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那钟声
那钟声
作者:吕瑞杭

       早上五点半,一阵悦耳的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侧耳细听是西边学校的起床铃声,伴着优美的乐曲和温馨的话语,“同学们,起床时间到了”。听到这优美的起床铃声我仿佛又跌入了童年的深渊。

小学那会儿,童真无邪,无忧无虑,无作业之重负,无辅导之重压,就连课外读物也少之又少。听到学校的钟声一响,腋下夹着书本向学校走去。那口大铁钟的声音很沉闷,但可以传到村子的角角落落。听到钟声,同学们东一群,西一群涌向学校,钟声就是命令,早已深深地扎根在同学们心中,来不得半点马虎。

说起学校的那口大铁钟,饱经风霜,锈迹斑斑,就连下面的绳索也不知道换了多少次。这口大铁钟与电影《地道战》里发号施令的大铁钟如出一辙,时刻警醒着我们上课-----下课----上课------放学,循环往复。挂钟的那棵核桃树更显苍老,需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树荫硕大无比,可以遮住校园的三分之一。每当树上挂满核桃时,诱人的很,但树身非常光滑,又防摔伤,核桃树是同学们可望而不可及的领地。大铁钟挂在一根半截胳膊粗的树枝上,稳如泰山,固若金汤,经过年复一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那铁钟的挂丝与树身早已融为一体,深深地陷入其中。

钟声伴随了我们一天又一天,周而复始。后来老师也改进了敲钟声,预备钟用简单的“铛、铛”的单声敲击,简单的警示,准备上课;上课钟则用“铛铛、铛铛”连续两声敲击,节奏明快,同学们急忙步入教室;而紧急集合时用“铛铛铛、铛铛铛”连续三声敲击,一声近似一声,有些紧迫感,同学们便飞快地跑步到操场集合。钟声代表着任务,久而久之,同学们对钟声的含义自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师的细心也带来了同学们的认真。

那时,农户家几乎都没有手表和石英钟。不过村委会有块上发条的马蹄表,办公室的房顶上架了一口大铁钟。村民上工、收工全靠着一位腿疾老人的敲钟发号施令,那些都是村里的“公物”。负责敲钟的老人也挣着工分,老人办事认真,接个电话,敲个时钟,常年负责,雷打不动。我们家人多,姊们们多,就连出生的准确时间母亲也不曾记得,只能粗略估计时辰。唯独我的出生时间母亲记得一清二楚。当年,我呱呱落地之时,母亲听到了大队收工的钟声----十二点整,这钟声也深深地印在母亲的脑子里,我成了我们家唯一知道准确出生时间的人。

钟声就是紧张学习之声。我的小学就是伴随着“叮当、叮当”的钟声度过的。日复一日的钟声也留在我的脑海里。天长日久,就连学校的老师也不知道这钟声迎来了多少新生,送走了多少毕业生。每一届的毕业生在毕业合影时,都乐意在教室门前,核桃树下,伴着老钟,喊着“茄子”,留下美好的瞬间,告别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光阴似箭,我上中学后,逐渐有了手上佩戴的手表。钟声退出了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那种“单调”的电铃声。“叮铃叮铃”声不绝于耳,上课下课一个样,容易迟到的同学很难判断是上课铃声还是下课铃声。铃声虽然比钟声温柔,但威力不及钟声,一二百米内尚可,一里之外几乎听不到铃声。这种铃声一开始还是按一次响几声的那种,不按不响,还得有专人负责。后来电铃声有了改进,可以与石英钟的时间相匹配,到时自动打铃,节省了人力,准时准点,大大方便了老师。

外出读书期间,电铃声逐渐升级,换成了有悦耳的音乐背景做为铃声,边响铃边有语音提示“同学们,上课时间到了,请迅速回到教室”。下课时听到“下课时间到了,老师您辛苦了”。多么富有人情味和亲切感的铃声。

钟声,铃声的变迁,不难发现“时间就是命令”的重要性,还提出了时间的紧迫感,时间正引领着一代代学子们努力学习,勇攀高峰。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咬人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