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月街,一年一次,都热闹,近年来,我几乎都赶,因为我们学校放假,因为我是大理人。因此,即使不买东西,逛逛也是好的,更何况我是一个业余作家,大理的作家更应该感受新时代2018年大理州三月街民族节的繁荣。
我从遵义回到下关,天亮了。想回永平?还是到大理赶三月节?仿佛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选择人生的方向。回永平,不去赶三月街,缘于几乎年年赶。但又想,也许今年三月街与往年不同,我会发现一些新风景。采风,就是要有所发现,特别是在熟悉中发现陌生,发现新的风景,抵达“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意境界。
大理站就有下关到大理古城的公交车,一票2元,便宜,方便,而且快捷。以往我坐公交车到大理古城,是到新桥上方,不方便。而现在,刚下火车就上公交车,让人高兴,挺惬意的。
一
大理三月好风光,呈现在大理古城的南门上。朝阳下,抬头看天,蓝天白云,美;远眺,高耸入云的苍山;近看,有一幅美轮美奂的图景,被我的相机瞬间定格。壮观的古城楼,被节日装扮靓丽的古城楼,在静美的朝阳中,令人心生激情,心生敬畏。大理三月好风光,还呈现于古城门前右边一个大的花园上,我流连欣赏,美不胜收。
一棵高大而郁郁葱葱的青树,姿态各异的数不胜数的小青树,修剪如球的一排排花树,迷人的平整绿茵,还有一块巨大的大理石碑。碑文为“古城漫步”,我一看这四个红字,有一种感觉,浮上心头。是啊,古城应漫步,而不应该快步,仿佛红色之旅,慢慢领略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
我站立古城门前的大路边,沐浴朝阳,欣赏眼前之景。络绎不绝的游客,以大理古城南门为背景不断拍摄,将留下永恒的纪念,一生的念想。这些外地游客的心情与我们大理人到外地神游是一样的,到有的地方神游,也许,一生一世只有一次,因此,留影便是神游的见证。门上方的“大理”,城墙上的红色横幅“热烈庆祝大理白族自治州2018年三月街民族节”,城楼上的“文献名邦”,仿佛一面文化的旗帜,一面源远流长的文化的旗帜,指引着游客漫步古城。
古城中的五华楼,古老而雄奇,我漫步其门,感觉穿越千年历史,领略大理的灿烂文化。我为之骄傲,因此,让脚步慢些,再慢些,想以此方式留住历史与现实连接的最美风华。
留住一份文化,需解读。五华楼,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即公元856年,是南诏时期的国宾馆。想象遥远的时空,令人感佩,国宾馆建于此,高耸入云,且居于洱海之间,这是前人智者的大智慧,令后来的建筑设计者感佩。据史书记载,五华楼“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下可建五丈旗”,是南诏王宴请西南夷十六国君掌及其他国宾的地方,元世祖忽必烈征服大理时曾驻足楼前。如诗似画的历史文化图景,令人遐想,国宾馆承载过靓丽的岁月,也承载过骄傲的繁华。然而,在明初,五华楼却毁于战乱,仿若一颗流星,在大理的历史天空中,瞬间消失。然而,消失了的灿烂的流星,又在大理古城的美好时空中灿烂,五华楼于1999年恢复重建,建筑风格吸取了典型的白族民居“四合五天井”的精髓,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古朴庄严,成为大理古城内的制高点,是观赏古城全貌的首选之地。
大理古城漫步,步步是景,相连而成的高低错落的“龙井”,流水不断,仿若一条银光闪闪的彩练。灿烂的阳光下,流动的彩练,令人遐思,她美丽动人,从苍山而来,欢歌笑语,走向洱海。我站着欣赏,也思量,仿佛在红尘中找到了济世良方,从而印证了这里的铭文:“红尘藏有济世良方”。铭文是前人贤者的智慧,而对于我们后来者来说,不仅需要敬畏,而且需要在此基础上的探索,寻觅精神领域的济世良方。采风,创作,在人生风雨中低吟浅唱,为什么?为了寻觅精神领域的济世良方。找到了,又要用此新时代的济世良方去积极影响更多读者的精神世界。
清晨,漫步在大理古城,感觉仿佛一切都是新的,阳光是新的,杨柳树是新的,绿树是新的,来来往往的陌生人是新的,水沟里的流水是新的,空气是新的,街道上的一块块石板也仿佛是新的,街道两边的商铺及房屋也仿佛是新的。简言之,大理古城仿佛是新的,古老而崭新,这就是我在新时代中对大理古城的新感觉,新发现。
我漫步到“大理古城文化中心”,大门还没有开,但小门已经打开,我走进,想领略文化,但为时过早,所以只好返回。一家兰州牛肉拉面店进入我的视野,感觉不错,因为这是北方清真美食店,对于我这个大理的回民来说,是情有独钟的。但我还不想走进去吃一碗清真拉面,只想找一家大理回族饭店吃一碗大理的饵丝。因为大理的饵丝我喜欢吃,柔软,有筋道,所以我无论来到大理古城还是到下关,如果是吃早点,就吃饵丝。我的这一选择,也许源自随乡入俗的文化自觉吧?人到异乡品尝异乡的美食。于是,我朝着三月街的方向走,向上,向着古城的西北方向。三月街不在古城里,而在古城外的苍山脚下的西北方向。在大路上方找到了一家回族饭店,我走进,仿佛寂静无人,主人家正吃早点,我没有介绍我是永平曲硐村的回民,也不需要介绍,生意场上,是买卖关系,不分民族,只要是进来买吃的,都欢迎。因为这样的场景我熟悉,因此,我想采访经营的过去、今天、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都说不出口,就怕人家不喜欢接受采访,所以只好把想法按住,渐渐消失。这家人还是有点客气,于是我买了一碗大理饵丝,热热乎乎的吃,味道不错。吃完,倒一杯茶水,上下卫生间,以此测试这家人的热情。文学啊,在人生历程的不同的情景中,往往驱动我热情而不张扬地不自觉地进行测试。人家看我的这一举一动,会说,这个老天真。是的,高文学的人,年龄虽然已经五十五,但心里年龄却二十五,甚至更小。
二
大理三月好风光,来到三月街就会感触深深,真的是新时代好风光。阳光和煦,杨柳依依,人潮涌动,我也走进人潮之中。忽然有所感想,人潮涌动的方向,就是热闹的方向,就是人心所向,就是万众一心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
垂柳树下的路边,灿烂的阳光中,坐着两个老人,男人啦着二胡,女人吃着粑粑,脚前摆放着一个深深的不大不小的瓷盆。这情景,我一看便知三分,他俩老个在“卖唱”。路人匆匆,停不下脚步;二胡的优美的旋律,随着一缕缕三月的风荡漾,荡漾,总是不停。
人行道边上的小吃摊点也布置完毕,如油粉、米线、凉虾,等等。帽子摊点,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厂价直销,全场9.9”。我看着这一摊点,有点心动,天气热了,应该买上一顶,再说,来三月街一转,也应该买上一份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买上一顶很时尚的“草帽”。 9.9元一顶,其实也就是10元,为啥这样标示?而且不讲价,我想,图个吉利,图个长长久久。
苍山门,仿若雄姿英发,喜迎民族佳节,人潮从大理古城涌动而出,向着三月街的大门涌动。无论男的或女的,也无论老的或小的,内心都装满着激动与快乐,因为一年一次三月街,而且是大理州的民族街。
我看见“月街美食第一站”,第一次见,感觉好奇,于是走进看看。我最感兴趣的是“马氏大胡子清真麻辣烫、酸辣粉”店,早,还没有顾客光顾的,没有开张的。回族女老板正准备。还有内院,内院大门上写着“内院更精彩”,我走进看看如何精彩。“清真黄氏老字号 手工面片馆”,这一招牌,我看来,感觉不错,一石激起千层浪,勾起了我儿时在家吃,经常吃手工面片的遥远记忆。我生长的六七十年代,困难时期,能够吃上汤汤水水的热气腾腾的父母做的手工面片,感觉十分的幸福。很久没有吃这手工面片,也没有见这手工面片,如今在大理三月街上看见这招牌,让我望梅止渴,喜不自禁,回忆闪现,今夕交织。“第八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 最受欢迎名特小吃 第八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组委会 二〇一八年三月”,这一块悬挂的银光闪闪的品牌,让我的心情不可遏制地沸腾,仿佛抵达欣赏大理传统美食的高潮。因为我是永平的回民,虽然与巍山县的回族相距上百公里,山水相隔,但同一民族的共同心里的情感,是相通的,是零距离的。
一进三月街大门的右边,就是永平阿竹黄焖鸡店,店门上方悬挂着中文阿文书写的招牌:“永平阿竹黄焖鸡”,“永平首届博南文化节之味道永平黄焖鸡烹饪大赛银奖”。这样的永平黄焖鸡店,我熟悉,因为我是永平人,永平黄焖鸡已经成为滇西美食的一个闪光品牌。熟悉的风景还是有靓丽的风景,因为这是在三月街上,而不是在永平。一种东西在不同时空中,将呈现不同的精彩,所以,我拿着相机,走进店内看一看,然后照上一两张相,留下一份对永平黄焖鸡的纪念。
月街,人潮涌动,人潮两边是相连的商铺,商铺铺满五彩缤纷的商品,如吃的、穿的、用的。店主南腔北调,有大理的,有非大理的。一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就是州内外物资大交流,商品大展示,展示新时代的物质新风貌,展示大理三月街的新风貌,也展示大理经济的繁荣。“老北京工艺布鞋”店,让我关注,因为我们永平县城也有“老北京工艺布鞋”店,我买了两双,换着穿,感觉真的不错,很舒服,也便宜,不贵。至于门面上写着的“著名品牌”四个字,我不注意看,所有顾客也许也不好看,看店内摆放的各种老北京工艺布鞋,看价格,最后看买后穿着的效果。好看吗,好穿吗,舒服吗,耐穿吗,冷暖适宜吗,等等,这些效果,决定了这种商品走得多远,流行多久,普及多广,多少中国人在穿。这些效果的表现,就决定了是否是“著名品牌”?而不是纸上谈兵的“著名品牌”决定真实的效果,决定商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然,从循环论来看,商品的销售效果好,产生了著名品牌,而又有著名品牌产生新的商铺销售效果。这是成立的。老北京工艺布鞋就是典型的例证,在我们永平县城的销售情况,成为了仿佛物以稀为贵的景观。“著名”一词,仿佛是人们追求的人生目标,著名的释义为:有名,出名。本意是指在作品上显示出名字来,常引申为某人在某一方面非常有造诣,很出名。也指某一事物比较出众。由此看来,老北京工艺布鞋是著名品牌,应该是实至名归。由物及人,让我想到文学界有关“著名作家”称呼的现象。我认为,看作家,称呼作家,也应该从循环论来看,首先,作家的作品决定“著名”荣誉,而不是首先由“著名”荣誉决定作品质量,因为“著名”荣誉是外在的东西,而作品质量才是内在的东西,因此我体认,内在的作品决定相应的作家荣誉。所以,一个作家不应该痴迷追求外在的所谓的荣誉,而应该始终坚守荣誉是实至名归的伟大精神。作品决定著名,著名影响作品,这是循环论。同样,在商界,商品决定著名,著名影响商品。由于我买了老北京工艺布鞋,还穿在脚上,赶月街,舒服,所以偶然遇到“老北京工艺布鞋”店,于是情不自禁地关注,驻足,拍摄,感知“著名品牌”,我点头微笑。
赶月街,看见卖炒板栗,我便买了一市斤,边逛边品尝,热乎乎的,红黄色,香香的,甜甜的,这是外在的加工。壳咬开,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买亏了,因为不是吃板栗季节,吃板栗是要到秋天的。这炒板栗,卖相特别的好看,但我品尝起来,就不是那么地美了,有的还可以,有的简直就是不能吃,不能下肚。这如同一些事一些人,表里不一,但不接触,不体验,又怎么知晓呢。因此,作为一个业余作家,要敢于深入生活,要敢于体验生活,从中提炼生活的真善美,感触人性的光辉。
“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客来”,这些民间最美的语言,我早就熟悉,但还是要不断感知,在月街上体会。“清真 粗粮”摊点,我特别地留意,因为清真美食,因为粗粮,比如粑粑。粗粮,伴随了我二十多年,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一出生便吃上粗粮,与粗粮有了不解之缘。我记得,我家在改革开放前是以吃粗粮为主,改革开放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便以吃细粮大米为主,甚至不吃粗粮了,因为多少年,甚至世世代代都吃粗粮,吃怕了,因此不吃粗粮,二十把粗粮拿来喂牛、喂鸡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吃粗粮是一种时尚,而且成为一种潮流,因为细粮吃多了,好日子天天过。我想,从我们永平的历史角度说,过去吃粗粮,代表着贫穷,而现在吃粗粮,却代表着富裕。
我赶街赶到武会庙停车场,停车场旁边有“马记永平黄焖鸡”店,我好奇地走进采访,原来是一家兄弟姊妹店,是大理回族与曲硐回族的亲情组合,而且这店,不是一年四季都在这里开,而是,只是一年开一次,而且只是在大理三月街民族节,体现民族性,呈现回族的美食之美。居了解,一开张,来买吃的,来订购的,回民、汉民、白族朋友,等等,络绎不绝,生意红红火火,钞票大把大把地进,老板、小工喜笑颜开,如同大理三月好风光中的盛开的花朵。
作者简介:马永欢,现供职永平职中。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回族文学》杂志社等多家专栏签约作家,《永平回族》主编。作品在《北极光》《散文百家》《文苑·西部散文》《回族文学》《辽河》等报刊发表,出版9部作品。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并荣获大理州2013年、2014年、2015度公开出版图书奖等多项奖项。《踏雪寻梅》首发式在遵义笔会举行,《东方方散文》杂志社主办。“第八届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的代表,“奔流文学院第七期作家研修班”的学员,文学成就入选《中国回族文学通史》,《永平记忆》《四美如春》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