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地震那年,我十三
地震那年,我十三
作者:曹秀芝
         正月初三,天气晴好。

早春的太阳似乎温暖了许多,唐山地震遗址公园静悄悄。   

走进园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扭曲的、裂开的时钟雕像,时间凝固在19767280342分,24.2万鲜活的生命从此长眠。   

园区内一座座雕像肃穆悲壮、一处处地震遗迹震撼人心,真实的再现着四十一年前那场举世罕见的灾难。高大的地震纪念墙冰冷的矗立在园中央,上面铭刻着一个个遇难者的名字,墙下偶尔还能看到祭奠亡人的鲜花,清冷的风吹过,花瓣孤零零地飘落。

我的脚轻轻地踩在石板路上,心隐隐地痛着,记忆中无法消褪的痛苦和恐怖难以言表,噩梦依旧清晰。

28是唐山人心中永存的痛。7.8级的大地震,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上万家庭解体,4200多人成为孤儿。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一场没有任何征兆的特大地震中被夷成废墟。

那一年,我十三岁。

清晰地记得,那天半夜地动山摇般的晃动把睡得沉沉的我愣是摇醒。一骨碌爬起,听到楼下母亲声嘶力竭地喊着我和哥哥的名字,我翻身蹦下炕,一片漆黑。父亲在拼命地砸门,我边应着母亲边摸黑下楼,刚下一阶,母亲又喊:“快叫你哥,叫你哥!”我疾跑两步到了哥哥房间,一摸炕沿吓哭了,大叫着:“妈!妈!炕塌了,哥没了!”只听下面哐啷一声,随着父亲大喊:“快快下来!快跑!”我慌了神,光着脚丫子跌跌撞撞下了楼,父亲刚刚撬开变形的大门,一手拽住我,一手搀起抱着小弟的母亲,疾步跑到了楼外。

楼边空地上,已经有几个人惊慌失措地在喊、在叫、在哭!有的傻呆呆地僵在那里,话都说不出,有的坐在地上大口喘气、惊恐万分。悲哀在空气中蔓延,此时天已经蒙蒙亮,阴沉沉,乌云挤压着天空,仿佛要掉下来。惊魂未定的母亲想着哥哥,在空地上刚站稳,放下年仅五岁的小弟,撒腿就要冲进楼里,父亲一把拽住她:不要命了!母亲掰着父亲的手,大声嘶叫着:“大小子!大小子!你在哪?”

当时我的心揪得紧紧的,看着自己被院子里的利石划满血道子的腿脚说不出一句话,愣在那不住地哆嗦着。忽然,空地那边传来哥哥的声音:妈!妈!我们回头一看,哥哥坐在离我们不远的地上,双手抱着脚,鲜血淌了一地。母亲疯了似地跑了过去,一把搂住哥哥的头:“儿子,这是咋了?”

哥哥的双脚全是血,尤其是右脚掌,血肉模糊,白呲呲的骨头露出来。吓得五岁的小弟抱着我的胳膊,两只眼睛闭着,不停地说:姐,害怕,害怕。哥哥疼得脸蜡黄,无力地靠在母亲怀里说:“妈,我跳楼了。”   

父亲看到哥哥不住地抽搐,脸疼得有些扭曲,二话没说,冒着余震的危险冲进楼里,飞快地抢出来家里的自行车,把哥哥架在后车座上,父亲推着车,我在后面扶着,心急火燎的往医院跑。

通往医院的路上到处是瓦砾,到处是恐慌的人群,两旁的房屋倒坍无数,残垣断壁,根本没有路可行。脚下的死尸无数,有的遗体连块布头都没有,血葫芦一样,特别恐怖。路边躺着、趴着许多受伤的人,鲜血淋漓,呲牙咧嘴,痛苦地叫喊着,那种无助和绝望的眼神至今想起来都感觉扎心的难受。

我在车子后面扶着哥哥,吓得手抖个不停,不忍也不敢看这惨状,脚下的步子都乱了。父亲满头是汗,背心也湿透了一大片,推着自行车艰难地穿行在人缝中。忽然一个手臂受伤的大叔对我父亲喊:“老兄你快回吧,就你家小子的伤根本不算啥,不信你就去医院看看,那么多重伤的人排长队等着救治,老鼻子了!”

父亲停下了,心疼地看着哥哥惨白的脸,无奈,我们推着哥哥又回到了原地。

感谢上天,哥哥的脚好得很快,骨头没折。父亲又从家里抢出来红药水和几块布头,匆忙包上止住了血,后来解放军抢险部队卫生员赶到为哥哥处理了伤口,幸好没有感染。一个月后,哥哥蹦蹦跳跳地回单位,参加震后重建矿山的艰苦工作。

后来听哥哥说,那天半夜地震前两分钟,他刚准备下楼上班,就看见天上冒鬼火一样的蓝光,紧接着就是房子强烈地晃动,他猛一惊,什么都没想,几步迈过炕沿直接从窗户跳了下去,双脚踩在了楼下刚准备新建厢房的石头堆上,忍着剧痛好不容易爬出了楼胡同。如果不是我们居住的楼房坚固,恐怕那几十秒的瞬间会让我们一家魂归西天。

那一年,我是幸存者。

身边的人死了很多,伤了很多,有口气日子就得过下去。

那时,我家居住的二层小楼是我们整个街道仅有的几幢楼房,虽说没有厕所,没有暖气,没有厨房,还大灶连着炕,但在那时已属凤毛麟角了。

之前我家是住房特困户,六口人挤在不足15平方的一间屋子里。每天睡觉最难熬的就是我,横躺在大人们的脚底下,这个伸一脚那个蹬一腿,急眼了我就嗷嗷叫。实在没办法,父母为哥哥在附近租了一个进门就是炕的小房子住,一住就是三年多。

我们都在长大,这样下去终究不是长久的,在父亲无数次地申请下,单位分配了一套楼梯在房间里面的仅是二层的住宅楼。虽然面积不大,楼间距不足两米,而且每家每户院子之间都是自己垒隔墙,可在当时羡煞了好多人,我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单独住室。

那些日子,我好兴奋,经常回老街坊去显摆,告诉小伙伴们我再也不用晚上睡在大人们脚底下了。

两年,仅住了两年的楼房,地震了。

庆幸的是,我们小区的几幢楼没塌,仅墙体裂了缝,地面裂了缝,门框、窗户框震得扭曲变了型,在楼房住的人几乎都活着出来了,遇难的大都是住在院里厢房的人。

兰花,前楼对窗的邻居姐姐,人长得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漂亮大方,特别爱美,爱干净。地震的前一晚,天气异常闷热,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外面的空地上铺块凉席,挤在一起聊天、打扑克。兰花姐过来看见我们玩得正起劲,笑着说:“我回家冲个澡睡觉了,你们玩吧。”

没想到,这是我听她说的最后一句话。解放军在她家厢房坍塌的房顶下扒出了她,抬到楼边的空地时,那惨状想起来至今想起心都会痛。

冯小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小学同学,我们原来还是邻居,对面屋住了十年多,一起上下学,一起写作业,一起玩游戏。小玲爱笑,一对酒窝笑起来特好看,尤其是她那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扎起的马尾辫清爽又干净,让我好生羡慕。后来我们差不多同时搬家,她也住进了楼房,离我家不太远。

地震,她死了。死得很惨,腿被砸伤,倒挂着夹在楼板里,甩出的窗帘捂住嘴,被活活地闷死。她的父母也同时遇难,一家三口被无情的地震吞噬了。

南淑琴,我的小学同学,高高的个子,大眼睛,性格直率有点憨。记得上学时和她吵过架,开玩笑她生气了,发起脾气来不依不饶,我挺怵她,但她不记仇,过后依旧笑呵呵跟我闹着玩,我曾逗她:“你这么高没用,匀给我两寸吧,我就可以打过你了。”

地震,带走了大个子南淑琴,知道她遇难的消息是在震后两个月,同学告诉我的。家住的厢房塌了,她被砸在里面,被挖出来时头很大,眼瞪得像铜铃,死不瞑目。我难受了好几天,现在想起她,音容笑貌依旧那么亲切,可爱的南淑琴,愿在天国安详。

震后的日子,很苦很艰难。十三岁的我,懂得最多的四个字是:自力更生。

地震当天断了水、断了电,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什么都没有。我就跟着父母大着胆子冲进没倒塌的房子里,来回几次往外抱可以吃和用的急需物品。最险的一次是我独自闯进去,刚抱着铁锅要跑,余震来了,那种声音特别可怕,好像从地壳深处涌动出来的吼声,吓得我头皮要炸了一般,撒开腿玩命似地跳出来。

母亲大叫着我的小名,那声音近乎是撕心裂肺的呼叫,看见我跑出来怀里还抱着铁锅,胸前的背心都被锅底油灰弄得黑乎乎的一片,立刻拽住了我。我感觉到了母亲的手在抖,脸蜡黄,汗水和泪水一起往下淌。“你这丫头啊,不让你进去偏不听,砸里咋办?” 我安慰着母亲:"妈,没事的,这不出来了吗?有了锅,快做饭吧,我忒饿了。"

做饭特别简单,地上刨个坑,周边用几块石头堆个灶,架上锅,捡来的干树枝和碎劈柴点上火,抢出来的半小桶水和米,混合着煮了一锅粥,母亲让我给邻居家端过去半锅,剩下的我们全部都喝个精光。在以后的日子,我就和父亲每天去离家几里地的北面山脚下,用自行车去驮河沟子里的水,学母亲用白帆过滤、沉淀黄黄的泥水,用来做饭和饮用,并且知道省着用不浪费。

天要黑了,我跟着父母四处寻找木头搭窝棚。把三根木头支起来用铁丝拧紧,蒙上一层塑料布,下面垫起砖头,铺上门板,我们一家凑合着挤在一起住。白天炙热的阳光烤得窝棚上的塑料布都粘了,里面根本坐不了人,只能在外面的树荫下铺块破席子睡会。夜晚蚊子叮咬,闷热难耐,赶上下雨了,窝棚里面就成了水帘洞。哥哥的脚不能淋雨感染,弟弟还小,我就会把窝棚里没淋雨的地方让出来,与母亲替换着在两个窝棚的夹缝里撑着破雨伞坐到天明。

那些日子,我学会了每天自己试着找劈柴点火,让窝棚前的扫地风(后来搭起的砖石大炉子)不呛烟不熏人;帮着母亲做饭照顾弟弟;背着脏衣服走好远的路,到家北面的河沟里去洗;到街道居委会去背去扛救灾物品......

有时,干累了,也像大人一样问母亲:“妈,啥时是个头啊?”母亲一句话回了我:“发愁顶不了该死,活着就万幸了,想想身边死去的那些人,知足吧!”

是啊,再苦再难,都要坚强地生活下去。

活着,就是幸福。

四十多年过去了,唐山的震后重建,先后用了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坚持活下来的人们,用顽强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在当年的废墟上又建起了一座现代化新型城市。浴火重生的唐山,用行动告慰逝者,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地震时的房子还在,依然稳稳地站立着,像战士,更像勇士。

记得震后半年多,解放军为我们那片楼房进行了加固,钢筋水泥里外浇筑,牢固得如碉堡一般。搬进去后,遇到数不清的余震,都稳如泰山。我们兄妹先后都结了婚,楼房里仅父母一直住着,舍不得搬走。直到母亲去世,这套住了32年的老房才空荡了。

感恩亲人解放军,没有他们的援助,我们会在简易房里苦熬好几年。时至今日,对军人的那种感情都无法用语言表达,惟铭记不忘。

地震幸存下来的同学和小伙伴们如今都已是五十来岁的人了,相聚一起时,偶尔也会谈起7.28那场地震,会伤感,会难受,动情之时会落泪。历经劫难的人,都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最懂得受人点水恩,涌泉当相报。更懂得任何时候,都要坦然面对人生,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爱党、爱国、爱家人。

从地震中幸存下来的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上一篇] 树痂

[上一篇] 人在囧途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