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家乡的饸烙面
家乡的饸烙面
作者:边庆刚

(边庆刚先生近照)

       我的家乡是正定县城最北面的农村,家乡的饸烙面总让我魂牵梦绕,留恋忘返,尤其是红白事的饸烙面,味道不差于饭店,我现在终于明白,原来真正的好吃的东西在民间,正定的“八大碗”也是来自民间,现在已经名声在外,形成中国食品的驰名品牌,然而家乡的饸烙面却默默无闻,但让我情有独钟。不仅仅在好吃的层面上,对我来说,可能还凝聚着一个对家乡的赤子之心吧。

       我生活在石家庄,因常年业务奔波,附近地区去的很多,饸烙面馆光顾的也不少,各个地区的饸烙都有兴去品尝一番,无极饸烙,辛集饸烙,宁晋饸烙,好多地方特色的饸烙都名不虚传,然而比较来比较去,还是我家乡正定的农村民间饸烙更好吃,肠胃不太好的我一般都能吃上两小碗,食欲好时能吃上三小碗。我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仔细研究过为什么家乡民间的饸烙口感那么与众不同,我觉得味道最主要在卤汤上,我请教过家乡的同学,这卤汤看似也很简单,但所用食材很有讲究,不必说卤汤是长时间熬骨煮肉的香汤,也不必说添加的香菜叶和韭菜叶都是调味的最佳蔬菜,更不必说油炸的豆腐条香而不腻,光是卤里添加的作料就好多种,好多讲究,花椒大料五香粉胡椒粉等等等,但是配方的比例让我根本琢磨不透,只有那些乡下的大厨自己非常清楚。
       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家乡的同学们的孩子纷纷结婚生子,我回老家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当然品尝饸烙面的机会也更加多了,同学们有时让我捎回市里一些回家吃,连卤汤也要捎,有一次捎的比较多,任性的我回来连着吃了两天共六顿的饸烙面。中国北方的农村结婚都很早,上周我帮忙出车,四五点钟,天还黑着,我们就赶到了,赶到后主家给我们每人一碗热气腾腾的饸烙面,我们自己用勺子在大锅中舀上一勺卤,多少可自己掌握,大家或站着,或蹲着,埋头吃面,或调侃上几句,都是乡亲,同学,亲朋,好友,因为吃面,声音总不算小,吃的大家满口流油,因为饸烙面是家乡人们很爱吃的,免不了啧啧的称赞声,还互相劝着再吃一碗,再吃一碗。吃完饸烙面后天蒙蒙亮我们就随着迎亲的车队去接新娘子了,原来这好吃的饸烙面也是家乡婚庆文化习俗必不可少的一分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我1985年离开家乡去县城读书,30多年了,之间回来也不算多,现在一回到故乡总一种沉沉的感觉,亲亲的感觉,暖暖的感觉,现在八零后,九零后,零零后的小孩们几乎全不认识了,一问小孩们就得问你家大人是谁。
      其实故乡在每个人的心理都是重重的,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刻骨铭心的,家乡的风俗特产也都是陪伴我们从小到大的,我跟我承德的朋友聊过他们家乡的板栗和山楂,跟赵县的朋友聊过他们家乡的雪花梨,跟邯郸大名的朋友聊过他们家乡的香油,跟保定徐水的朋友过他们家乡的驴肉火烧,大家都是满怀深情、兴致勃勃的。但是,让我一生挥之不去的还是家乡民间红白事的饸烙面,既有醉人的味道,又有浓厚的故乡情。

                                                                                      乙未年冬日庆刚书于石家庄世纪康城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海蓝蓝散文】为生命而讴歌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