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位朋友闲聊中,他左手非常顺利地从口袋里摸出一根香烟,并用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香烟的过滤嘴处,娴熟地放入口中,右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打火机“啪”地一声点燃,深吸一口,火红的烟头“滋滋”地燃烧,顿时烟雾缭绕。朋友神仙般享受着喷烟吐雾的潇洒,勾起我对香烟的往事。
烟草是明朝时从菲律宾吕宋岛传入我国的,当时称为“吕宋烟”。因为一些人觉得吸食烟草可以缓解焦虑和抗疲劳,才在我国广泛流行,被人们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
小时候,爷爷旱烟袋曾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一袋烟丝,一个烟袋锅,一个火链就是爷爷的钟爱,无论走到哪里,爷爷总是不离不弃。我也曾经摸着爷爷的火链,让他教我如何使用才能迸发出诱人的火星。尽管有时候旱烟呛得爷爷喘不上气来,爷爷仍然义无反顾地爱着他的烟锅,一如他的生命一样。
上小学那会儿,经常有烟民去我家索要我用过的作业本,正反两面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烟民从不厌烦。接过我的旧作业本,烟民把本子边边角角的皱褶认认真真地铺平,再熟练地对折几下,深压,撕成大约一寸宽,三寸长的纸条,从来不使用刀子,还美其名曰“上够三年学,割纸不用刀”。烟民取出一张纸条,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烟包或是一个塑料瓶,倒上一些烟丝,把纸条三下五去二,麻利地卷成一支烟卷,纸条的末端蘸上一些唾液糊好。这种烟卷头大尾小,头部膨大端有一个细长的手捻,尾部较细,扁而长,便于含在口中。倘若烟瘾未起,便将烟卷夹在耳尖上,继续卷烟备用。若是烟瘾犯了,便把卷烟叼入口中,掐掉烟卷膨大端的手捻,摸出已经坐扁的火柴盒,倒出一根火柴,擦出火花,猛吸一口,瞬间从鼻孔呼出两道浓烟,直喷向下。浓烟又翻滚着腾空而起,弥漫在整个房间,烟民悠哉游哉,享受在仙境一般。烟民风趣地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那时的烟民都讲究“烟火不分家”。在田间地头、水井旁、枣树下常常看到有借火、借烟、借烟纸的。见“同党”的烟瘾发作,会自觉掏出那种带有“看家本领”的旱烟丝,让来人品尝,看看是否达到“劲足”。烟民慷慨解囊,分享着烟草的快乐,津津乐道,像是寻找到了精神的需要或心灵的寄托。其中也不乏一些偷懒之人,借抽烟之名而坐在树荫下闲聊,躲避“锄禾日当午”的酷热,招来家人的不满和反感。
看到烟民的那种悠闲自得的神态,我们一帮孩子们跃跃欲试,偶尔也会偷来一些大人的烟丝,学着抽烟,猛吸一口,呛得晕头转向,咳嗽不断,根本找不到那种悠闲的神态,也只好作罢。我也曾经见过一些小青年学抽烟,遭到家长的反对,找来一些芝麻叶,梧桐树叶子晒干压碎卷烟,还有的将一些干枯的丝瓜茎剪断来抽,学抽的人似乎感觉味道不佳,抽后直吐舌头,甚至说不出话来。对于抽烟的孩子,家长极力反对,可一些做母亲的却有护犊之情,对于父亲的苛刻据理力争,“只许你抽呀”。“老子卖葱儿卖蒜”,一代更比一代强,烟民从此出现了低龄化。
我的少年时期,偶尔也学着大人的模样,故作轻松地样子,抽抽烟,但始终没有找到那种美妙和仙境,只好半途而废。上中学那会儿,班里出现了一些烟民,发黄的指甲和指端黄肤色足以说明一切。那时的香烟已经“鸟枪换炮”,成了盒装的机制烟卷。我的两位同学曾经为了省下买烟的钱,中午合伙打一份菜也在所不惜,对香烟的热衷可见一斑。他们往往躲在校园的暗处,操场的边角,厕所里,喷云吐雾,过着潇洒的滋润生活。还有一位同学在一个晚自习课上,躲到教室的后边抽烟,吐出的烟圈一个接着一个,有的圈圈相套,有的烟圈像人像物又像鬼,同学抽烟吐烟圈的姿态也极为潇洒。正在得意之时,隔着窗户玻璃看到老师即将进入教室,该同学立刻挥动着双手,上下飞舞着打散袅袅上升的烟圈,让烟雾尽快散开。好在老师没有久留放学了,吓得该同学倒吸了一口凉气,出了一身冷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坐在凳子上许久才缓过神来。
当年,村里的香烟也已经普及,成了招待亲朋好友的必备品。客人来了之后,除了端茶倒水之外,就是递上家中的好烟。若是家中没有,还要去村里的小卖部购买,抽一包香烟,抽的是亲情,是血浓于水的友情。我老家里盖房子时,找左邻右舍帮忙,加班加点干的,不计工资,不管饭,常以一盒香烟做为答谢。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烟盒、烟标有了感情,常常搜集一些稀有的做为纪念,把搜集来的烟盒、烟标清理干净,夹在一本书中统一保存,闲下来慢慢地欣赏,自觉是一种难忘的幸福时光。一叠叠整齐形态各异的烟标,散发着缕缕清香。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时代的感情,我会珍藏在时空的记忆里慢慢欣赏。那时有一些不会抽烟的人,会把香烟拿到小卖部换回一些洗衣粉、方便面之类的备用,不计多少,不讨价还价,人情味很浓。
我也曾经看到一些烟民为了满足烟瘾,抽烟时不注意烫了被褥,糊了衣服,还有的引发火灾,追悔莫及。甚至一些人为了私利放出解决问题需要研究研究(烟酒烟酒),变相地收受香烟名酒,发生了受贿行为。
人类在“烟文化“的熏陶下,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烟”似乎成为具有男人魅力的象征之一。现代人类随着工业文明的推动,物质文明在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女性对“吸烟”也趋之若鹜,人们仿佛在“烟气”中寻找到了一丝解脱,一丝欣慰,当他们意识到,其实“烟”的危害非常大的同时,也知道它正一步步的吞噬着我们的健康,但却永远摆脱不了它的诱惑。
斗转星移,我参加工作以后,一些烟民对于烟的热衷不亚于食物,以烟的价格做为身份的象征,使香烟真真正正变了味,有了铜臭。村里办红白喜事用的香烟档次也是水涨船高,一如沉重的彩礼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让许多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实属不该。
学医后,我也看到了一些烟民为了一时的快乐,抽烟越来越多,无法戒掉,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健康。家中二手烟污染,让家人深受其苦,苦不堪言。于是抽烟咳嗽气喘者有之,患肺气肿肺癌者有之,因烟而起,因烟而亡者比比皆是。送烟就是送危害,抽烟真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些所谓的“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应为“饭后一支烟,害处大无边。”这些科学研究得到了证实,有些人还在执迷不悟。
好在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是一种好的宣传,正面的宣传。我深信,一些好的文明之风正在吹拂着祖国的大江南北,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李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