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精神》
作者:蝶衣霓动.羽侬
读过《中国精神》此书后,掩卷任思绪飞扬。
在纷乱的思绪里,渐渐的捋出一些认识来;不敢说是完全的正确,但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故此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鸿蒙之初的大道到底是何物?立于天地间的我们—“人”—的“道”又是何物?该怎样寻找?该怎样而为?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在历史的长河中,隽语慧言像金子一样璀璨夺目。,常常在古典文集里看到透着睿智的话语。
道家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他的观点——无为。儒学先圣强调仁爱、仁义;与之同时崛起的另一学说的创始人墨翟,告诫世人兼爱非攻。……远古先贤遗下谆谆教诲,发人深省。
作为当下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是摒弃古圣先贤的教诲,还是传承他们的教义?个人认为应该承上启下,秉承先贤宏志,为后人守住华夏之根。
北宋哲人横渠先生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确地告诫了我们该如何而行。
提起国学经典,或许有人会觉得迂腐,觉得过时了;认为所谓的经典国学,充其量就是束之高阁的破故纸。很想问一问这些人,那些你所不屑的国学,你看了没?或许有人会说。我都嗤之以鼻了,还要看吗?是的,对于不屑的东西,很多人是不会相顾的。请允许我再问一个问题:对于你不明白、不知道、不清楚的事情,你就去鄙视;这是一个明智的人该做的吗?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我相信每个为人父母的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对孩子的学习不会松懈。然而学习是为了什么?读书人应该有的操守是什么?不知道有多少人仔细认真的思想过。
几千年来儒家的思想,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贤者达人。他们将孝心奉献给父母长辈,将忠诚献给国家,天下为公、博爱众民,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子曰:‘有教无类。’聆听圣人的教诲是一种福气。不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可以去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
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炳烛而学?”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其君主的呢?” 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 晋平公说:“点燃蜡烛照明好啊!” 因此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和年龄无关。
熟读《弟子规》并按其行,言传身教,和谐于社会。被称之为绝妙文章的《千字文》,虽然是幼儿学习之蒙训,但字字珠玑。值得我们认真研读,拓展学识。
且让我们牢记远祖之遗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德又称八端。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想必大家都熟知一句骂人的话“王八蛋”。其实是“忘八端”;以讹传讹演化成“王八蛋”。一个人忘记了做人的八端,即缺德。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如何完善个人的修为。释儒道各有自己的阐述;然“理同出一源,道并行不悖。”可谓异曲同工之妙。是以在完善个人素养方面,当以先贤为楷模,牢记诲语谆谆之教导,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加强儒学修为,克己复礼,做人坦荡荡,不欺暗室。不仅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应“己所欲,勿强施于人。”。
中国之精神从远古传承至今。礼运大同篇为我们绘制了一个美丽的蓝图,那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来源:采风网
编辑:赞杨 总编
点击量:1458
发表时间: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