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计划是要去金门的,但一打问,说办手续就要多半天,时间紧迫,这半天时间,足够游玩一个风景地了,只有忍痛割爱,选择了去一个岛屿去看金门,据说这里离金门只有1800米。
它叫大嶝岛,过去,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打字的时候,这个“嶝”字要找半天呢,百度查了一下,“嶝,小坂也。—《玉篇·山部》”。你看,还是没说清楚。那么,究竟什么是“小坂”呢?又查“坂”,“坡坂也。一曰泽障。一曰山胁。”这次终于绕明白了,就是有水的山坡呗,怪不得小日本经常这样称自己的巢穴。
大嶝,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的一个乡镇,由大嶝岛、小嶝岛、角屿岛三个岛屿组成,俗称“三岛”。村民们说,大嶝到金门、船只需摇1008下橹就到了,真谓是鸡犬相闻啊。并说什么“晴天近处眺望,建筑物、道路、行人皆一一在目了”。它可不小,总面积是14.6平方公里,这样比较一下就知道有多大了,鼓浪屿的面积是1.78平方公里,那么,大嶝岛就大它将近8倍。
大嶝岛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有人口19204人,是国家白鹭自然保护区。有9个村委会:田墘村、山头村、蟳窟村、嶝崎村、双泸村、阳塘村、北门村、东埕村、小嶝村。
究其历史,大嶝与金门自五代起,就是同一个行政区。金门县,旧名“浯洲”,自晋朝元帝建武(西元265年),五胡乱华,苏、陈、吴、蔡、吕、颜等六姓迁徙过海后,始有居民。1913年,划大嶝、小嶝、金门、嘉禾里(今厦门岛)成立思明县。1914年,划大嶝、小嶝、金门岛置金门县。国内战争使两岸暂时分立,但大嶝行政管辖仍称金门,1957年才由南安县代管,但相关印鉴仍沿用“金门县大嶝乡”字样,如“金门县大嶝乡阳塘村”村委印鉴。哪怕是两地“八.二三”炮战时,也也还是使用有“金门县”字样的印鉴。
可以这样说,1963年以前,大嶝、小嶝居民的籍贯填写的都是金门县。基于此,近年来,大嶝岛民要求申请“恢复金门县籍贯”的呼声日益高涨,2004年《厦门日报》曾就此作实地采访,从申请书附带的证明材料看,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毕业证、船民证、地契、股票、立据等,填写的家庭住址或籍贯都是“金门县”字样。
在亲缘上,两地嫁娶频繁,血缘相融,语言相通,几乎一半以上的岛民,与金门同胞有着千丝万缕、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据1996年成立“同(翔)安县金门同胞联谊会”的不完全统计,大嶝街道有金门籍民众近千户2000多人,占了全省金胞的近一半,为大陆“金胞”聚集最多、最密集的地方。
其实,不仅大嶝和金门、翔安和金门,甚至厦门和金门,都有着血浓于水的脉脉亲缘。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一句肺腑绝唱,“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道出了千百年来厦门、金门两地民众的多少无奈、多少感慨,多少悲欢离合。
一部大嶝史,就是一部聚落播迁史,聚散离合、悲喜交加,在我们面前周而复始地演绎着的,是血与泪的悲欢、灵与肉的交融,令人心酸,令人感概,令人叹息。
有人从地理、地壳上科学考察,认为,在数千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原本合在一起的厦门、翔安、大嶝和大金门、小金门,是因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被生生剥离分成了几个板块,从此隔海而望,鸿沟难越。
就大、小金门来说,传说是当年宋少帝端宗逃避元兵追击,途经厦金海域,被横亘数十里的金门岛挡住了去路,后有追兵,前无通道。幸遇太武仙人赐予宝剑,把个金门岛一劈为二,穿越而过,才有了如今的大金门和小金门。小金门也因而得名“裂屿”。
当我们站在《厦金海域地理位置图》前时,不得不相信了此种推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造化,不由得不惊叹!设想一下,尚若驱使《封神演义》中的“黄巾力士”,把大嶝岛往南轻轻推向大金门正中,那退避成海湾的地方,让两个版块合在一起,你会看到,真的是天衣无缝!再看小金门版块,设想,也让移山填海的“孙悟空” 往东挪一挪,拼接在大金门版块上,照样也是无缝天衣,这难道会是巧合吗?
科学发达的今日,借用卫星遥感,证明了闽台一带,断裂块海岸线的典型地质构造,正是由于这一深而宽的断裂带,把翔安、金门及厦门硬“切割”开的,可以证明,是地壳运动和潮水冲蚀,迫使它们不得不忍痛分离的。
风乃序,雨乃跋,亿万年的时空变幻,为我们诉说着斗转星移,抒写着沧海桑田,让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个存在过的历史。同一块土地,同一个血脉,怎么可能人为的永久分离呢?
从厦门坐公交车“756”可直达“大嶝公交场站”,途径:吕厝北、富环大厦、白果山、中医院分院、国贸金融中心。此时,会经过一条海底隧道,名为“翔安隧道”。它全长8.695公里,是中国大陆的第一条海底隧道,双向六车道,一点也感不到在海底穿梭,真是神奇。出了隧道,便到了另一方天地,然后再经过林前、后房、后村、蔡厝。最后通过一条长931米的大嶝大桥,就到了大嶝岛,这也是大嶝岛与连接陆地的唯一道路。
清咸的海风、远离城市的自然景色,渐渐涌入了眼眸。房子不再密集、高耸,海天在视野里蔓延,海岛的味道一下子钻了出来。大海、田地、渔民、农夫、乡村、集镇,汽车,不停地穿梭,让人没有了喧嚣与浮躁,顿而产生了“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
渔村的房屋大多破旧,绿、红、黄、白、蓝,深浅不一,层次分明。感觉居民还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撒网捕鱼的渔村生活习惯。简单的色彩,因了民居和交错而过的小街道,似乎感触到民风的淳朴和自然。主道是标准的双向水泥路,不同于印象中的乡村公路,它优雅的笔直或弯曲,和村落、田地、行道树、大海等自然柔和,显得非常和谐。
在“大嶝小镇”的站牌停住后,不少当地人过来招揽生意,电瓶车是游览工具,纯朴的样子显得很热情好客。环内岛游是每人10元,司机会带游客环岛游一圈,不时停下来,与你讲解有关景点典故。
我们选择了一个身材不高,皮肤黝黑,说话底气十足的汉子开的车,就这样,我们的游览开始了。
环岛路上
宽阔平坦的环岛路,沿着绵延16公里的海岸线盘旋,并以此为主干,串起了村落间的水泥道路,两旁,葱郁的棕榈树一路相陪,村庄房屋上袅袅而升的青烟,隐约的鸡鸣声,让我想到了桃花源。
三角梅热烈地开在院墙内,如火一般飘荡着;工地上,正热火朝天的建设,据说是为新的国际机场奠基;田地里,围着头巾、戴着斗笠的农夫,他们身边那一畦畦的的蔬菜,被圈成了画框;退潮的沙滩上,渔民们拉上一船船的海带正在晾晒;我看到好大一片盐田,在阳光下闪着光芒,司机告诉我们,大嶝人很久以来主要从事两种工作,一种是捕鱼,一种是晒盐,当然现在开始,很多人在做生意。
环岛而游,让人真正领略到了渔村风情。很多门前张挂着硕大的鱼网,房屋周围堆集着贝壳,海带和海生植物的驱壳与残骸,有着浓烈的鱼腥味。渔船三三五五泊在港湾里,仿佛睡眠中还博动着生命的旋律。
到处都是晾晒紫菜的木架,剥去海蛎子的外壳堆积如山,司机介绍说,岛上居民将海蛎子壳粉碎后用来粉刷墙壁。就这样,路在转折中不断地延伸着……
吹着海风,听着浪拍,视线中流过的景色如电影般出现、消失。司机车开的很稳,与我们边侃边行,很是惬意。诗意暗许的那种娴静,嘱咐我一定要细心采风,但我却是静不小心来,只能端着手中的相机,不停地纪录瞬间。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要数那棵老榕树了,它根须飘逸,枝干缠绕,绿叶茂密,遮天蔽日,榕树高达30米,主干3、4个人都不能围拢,巨大的根须扎入松软的沙土,形成新的树干,又彼此相连。
它有着800多年生长历史了,当人称为“神树”。有个成语叫“独木不成林”,而这棵榕树恰恰就独木成了林。榕树很特别,有三种根,一种是直接扎入地下的;一种是裸露在树下地面的;最奇特的是第三种,叫气根,是从树干或树枝上长出来的。这种气根垂下来后伸入土壤,慢慢变成新的树干,叫“支柱根”。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像一片稠密的丛林。
树身和枝丫上,系着许多的红绸条,映得树下一片红彤彤。司机告诉我们,都是前来瞻仰的人留下的祈祷。据说,榕树还有不少诡异传说,村民曾经一度不敢靠近,后来集资建了一座叫“回归堂”的庙,大榕树和庙一起接受村民的香火,慢慢地,这棵树,逐渐成了村民们心目中的“许愿林”。
我想,它必有一颗宽广容物的心,才能允许众多子孙的旁系附着,才能接纳下每一个系红的心愿。为此,我也面对这位“老爷爷“,祷告了几句心里话,但,只说给它听。
在田墘村中路老宅院里,还有株巨大的“无上菩提”树,经省林业部门鉴定:已经有469年了,是福建最古老的菩提树。
菩提树的主干非常巨大,粗壮雄伟,但早已枯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主干朽掉的部分,又长出新干,围护住主干,长得枝繁叶茂。树冠亭亭如盖。树的周围被青砖小心围起,并搭有供奉用的香火台。粗糙的树干上还挂有两张醒目的铭牌,一是厦门市古树名木的身份编号和树龄,另一牌子上,则是弘一大师于1928年的题词:“菩提无上”。 菩提树与佛教渊源颇深,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因此,才有了弘一法师所题。
这株巨大的榕树,不仅是因弘一墨宝而身价倍增,获得荣耀。还有着许多历史传说,老一辈都相传它是这样来的:古时候,一只神龟从大海驮着一棵菩提树苗,寻找福地让它落根。当从海上看到大嶝岛是个钟灵毓秀之地,便爬上岸来,在这个地方,挖开洞穴,把菩提树苗放了进去。从此,菩提树历经沧桑,长成参天大树,庇荫全村。
传说归传说,电瓶车司机介绍说:“大嶝临海,交通便利,当年许多人下南洋谋生。南洋人很喜欢这种树,而我们这边又没有,所以他们就带回来一棵。出乎意料,这种生长在热带的树,并没有因为水土不服而凋零,反而长得郁郁葱葱。”
他还介绍说,当年日军袭击时,为躲避炮弹,村民们在这棵树下挖了2米多深的防炮洞,日军炮击时,村民就躲进洞里。说来奇怪,这里再不曾遭到炮击,而且简易的防炮洞也不塌不坏。我想,可能是因为菩提树根系发达,人们沿着根系挖的洞比较坚固,才没坍塌的吧。
我在写“南菩陀”一文时,曾描述过,那的树是这里的子孙。是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厦门市政府为修复南普陀寺,进行了几次大翻修。神树配仙寺,工作人员就想到了大嶝岛上这棵菩提古树。于是,经过园林专家小心移株和悉心照料,最终,在南普陀寺前扎下了根。
不管怎么说,我们应该尊敬菩提树对生命的透悟,对世事的见证,对风雨的顽强,对青春的持恒。人们对它的赞颂和景仰,我相信,尽管不会言语,它是能够听到的。
司机特意把我们拉到一所布满了白色建筑的门前,拱型的大厅,两侧各伫立着一个类似热电厂塔状的物体。银装素裹,一尘不染。如同梁羽声小说中的天女冰宫。
他自豪地介绍说:“这是气象台,厦门的天气预报,都是根据这里发出的。我们这里,是东南沿海最纯净海域,无论空气还是水质,都是国家一级标准,号称天然氧吧,同时也是国家白鹭自然保护区。”
看到他的神情,我知道了这里的环境为什么好,连一个普通的居民,都如此注重自己家园的生存状态。这样的环保意识,焉得会有污染因素生存呢。说实话,我很羡慕他们,我们石家庄,要能有个空气和水质的一级标准,那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车于一个叫做东蔡的鱼村前停住了,司机说请我们下来看“风狮爷”,并介绍说,这是一种仅属于周围几个小岛的特殊信仰,在金门叫做“风狮爷”,主要是因为风沙多,当地居民常受其害。为祈求消除风灾,岛民便虔祀狮首人身的风狮以镇风煞。在金门,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风师爷有68尊,大陆仅有大嶝岛上一雄一雌两尊。
一尊2米多高的狮首人身塑像,集人、兽和神为一身。表情细腻、彩绘鲜艳,金黄色的鬃毛,目光炯炯,笑口迎人,模样十分古朴憨厚,圆眼凸起,鼻头宽阔,用拟人化的处理附着传说,寄托着岛上多少百姓祈求太平的心愿啊。
我喜欢看古迹,感觉这是岁月留给世间的沧桑之痕,这些神兽,虽不及北方雄狮造型威猛,乍一看上去,它们顽皮可爱的神态有点威严,但再细看之下,却掩饰不住偷笑的表情,让人感到有它们的陪伴,生活才会心安理得。
司机把车停在一片金碧辉煌的庙宇前,说这是离金门最近的庙了,海的对岸也有这样一座遥遥相对着。
“慈济圣宫”外是一片海滩,非常宁静。宫内的神仙看来是群居的,司机说,供奉着保生大帝还有“娘娘千秋”(王母娘娘)与“城隍至尊”等。据说,宫内绘有封神榜故事、太白醉酒、渊明赏菊等壁画。建筑庄严雄伟、飞檐交错。彩绘梁拱,流光溢彩,金碧辉煌,十分漂亮。
闽南寺庙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寺庙不同,主要是顶部装饰浓墨重彩,除龙凤、祥云外,更有多组武士雕塑,寓意威武护寺不可侵犯,就像寺庙的门神一样,使人萧然起敬。慈济圣宫也是秉承了这一风格,在外装饰上刻意打造,尤其是龙首鱼身雕塑很独特,它的奢华点都在檐雕上展现着。
我是个喜欢究其底细的人,不免缠着司机说一下,什么是“保生大帝”,好象河北没有这尊神明。
他告诉我:“保生大帝,民间亦称为“大道公”。俗姓吴,字垂基,号云衷,是位道行高深的道长,人们也称他为真人。祖上自中原迁来漳州,至五代末年,父母因战乱避居白礁。他一生以慈悲济世为怀,施医不问贫富贵贱,不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常常奔走於崇山峻岭、民间村落,因而深得乡亲父老的爱戴。吴真人羽化之后,渔民为缅怀恩德,便唤他为“医灵真人”,并修起龙湫庵,塑像供奉。这是他羽化后的第一座神庙。翌年又集资扩建为庙宇。乡里远近有病痛疾苦,甚至战乱天灾,也都来求真人保佑,于是,他便由医神成了地方保护神。至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宋高宗敕建庙宇,乾道二年十月赐庙额“慈济”,於是祀庙上升为官方祀庙。”
看来,这是个有官家背景的神明,心想,我还是斗胆拜瞻一下为好,虽仰视着他的地位和威严,我还是没有进内,免得唐突了真人清净,只是在外拍了几张照片。
我问司机,刚说的“白礁”是怎么回事,他指着海边告诉我:“白哈礁是块花岗岩明礁。礁盘长80米,宽60米,高11米,面积约4800平方米。自古为海上航标,原名“陛下礁”,相传景炎元年,宋端宗赵昱南航,落水于此获救而得名,闽南方言谐“陛下”为“白哈”、“白虾”,又因其形似兔而色灰白,称为“白兔仔礁”。礁石嶙峋突兀多洞窍,风吹浪拍,钟鼓琴瑟之声阵阵,妙若蓬莱仙乐。”
太阳出来了,嫩嫩的,把庙宇的彩顶皴染的非常漂亮,暖橙、绯红、靛蓝,如绸缎一般交织着,我站在宫前,让别人按动了快门,把自己也融进了画里。
金门县政府旧址
接着,司机绕过不太宽的村路,把我们带到了“金门县政府”的故址。本文开篇时,天涯已对大嶝岛与金门县的关系,有过简略的描述。
翻开记忆中那沉重发黄的一页,我们可以看到:1937年10月26日,日军占领了金门岛,金门县政府被迫撤离金门迁往大嶝岛,借用民居办公。同时,国民党金门县党部也迁至此。当时的民居无法容纳整个政府机构,由于战争的需要,县政府按机构分散至好几幢房屋办公。直到抗战胜利,1945年10月3日,金门县政府才回迁金门岛。其间8年,金门县长一职历经了邝汉、陈文熙、周秉彝、韩廷爽、颜德桂、韦淡明、李天锡、何朝元、叶维奏等9人。因此,大嶝岛存有七座当年的“金门县”旧址(原有八座)。这几幢房子分别位于村庄的中心地带,相距约两三百米,
在田墘北里131号,抬眼可见两落红砖古厝民居。阳光下,如燕尾一般的飞檐高翘,斜指蓝天。檐下红墙石窗,窗棂上的雕饰虽历经沧桑,却依然栩栩如生。这栋古厝,就是当年金门县政府总部,我看到分为“一”与“二”的故址牌同墙排列着。
据考证,此屋建于清末至民国初年,坐东朝西,面阔11.7米,总进深31米,建筑面积约362.7平方米。古厝前落面阔3间,雕砖贴面,上部为清水烟炙红砖院墙,正面院墙装饰着彩绘泥塑,有凤鸟吉祥图案和“居之安”、“和为贵”楷书文字。裙堵则为花岗岩石砌筑,底部是柜台脚石柱础,前面花岗岩磨面石埕。中为天井,两侧榉头。后落面阔3间,中为厅堂,硬山顶,燕尾脊,脊堵装饰吉祥花卉。
北里123号,是当年金门县政府的文书房;159号则是当年的盐兵楼。此外,还有南里337号国民党金门县党部、南里418号国民党金门县党部书记处等等。
位于田墘社区居委会办公楼西北侧20米处的郑氏家庙,则时为金门县政府会议室。此厝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重建于清咸丰年(1851--1861年),20世纪90年代再次重修。它坐东朝西偏北,前后两落,中为天井,进深5米;两侧回廊,总面阔12米,建筑面积约282平方米。
家庙前为砖坪和石坪,前埕22.5米,正门前至照壁30.6米,新建的照壁上还有泥塑麒麟图案。门廊左右有一对方形石柱,门檐垂拱,门楣上悬“郑氏家庙”木匾。前落面阔3间,前为檐廊,中为凹形门廊,背面为宽廊道,中设大门,两侧开边门,正门下部有石雕,两侧裙堵有双鹿、双鹤、双麒麟浮雕。石雕均为明代原物,木雕则多为新作。正面院墙,清水烟炙红砖贴面,后落歇山穿斗式木结构,中部抬梁式结构,两廊斗拱雕花。双翘脊,脊堵有剪瓷制作的花卉、龙凤装饰。
厅堂内,悬有“崇祀褒忠”、“笃学可风”、“户部郎中”、“会魁”、“乡贤”、“解元”等匾额。祠内保留着大量精美的清代石雕柱础,整个建筑相关保存比较完整。
如今,门前排满了晾晒干面的铺板,最里间有位慈祥的老婆婆,正在专心的制作面线,是一种沾油发酵起来的面,经过揉搓再发酵,经过两次渐细的加工,绕在竹筷上再发酵,最后拉制成的细面,特精细,很美观。她不断抖动着加工出来的面,团成麻花样的团,整齐地排列在旁边的板上。
屋内摆设如旧,看起来是经常做法事的场所。但我始终不明白,这样庄严的家庙,随意用于商业或者加工厂,是不是显的对祖先亵渎了点。但南方人习俗不甚明白,所以不敢妄言,只是对老太太问了一声好,就去拍照了。
2010年 6月,大嶝岛田墘村“金门县政府旧址”,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除县政府总部,包括文书房、盐兵楼、保安队队址、县政府会议室、国民党金门县党部、国民党金门县党部书记处共七处12栋建筑,总面积2111.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98.6平方米。这些旧址,大都是“燕尾式”和“马背式”为主的闽南红砖厝。
闽南红砖古厝,前有庭、后有院,多以红砖为墙,红瓦为顶,花岗石为基座,辅以木石的雕刻等特色工艺,具有鲜明的个性。但能完整保留下来的不多。但在这里,却可随处可见。
一座座古厝反映着渔民淳朴的聚落生活,到访的游客更是想寻觅屋檐下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红砖古厝潜藏的文化含义和审美意识,是一种看不见的文脉,也是对历史记忆的世代传递。2008年,金门县有关部门首先提出两岸红砖建筑联合“申遗”;2010年,在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两岸专家对红砖建筑联合“申遗”达成共识;2011年,大嶝郑氏聚落、蔡氏古民居与金门山后聚落一同进入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报名单。
在“金门县政府旧址”周边,还集聚着148座同类风格的红砖建筑,它们的一砖一瓦,都刻画着岁月的沧桑。这12幢典型的闽南红砖古厝建筑群,皆进行过一次大规模修缮,让原本的危房挺直了“腰杆”。当然,它变的,只是陈旧的外表,不变的,却是血脉渊源和维系海峡两岸的深深情缘。
离开巷口,回头看去,这12幢古历史建筑,如一群被遗失的雕塑,矗立在古老的村落里,似乎对着每一个来访者,悄然倾诉那一段并没有远去的烽火硝烟。
据说是最便宜的个体免税商店
在一个挂有三条红色条幅的“大嶝金门土特产”小店前,司机停了车,介绍说,这里是大嶝最货真价实的免税个体商店。我打趣他说:“是不是你的提成商店啊?”
他笑着说:“哪能,这家的男人就是打鱼的,通过走私渠道,有便宜,是没有假货的。”
我问他怎样走私,他先跟我说:“大金门离这儿很近。小金门是其他12个小岛最大的一个,也称烈屿,面积仅14.6平方公里,离厦门更近,只有6公里。大担岛和二担岛,台湾改名叫大胆岛和二胆岛,是12个岛屿中比较大的。金门距离这儿如此近,距离台湾岛却有277公里。”
接着又说道说:“随着两岸局势缓和,金门也解除了海禁,两地渔民常常在后江湾海上见面,头回生二回熟,开头见面时相互打个招呼问个好,甚至相互扔过一盒香烟。后来见面多了,常常把渔船泊在一处吃饭喝酒拉家常,打听对岸亲戚朋友的消息,并私下销售自家的土特产,可靠、便宜。甚至金门巡逻船的士兵,也经常与大嶝渔民招呼,交换香烟等。这样以来,不但偷了税,还加快了销售。再往后来,两地渔民开始用渔船、小舢板载着货物到海峡中线交易。起初以货易货,用渔货水产品跟对方换一些工艺品,后来规模越做越大,就变成货币结算。金门原来实行战地政务,物资匮乏,大陆商品也很受他们欢迎的。”
进去一看,店铺不大,但摆满了土特产品,两侧商柜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金门特产,主要还是金门三宝:钢刀、白酒和贡糖。
金门高粱酒与两岸战争有关,1950年代,退守金门的士兵中,有很多山东、河南、河北人,他们出身农家,擅种高粱,而金门旱地,很适合高粱生长。收成之后根本吃不了,只好酿酒,结果酿出了一个品牌—“金门高粱酒”。
酒类很全,有58度金门特级高粱酒,8.23纪念酒,一公升坛装金门高粱酒,马萧纪念酒,玉山陈年茅台酒,玉山清香型茅台酒,玉山茅台礼盒酒,八八坑道淡丽高粱酒,八八坑道顶级陈高,金门53度高粱酒,八八坑道梅开如意,金门子炮木箱礼盒酒,2公升53度木箱礼盒酒,中正纪念玉山茅台酒,2008国宴酒,金箔酒,金门老窖酒,八八坑道马到成功酒,金门醋等。
金门炮战,竟然会带来喜剧性的结果,是一般人所想不到的。其中就有这样一个特产—金门菜刀。1958年至1979年之间,我军的炮击,20年间超过100万枚炮弹砸了过去,让个姓吴的老板发现了商机。他想,弹壳钢铁质量极佳,打出来的菜刀肯定锋利、耐用,一实验,果然有了名气。很快,金门菜刀在台湾岛内远近驰名。由于菜刀还有纪念价值,凡金门的军人返乡时,一定会带上几把作为纪念。就这样,两岸小三通后,金门菜刀,也成了大陆客人争相抢购的物品。
据说,原来一颗炮弹收购价是二十元,现在数量越来越少,收购价提高到每颗一千多元。一枚炮弹可以铸造四十至六十把菜刀,近百万枚炮弹,做个几十年而无匮乏之虞。如今每月出土100枚,一枚30公斤,一把菜刀0.5公斤,菜刀产量惊人。据估计,留下的炮弹大概能产最少6000万把菜刀。
金门菜刀有三个特点:一是刀口锋利无比,用两个手指捏住刀柄,刀刃朝下,拖过纸片,纸片立即被分为两块;二是刀身永不生锈,菜刀饱经厨房烟火,会长期光洁如新;三是耐用性好,用此菜刀,三年不用磨刃。它是台海两岸曾经烽火硝烟的历史见证,也是金门同胞聪明才智的结晶,既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又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历史意义。
金门贡糖,是著名传统特产。以上等花生仁、白砂糖、麦芽糖,经民间传统工艺用木棒“打”出来。“打”,闽南语称为“贡”。所以谓之贡糖。相传明代,金门地方官用此糖进贡,皇帝品尝后赞赏不已,连连称道,所以民间传之为“贡糖”,并流传至海外。它口感细腻,质酥味香,地道纯正,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门贡糖之所以好吃,得益于生态环境培育出的花生,配以纯净的麦芽糖,才能生产出口味独特的贡糖。贡糖的品种繁多,诸如海苔酥、芝麻酥、子弹饼等等。软硬相宜,不脆不粘,食后满口留香,回味无穷。
然而,这三宝我只是看了看,没有打问价格,因我一不会做饭,二不爱吃零食,爱喝酒吧,飞机不让带,所以就免了。但也不能空手而归啊,我看上了一款台湾剔须刀,标价170元,用100元买下的。
还有著名的“金门一条根”,这在来前早就神往了。产于金门珠山村,属多年生豆科植物,且只有一条主根,因而得名,长50公分、甚难拔取,它长在地底下,通常要十几年才能收获,对身体有舒适清爽效果。据药书记载,“一条根”味辛、性温,可祛风利湿、消瘀解毒、补气血。对风湿症特有疗效,饮后会热汗直流,可排体内酸毒。
相传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士兵多是中原人,在当地潮湿气候下,多不同程度患上了关节炎、风湿病。他就是用这种神奇的草药,为士兵治好了疾病,故传流到现在。
我花了200元买了一喷一膏,估计是买贵了,算帐时,老板又送了一支喷剂。我深知,自己是个不会讲价的笨蛋,但老板天良发现,终不负好人,我十分得庆幸。
商柜中间,摆满了土特产,如虾米、虾皮、牡蛎干、蛏子干、蛤子干、海螺干、海狗肾、淡菜、干贝、鱿鱼干、墨鱼干、银鱼干、干海参、鲍鱼干等,相当的全。因为没有工业污染,品质都很不错,服务人员操着闽南语调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起来:
大嶝养殖的鲍鱼有三种:一、北方的皱纹盘鲍;二、北方的日本黑鲍;三、南方的杂色鲍,俗称台湾九孔鲍。自古以来被列为八珍之首,肉味鲜美,具有明目清肝之功效,是高蛋白低脂肪之名贵海产品。
大嶝紫菜也很有名气,要经过晒干或烤熟制成干品,共需10个月才成。大嶝放养紫菜面积约6500亩,正常年总产量近1000吨,产值2000万元。是常见的食用红藻,滋味鲜,营养好,又有特殊的香草味,有防治动脉硬化及降低高血压功效。占闽南一带90%的市场,并销往全国地和东南亚各国。在北京,大嶝紫菜就很有名气。头水紫菜最好吃,一般超市难得买到,一般能买到二水紫菜就很不错了。
还有,这里的海蛎与别地的也不一样,他处的都是五腮,惟有大嶝是六腮。“六耳珍珠海蛎”,个小但味道极其鲜,是海蛎中的上品。
直说的云山雾照,不知真假,反正我这个海盲是被忽悠傻了。对这些不甚感兴趣,权当作听故事和学知识了。
台湾免税公园
大嶝岛的出名,主要是台湾免税公园和战地观光园,而台湾免税公园,使如今的大嶝岛,成为了风情万种的“台味”商城。
台湾免税公园的起源,是改革开放以来,有的渔村依靠走私而发家致富。而且,此风难以遏制。故1998年5月,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设立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1999年5月建成开业。2010年5月,改扩建工程首期—台湾免税公园开工建设,2011年9月盛装迎宾,隆重开业。将海上的对台贸易转移到岸上,使其正规化合法化。
大嶝台湾免税公园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113亩作为商贸区,区内共有400多个店面,全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入驻商品主要为台湾休闲食品、饮品、调味品、烟酒、茶叶及茶艺、工艺品、珠宝首饰、运动及户外品牌、土特产品、创意产品等,大部分商品来自台湾中南部。“大嶝小镇”的名号从此风行两岸。
目前,“大嶝小镇”已获准经营粮油食品、土产畜产、纺织服装、医药、工艺品、轻工业品等六大类台湾商品,将近8成的台湾知名品牌也陆续入驻,在售台湾商品达上万种。这里已是台湾商品开拓大陆市场名副其实的“桥头堡”。除了金门三宝,还有精致的红珊瑚、醉人的小米酒、创意的琉璃酒瓶、台湾凤梨酥、阿里山高山茶等。
走进大嶝小镇免税商场,数万种台湾品牌、上千个原产正宗台货,令人目不暇接,任你挑选,让人仿佛置身于台湾本岛,颇有到了台湾商场的感觉,顿时即被魅力迷惑。
台湾商品免税主题公园要求,每一件货品,都要有台湾产地证明,主要是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部分商品还免征消费税,有些商品甚至低于台湾的零售价。消费者每天可在大嶝小镇购买不超过3000元人民币的台湾免税商品。
建筑如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商品一应俱全,金银珠宝、玉器翡翠、绫罗绸缎、石刻木雕、服装百纺、山珍海味、甜食果品、五金家电、现代科技产品等等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海峡两岸每天有数以千计的游客,来此游览和采购,老外也很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地方太大,对于从来不爱逛商场的我,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平时一去南三条、隆福阁这些地方,就感到心跳加速。对那些包包、手表、珠宝、化妆品、香水、饮品、调味品、茶叶、烟酒我是一看而过,对工艺美术品、图书及音像制品、传统作坊、陶瓷等稍感兴趣,例如台湾油纸伞、用西伯利亚寒玉雕成的大白菜、台湾土著居民的独木舟等,我倒是端详了许久。
台湾小吃也很迷人,有正宗的宜兰手工鱼丸、车轮饼、西门町臭豆腐等小吃档,其中台湾食品城、台湾美食街、博饼文化风情街,也吸引了不少游客。
昔日的硝烟早已散去,这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对台战斗的前沿,现在变成了贸易前沿。不知那些牺牲的烈士们,他们埋葬在这片土地上,灵魂若泉下有知,不知道会说些什么呢?
离大金门最近的地方
我 请求司机,带我们到离金门最近的海面去看看,以解不能前往的好奇,于是,我们随他走近了这片海湾。
金黄的沙滩,静静的海水,几朵浪花彷佛就要拍打在脚面上。海风徐徐,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清碧的浩荡让我陶醉其中。站在海边远眺,雾气很大,只能隐约看到,不远处郁郁葱葱的小岛在蜿蜒的起伏。至于说,“能清晰的看到小岛”,那实在是谬谈了。而且,据我估计,岂制止是1800米的距离呢?我用数码拉到了头,也没有能够清晰看到对岸情景。司机在身边说:“今天雾大,所以看不清楚,等太阳好的时候,看的可清晰呢。”
我笑了笑:“你介绍的可真好。”
两侧的沙滩,是天然的渔港,海水还未涨起,船只搁浅在沙滩上。与环岛路上经过的渔港不同,那些是狭小的港湾里,筑上一道石头垒成堤坝,堤坝上竖几块方形的条石,算作缆桩。如浦道似的,里面横排着渔船。在那附近,鱼腥味浓浓的,我知道,关键是习惯问题。失却了鱼腥味的渔港,就好像家里少了炊烟味。
一座渔港的特征,显示的是一道渔村的风情。、沙滩上,用树杈围就的捕鱼“迷魂阵”中,间或有几只、十几艘渔船挤在一起,船一字排开,仿佛肩挨着肩。为渔港装扮出一种特有的景致。在间隙中,每一艘渔船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是一种习惯,仿佛也是一种约定。
风平浪静的时候,船就收拢在渔港,那么静静地锚泊。大多时候,渔港是安静的。渔船云集时安静,渔船开航后更安静。司机介绍说,渔港上午涨潮,下午退潮,准时的很。涨潮时海水深达五、六米,渔船开始驶出渔港作业;退潮时,就搁在那里不动不了。
不远处的海面,不时有渔船行过,我看到一个老梢公驾驶的小船,船舷几乎贴着海面,他轻轻地摇着撸,船头浪花飞溅,橹声咿呀,小船缓缓地滑行在碧波上。我清晰听到他随口唱出的船歌。很好听,但一句也听不懂。司机便给我们翻译起来:“行船真艰苦,无风着摇橹,趁(闽南话:赚)钱交阮某(闽南话:我妻),吃粥配菜脯(闽南话:萝卜干)。
看起来,唱歌也能发牢骚的。我想,这里的渔民是够富、够有自由空间的啊,老婆管那么严格,就不会藏起点私房钱吗?看起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事果然不假。
司机告诉我们,这里是金门战斗时解放军28军244团的出发地。
金门战役我知道,台湾称古宁头战役或金门保卫战,我方称为金门战斗,于1949年10月24日晚发起。我军上岸后,纷纷向岸上突击前进。最先在垄口登陆的二四四团遭遇敌装甲部队,死伤惨重。二五一团在古宁头突破登陆,二五三团在在湖尾登陆,叶飞将军接到登陆成功报告,以为胜利在望,由于不熟悉潮汐涨退,造成了抢滩船陷在沙滩上,部队无法增援。而蒋军战车和扫雷艇,在海面猛烈轰击搁浅的我军船只。一百多艘船无一返回,援军只能隔海兴叹。登岛指战员于岛上战斗三昼夜,最后全军覆灭。战斗共毙伤国民党军9000余人;登岛部队,共3个多团9086人(内有船工、民夫等350 人)大部分壮烈牺牲,一部被俘。这是我军的一次重大损失。
从这里出发的244团登陆后,与前线指挥部无法联系,邢永生带领突击营发起勇猛冲锋,在敌人密集的炮火和严密的工事阻击下,突破防线,第一个登上金门岛蜂腰部北岸的琼林,兰厝之间的海滩。在大海中颠簸时巨大体力消耗后,仍然锐不可挡,以强大的火力和勇猛冲锋,连续攻克敌人10多个碉堡,俘虏了100多蒋军。后续无援,最后死伤大部,非常惨烈。
我看着这些烈士们曾经发起进攻的地方,想寻找出英雄们的一个脚印,可是大浪淘沙,踪迹皆无,我心情非常沉重。他们当年为了解放对岸的那个岛屿,冲锋陷阵,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今天,两岸不用枪炮争夺,便自然的连在了一起。真应了三国中罗贯中的名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啊!
金门隐约,海水苍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我认为那些先烈依然活着,他们追求的不就是祖国亲人的回归吗!,我觉得,他们的希望虽然不是以战争达到,但以另外一种形式完成了,他们应该能闭眼了。战争,是残酷的,无论对错,生灵涂炭都是一种灾难。
金门,望着这个流过血的沙滩,这个近在咫尺,却远在他乡的岛屿,这个用鲜血皴描过的沙场,这个让政治体制分割的中华孩子,真是难以描摹此时的心情。惟有默默的看着他的影子,祈祷战争不要再发生,人们不要再流泪。希望这个被拐骗多年的孩子,早日找到回家的门!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之大门与园内景色
赭红色大理石,竖起一面打开页的书本,如堡垛般地墙壁,托起了这座带有炮弹造型的长方形丰碑。它只是背景,用自己的两侧注脚,刺青着两幅曾经的画面,而它,仅是一个依靠,前面巍立的迷彩军功章浮雕造型,才是进入它的大门。正上方,是原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的园名“三岛战地观光园”。
它是为纪念“八·二三炮战”而建的一个公园,“八·二三炮战”的名字,其实是金门蒋军恐惧的提法,他们用这样的日期,铭记着那个可怕的日子,按我军名称,是“金门炮战”。
1949年,我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蒋介石逃离大陆退居台湾。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武力介入台湾海峡。1954年12月,美台订立《共同防御条约》。在美国佬的支持下,台湾当局气焰嚣张,不断发出反攻大陆的叫嚣,并不时派飞机窜回大陆,轰炸我沿海城市和乡村,骚扰我边境居民生活。美国重申不承认中国,支持台湾当局在台湾海峡挑起战争。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主席决定炮击金门,震慑美蒋反动势力,以牵动全球战略格局。
炮战发生在1958年8月23日下午6时30分,我军炮兵开始猛烈炮击金门,两小时内,密集倾泻炮弹达四万余发。是日,落弹数增达五万七千余发,重点集中敌指挥所、观测所、交通中心、要点工事及炮兵阵地。
由于正值晚餐时间,突发炮火造成敌死伤440余人,敌金门防卫司令部三位副司令,赵家骧、章杰当场死亡,吉星文重伤,于稍后因伤重不治。敌司令胡琏、参谋长刘明奎与在金门视察的台湾当局国防部长俞大维均负伤。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向大陆发出警告,如图谋夺取金门、马祖,美将视为威胁和平。第二天,解放军持续对国军在金门的滩头阵地、料罗湾码头、金门尚义军机场及炮兵阵地,集中火力攻击。蒋军则针对我军炮兵阵地展开反击。而后,解放军炮火稍有减少,直至9月7日-18日再恢复攻势。我军的主要目标指向水头码头,意欲阻止台湾当局的海空运补工作,以达到封锁金门的目的。就这样,拉开了两岸连续20 多年炮战的序幕
时过境迁,硝烟散去,昔日的前沿阵地,如今已被开发为旅游观光地,“英雄三岛观光园”坐落在大嶝岛东南端,占地8.7万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唯一面向金门,以统一祖国大业为主题,战地观光为内容,融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
大嶝、小嶝、角屿三岛,因炮击金门的辉煌战绩,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三岛”的光荣称号,故名为此。观光园设有“英雄三岛军民史迹馆”、“军事武器陈列馆”、“英雄雕塑广场”、“战地设施遗迹”、“三岛民间传说”、“匹特博射击运动中心”等景点。
走进观光园,绿荫与碉堡、哨所、防护网等军事设施历历在目,让人仿佛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路标,是用炮弹做的,园内游览线路是这样安排的:入口处→8.23炮战史迹馆→民兵史迹馆→战前指挥所→战地8.23 坑道→广播口→大剌叭→望金楼→播音室、空飘海漂馆→弹坑→ 兵器模型馆→祖国和平统一馆→炮阵地遗址→反小股斗争遗址→ 八二三大道→战地表演场→战地迷宫→舰艇观赏区→对金门供水工程纪念碑→烧烤休闲区→英雄雕塑广场→国防教育展馆→园内。为了去繁择精,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天涯按自己思路叙述罢了。
走进大门,公园用一片和平的橄榄绿作为对我们的迎接,绿荫葱葱,芳草萋萋,风光旖旎,虽然不时见到炮战遗迹,但苍翠挺拔,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是它的主体,在芭蕉树叶的掩映下,曲径通幽的南方韵味,常把我们带到一片片绿茵茵的草坪间。
小路两旁,被鲜花簇拥着,颜色各异,千姿百态。三角梅的火红绽放,仿佛告诉我们。在这里才是英雄花的家乡,她们开的那么热烈、奔放。
看来,时间还没来得及湮灭记忆,当年的机关炮,可以随意登上去操练一番;当年用以隐蔽的堑壕,被改造为战地迷宫,供游客作军事游戏;观光园的草坪上,人们在尽情荡起很高的秋千,与蓝天相辉映;当年的战地回荡着欢声笑语,这迟到的欢乐,迷朦了那段感人悲壮的历史。
万木葱茏,芳草萋萋,花开烂漫,百鸟争鸣。园内的老榕树依然垂须健在,是否还记得,曾经在身边爆炸的炮弹呢?它依旧青春抖擞,依旧翠绿朝气。
伴随着小路的弯折,葱绿的万年青总是那么不舍得跟随着,我怀疑它们是当年那些年轻的生命所化,现在是想追问个究竟,什么才是幸福呢?
小鸟啼鸣,不断答应着青坡上下的落差,而那一面面迷彩围墙的弹孔,吞噬了它们的回音,可我知道,这些小精灵们一声声呼唤着的,是“和平”、“和平”。
我在丛林的缝隙看到了石人的影子,真的好奇怪,哪怕我走到了跟前,他们还是流露着那么清晰的骨骼和面容。这些石人高大,威严,有的束发仰望,有的带笠而矗,纯粹天然,没有一刃雕刻,可谓奇观。
无独有偶,老天果然不负灵犀,坪中还有着龙、虎的天然石像,栩栩如生,当得惊叹。我真的好担心,这样神奇造化之物,那一天会像当年的孙猴,乘雷电之机迸裂而出,那时候,会不会多一个想吃唐僧的妖怪。可想想,也不忧虑了,这个世界还有老实的唐僧吗?估计多为虎狼转化,在用另一种方式吃人罢了,现在的妖怪,表面是只认钱,不吃人肉的。
携一抹绿色清凉,向阵阵涛声走去,沙滩宽阔坦平,沙白粒细,碧波荡漾的蓝海,见证了一弯浅浅的海域,放眼对岸,金门影影绰绰,如同海上的一道围墙,在没有炮火硝烟的清朗天空下,以闲适惬意之情观望翔游于两地的鸥鸟与帆影,几人还记得50 多年前的昨天呢?先烈们面对这一派祥和安宁的画面,会做什么设想呢?
司机告诉我,当年27岁的林毅夫,就是抱着两个篮球泅水“叛逃”到这里上的岸。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1952年10月15日生于台湾宜兰县,籍贯福建省漳州市。1978年从国立政治大学硕士毕业后,以台湾大学学生的身份投笔从戎,担任金门国军284师851旅步5营2连的连长,当时驻防于马山,一度被蒋军当作楷模高调宣扬。甚至,蒋经国到金门也也接见他,号称明星连长。
那天,恰好是当年最大一次退潮,两端的海底几近浮现,可以踩着海底走上一段,真正需要游泳的距离并不长,不到2小时就能游到,水文因素让林毅夫成功机率大增,于是,他就游过来了。
后来,他留学美国成名,在出国成风的年代回到北京,坚定地选择弃官从学,并选择从零开始,创办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为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委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并于2005年获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
有远见之人必有德禄回报,这是公平的,皆因他厌烦战争,爱戴和平,这样一幅慈悲心肠,老天当得给以嘉奖的。不知此时他回到这个地方,会有什么感触呢?
灰飞湮灭。难道不应该悟到些什么吗?假如,当年我也是这里的一名炮兵,震天的炮声中,我想,也会怀着对“蒋匪”的“刻骨仇恨”,拉响一枚枚炮弹,岂管对面性命的死活呢?政治,会亵渎生命,而对生命的诊视,是不由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不打死他,他就会打死你,在这当刻,你还会犹豫吗?
我并不是在伪君子般的悲天悯人,但面对这美丽安宁的景色,我感到了幸福,因为幸福,我才能发这样的牢骚,我觉得这才是人性,所以,请大家原谅。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之英雄广场
观光园内的英雄雕塑广场,一片绿荫前,一块红色的大理石壁墙巍然伫立,上嵌“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十二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乃是习主席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于解放军代表团会议讲话摘录。前面,“炮击金门、威武雄风”组雕引人注目,
用黑色基石上砌红色礁石,以示幸福安宁是烈士鲜血换来的,汉白玉雕像的三位人物代表了军民一心,保卫国防的决心,居中的是手持望远镜、雄视前方的海军战士安业民,一侧为手握钢枪的陆军指导员王邦德,另一侧是肩扛炮弹奋勇支前的女民兵张韭菜。他们凝神贯注,神态严肃,精神抖擞,时刻准备投入战斗的样子,让我们回到了那个炮火呼啸的年代,看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再现。
再前面,环行敬列着“八·二三”炮战中英勇捐躯的安业民、王邦德、杜凤瑞烈士和在炮战中奋勇支前的女民兵英雄张韭菜的塑像。
而今,战争的硝烟早已退去,激烈战斗场面成为了曾经的故事,人们都沉浸在幸福生活中,小燕子、史泰龙无人不知,但有几个人,会记得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呢?敬佩虚无,无视现实,背弃历史,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卑劣的特点和习性。能不在他们身上泼脏水,就是一种荣幸了。所以在此,天涯必须重叙这些英雄们的伟大,以警来者。
杜凤瑞烈士,解放军空军飞行员。6架国民党飞机偷袭我军,杜凤瑞与长机一起驾机参战。当一架敌机炮击长机时,他边呼叫长机摆脱袭击,边向敌机射击。长机脱险,杜凤瑞却陷入重围。他临危不惧,沉着应战,当击落一架敌机后,自己的飞机却被敌击中;在此危机时刻,他仍驾驶着受重伤的飞机顽强战斗,直到再次击落一架敌机后才跳伞。在空中,遭到敌战斗机攻击,壮烈牺牲。其壮烈事迹传遍全国,生前大队被命名为“杜凤瑞大队”;家乡方城县一条主街道被命名为“凤瑞路”。他曾在日记里写过:“一个革命者,处处为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着想,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风格,能够为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安业民烈士,(1937-1958),满族,开原县四寨子村人,1957年入伍,于东海舰队海岸炮兵,年仅21岁,1956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海军海岸炮兵方向瞄准手。1958年8月23日,在炮击金门战斗中,当阵地上药包中弹起火,危及火炮安全的紧急关头,舍身护炮,全身烧伤面积达百分之七十,仍不下炮位,坚持战斗直至炮战结束。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同年,部队党委根据其生前志愿,追认他为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一等功,被授予“共产主义战士”称号。朱德为他题词,“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厦门修建了安业民烈士陵园,成为那时代人心中高大的“安业民叔叔”形象。
王邦德烈士,28军245团工兵连指导员。1958年8月27日,炮击金门的第五天,敌一发炮弹落入我方工事内,他立刻带领三班的战士,冒着随时可能下榻的危险和毒气,下到工事里救被掩埋战士,最后不幸牺牲。
张韭菜,民兵队长。大澄岛阳塘村人,他带领姐妹们组成“女子铁甲突击队”,参加对敌炮战,立下汗马功劳,被评为集体三等功,个人二等攻。出席过全国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政协委员。
这些英雄们,都是我们儿时的偶像,我没有忘记当年是如何在红旗下,含着眼泪,佩带红领巾向他们敬礼的,他们的英勇事迹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所以,在他们牺牲的地方,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我非常激动,上前庄严地向这些前辈战友行了一个军礼,默默叨念着:“安息吧,你们不会白死,我们永远记得你们。”
广场鲜花烂漫,如云似霞,绿色的万年青永远陪伴着烈士们,淡淡的花香。永久的怀念,让我沉浸其中,不时摁下相机快门,留下这些难忘的回忆。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之原前线阵地
两岸炮战激烈程度,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当时的前线阵地被摧残的程度可想而知了,待天涯借用几个片段来回叙吧。
1958年8月23日17点30分,炮战正式开始。第一天的炮击分为三个波次:第一波作战暗语“台风”,持续时间15分钟,对大、小金门及附属岛屿进行了猛烈而密集的炮击,发射了数万发炮弹;第二波作战暗语“暴雨”,持续时间5分钟,重点压制开始零星还击的国民党炮兵阵地;第三波是一次短促的急袭,19时35分开始,每门炮打4发,对预计中的抢救、维修予以打击。仅前两个波次,解放军就发射了近3万发的炮弹,平均每分钟发射1500发炮弹,大约600吨钢铁落在金门的预定目标区上面。
当年,台湾原“行政院长”郝柏村才38岁,是蒋军中最年轻的将军,其驻守的小金门,承受了我军发射炮弹总数的近一半,有578人阵亡。在一次视察途中,郝柏村如厕小解刚离开,一发炮弹便击中厕所的左角,他差点被炸死。
在第一波的炮火当中,就报销了金防部三位副司令。俞大维手臂负伤,后脑部被一颗米粒大小的弹片击中,所幸没有穿透头骨,从而捡回了一条命,胡琏也躲过了一劫。
当年的我军前线指挥石一宸回忆说:“开炮的命令一下,像按电钮一样,各炮阵地上立刻闪现出一簇簇、一朵朵白色的爆烟和橘红色的火光。声音稍迟才到,是连成一片密不透风的巨响,夹带着炮弹划空的尖啸。那动静很难形容,好像整个天空是一面大鼓,有无数把大锤在上面不停地擂呀敲呀,震得耳朵紧绷绷地疼,脚下的大地也在急促地摇抖。十几秒时间,大、小金门先炸起一片亮点、烟簇;紧接着,亮点变成火海,烟簇形成了烟雾;又过十几秒,传回对岸轰隆隆打闷雷一样的声音。料罗湾海域,炮弹炸起一道道白色的水柱,弹片把海面打得好像沸腾起来,敌人几条兵舰飞快向深海逃逸。我打过的仗不算少了,我军这样大规模炮火轰击却是第一次看到,确实是万炮齐发、弹如雨下,无比的壮观。”
第一次炮战一直进行到11月12日,我军的炮弹给蒋军造成了以下损失:全毁火炮19门;半毁火炮58门,全毁火炮掩体5 座、人员掩体11座、弹药掩体4座,半毁火炮掩体37座、人员掩体50座、弹药掩体27座;击毙官兵113人,击伤642人。
金门炮战之后二年(1960年),我军又发动了较小规模的“六一七炮战”、“六一九炮战”,尔后,采用“单打双不打”方式陆续鸣炮,直至1979年我国与美国建交为止。至此,我国声称金门炮战为一场不求杀伤和占领,而是政治意义高于军事意义的战争。
最后,双方都对炮战伤亡数字有过统计,但都是公布的对方损失。
我方记录:击落敌空军战斗机18架、击伤19架,击沉舰艇7艘、击伤17艘,击毁水陆两用输送车14辆、缴获1辆,摧毁工事327处, 汽车9辆,雷达、电台7部,各种火炮30余门,毙伤敌中将以下官兵千余人,俘飞行员3名,而我军被击落、击伤飞机11架,损失鱼雷艇3艘、伤1艘,被击毁火炮32门、汽车8辆,伤亡官兵460余员、民兵群众218名。
台湾当局方面则记录:在一百余次大小炮战中,解放军被击毁野(高)炮221门、炮位86处、炮兵掩体21座,油弹储存所17座、各型车辆96部、兵营4座,国军只损野(高)炮14门、油弹库1处、码头栈埠2处;双方海军18次大战,国军与共军损失为2:108(含击沉共军机帆船86条);双方空军10次大战,国军与共军损失为2:32。
于数字中分析,感觉我方统计接近于事实,而台湾方为了鼓舞苟喘于岛的颓丧士兵,不得不制造新奇来做宣传,但其场面的残酷,通过以上资料可知一斑了。
需要感叹的是,当年,那些被胡琏带到岛上来的十万江西子弟,死伤大半,尸首不全,最后只能勉强落个悲惨的合葬结果。我想,海涛的声响,是这数万年轻魂灵的乡思与悲怆。如今,他们的身世音容,早已消失在渐渐凋零的亲人心中,亦失踪于历史。
炮战的洗礼,使这里也受到巨大摧残,不说废墟,起码也是不成摸样了。计算一下就知道了,统计数字说,这里平均每平方米的土地就落下1.5颗炮弹。这是多么密集的弹距啊,试想,在那样炮弹横飞的环境下,我们的战士依旧坚持阵地,不畏牺牲,冒着炮火向敌人开炮,那需要多大的勇气!
依我说,现在看来,金门的百姓,倒像是炮战的受益者,虽然当时他们承受了担惊受怕的威胁,但现在却用解放军的炮弹,创造了生产菜刀的产业链,而且,又将这些钢铁,换一种形式送回了对岸,赚尽了当年“敌人”的钱,让人感到有些啼笑皆非。但我没买,更不敢用,因为,我生怕哪片钢铁上,会沾着人的鲜血和肉体,甚至是脑浆,那切菜的声响,会鬼魅地敲打新的肉体,好象让我去吃了人肉。
如今,这片曾经饱受创伤的土地,已经开辟成景色怡人的公园,当然,还有不少荒芜野草,尚留着当年硝烟的味道。尤其是那个弹坑,无声地申诉着当年的残酷,看上去,好似一幅现场素描上嵌盖的印章,它不为表达什么内涵,只为告诉后人,自己当年曾经存在过的历史。
在标有“坑道”的入口处,有着当年的前沿作战指挥所,在这里,我看到了指挥所陈列的炮战军事态势图、手摇磁石电话机、高倍军用望远镜等。想象着当年指挥员站在地图前,神态若定的指挥炮战的情形。
很快,我们钻进了当年的战地坑道,它总长210米,由石头修砌而成,高1.8米,宽1.2米,离地面约2米,坑道壁上当年的标语犹在,“打倒蒋介石”、“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鲜红大字,让我感到晃若隔世。可想当年我军的政治教育,已经渗透到任何角落了。
坑道上有伪装网,当听到号声,我也觉得自己成为了当年的战士,有了一种跃起冲锋的欲望。坑道连接着纵横交错的战壕,这是当年反小股登陆时所用的堑交壕,若是任意钻插,可能要很久才能走出,看着头顶伪装网上的青草,我知道外面是很难发现这些通道的。现在,被改建成了战地历险迷宫,并利用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再现了当时的战争场景,惊险刺激,可在迷宫内开展军事游戏。
出坑道后,一幢写有“望金楼”的二层坚固处所伫立面前。那迷彩的纹身和地理位置告诉我们,它是当时的前沿观察哨改建而成,里面展示了金门风光图片。登上二楼,可以看到窗前的一排高倍军事望远镜,一旁的漂亮姑娘对我说:“可以把金门的军事障碍物、青山绿水、明碉暗堡尽收眼底。”于是,我也花了五元钱去看了看,但是很失望,与我数码镜头里看到的景象一样。尽管瞪大了眼睛,也还是模糊着的金门的影子,唯一清晰的,是海中一位渔民在收获类似紫菜的影子。我叹了一口气,什么也没说。看来,骗人非常的容易,挣钱须要假话。
如今,沙滩上建起了长长的栈桥,可以眺望金门。看到旁边那个“厦门对金门供水管入海处”的牌子,心里暖暖的,金门岛没有淡水,现在要靠厦门管道运输过去,这不正是表达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胸怀,大陆做到了仁至义尽,可台独你还闹个什么劲啊,非要逼的战火重起,徒伤生灵,武力收台的结果吗?
回望岸边,矗立的巨幅标语很为壮观:“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据说,对岸那边也耸立着八个大字:“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我想,台独与小蔡的上台,恐怕连这块牌子也命不久矣。这让人十分地感慨,都是方方正正的汉字,都是东方龙的传人,而今,和谐已成为社会的主题,在一个中国的旗帜下,两岸统一已指日可待,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呢?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之史纪展览
园中,又分出了不少展览版块,以多种形式展示民族精神,爱国旧事,战争旧迹,以及统一大业等范畴。
“祖国和平统一展览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体部分,由100块标准展版组成,以“统一大业”为主题,分为“台湾是祖国的第一大岛”、“历史的见证”、“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中国几代领导集体促进祖国统一”、“一个中国原则不能动摇”、“两岸同胞永远心心相印”六大部份,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展现了宝岛台湾的秀丽风光,淳朴独特民情风俗,诉说了台湾同胞蒙冤受辱、英勇抗争的历史,印证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史实,阐明了中央几代领导人对祖国和平统一的鲜明立场,反映了海峡两岸同胞企盼祖国统一、骨肉团圆的心愿。
“红色记忆典藏馆”,为纪念建党90周年新增的。主要有关于建党建国以来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遗存之收藏。展示了千余件珍贵红色藏品,其中不乏与毛主席有关的书籍、报刊、连环画、徽章、照片、瓷器、铜器等珍贵文物。
徜徉在红色记忆典藏馆的走廊道上,一张张图片,一尊尊雕像,一排排文字,都见证了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马恩列斯与十大元帅的画像,在这里依旧完整收藏着。还有中国航空母舰宁号的模型,以及我国“一汽”为志愿军专门制造的敞篷越野吉埔车,更让人驻足徘徊的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乘坐的“红旗”轿车。非常大气,非常珍贵。
同样,室外缺了左前轮的一辆披着伪装网的解放卡车,让人感到了叹息。它们随着部队转战南北,驱使千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了一生。现在脱漆缺足的样子,看到后让人心疼,它像位退役的百岁老兵,无论风雨昼夜,始终向经过这里的每个人致以军礼,我想,能不能给这位战友一个床或者把遮阳伞,让它老人家稍微休息会呢。
一架退役下来的八一军机,周围不少人围观、拍照,它曾是我军的骄傲,杜风瑞烈士就是驾驶着这样飞机去拼搏的,虽然退休,它面前依旧儿孙绕膝,我想,它应该是幸福的。
“兵器模型馆”展出的,是我海陆空三军兵器仿真模型及世界各国最先进武器装备模型,其中有各式飞机63架、坦克114辆、军舰23艘、导弹11枚。从这些兵器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军事正向高科技发展,同时也告示我们:当今世界,战争危险依然存在,我们应该加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保卫祖国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三岛民兵风采”展览室,记载了当年本地人民的骄傲,在“八、二三”炮战中,三岛人民为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与驻岛部队同仇敌慨,不怕牺牲,涌现出一大批如阳塘女子铁甲突击队、双沪英雄女炮班等英雄群体和洪顺利、洪秀枞、张韭菜等民兵英雄。
资料记载,大嶝岛双沪女民兵炮班多次参加战斗,勇敢沉着,密切协同,把一发发炮弹射向金门。在一次战斗中,她们一口气发射41发炮弹,准确命中1个观察所;第二次射击时,全班发射87发炮弹,又准确命中1个观察所,胜利完成战斗任务。战斗中,班长许丽甘头部受伤,有6个人的耳朵都被爆炸声浪震得流血,喉咙被硝烟呛得说不出话来;装填手累得腰酸臂痛,个个满身汗水、灰尘。但她们顽强作战,每次都坚持到战斗结束。
图版显示,1960年6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到台湾活动,福建前线部队奉命炮击示威,以示抗议。女民兵炮班连续发射116发炮弹,发发命中目标,荣立集体三等功,洪秀德代表全班出席全国民兵代表会议,该班被誉为“六姐妹炮班”,班长许丽甘荣立二等功。
大嶝岛阳塘民兵大队长张韭菜带领8名女民兵,不辞辛苦,不怕危险,主动参加抢修工事。她们苦干40多个昼夜,共抬石块6万多块、杉木7900多根,修筑65个防炮洞。《解放军报》发表文章,赞誉她们是一支“妇女铁甲突击队”,并荣立集体三等功;队长张韭菜荣立二等功,先后出席县、地、省民兵积极分子大会和全国民兵代表会议。
其中,共有312人被评为支前功臣,32人被追认为烈士,10多人晋京出席全国群英会,因此,被老一辈革命家称誉为“英雄三岛”。
陈列的二十几件各种武器是当年岛上民兵使用的,展版详细介绍了当年三岛民兵全民皆兵、拥军支前的感人事迹。介绍的英雄模范人物,大都是老一辈耳熟能详的名字。老电影《海鹰》中,王晓棠扮演的女民兵连长,就是以民兵英雄洪秀枞为原形创造的。
还有,金门炮战期间的我军高级将领们叶飞、刘亚楼、韩先楚、聂凤智、彭德清、石一宸等人指挥作战的照片,一直为后人所景仰。
当年国民党军队的指挥官胡琏,这位抗战名将,在展板中也站了一席位置。
我最喜欢的是叶飞上将的题字“炮击金门,威震南疆”,英姿飒爽、一气呵成,笔力酋劲,意韵深长。
“空飘、海漂史迹展览馆”,陈列着许多当年两岸政治宣传空飘、或海飘给对方的宣传品及食用品,如今看来很有意思。
台湾方面的宣传品和实物图片,有蒋经国头像的压缩饼干袋,内有柠檬饼干12片、牛肉干一块,巧克力夹心糖4颗,并注明“营养口粮,随捡随吃”,这在当年可是很有诱惑力的食品。还有香烟、茶叶、泛黄的卡片,脱落的标语等
我军的空飘宣传品,有“欢迎蒋军空军驾机起义,按所驾机型给予重奖,最高奖赏黄金8000两。”的传单,还有一些衣服和食品包裹夹杂着的政治宣传,比如祖国建设成就、弃暗投明奖励办法、优待俘虏规定、对蒋军家属政策等等。甚至还有茉莉花茶。
这些血腥战争之余的温馨,让人感到了亲情,并非仇恨,从这点看去,仿佛每个参与者都变成了政治家,都能抛去个人的恩怨。
“战地广播站”是观光园的重点,壁厚1.2米,层高6.6米,顶板厚1.6米,防弹级30吨的前线广播站空压机房遗址,显得特别坚固,仅两扇钢筋混凝土大门,就重达2.4吨。
两岸对峙时期,为开展政治宣传,我军建立了“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向大小金门发起广播,与对方打起了政治攻心战。两岸的喇叭此起彼伏的响起,一个叫着共匪,一个叫着国民党反动派,虽然这样叫骂,但两地很多都是亲人,因为政治却不得不站在了对立面,我想那时,双方都是留着血,留着汗,亦留着眼泪吧。
广播站的喇叭分布很广,大多在掩体工事中。有单独存在的, 也有九个扩音器组装“九头鸟”样的。 我看到一个掩体喇叭口上,如今写的“一衣带水”、“盼望统一”、“一国两制”,都是新迹,估计当年是“打倒蒋匪”、“解放台湾”“战斗到底”等所替换。
最让人震撼的,是个一人多高的大喇叭,最大直径达2.88米,长4.74米,重1588公斤,最高功率可达20000声瓦,它根据仿生学原理,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用语音电信号控制高压气流,产生并传播很强的声波,清晰的语言音乐越过海面,直达对岸的金门岛。大喇叭由铅铝铸成,有效传声距离可达12公里,堪称“世界之最”军事广播喇叭。
据说,这个是根据一比一仿制的,原物放在北京,上面被打了一百八十多个弹孔。如今,人们只看到了新奇和有趣,却没真正了解当年的惨烈。一个大喇叭上被打如此多的弹孔,想一想,那是一种怎样必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的对峙!
当时有“国民党喇叭多,共产党喇叭大”之说,你喊我也喊,播音员声音异常柔美,对瓦解对方军心确实产生了作用。据说,当年有的士兵从对岸游过来投降,就为了看看播音员长什么模样。
“福建前线广播电台”是从1953年春天开始的,当时的第一遍普通话播音,是我31军文工团团员陈菲菲广播的,她的声音很甜美,被彼岸的官兵称为“空中梦玲”。第二遍闽南语播音,是由28军文化教员吴世泽广播的。
据吴世泽说:“我第一篇稿子播的是六条保证,号召他们起义投诚到大陆来,第一个就是保证不打不骂,第二个就是保证你生命安全,第三个就是假如愿意回家了,我们发给你路费回去,有立功的我们还给你授奖了。”
喇叭响了三个多月后,对面金门也开始播音了。与厦门这边播音员一干就十几二十多年不同,金门岛上的播音员大多是短期轮调。如今家住台北三民路的陈信妹,18岁那年曾在金门做过四个月的播音。她回忆说:“大陆那边因为都是沿海,他们有渔民也有军官,我们就告诉他说,很多的渔民都纷纷地逃到香港去了,表示他们生活很不好,所以赶快能够到这边过来。”
就这样,一场“广播对广播”的口水仗摆开了阵式。蒋军的一篇广播稿这样写道:“亲爱的大陆同胞们!共军指战员弟兄们:中华民国政府为了增加台、澎、金、马地区养殖业的收入,决定从明年起拨新台币两千一百万元作鱼业经费。亲爱的大陆同胞们!共军指战员弟兄们!由于中华民国政府不断对人民生活的照顾,今天,不仅台、澎、金、马地区农副业都迈入机械化,而且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所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电冰箱,享受现代化的生活。”
周总理在1972年8月指示,要减少生硬的政治报告和口号,提出两项改进措施:第一,增加天气预报节目;第二节目结束时要说“台湾同胞,祝您晚安”。
国共通过广播“争吵”,实际上也是两岸惟一的“对话”形式。虽然广播内容针锋相对,但也有了柔性。比如,如果碰到天气不好,感觉可能要下雨了,广播就对台军喊:“要下雨啦,大家快收被子吧。”
还有,开炮前一遍遍地广播,“我们炮打的不是村庄,不打民房设备,只打空地,打海滩……”反复播音后,通过望远镜,发现原本在施工的国民党士兵都不见了,才下令发炮。金门的老百姓回忆起这一段,还说:“你们大陆的广播我们听得很清楚啊,你们很守信用,说不打就不打。”
国民党撤退前,从厦门沿海带走了许多船夫、壮汉。一位叫张阿签的妇女,其丈夫也被国民党带走了,张阿签经常在广播里哭诉,“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没有一个男人依靠,你让我怎么过活?”几年后的农历腊月二十八,张阿签的丈夫果然冒着生命危险,抱着一口倒扣的大锅,游回了小嶝岛。
蒋军比较知名的播音员是许冰莹。后来,在陈菲菲和吴世泽工作过的播音室里,当年几位“互相谩骂”的播音员,在时隔半个多世纪后,双手终于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有了如下的对话:
吴世泽:“我们开始叫他蒋军官兵弟兄们。”
陈信妹:“朱毛军的弟兄们”
陈菲菲:“他们说大陆怎么穷,两个人穿一条裤子。”
吴世泽:“你们要弃暗投明回到祖国大陆,共产党会给你们优厚的待遇。”
王自玉:“有携带什么文件或怎样过到我们这边,我们就有多少多少奖励。”
……..
看到这里,我笑了,现在看来,就像是一部幽默话剧的台词,可它确实是真的发生过,但这绝不是演戏,而是真枪实弹的血与血对话,生命对生命的洗礼,不知,如今除了忘我的挣钱,还有几个人能够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呢?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之兵器
在“八〃二三”炮阵地遗址,看到了一大批在炮战中立了赫赫战功的各式轻重型退役武器装备,有歼-6战斗机、152加榴炮、130加农炮、57高射炮、85加农炮、12.5双联高射机枪和14.5双管机枪。以及飞机、大炮、坦克、巡逻艇、战舰及各式轻重武器,甚至还有当年的“三八式”步枪、狙击枪、重型机枪、子弹、导弹、手榴弹。
我登上了当年的巡逻艇,与此同时,仔细辨读了该艇的介绍:982边防巡逻艇,中国常州玻璃钢快艇公司制造,排水量4、7吨,艇长9.28公尺,宽2.94公尺,舱深1.29公尺,吃水1.6公尺,功率230马力,主机两部,最高时速60公里,编制额11人。
更让我第一次认识了,什么叫做PL66式152毫米加农炮、59式130加农炮、59式57高炮、56式85加农炮、61式双管舰炮、59式57高炮指挥仪、通讯车以及37MM双管舰炮和25MM双管舰炮等。
我仔细看过这些炮的功能介绍,比如陆军59式57高射炮:口径:57毫米;全重:4600公斤;初速:960米/秒;全长:8.6米;有效距离:6000米;发射速度:50-60发/分;有效射高:5000米;弹药基数:150发;配用弹种:光爆破穿甲弹。
比如PC66式152毫米加榴炮:口径:152.4毫米;最大射程:17200米;直射距离:800米;重量:5720公斤;全长:8.68米;弹药基数:60发;弹丸重:43.56公斤。
也恶补了一下对于炮种的盲区,比如:加农炮,是指炮管较长,发射仰角较小,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炮弹膛口速度高的火炮,常用于前敌部队的攻坚战中。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和海岸炮也属加农炮类型。按口径可分为小口径加农炮:75mm以下;中口径加农炮:76—130mm;大口径加农炮:130mm以上。
榴弹炮、身管较短,弹道比较弯曲,适合于打击隐蔽目标和地面目标。榴弹炮可以配用燃烧弹、榴弹、杀伤子母弹、碎甲弹、制导弹、增程弹、照明弹、发烟弹、宣传弹等多种弹药,采用变装药变弹道可在较大纵深内实施火力机动。
加榴炮、兼有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弹道特性的火炮。用大号装药和小射角射击时,其弹道低伸,接近加农炮性能,可执行加农炮的射击任务;用小号装药和大射角射击时,其弹道较弯曲,接近榴弹炮性能,可执行榴弹炮的射击任务 。
当时想,这些炮与蒋军的炮,哪个更厉害一些呢,我们的炮阵地,为什么不能压的他们抬不起头来,少受些损失呢?
查资料得知:当时,金门国民党军拥有美式155毫米加农炮20门、155毫米榴弹炮96门、105毫米榴弹炮192门,共计308门。
解放军拥有105毫米以上榴弹炮223门、100毫米以上加农炮73门、100毫米海岸炮4门、130毫米海岸炮19门,共计319门。此外,福建地区库存炮弹多达89万余发,足够打半年以上。
由于中程火炮多,远程火炮较少,为了增加胜利的把握,解放军总参谋部又下令立即从全国调大炮来。此时,我军大炮略占优势。
当时,金门“防卫司令部”设在太武门的一个名叫“翠谷”的山谷里。军官办公室、宿舍以及餐厅,都建在山谷顶端的两侧山麓。经火炮专家测量计算,我军炮击阵地应属射击死角。解放军的火炮打得再厉害,也不可能打到防卫司令部来。
当我军射出的第批次炮弹,便越过山顶,垂直落在翠谷餐厅外侧。炮弹落下时,餐厅内大多数人就地隐蔽,安然无恙。章杰、赵家骧、吉星文、刘明奎向外冲,落得个三死一伤。
爆炸后,炮科出身的军长兼副司令官张国英逃出餐厅,对此不解,对前来巡视的俞大维说:“共军这炮打得蹊跷啊,怎么能打到死角来的啊?不可能嘛!”俞大维也是疑窦丛生:“难道共军使用的是新式武器?”于是,派人捡了一块炮弹碎片,当晚坐专机带回台北,让专家检测使用的是什么火炮。
结论是苏制155榴弹炮。俞大维闻后愕然:“这炮俄国人进攻柏林时就已经使用了,迄今已经十多年,算不上新式武器嘛,怎么能打出这么个效果呢?”
当年在金门的国民党老兵回忆说:大陆的炮虽然厉害,但不可怕,因为我们都钻到洞库地堡里去了。真正可怕的是,在洞库地堡里的生活,你想想,10万军队,5万百姓成天猫在地底下,蓬头垢面,不见天日,靠定量配给的罐头食品度日。好多人身体浮肿,营养不良,加上蚊虫叮咬,缺医少药,得痢疾、胃病的人特别多。那时正是最热的天气,一天到晚出汗,又没多余的淡水洗澡洗衣,人长痱子衣长毛,每个地堡都成了一个“毒气罐”。那确实不是人过的日子。
蒋经国一生共去了金门123次,郝柏村在金门对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守着大担,守着金门,就是保卫中华民国的生存!”
美国国防部看到了蒋军衰势,便用M558英寸自行榴弹炮支援蒋军,当时蒋军电文中,多称为“特种武器”以为保密。同时,在第一波炮击中负伤的俞大维,与美方海军联系,从琉球要来蒋介石多年争取未果的新型M115式八吋口径自动推进榴弹炮,以增强前线火力。
八寸炮为美军二战时先进武器,炮管长为口径25倍,有效威力半径达87公尺,最大射程16800公尺,普通弹丸91公斤重,可发射普通弹头炮弹和特殊弹头炮弹。即使使用普通弹头的炮弹,也可以完全摧毁射程以内的钢筋水泥火炮掩体。不但射程远,甚至可发射核子弹头,因此兼具战斗与战略吓阻效果。较蒋军先前使用的155公厘口径六吋炮,不但射程更远,也更有火力压制性,据说连炮手的手表表面都被震碎,甚至因炮火落击后真空,造成范围内人员死伤,一度让人误以为国民党使用了原子武器。
对比一下,就知该炮确实比我军大炮先进不少:最大射程16800米;最大射速1发/分钟;行军状态长10972毫米,宽2844毫米,高2743毫米;身管长5142毫米。战斗状态全重13.471吨。
观光园内留下的一个弹坑就是该炮所炸,这颗炮弹打死了我军民31 人,17 人受伤,你想威力可有多大。
第一批三辆M55首次投入战斗,便摧毁我军围头地区炮阵地,下午四点,我围头近海岸边的阵地火炮后撤,敌M55以火力追击。我军发现蒋军巨炮上岛后,不久也调来4门苏制203毫米重炮,放列于莲河阵地,开炮反制。但9月27日,蒋军炮兵607营第三梯次抢滩成功,又带来6门M2型8英寸口径牵引式榴弹炮,加上6门M55,岛上便有12门“8英寸榴”。我军长程重炮相对明显不足,故到9月29日后,我军大炮已完全被蒋军炮火所压制。
蒋军的这12门炮,在后来的炮战中被击毁一门,而且相当地蹊跷,美国在设计时,专门考虑过防弹问题,配备了防弹厚钢板,还配备自动转移装置,行走自如,开一炮之后立即转移,等到敌方测出方位打来时,只能白打。因此,美国人曾夸口:“八英寸炮是无法摧毁的,除非敌方的炮弹打在炮膛里。”而解放军打过来的炮弹,恰恰就落在一门炮膛里。其炮被摧毁后,由敌炮兵司令邹凯上报,刘安祺大惊,亲赴现场察看,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对于蒋军八寸炮的战果,国共双方有不同的记载。在台湾方面,当时俞大维得到战报,称国军观测和射击准确,围头解放军炮位工事散飞火炮破碎,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八寸炮一个多小时的射击中,彻底歼灭解放军40几处目标。台湾当局和国军因此士气大振。金防部司令胡琏也记录:“只是一百多发的奇袭射击,眼看到敌岸上炮毁人亡、烟幕冲天。我军官兵久处敌人弹幕压抑,至此欢声雷动。”
当代台湾军史作家分析,12门八寸炮到位后,蒋军取得火力上的优势,其影响所及,大陆方面在炮战上转为劣势,无法再以炮战封锁金门或削弱其防守态势。考虑到在政治上已有收获,又不愿冲突升高引发美苏势力直接投入战场,乃至使战火延伸到华南地区,因此接连宣布“停火一周”、“停火两周”、“单打双不打”,逐渐降低冲突能量。
不管怎么说,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事实,也是金门炮战我军不能言说的隐痛,从那时起,老美就对中国人民犯下了血债。至于逐渐减少炮击,以至最后停火是出于政治目的,暂且不提。而正是由于八寸炮,蒋军才取得了炮战的优势,这是任何军史家不能否认的。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曾经战斗过的武器,静静地躺在那儿默默无言,这些历史,是让人回忆珍藏的,如果战争复起,不可能再见到它们的身影,现代真正是更残酷,伤人于无形之中的。我想,两岸的人都会祈祷,这样的一天最好永远不要到来。
观光园的出口设在一个台湾免费超市的后门,我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走过曾经的战场,最后以商家交往的方式亲近,联络彼此感情,让人感觉平安的幸福。
在进门前,我回望了一下对面的牌子,上面写着:
这里曾弥漫着“八.二三”炮战时的浓浓硝烟......
这里也是国共两党数十年恩恩怨怨的聚焦前沿......
这里又是海峡两岸一衣带水同胞情缘的见证地......
这里期待与您一起续写两岸交流历史的新篇章......
用文字、照片和七律记叙所见所闻,与我的朋友们共赏。
大嶝岛组诗
环道路上
环路尤宽近海风,长桥一望远凌空。菩提难负弘一愿,榕树却传彭祖经。
慈济圣宫尊大帝,石狮爷像庇神通。金门忍见沙滩近,却是独白道不惊。
金门县政府旧址
那年烽火乱欺天,一怒迁来嶝岛间。古厝飞檐缠蛛网,红脊雕刻记职官。
衙堂威武谁当庙,麟案方弘政做山。叹道金门无记忆,应悲咫尺岸无边。
据说是最便宜的个体免税商店
人说近海好乘船,我道临嶝易省钱。炮弹成刀锋亮刃,高粱制酒热驱寒。
贡糖甘美全凭打,紫菜香鲜能解谗。疑问何来低货价,答曰购买在渔船。
台湾免税公园
商城栉比厦如宫,台货琳琅欲数星。美味山珍犹闹海,珠光宝器似凝冰。
人流涌挤难说累,物品成堆还道轻。开放改革启盛事,炮火纷飞是曾经。
离大金门最近的地方
海浪伏时最贯神,惟忧一荡到金门。云天弥帐应拨雾,船影叠花不见人。
轮渡晨增思避港,沙滩晓减欲和群。由说对面门难闭,岛上风来亦惹魂。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之大门与园内景色
浮雕虽是换新天,旧页翻开血色鲜。榕树垂须听海浪,芭蕉撑叶驻啼鹃。
石人戴笠徊年梦,战堡披青枕翠滩。小径通幽穿故地,闻来到处有硝烟。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之英雄广场
虽是初来倍感亲。堪由梦里早识君,容颜似玉栩栩在,伟绩如诗久久吟。
蕉树临旁陪岁月,青竹护墓向朝昏,人来像前应行礼,烈士当得万古春。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之原前线阵地
坑道交织似逸龙,穿梭地下筑长虹。当年血字尤遗恨,今日杀声仍涨篷。
掩体墙图常此挂,堡垒机枪旧然横。惊心往事谁能忘,海浪频频唤烈雄。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之史纪展览
当年战地势犹宏,举步皆留老面容。军卡缺轮辞退役,民兵操炮获殊荣。
多层堡垒石凝就,百洞喇叭血染成。非是雄心难忘恨,当从旧事忌伤疼。
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之兵器
阵地难挪守旧年,尤今默立不发言。心存仇念仍昂首,体敞纶巾不顾寒。
出弹胸膛应向烈,依身钢铁怎忧残。台独若是重生事,老炮依能上阵前。
[上一篇] 那日曾被鱼啄
[上一篇] 金秋河南行之第五日——洛阳白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