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土生土长在农村的我来说,盖房子的记忆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里,有着挥之不去的印象。
我虽然不是盖房子的能手,但耳闻目睹了几座房子的修盖,帮前帮后或多或少参与了盖房子。闲下来有时细细的品味,那种日子仿佛就在昨天,有心酸,有烦恼,有惊喜。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在心头。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对于农民来说盖房子,娶媳妇就是了不起的大事。往往要事要经过多年的积攒与筹划,确保不打无准备之仗。
最基本的几项大件缺一不可,比如开采石头,打土坯,烧砖,买树伐木等等,每一项都得认真准备。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冬天农活不多时,农户要充分利用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把土地基挖好,备战。
“万事开头难”这盖房子的第一步就是打地基,人们会认真的找好木匠,石匠调好线,单等来年干活。由于下手早,天还冷,许多人的手上开挖,采石时裂了许多小口子,流出鲜红的血液,但想到不久即将盖起的房子,早已把流血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了。
开春后,只要地里的农活可以停手的时候,会找上一帮能工巧匠,在冬天农闲时挖好的地基上垒石头。那些技术好的人(习惯称为高工)负责摆放石块,这样放放,那样放放,不仅要看得顺眼,还要与两头拉的水平线一致,不高不低。有时稍高,还要把石块下面的土地基挖去一些,有的高工为了省事把石块漂着用锤子敲掉一些,但也有时会将整块石块弄碎,得不偿失。第二行石头垒时要用的石块稍小,还要压住第一行石块的缝隙,这样垒处的石地基平稳,结实,美观。开采的石头不用花钱,人们日积月累的石头很多可以垒五六行,大大节约了烧的蓝砖。因为蓝砖的烧制要找人,或者用钱雇人,那是技术活,并非人人会的。整个过程还需要小工负责把地基的里面垒好,填实,完整。人们都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所以垒地基格外用心,来不得半点马虎。
我们的东邻家是人手多的家庭户,垒出来的地基可以看作是我们村的标杆,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他家的地基层次分明,石块大小统一,颜色一致,垒的十分用心,显得缝隙很小,几乎找不到缝隙一样。引来了许多人驻足观看,惊叹不已。
地基是根本,当时没有水泥,钢筋,也没有机器。全靠人们的双手,人们的头脑,人们的智慧,垒砌的石块一层层,由大到小,由低到高,在新开挖的土地基上稳稳的坐落着,俨然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善始是成功之半”,地基打好后,人们便可以放松一下。有了好地基才能做下一步的工作,诸如打土坯,备木料,备瓦料等。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大赛)文字为媒,姻联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