害。遗体就地掩埋在附近的山坳里。烈士中那些年轻的护士,有的年仅16岁,最大20岁,下葬没有棺椁,几个人埋在一处,没有留下姓名,没留下家庭住址。至今,烈士们的尸骨仍在守望着他们为之浴血奋战的热土。2011年10月,在惨案发生70周年之际,慈家台抗日烈士纪念馆为那些长眠在这里的烈士们竖起了一座纪念碑。

自1942年至1944年,杨成武将军带领晋察冀一分区的八路军,在老区人民的支持下,在太行山、冀中大地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为躲避敌人袭击,杨成武将军的指挥所经常易址,先后在芝兰沟驻过三个月。期间,当地老百姓为八路军站岗、放哨,救治伤员。冬天,村民自发捐献羊毛,供战士御寒;夏天,送菜蔬为战士充饥。老房东、老红军焦金池把自己15岁的孩子交给杨司令。这种军民情谊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抗战的岁月里,小小的芝兰沟,住过多少八路军战士,打过几次仗,牺牲了多少烈士,祖辈们没说准。如今的村民只留下残缺的记忆。但是,他们知道,这片翠绿的山川,浸透着烈士的鲜血,这片热土下,有烈士们的遗骸。

夕阳西下,一缕缕火红的晚霞映红了眼前那这个小山村的山山水水。晚霞里,指挥所旧址外那几株号称大红袍的花椒树,在飒飒的秋风里,已经成熟的果实,闪着耀眼的红,把小山村映衬的神采奕奕,生气勃勃。那是当年白求恩卫生学校年轻的姑娘们青春的笑靥,是八路军伤员的鲜血。

芝兰沟,你是八百里太行的一隅,你是晋察冀广袤大地的一角,在如火如荼的抗战年代,这一隅、一角连起来,就是埋葬日本侵略者的汪洋大海。

芝兰沟,你因了那段悲壮的历史,就像幽谷里的绽放的芝兰,流芳千古!


                                                           燕山樵叟 2018年10月6日

[上一篇] 秋雨故乡素描

[上一篇] 树痂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