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行走天下 > 东海酿流霞——厦门采风系列之三 厦门大学
东海酿流霞——厦门采风系列之三 厦门大学
作者:何永利

 

                                                                             ( 摄 影 何 永 利 )                                                              


        去厦门,根据景点推荐,厦门大学是必须要去的。一所大学,成为城市的旅游品牌,让我感到很奇怪,究竟是为什么呢?所以我就从介绍厦大基本状况开始,算是本文的序言吧。
      在公开的资料上是这样介绍的,“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厦门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学校占地9000亩,依山伴海,建筑独特,风景秀丽迷人,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
       我敢说,这样的简介很平常,是不足以让人羡慕如斯的。而且,很多资料将厦大称之为“百年名校”,让我感觉应为虚妄之言。因为,百年大学多了去了,但“百年大学”与“百年名校”还是有明显差别的。其实,公认的说法,中国才有12所百年名校:
      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1895年建校
       北京大学(原京师大学堂)1898年
      复旦大学(原复旦公学)1905年
      上海交通大学(原南洋公学1896年)
      上海同济大学(原德文医学堂)1907年
      南京大学(原三江师范学堂)1902年
      浙江大学(原求是书院)1897年
      暨南大学(原暨南学堂)1906年
      武汉大学(原自强学堂)1893年
      华中师范大学(原文华书院)1903年
      湖南大学(原湖南高等学堂)1901
      沈阳大学(原奉天实业学堂)1905年
      清华大学1906年
      厦大即便从酝酿建校的1919年算起,校龄也不过区区96年,但有一点须注意,自成立以来, 从未改变过名字,这点,厦大是当之无愧的名校。
     至于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所创,鲁迅、林语堂、余光中、杨振宁、 李政道、李远哲、 连战、李敖、等名人于此陆续任教;至于合计总馆藏量为925万册的图书;至于蔡启瑞、田昭武、张乾二、唐崇惕、黄本立、万惠霖、赵玉芬、郑兰荪、田中群、焦念志、韩家淮、孙世刚、萨支唐等人,都是厦大出来的专职两院院士等等,估计也未必会引起人们分外关注。
     但我看到一份流水帐般的厦大记载,却感到厦大果然厉害,当得起这座城市的名牌,下面录来与大家一观。
     厦大是唯一把创办人称为“校主”并且每年祭拜的大学;  
     是唯一迄今没有同其他学校合并的大学;  
     是唯一仍然采用拉丁名的大学;  
     是唯一没有选用“毛体字”或“郭体字”作校名题字的老牌大学,其门匾是鲁迅先生的笔迹,他曾在这所学校教书;
      是唯一一所提供免费自行车给师生的学校;
      是唯一一所实行学生吃饭免费的学校;
      厦大是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
      是第一所校区间跨海的高校; 
      是第一所所有宿舍都免费安装空调的高校;
      是第一所在学校里开设高尔夫球课的高校;
      是第一所校区间有隧道相连的高校;
    田径场又名演武场,因为郑成功曾经在那里操练兵勇。在那里,发现了郑成功亲笔石碑“练胆”。 
     天上有两颗小行星,闪烁着厦大的名字。一颗叫“陈嘉庚”星,编号2963,一颗叫“余青松”星,编号3797,余青松是厦大天体物理学教授。
        高晓松《同桌的你》是因为在厦大邂逅了一个新闻系女生创作而成。1990年落魄中的高晓松来到厦门,在厦大校园中的“东边舍”租房而居,这座美丽的校园给了他无数灵感,在半年时间内,《同桌的你》《白衣飘飘的年代》《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无悔》等歌曲诞生了。
       歌后王菲当初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厦大生物系,只是旋即为了学习音乐,而全家移民香港,因此没有入学,这也算是厦大很多王菲歌迷的一个遗憾吧。
       厦大与其他高校有血缘关系。
      1951年5月,厦门大学等高校的航空系并入清华,设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后独立组建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海洋系师生转入青岛的山东大学,组建为山大海洋系。1958年山大迁往济南时,海洋系留在了青岛,以此为基础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国海洋大学。
      1952年,厦门大学与南京大学等高校的水利专业合并,在南京成立了华东水利学院,即现在的河海大学。
      1952年,厦大的土木建筑并入同济大学。
      1953年,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系被调整到上海财经学院,即上海财经大学。
       而今,这些当初被划出的专业都成了以上这些学校的招牌学科。 
       从百家讲坛上一炮走红的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是当时的厦大校长陈传鸿教授挖来的。当时易中天还只是武汉大学一个副教授,现在不得不佩服陈校长的慧眼识材。而此外,更让人感动的是,易中天刚到厦门时买房缺钱,陈校长就把私人存款借与他—这是陈校长2010年仙逝后,易中天在自己博客中透露的。
     陈景润当年在北京教中学,整天只顾搞研究,且不善于交际,为校方所怠慢。为了心爱的研究,他辞职回到福州老家,生活困顿,据说,有时还要上街摆摊。时任厦大校长王亚南专门找到他,将其聘至厦大,供其安心钻研他的“哥德巴赫猜想”。
       2007年,时任校长朱崇实也力排众议将青年学者谢泳招致厦大,被学术界誉为“当代蔡元培”。
       毛泽东曾经差点来厦大教书。1921年,厦门大学成立伊始,厦大校长林文庆求贤若渴,给梁启超等贤达写信,让他帮助推荐一批优秀教员。梁委托其他人寻找,其中列入视野的,就有湖南籍的一位师范生毛泽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毛终未成行。不知道毛当初如果真的来到厦大,享受着400元大洋的月薪,会不会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轨迹,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呢?
       现任厦大校长朱崇实,为人亲和,闲暇时喜欢一个人倒背着手,在校园里到处走走看,更喜欢骑着一辆大金鹿自行车上下班。直到2011年元旦和一些学生代表聚餐时,朱校长透露自己的大金鹿被盗了(厦大有一个“校长有约”活动,抽到的同学可以和校长一起早餐,并且借此交流谈心)。
      厦大喜欢用“芙蓉”这个词:芙蓉湖、芙蓉餐厅、芙蓉隧道、芙蓉宿舍(其实住着男生)。不知道与后来赫赫有名的“芙蓉姐姐”有什么瓜葛?
       抗战时期,厦大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被迫撤离,辗转迁移至大山深处坚持办学。解放之后,全国高校终于等到了和平发展时期,而位于东南沿海的厦大却没有那么幸运。炮轰金门的无数炮弹都是在厦门呼啸发出,而彼岸的炮弹更是时不时落入厦大校园。厦大的师生在枪炮声中又度过了许多年,一手抓战备、一手抓学习,直到1979年停止炮轰金门的命令下达。
      看了这些,让我怦然心动,无须再用华丽的描述,或强拉数据去证实什么。就这样的传奇,有什么理由不能称为“中国名校”呢?有什么理由不为人喜欢和关注呢?


                                                                                           厦大的南校门


       从五老峰匆匆下山,气喘吁吁地赶到对面的厦门大学时,已经将近下午四点了。看到不少人在学校右侧行人道上排起长长的队伍,需要验证身份证才能进校。
       知道都是欲去参观的人,初排队时,前后大多是些青年学子模样者,稍感拘束。跟一群娃娃排队去进大学,多少有点不自然,但看了一眼前面排队的人流,发现不少白发苍苍的老者,甚至有被搀扶着的老太太,心理顿时平静了下来。这些前辈都争相着去体验厦大生活,我又算得什么呢?
      严格讲,这里应该算是厦门大学本部,因为厦大还有漳州分校、翔安分校与马来西亚分校。本部位于厦门岛的南端,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约2500多亩。一边是南普陀寺,一边是海滨与胡里山炮台。1路,20路,29路,47路,659路,959路,520路公交车都可以到达。
      学校有两个大门,南校门是主校门。称它南校门,其实并不在学校的南边,实际上,它和西校门一样,也是朝西的,位于校区的西北角。并非厦门人南北不分,是因为毗邻南普陀,从1921年建校时始叫顺了口,就成了习惯,正应了成语“以讹传讹”的说法,也应了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的论断:“假话说一千遍就变真理”,是无比正确的,校门是2001年为迎接80周年校庆重建的。
      大门采用嘉庚建筑风格,造型独特寓意丰富。为三开式,其变化基本在上端。中门为拱形,雄伟大方,供车辆出入。两旁各开一半圆形侧门,供行人进出,远远望去,如同三个花瓣组成,让人遐想未曾出现的其余两瓣。四根罗马柱擎起的上端形似博士帽的建筑。显得形向高远、层次明朗。而两侧旁门最边缘的罗马柱则如卫兵,低于主柱,显得栉比有条,主次尊序。洁白与纷红基调,也让人感到了青春蓬勃的梓梓学园精神风貌。这种独特设计,既彰显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又体现了中国名校的追求与不凡。
       据说西校门也很美,采用花岗岩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校门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由于时间关系,未能见到,很是可惜。
       门前,苍绿的榕树垂荫守护,凤凰树撑起了翠伞。还有不少南方叫不出名字的树木也排成行列,躬身致意,欢迎着前来参观的旅游者。南普陀寺的钟声隐隐传来,让人感到真似人间仙境。绿云间隙,清晰的看到了正中额的四个大字“厦门大学”。是鲁迅字体。不过,非本人所题,是从鲁迅文字中择选拼出的。
      鲁迅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在厦大任教,但据说,鲁迅内心里并不喜欢厦大,曾说厦大“硬是把一排洋房建在沙滩上”。可厦大一直打鲁迅牌子闻世,一个不愿打,一个非愿挨,我觉得厦大唯此处显得气节不够。一味追求政治,不怕拍马屁拍到蹄子上,这种心理其实是为人不屑的。鲁迅与厦大的交集,在下于本文章节中会提到,容后再叙吧。
      不过,据闻最近厦大网络主页上的校名“厦门大学”四个字已经从过去的“鲁迅体”变成现在的“嘉庚体”主页字体的变化,也引来一番争论,赞成的不少,他们认为:弃用“鲁迅体”是厦大对对本身历史文化自信的表现。校方说,启用“嘉庚体”是海内外校友的一再提议,是校主陈嘉庚为厦大所做的贡献的一种缅怀和尊重,天涯照片中将两种体均列上,前为“鲁迅体,后为”嘉庚体,仅为欣赏之用。
      我想,硬让一个不甚喜欢该地的人,拼字装点门面,除对死者的不敬外,更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厦大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和骨气,鲁迅的字不用也罢。 
                                    
                                                                                          厦大的建筑


       走进厦大,映入眼帘的是笔直的棕榈树、宽阔的广场,碧绿的草坪和一幢幢嘉庚风格的别致建筑。建筑的多姿多彩,眼花缭乱,将厦大装扮成一片琼天瑶池。我不懂建筑,但却被她的神韵深深打动。此时竟觉得,厦大应该是一所以建筑艺术风格取胜的学园。都有那些高超之处呢?下面分类细说:
      首先说嘉庚风格,据说当年建厦大时,曾请了一位世界知名建筑设计师,但其风格陈嘉庚不甚喜欢,于是,自己设计了一种模式:屋顶是传统的中国拱顶加燕尾式房脊,而楼身却是西方式的花岗石建筑。由于造型独特,中西合璧,因此被人称为“嘉庚式建筑”。有人说这是“戴斗笠、穿西装”;更有人说这是寓意“东方压倒西方”。
        这种风格,都具体体现在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三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建筑组群。以西方样式向闽南特色地域建筑样式的转变,形成不土不洋、中西混合的独特建筑形态。这种闽南式大屋顶与外廊建筑西式的巧妙结合,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
       2001年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厦门大学嘉庚风格新的标志性建筑。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开。主、从楼高低错落,空间上以一高四低取得群体均衡。楼群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从规模及高度成为校园的主体楼群。
       1. 群贤楼群
      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建的。包括映雪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囊萤楼5幢建筑。
      1号及5号楼是“囊萤楼”。“映雪”、“囊萤”二语,出自古人孙康、车胤不畏贫困、勤奋好学的典故。2号及4号楼,陈嘉庚以“同安”和“集美”两地命名,表达了他为振兴家乡、办好国民教育的决心。中间主楼落成时,有人建议取名为“嘉庚楼”,当即被他否定。有人建议以“敬贤”(嘉庚之弟名)命名,他经过一番思考后,改“敬贤”为“群贤”,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意。时群贤楼、同安楼和集美楼为教学楼,映雪楼和囊萤楼为学生宿舍楼。
       该楼群呈“一”字形排列,坐北朝南,砖石木结构。映雪楼和囊萤楼为三层建筑,平面均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双坡西式屋顶,屋顶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开尖拱形窗,三楼设前廊,8根西式圆柱承托屋檐。两楼3楼中亭楣上分别镌有陈嘉庚和陈敬贤手题的“映雪”、“囊萤”两字。集美楼和同安楼为二层建筑,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一楼为拱形廊,二楼为方形廊,廊中间装饰西式顶檐柱。屋顶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同安楼和集美楼的楼名,分别为时任厦门道道尹的陈培锟和原思明县县长来玉林手书。群贤楼平面呈“T”字形,前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中部屋顶为双翘脊重檐歇山顶,两翼为双翘脊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及屋檐下有闽南传统的灰雕泥塑及木雕垂花装饰。“群贤”楼名为时任大学校长林文庆手书。各楼之间以双坡顶木廊相连。
       中央主楼的屋顶采用闽南民居“三川脊”歇山顶建筑,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集美楼、同安楼以中式风格为主,花格屋脊、石结构墙体,筑造典雅独特。囊萤、映雪两座楼,建筑风格则趋于西洋式。这种中式占主导地位、西式为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陈嘉庚对民族精神的崇尚和强调。囊萤楼由于是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而被列为厦门历史文化名楼。集美楼是当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工作、生活过的住所,辟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2、芙蓉楼群
     厦大很多建筑都以“芙蓉”命名,初时不解到底与芙蓉有何源缘,查资料得知: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当时是世界十大华人富商之一,厦大成立时买地、助资,立下汗马功劳,贡献甚大。因其家乡是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故以此名纪念其对厦大作出的功德。
    芙蓉楼群由芙蓉一、二、三、四和博学楼组成,除博学楼建于1923年外,其余建于1951年至1954年。博学楼初建时为教职工宿舍,1953年在此建成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芙蓉一、二、三、四号楼为学生宿舍。芙蓉楼群基本呈半环状布局。楼平面呈双角楼前廊式布局,一、四号楼3层建筑,二、三号楼主体3层、局部4层。砖石木结构,楼面均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芙蓉一、二、三号楼墙体以红色清水砖砌筑、花岗岩作装饰镶砌。芙蓉一层顶主体为硬山顶,角楼为歇山顶。芙蓉二、芙蓉三门楼及角楼屋顶为歇山顶,两翼为硬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均铺绿色琉璃瓦。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拱券、栏杆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芙蓉四楼高3层,墙体以花岗岩条石砌筑、红色清水砖作装饰镶砌,屋面为双坡西式屋顶,上铺红色机平瓦。拱券、栏杆及窗套均为西式装饰。博学楼高3层,平面呈双角楼内廊式布局,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屋面双坡西式屋顶,上铺红色机平瓦。 
     3. 建南楼群
    系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捐资、陈嘉庚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李光前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修。在厦门大学的嘉庚风格建筑中,以建南楼群最为宏伟壮观,它是陈嘉庚倾注心血最多的杰作。
    建南楼群亦由“一从四主”的五幢楼组成,主楼为建南大礼堂,东侧为南光楼、成智楼,西侧为南安楼、成义楼。五幢楼排列成弧形,巍然矗立在山坡上,正面向南俯瞰大海,楼前辟为半椭圆形的大运动场,利用楼群与运动场之间的落差,因地制宜地砌成可容纳两万人的大看台。由于运动场与看台都呈弧形,恰似上弦月,故称之为“上弦场”。建于1951年至1954年。时成义楼为生物馆,南安楼为化学馆,建南楼为学校大礼堂,南光楼为物理馆,成智楼为图书馆。
    建南楼群的命名也多与李光前有关,南安楼是取其故乡县名,“成义”、“成智”则以李光前的亲属名来命名。而“建南”大礼堂则是与集美学校“福南”大礼堂相呼应,两者合起来即是“福建南部”,寓意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是福建南部教育基地。
    沿山势呈半月形围合排列,南临上弦体育场,故又称上弦楼群。中式风格建筑建南大礼堂位居中央,其余4座西式风格建筑分列两侧。结构和形制基本相同,均为3层建筑,平面呈内廊式布局,石木结构,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楼面为木结构上铺红色斗底砖。屋顶为双坡顶,面铺红色机平瓦。山墙开拱形窗,角柱作“出砖入石”装饰。建南大礼堂前部为门楼,后部为礼堂主体,石木结构。门楼共4层。屋顶为双翘脊重檐歇山顶,脊尾呈燕尾式,屋面铺绿色琉璃瓦。山墙及屋檐下作闽南传统的灰雕泥塑及木雕垂花装饰。一层入口门厅矗立着4根西式廊柱,廊后为花岗岩砌筑的三开间厅堂,立面套嵌精雕细凿的辉绿岩“门贴脸”,厅堂设三道紫红色对开大门。礼堂为单层,屋顶为西式双坡顶,屋顶铺红色机平瓦。该建筑群系嘉庚建筑的精品和代表作,也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4. 逸夫楼
     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捐款500万港元兴建。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5. 明培体育馆
     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侨,厦大海外函授学院1957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及其夫人施淑好,捐献人民币210万元建造的正规化体育馆。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
     6. 华侨之家
     系菲律宾的厦大校友庄中坚、陈卿卿,以其父辈名义捐款外汇人民币10万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设会议厅,兼设套房,是校侨联的办公地点,也是归侨教职工的活动场所。
     7. 电镜楼
     即电子显微镜实验楼,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桂华山捐资兴建的。1982年6月,桂华山闻厦大已接受联合国有关机构赠予的两部电子显微镜,尚需建造电镜实验楼,乃慨然捐赠港币100万元,兴建此楼。于1984年竣工,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用房。
     8. 萨本栋墓园
     萨本栋1937年至1945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其墓园位于成义楼后面,系由菲律宾、台湾、美加、香港、泰国、新加坡厦大校友会于1989年发起筹款,后北京、汕头、南京、合肥、温 州、上海等校友会参与捐款。修建总投资11万元,于1991年3月竣工。在原墓基上镶嵌铸铜浮雕头像,在墓后堆设假山假石群并镌刻生平传记;又在墓之东新建一凉亭,扩大墓前场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筑花坛、石阶等,使之成为凭吊厦大先贤之处。
     9. 自钦楼
     是旅菲爱国华侨许自钦捐款200万元兴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位于芙蓉湖东南面、学校中心地带“三家村”,为二层框架与三层混合结构,内设阅览室、活动室、展览室、录相室、多功能厅等。自1992年3月落成后,一直是学生开展课余文化娱乐活动的理想场所。
     10. 蔡清洁楼
     是旅菲荣誉校友蔡清洁捐款520万元人民币建造的综合性留学生楼,共10层,座落于小白城山岗上,正面俯瞰大海,气势壮观。1994年4月竣工。主要作外籍留学生 及来自东南亚的侨生住宿、学习和活动场所。
     11. 克立楼
     是厦门大学会议中心,系在香港的厦大校友黄克立先生捐资438万元建造,共7层,1994年4月落成。是一座集住宿、会议中心与娱乐为一体的高级宾馆。
12. 钟林美广场
     建在西校门入口处的囊萤楼前,是海外华人钟宝玉兄弟姐妹为纪念母亲钟林美女士,捐赠款港币60万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广场最主要的景观是在喷水池後面铜雕一似浪非浪、似鸟非鸟、似书非书的腾飞物,象征厦大一切都在腾飞。
     13. 基金楼
     位于群贤教学区,共5层,总造价206万元,1994年10月建成。1993-1994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热情倡导下,25家外经贸企业先后捐资约2000万元,建立“厦门外经贸企业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基金楼即是两年收益的首项工程。设立外文培训中心,装配先进的视听设备,现为外文学院教学用房。
     14. 建文楼
     即“厦门大学教职员活动中心”,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资434万元建造,以蔡悦诗先父蔡建文先生的名字命名。建于学校大南校门入口处原工会俱乐部旧址,共7层,1998年4月建成。现作为学校工会的教工活动中心,也是学校举办展览的重要场所。
     15. 联兴楼

是一幢5层的多功能教学大楼,由印尼华侨、厦大海外教育学院1995年入学的中文函授生林联兴捐资200万元建造。位于蔡清洁楼西侧,1999年4月建成,为建筑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教学之用。
     16. 亦玄馆
     47届旅菲厦大校友邵建寅,为纪念萨本栋故校长,慨然捐资人民币400万元,建设厦门大学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并命名为亦玄馆,蕴“玄妙深奥,钻研微纳科技;玄同混和,探索浩淼时空”之意。共5层,2001年8月落成。已初步建成微机电系统和微传感器领域高起点的开放重点实验室。
     17. 颂恩楼
     也是嘉庚楼群主楼,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献2000万元人民币建造,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楼高21层,2001年4月竣工,现为校部机关、部分研究院办公用房和教学用房。
     18. 保欣丽英楼
     即嘉庚楼群一号楼,共6层,2001年4月竣工。由香港校友黄保欣、吴丽英伉俪捐资630多万元建造,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19.成枫楼
     即嘉庚楼群二号楼,共6层,2001年4月竣工。由新加坡华侨吴定基、李织霞伉俪捐资528万元兴建,以李织霞女士的父亲李成枫名字命名,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20.祖营楼
     即嘉庚楼群四号楼,共6层,2001年4月竣工。由菲律宾华侨洪文炳捐赠款432万元建造,以其父亲洪祖营的名字命名。现为物理机电学院的教学和实验场所。
     21. 钟铭选楼
     即嘉庚楼群五号楼,共6层,2001年4月竣工。由侨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钟江海、钟明辉和天德集团的钟琼林昆仲共同捐资740多万元兴建,以其父名字命名。现作为学校现代教育基础中心用房。
     22. 文正楼
     即厦门大学医学院实验楼,2002-2003年,印尼著名实业家李文正先后捐资1000万元,注入厦门大学医学院基金。现作为医学院的行政办公和教学实验用房。
     23. 成伟楼
     即厦门大学医院门诊楼,原是李光前在20世纪50年代兴建,以他三儿子李成伟的名字命名。2003年至2005年,李成义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先后捐款共527万元重建。新楼建在已拆除的旧门诊楼原址,沿袭陈嘉庚建筑的特色,共6层,比旧门诊楼大了约4 倍,2004年1月竣工。
     24. 王清明游泳馆
     位于校园内明培体育馆南侧,由香港校友王少华女士捐资500万元修建,以其父的名字命名。游泳馆共3层,有两个标准游泳池,800座位看台,2004年4月建成。外型设计别具一格,秉承嘉庚风格又富有现代气息,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馆内集游泳池、健身房、乒乓房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厦大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之一。
    说实话,这样多的美丽建筑,我并没有都仔细看过,一是因为校园太大,根本不可能都转到。二是时间关系,走马观花般的过一下,已经到黄昏了。这些楼,只是看过不到三分之一,就已经足够震惊了。
     之所以将其一一列出,想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楼基本全是捐献而来。像这般不投一分钱,就成了国有资产的名校,在中国是第一个。这样的模式当代只有私立民办大学。
     同时,我也明白了厦大为什么会这样漂亮。自己出资捐助,自己监督建造,绝对没有中饱私囊,贪吞钱财,以致最后落个豆腐渣工程的结果。这些投入是自己的心血,并代表了先人们的遗愿,所以任重道远、意义重大。谁个都会算计到一条设计线、一块砖上。焉得会不细致、不美丽呢!
     最后想说到根本上,每个大学都培育过无数的优秀学子,为什么偏是厦大学子这样爱自己的母校,投入巨资回报受教恩德呢?不仅是这些楼,西校门是由台胞、厦大校友张子露捐赠10万美元建造的;1921年至1937年的故校长林文庆,将位于鼓浪屿笔架山顶的住宅及庭园全部捐赠给厦大。这幢别墅建筑面积1018平方米,庭园占地面积4316平方米,最后由其子林炳汉、林炳添1988年1月执行。难道后代们都傻,不想继承这样寸土万金之所吗?
     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通过不懈的努力,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来教育学子。他做到了,如果泉下有知,他会欣慰自己心血没有白费。那么,其他学校没有知名学友、或者没有富商学子吗?仅于这点,是值得他们汗颜和反思的。我仰慕厦大,不但仰慕这些著名师尊,通过这些建筑,我更仰慕这些忠诚的学子们,厦大是你们的!厦大的明天也是你们的!

 

                                                                                             厦大的路

厦大很大,有整齐宽敞的大路交错穿过,亦有无数小径穿梭入幽不知去向。而且路畔风光又各自不同,始终被惊奇缠绕,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说吧,可以转完厦大的景点,但是绝对走不完厦大的路。
     就大路来说,校园内就有群贤路、博学路、大南路、凌云路、芙蓉路和海滨路,是属于市政管理的6条道路。一个大学校园,竟有如此多的道路被纳入市政版图,真不多见。从刚进门的“大南路”进来,背靠青山、大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植被。一边欣赏着书香气的建筑,一边随性走着。会给人一个开放社会、一种大家闺秀的感觉。
    与外面的世界相比,学校是沉静的,虽然没有朗朗的读书声,但抱着一摞书走出楼口,或者边走边翻书的学生们经常走进眼眸。一两个,或者三五成群过,没有喧哗,都是低声小语,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榕树挽起长长的手臂,两旁是南洋杉、洋紫荆和凤凰木集合的阵列。低吟浅唱是翠绿的无名草,引吭高歌是热烈的三角梅,这样的情景僵直是在梦中。
    漫步在美丽的校园,流连于她的秀美与清雅。没有人认识我,但一路我能感受学校那浓浓的书本气息。
    路径越走越远,仿佛走了几公里,甚至发现了山谷、森林,转折中,人越来越稀少,景越来越清净,甚至嗅到了水的气息,以为走进了迷津渡口。拦住了一个练跑步的学生,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告诉我们:“前面远着呢,还有好久才会碰到一个湖。”
    冬天的厦大,依旧翠绿如荫,到处鲜花,行走这样的路上,感觉在穿越一条96年的时光隧道。我气喘吁吁地用数码记录下这些情节。

厦大的树

厦大校园内的树种很多,如凤凰树,黄金榕,芒果,露兜,鸡冠刺桐,小叶榄仁,福建茶,羊蹄甲,棕榈树,大王椰子树,龙眼树,荔芝树,榕树,槟榔,柏树,三角梅,木棉,鸡蛋花等,当然,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奇木,当走过时,都会吸引你投入关注的目光。
     有树的地方,就有鸟儿的栖居,就会有美丽的风景。冬天的凤凰木,虽然已经不开花了,但那种羽毛状的枝叶,依旧翠绿柔嫩,枝上结出的扁长方形的豆瓣,长短不一,特别结实,这也是厦大的象征。
     再有就是高大挺拔的柠檬桉了。初看到白白的树干、高大挺拔,叶子轻扬,怀疑道那不就是白桦吗?有个学生告诉我,其实是柠檬桉。它们巧妙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从树下走过,夕辉透过密密匝匝的树叶照在身上,如柳叶般的轻细温柔。我喜欢这种感觉,忍不住拣起一片叶子,轻轻撕开,有一股淡淡的柠檬清香迎面而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还有一种树是银桦,最特别的是它的树干,班驳脱落的树皮,一层层的剥落,可以看到里面的木质结构,不是特别高大,却总伴在路灯旁边。叶子像张开的小手掌。看到后会想到岁月的雕刻、时间的刻痕。朦胧中,我瞥见了叶隙间一张老人慈祥的脸,亲切而历经风霜。
     假槟榔,是路上经常看到的树,笔直的树干,只有最顶端才有张开臂膀的树叶,一簇簇聚集在一起,像翅膀一样盘旋于半空,垂下的果实如同天然的颗颗串珠。
     林荫道旁,还有不少美丽的白洋紫荆树,已经过了花季,但身形秀丽,让人喜爱,我想象着它绽花时节的美丽,白色的花儿挂满枝头,如同雪白的梨花村落,心也竟丰盈了起来。
     我还看到了一排芒果树,朝头顶的密密匝匝的树叶里望去,青色或者微黄的芒果,在荫堆里探出头、露着脸笑。感到分外可爱。
     树木太多,举步皆新,原谅我不能一一描述。想说的是,厦大的一则关于树的新闻。从2012年起,厦大开设了一个叫做“攀树课程”,很受人关注。在这门课上,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安全爬树,在上面自由移动。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一些特殊逃生技能。而且有4名任课教师,每名教师都曾在国外学习,有着专业的知识。
     非但如此,每年举办攀树比赛,项目也很新鲜,有抛掷绳索,速度攀爬、双绳脚锁速度攀爬,单绳脚索,双绳脚锁,工作攀爬,抛掷豆袋等。
     据说喜欢者居多,但反对者亦有,理由是:对树木是种损害,有违环保意识;学返祖退化成猴子。
     让我说,如此多的奇珍妙树,近距离接触一下,又锻炼了身体,拉近了感情。待老了,还能自豪地说,自己曾专业学过上树,这是多么难得的记忆啊!再说了,纵使学成了猴子本领亦是回归自然,有什么不好呢?

 

                                                                                                思 源 谷

      说到思源谷,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据说 ,以前叫情人谷。这点,可以从所立碑文最后一句得到证实,“此地为厦大青年学子幽会之佳所,被莘莘学子戏称为情人谷”。记是这样记,但情人谷只是民间说法,官方说法还是思源谷,可见官方是承认校园里的“情人谷”这一称谓的。仅从这点,便可充分体现这所名校开放的思路和以人为本的情怀。
       饮水思源,顾名思义,既是对以陈嘉庚为首的,所有对厦大作出过贡献人们的褒赞,又是教育学子们知恩图报的道德情操。
       不管情人谷也好、思源谷也罢,其实是厦大所居处的一个山顶水库。据说在厦门还未引进九龙江水之前,淡水奇缺,厦大的用水几乎都靠这个水库供应。到现在有水便成景的年代,自然会紧趋形式,成为旅游观赏之处了。
     情人谷周围石头嶙峋,丛林茂密,深幽且静寂,含蓄而自然,山光水色美得恍若仙境。湖水就像一条绿色的丝带,缠绕着郁郁葱葱的青山。
      漫山碧翠,绿中有姹紫嫣红,色里有深浅浸染,层层叠叠,簇拥成一岸春风。湖水透彻,是那种水银般的晰明,水面的平与傍晚的波纹交织,仿佛是碎痕未破的一面镜子,皱起的银辉彼此荡漾,敛收着自己的含蓄,那种幽静的美,像勾魂一般将人的思绪瞬间拘摄、定格。这种咒语来自大自然。因为它没有任何人工的修饰雕琢。
       由于太过美丽,蓝天白云、小桥栏杆,以及绿树鲜花和飞过的鸥鹭,都将自己的灵犀投入其中,漂浮于水面,那种交织在一起的美,分明就是一幅巧夺天工的水墨丹青。
       几只黑天鹅嬉戏着晚霞的美丽,一个遥遥的小亭默立水畔,叹息着年华如流水的岁月。两个美女正在用数码梳理青山绿水,而这片如仙子发髻般的景色,正企图把自己也融入到水中。
       我想。思源谷真是一个可散步、闲谈、读书、游戏、野餐、摄影的好地方。这样的瑶池仙境,万般浪漫,为古老的厦大增加了色彩。中国能有几个学校,能拥有这样有山有水的山谷呢?不说妒忌,但观赏过之后,感觉惟有厦大才配有这样一处风景!与仙子下凡一样,自然嫡临的平静,远胜于那些狗尾续貂的繁华热闹。这是厦大的缘分,也是上天的真诚回报。
       思源谷,你惊艳了时光,或者说温柔了岁月。也给我们这些与厦大豪无瓜葛的人,些许的惊喜,因为我真切的知道了,原来校园也可以装点成这样的妙境!

厦大的操场

       庄里人很土,说话就露怯,总习惯把什么体育场,或者学生活动的地方叫做“操场”。因为如今的学校,地方都不空余,总是想方设法挤占空地,去盖房子,以达到保证工作状态的饱和,一般有上一两处综合体育活动的地方,也就很知足了。一般分有各专业场地的地方并不多见,所以,叫“操场”是名副其实的。
       我到了厦大,便不敢这般唐突说话了。因为这里体育活动的地方比比皆是,随处可见。让我像“报花名”般来一下鹦鹉学舌吧:厦门大学拥有2个标准塑胶田径场、4个标准足球场、1个高尔夫练习场、1座综合体育馆、1座风雨球馆、1座风雨综合馆、1座3层3池的游泳馆、2个室外游泳池、69片篮球场、28片排球场、18片网球场、2片单双杠以及健身健美馆、健美操馆、武术馆、乒乓球馆等室内场馆。学校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体育用房达1.36万平方米,师生人均体育用地达4平方米。
      上弦场是厦大最美的一个体育场,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因为形状被称为上弦。隔着椰林和公路,那头就是大海。有个学生这样说:“大学几年,除了在教室和寝室,上弦场,是来得最多的地方。”上弦场总面积36000平方米,内设一个400M塑胶田径场、三个五人制塑胶足球场和一片单双杆等运动器械区。
      上弦场是曾经的水师练兵场,临近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甲午时期,数千水师在此战前的宣誓,我甚至听到了那回荡着的铿锵呐喊:“杀死倭寇”!“誓死如归”!
       良好的体育场馆与体育设施,为厦大体育教学、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时间关系,没有全部参观,但我在厦大篮球区驻足了片刻,因为它不由自主地吸引了我。
       说起厦大的篮球场,那是很有名气的地方,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篮球场就是这里。十几块场地相邻而毗,绿蓝相间的场地有序划分,醒目的白线规矩若室,以及灵巧的蓝架,透明的蓝板,都让人感觉出一种梦幻般的美。
       在路旁的翠枝空隙,我看到一群群学生正在打篮球,他们手握篮球,快乐在指间传递;奔跑追逐着让欢悦在脚中释放。
       只见一个高个子学生脸涨得通红,双手拿球,两只胳膊左右摆动,晃过对方两名队员的防守,三个箭步,纵身一跃,一个腾空,投进一个两分球。
       又看到一个同学半旋身后,如魔术般抓住了飞来的篮球,接着右手单独抛起,划出一个美丽的半圈,侧身将篮球砸进了篮筐。
      火热的青春,潇洒的身影让我喜爱,我想,其实人生就像就像打篮球,跑得要快,大步追求胜利。跳得要高,把目的毫无顾虑地砸进去。要紧的,是不能盲目乱跑。

 

                                                                                          芙蓉湖

       芙蓉湖位于嘉庚楼群前,湖面犹如明镜,波光粼粼,把现实世界清晰地分为水上和水中,占地13万平方米。她的得名和周边建筑芙蓉楼群一样,源自李光前的家乡南安芙蓉乡,但建造于何年,遍查资料也未有说明。
       我是在傍晚到的,此时,美丽的芙蓉湖柔情款款,夕阳的彩霞,倒映在粼粼河水中,生动而丰富,显得很是清秀。一顷平波如境,映着四围楼宇的庄严。它又显得很俏,一圈绿柳,四季常青的榕树,苍翠的棕榈,点缀出了校园的青春蓬勃。
       在芙蓉湖畔,会想到徐志摩“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诗句,金柳下,真想投身其内,变成一条水草,在芙蓉湖的柔波里飘摇自己。
       湖水极绿,不是那种不见底的暗绿,而是水晶般的清澈。站在岸边,湖中摇曳的水草、漂浮的绿藻都看得十分真切。甚至可以见着游到近岸的鱼儿,调皮的摇鳍摆尾,激起一个个细小的浪花。
       校园里虽有着许多的树,而在芙蓉湖边,看到的多是垂柳。一株株随意的斜依在岸边,婀娜着随风摆动。枝条拂到了湖面,成为一副色彩清爽的风景画。微风吹来,湖水荡起一阵阵涟漪,一轮轮向远处散去。古诗说“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而这芙蓉湖边的垂柳,宛如眉峰下、眼波上的那一丝丝黛眉。
       置身于芙蓉湖边、在欣赏美景时,自己也就成了一道风景,与湖溶为了一体。背倚五老峰、面临芙蓉湖,厦大占尽了中国传统上的绝佳风水。乐山的仁者、乐水的智者来到厦大,都能够忘情于山水之间、寻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我想,假若厦大没了芙蓉湖,正如北大没了未名湖一样,真是不堪想象的事情。
       2010年,厦门市政府在国庆前夕,送给厦大6只黑天鹅,其中4只放养在厦大本部的芙蓉湖里,2只放在漳州校区。这样,又为芙蓉湖增添了不少乐趣。我看到不少人静静在湖边观赏黑天鹅觅食,它每天接见无数游客,无暇别人的好奇,在频频闪烁的镜头下,照旧怡然自得,旁若无人地嬉戏着。
       远远地,看到湖中央的小岛。登临时,恐怕要绕过半个湖,从彼端雕栏玉砌的石桥方可到达,于是,只好打消了登岛一观的念头。
       不少学生在湖边眺望、聊天,甚至举起相机,在湖中打捞着嘉庚楼群的灯光。水面上,此时已经飘起了三三两两高大建筑里的萤光,五颜六色闪烁着神秘,波影粼粼似要分割楼的层身,而大厦只好躲避着有意歪斜起来。一个童子在我身边突然喊道:“妈妈、我要进去!”
        我想,芙蓉湖就是厦大的一颗璀璨明珠,坐在这里,都会听到芙蓉绽放的声音。


                                                                                            鲁迅纪念馆

       厦大成立不久,校长林文庆请林语堂主持国学院的工作。在林语堂的引荐下,1926年9月4日,林文庆以400大洋(相当于现在的2万元)月薪,聘请鲁迅为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和国学研究院研究教授。他在这里住了4个月又12天。其间创作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7万字的作品。
       厦大于1952年10月创设鲁迅纪念室。设于集美二楼原鲁迅在校任教时居住过的房间。1956年,为纪念鲁迅诞辰75周年,逝世20周年以及到厦大任教30年,对原纪念室重新整理,并增设陈列室一间,陈列鲁迅在厦门的著作及有关资料,纪念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宋庆龄亲笔题字。后来,纪念馆扩大到整层二楼的六个房间,并将鲁迅纪念室更改为鲁迅纪念馆,采用郭沫若先生的题字。
       1962年,郭沫若特地到纪念馆瞻仰。1991年12月19日,江泽民视察厦大时,也特地到纪念馆参观,并留下亲笔签名,楚图南、童小鹏、曹禺、贺敬之、赖少其等著名人士以及许多全国著名现代文学专家学者也先后参观并题字留念。鲁迅纪念馆自正式开馆至今,已接待了百万人次的国内外参观者。
       楼下,望见了鲁迅先生的塑像,感觉他是位和善的老人,懂年轻人的心,并愿意与青年为友。恭敬地站在那里沉思默想。
       纪念馆有5个展室,第一室简要回顾鲁迅的人生轨迹及思想历程;第二室陈列鲁迅在厦门时的历史文物资料;第三室是“鲁迅与许广平”专题展览;第二、三室是全馆的展出重点,也是有别于全国各馆的地方。第四室辟作纪念室,展有镇馆之宝——五幅1936年鲁迅逝世后,厦门文化界举行悼念的挽联和挽幛;第五室为鲁迅故居,室内摆设按鲁迅当年居住的原貌布置。
     当年的大文豪住址,竟是一张木床、一把摇椅、一个书柜,桌上摆放着毛笔和砚台,有一种刚写作完毕的温馨。屋角的小水缸紧挨着放置脸盆的木架,摆设简单,犹似当年,可见其生活的朴实。
       厦大于鲁迅来讲,应该是幸福并难以忘怀的地方。原因一个是,他在这里确定了与学生许广平的关系,在此前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他们的师生恋根本不敢暴露,依鲁迅的话说,“最亲密的动作只是摸了一下许广平的头”而已。在厦大的鲁迅通过书信,才捅破窗户纸,获得了许广平的芳心。
       二是鲁迅在此有了稳定收入,当时鲁迅在北京教学,常常拿不到工资,还因去教育部讨薪,被警卫打下一颗门牙。就在此时,厦大向他伸来橄榄枝,提出了400大洋月薪的优厚待遇,并且未等鲁迅动身,又给他寄来500大洋,作为提前发放的薪酬和路费。1926年的400大洋,对一般人是不可想象的,据考证,当时一般人每月的基本花费仅2-3个大洋,以至于鲁迅去银行兑换支票时,职员都在怀疑他的身份。
       可鲁迅在这里生活的并不如意。为什么呢?鲁迅来厦大时,正是初创时期,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并不好,他本是抱着“换一个地方生活”的想法来的,可看到的是一片新建着的校园,心情必定失落,他称此“是硬将一排洋房,摆在荒岛的海边上”。当时,鼓浪屿沦为“万国公地”,使鲁迅造成一种“大约也不过像别处的租界”之惑。
       其外,他与校长林文庆以及同事发生了不少矛盾,使之心情不爽。事情原委是这样的:
       林文庆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孔教为办学的“纲”,提倡复古、尊孔,让学生背古书,弄古文;二是以“金钱万能”为办学方针。鲁迅刚到学校,就问履历、问著作、问计划、问年底有什么成绩发表,希望快速多出成果。有一次,林文庆催问鲁迅有什么学术成果,他立即将《古小说钩沉》稿子交出去,这篇文章费尽了鲁迅的心血。但“放了大约至多十分钟罢,拿回来了,从此没有后文”。这让鲁迅十分反感,在他看来,厦门大学看中的是“钱”,不是学问。
       最让鲁迅反感的是逢周四上午的周会,教授们“唯校长的喜怒是伺”。先校长开场白,接着教授们《论孔教的真义》、《孔子何以是圣人而不是神人》之类的演说,学生来的少,会场里冷冷清清。起初几次鲁迅托故未参加。为了借重他的声望,林文庆特邀请他在周会上演说。1925年10月14日,鲁迅作了《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的演讲,提出青年学生要救国,并不在于读中国书,而是要勇于做改革社会的“好事之徒”。鲁迅的演讲,让主持人林文庆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几天后,演说在《厦大周刊》上刊载了出来,可经过删改后,只留下一小部分,从此鲁迅再也没有到周会演说。而在林文庆看来,你鲁迅拿着我国学院的超高薪水,却公开反对国学,这算哪门子的道理?从此鲁迅与林文庆的矛盾进入公开化。
       11月,一位银行家来到厦大,学校当局忙得不亦乐乎,鲁迅蔑视这种绕着“钱”字打转的风气。有人拉他去陪银行家照相,他拒绝了,并斩钉截铁地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林文庆宴请银行家,邀请鲁迅作陪。他在通知单上签了个“知”字,但并没有去。事后他对那个“知”字解释说,是“不去可知矣”。
       11月22日,国学院讨论经费问题,林文庆以学校基金缺乏,决定裁减国学院的经费预算。与会者多数表示异议,林文庆摆老板的谱,傲慢地说:“学校经费是有钱人拿出来的,只有有钱的人,才有发言权!”鲁迅按奈不住内心的愤怒,掏出两个银角,“啪”的一声,摔在桌上,说:“我也有钱,我有发言权。”他这一举止,让林文庆大失脸面、十分狼狈,二人间的矛盾急剧升级,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与鲁迅发生直接冲突的“几个教授”,有从北京来的,还有原来厦大的。当时厦大国学院有几个“现代评论”派的人物,是刚从北京来厦任教的,宣称只佩服胡适、陈西滢,代表人物就是原北京大学的顾颉刚。再就是充任林语堂秘书的黄坚。在北京时,这些人就与鲁迅矛盾重重。鲁迅来厦大是经林语堂介绍的,私交不错,但对于他信任黄坚这类小人,又和顾颉刚等人来往密切,曾表示过强烈不满。
       这几个教授和林文庆结成了反鲁迅同盟,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当局者的性质,也与此辈相合”,骂他们“正如明朝的太监,可以倚靠权势,胡作非为”。
        有一天,黄坚闯进鲁迅的宿舍,对鲁迅说“昨天吴教授的少爷已到,需要从这里搬走两个椅子”。说着,就伙同来人动手搬。见状,鲁迅十分愤怒,并厉声道:“倘若他的孙少爷也到,我就得坐在楼板上么?”
       黄坚听后,哑口无言,神情尴尬地放下椅子溜走了。事后他攻击鲁迅“又发名士脾气了”!鲁迅听到后,提出诘问:“难道厦门的‘天条’,只有名士才能多一个椅子?”
       国学院要开古物展览会,要求鲁迅将收藏的碑碣拓片拿去陈列。鲁迅便着手准备,陈列时,登高须桌上放一椅子,黄坚不让工友协助,由鲁迅自己上去摆放,孙伏园主动上前帮助陈列,黄坚又将孙伏园喊走,鲁迅对此极为不满。
       原来厦大的实力派是刘树杞,因为鲁迅、林语堂、顾颉刚、沈兼士、孙伏园,等20多名著名学者来到厦门,这等于“半个北大”来到了厦大。厦大是靠理科起家的,各项政策都向理科倾斜,国学院兴起后,分去近一半的研究经费,让刘树杞等人难以忍受。于是,刘树杞利用自己掌管财政向鲁迅发难,几次逼鲁迅搬家,最后一次,居然让鲁迅搬到厦大地下室居住。鲁迅的屋子里原来有两个灯泡,刘树杞说要节约电费,非得让人摘下一个不行,这件事情把鲁迅气得够呛
    鲁迅忍无可忍,终于决定离开厦大,他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我是不与此辈共事的。”还说,“我本想做点事,现在看来,恐怕是不行的,能否到一年,也很难说。”
      厦大的学生听说鲁迅被赶走了,发起了学潮,强烈要求驱逐刘树杞。校长林文庆一面设宴挽留鲁迅,一面又背后说鲁迅“并非预备在厦门教书的”,是来厦门大学“捣乱”的,是一位“放火者”。
       1926年12月31日,鲁迅正式提交辞职书,辞去一切职务。他在“两地书”里写道:“我这一走,搅动了空气不少,总有一二十人也要走的学生,他们或往广州,或向武昌,倘有二十余人,就是十分之一……”
       自己走人,还带走厦大的学生,鲁迅此举是不是过了点呢?
       鲁迅走了,但他与校长林文庆的矛盾,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没有结束,由于“林校长限制鲁迅用电灯的时间”这些不清不白的纠葛,在全国推崇鲁迅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位对厦大发展功勋卓著的林校长也被人刻意遗忘,甚至受到非议。
       但是客观地说,林校长也是无愧于鲁迅的,仅高薪诚意聘请他到厦大任教,就解脱了鲁迅许多困疚。还有,容忍鲁迅的脾性做出许多让步的事情等等。将陈芝麻烂谷子的个人恩怨归纳到政治上,这是非正义的事情。还好,历史是公正的,最近几年,厦大校园一所安静的小湖边,悄然耸立起一座小亭,曰“文庆亭”,并且立起了林文庆校长的半身塑像。
       如今在厦大,鲁迅的身影无所不在,不但有鲁迅纪念馆,还有鲁迅的花岗岩塑像、鲁迅广场,校门上、校徽上的“厦门大学”是鲁迅的墨迹,信封上、证书上的“厦门大学”也是鲁迅的手书。鲁迅带给厦门大学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厦门大学校史上的一段荣耀,是厦门大学对外宣传的一块金字招牌。这或许是鲁迅不曾想到的,也是林文庆及“几个教授”不曾想到的。
芙蓉隧道

       天色已晚,不能拜谒著名爱国华侨领袖、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纪念堂”了。但我不遗憾,因为看过了厦大,受到如此震撼,还用重叙他的伟大吗?因为厦大本身就是陈嘉庚的形象!
       已是晚上7点种左右了,匆匆赶到厦大芙蓉餐厅去吃饭,第三层对外开放,里面像是自助餐厅,办好卡,然后在各处买自己想吃的东西,各种海鲜,食品、煲汤品种很多,很入口,很是便宜。吃得非常如意。
       我们是由芙蓉隧道出厦大的,芙蓉隧道是厦大主要景点之一。厦大之大,竟容得下一条隧道,足够让人膛目结舌了。这条隧道西起芙蓉餐厅,沿途穿越狮山,东至厦大学生公寓门口,全长1.01公里、净宽8米,主要供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行。2005年,为方便学生往返校区和公寓而建。
       厦大人如同诸多先师般地聪明且有创意,隧道建成后,学子们便开始在隧道绘制了很多漂亮的涂鸦作品,因此,被游客和网友称为“中国最文艺的隧道”,其中,涂鸦作品《我爱你,再见》,吸引了无数文艺青年不远千里来拍照留念。范玮琪、莫文蔚等众多明星也都特地到芙蓉隧道参观游览。
       洞壁上书法、绘画、涂鸦数不胜数。同窗情谊、少年壮志、梦境奇遇、青春之歌,或古典,或浪漫,或时尚,或搞笑,几百幅涂鸦令人惊艳。童年的回忆,天真无邪;发生在厦大的回忆,温馨而甜美;毕业绘图,庄严而骄傲。其中一幅海贼王的漫画甚是逼真。学生们用画笔,透过形态各异的人物、鲜艳夺目的色块、生动活泼的线条,展示才华、张扬青春、诉说过往与未来。
        一笔一画,一涂一抹,从设计到打稿上色都很精心,一幅精美的涂鸦,需要一群人,经过几个日夜的涂绘才能完成。所有的美丽都是汗水的集结,都需要用心去感受,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涂鸦文化的体现,已然成为了所有同学的校园记忆。
       当然,想要在隧道里涂绘,需要经过申请才能进行。听说每当毕业临近,墙上又会多出一些新画,而一些旧作就会被覆盖。
       穿流的人群,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儿童车里的幼儿,有拍照留念的萌妹子,亦有骑单车悠悠而过的帅哥,在看画的同时,被其表达内涵所吸引。隧道内还有创意咖啡屋,走累了可以坐下来小憩一下。
       隧道很长、很累,我总觉得不止一公里,疲惫的双腿如同灌了铅,但还是被前面画作吸引,闪光灯不断亮起,一直延续到了出口。
      通过长长的隧道回望厦大,只见遥远的洞灯闪烁成行,一眼望不到头。我想,此时的厦大校园,一定是灯火辉煌,美丽的如同仙境。
       厦大,我来过了,一个如诗如梦的校园!

       用文字、照片、诗词记之,与诸友共享。

东海酿流霞——厦门采风系列之三  厦门大学组诗 

 

厦大的门

清荫多护欲出尘,拱起三峰为落云。玉柱忠贞须守壁,红石热烈好成群。

                                   值中确等游蟾子,偏侧希来折桂人。此处行观皆雅客,偏将名校认琼林。

 

厦大的楼

瑶台何用巍连云,玉殿连绵不似尘。今古禳接称妙创,中西合璧赞奇闻。

仙花环簇焉由季,异树偎依但摄魂。叹道嘉庚何造化,移来梦境住凡人。

 

厦大的路

弯折皆趣路分明,绿树鲜花陪异同,楼角衢通折桂处,山坡独向醉翁亭。

飘香欲驻听春语,斜日休扶看晚虹。待问学生湖怎去,言说绕岭自东行。

 

厦大的树

瑶池谁窃到人间,芒果悬枝溶树欢。叶里芭蕉偷润色,云头朱槿暗堆鲜。

虬皮不道千年梦,绿影偏说一日欢。姹紫嫣红迎访客,由说厦大不一般。

 

思源谷

清涟毂皱自无声,一镜银光悄向东。花岸羞红当染绿,云峰爱静怎留风。

                                    栏杆凭玉勾流水,仙子依容欺皎冰,当是卿卿相爱地,湖边石上未曾空。

 

厦大的操场

一汪碧色簇朱红,欲下台阶数几层。影沸当如征战阵,人呼不见破敌艇。

                                  盯人但似孤云岫,联防由抛混天绫。还叹人生朝气短,青春总是劲无穷。

 

芙蓉湖

鳞波荡漾见幽深,老柳拂头不问君。楼影拈灯浮水面,霞光霸岛染湖晕。

天鹅夸道犹绒纺,学子偏说如墨皴。星劝游人趁早去,应知蟾月不留宾。

 

鲁迅纪念馆

中华谁个不识君,君在当年此隐身。轻桌尚记当年字,简椅难留往日温。

                                   人生总有遗年憾,岁月偏植咶絮根。倘若先生回旧日,焉能小气叙伤心。

[上一篇] 环新西兰南岛自驾:最美星空小镇特卡波

[上一篇] 那日曾被鱼啄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