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过开斋节
过开斋节
作者:马永欢


我过开斋节,感觉年年相似,但又不同,仿佛“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今年开斋节是2019年的65日星期三,恰逢我有课,早读辅导、下午最后两节课,怎么办?只好过开斋节与工作两不误,这叫“爱国又爱教”。

早上七点前,我依然写作。七点,关闭电脑,前往学校,先在球场跑步。早读辅导前跑步几分钟,我好像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塑胶球场上跑步,感觉很舒服,自己给自己喊一二一。向我走来的黄老师说:“马老师,今天是你们的开斋节,你为什么不去?”我说:“先上早读,之后,我到城关清真寺礼拜,赶得上。”早读辅导时,有个女同学问我,“马老师,今天是那么回族的开斋节,你为什么还不去礼拜?”我说:“礼拜时间是早上九点,我先上早读,然后就去。”师生问我,我感激,感谢她们对我们民族文化节的关心,也感谢她们心目中还有一份民族团结的情怀。

有个女同学说,“你们回族的油香真好吃,是否只是在开斋节才吃?”我说,“真的好吃,平时可以吃,县城农贸市场有卖,曲硐村农贸市场也有卖。但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必须吃。”那个女同学说,“那么,油香又如何做?你给我们讲讲。”我说,“我没有做过,但知晓大体做法。我母亲去世前,我家的油香是我母亲做,做的油香,一是自家吃;二是送给清真寺一份,让礼拜人分享;三是到坟山游坟,请阿訇念经,拿给阿訇一包。后来,由于母亲去世,我家只好到曲硐村农贸市场买油香。”为什么这个班的学生对我们回族油香感兴趣?因为她们是烹饪班,而且专业教师是一个年轻的曲硐回民,叫袁磊。这叫专业的敏感性,也是一个民族对另外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我始终认为,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一个民族对另外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要了解。只有了解,才能够真正尊重一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尊重了文化,才能够尊重民族之人。当然,作为少数民族之人,应该主动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在我们学校,教职工近五十人,但只有两个回族老师,我和马春红老师。前两天,她带来一些油香粑粑,传给所有教职工,一人一个,大家品尝后都说,好吃!好吃!这一传递,便是民族文化的传播,叫油香文化。此时此刻,我想起《大理穆斯林》杂志主编马绍华的书《油香根》,我家里有一本,我慢读慢思慢慢畅想。

早读辅导后,我骑着摩托车回到家里,赶紧洗“大净”,为了礼拜的虔诚,头天我到曲硐温暖好好的洗洗,好好的泡泡,今早再次“大净”,感觉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再彻底的换上干净衣服,戴上一顶干净的回族礼帽帽子。按照往年开斋节的习惯,礼拜前,我要吃上一碗鸡肉饵丝,但这一次就不吃了,一是时间紧,二是想到吃早饭早,九点半就吃,吃后要去坟上,所以就不吃了,打破常规,打破习惯。出发,向距离我家不远的城关清真寺出发。

我骑摩托车,几分钟就到清真寺。清真寺被阳光照得灿烂无比,我登阶二楼,在热闹的节日气氛中感觉温暖。两个女穆斯林在登记开斋捐,我也捐一捐,虽然只是百十元,但我也履行了,作为一个穆斯林在开斋节应该主动缴纳开斋捐的义务。礼拜的男穆斯林,不断走进大门,登阶而上,脱鞋,步入大殿。不礼拜的女穆斯林也来热闹热闹,感受节日的热烈气氛。然而,她们也没有闲着,而是把提来的牛奶、水果、油香装袋。一小袋一小袋装好,放入大筲箕里,礼拜一结束,就让男穆斯林提起回家吃。

礼拜前,清真寺的马阿訇要讲讲教门上的事情,讲讲我们回族的一些民风民俗。我倾听,我学习。礼拜嘛,我不会礼,不内行,不规范,只好跟随礼。礼完,提起一袋油香水果牛奶回家。吃早饭,吃过年饭,所以菜饭是最好的,有鸡肉有牛肉有鹅肉等。开斋节,也就是我们回族的过年。过这样的年,一是男人要去清真寺礼拜;二是中午饭吃得早,也吃得好;三是吃团圆饭,全家人在一起吃饭,不能缺一少二;四是饭后全家到坟山上,看看家里亡者的坟,除草捞沟,找阿訇念经,抑或到开经场,拿出经钱,让清真寺管委会有关工作人员登记。许多阿訇在管委会要求下,统一在老马山开经场念经。也就是说,在老马山回族公墓,给亡人念经,不需要单独找阿訇到自家坟上念经。这就是与时俱进,今夕不如往昔,但实质、精神是一致的。

饭后,我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前往曲硐,按照往年习惯,我先到许家箐村的老家。这个老家,我好久没有来了,如果来,也没有必要,因为没有老人了,因为我的父母都已经去世。我认为父母在,就有我的老家,如果父母不在,我的老家就不存在。我到大门外,一看,大门里的两道门,都锁着,但在两道门的上方定着同样大小而崭新的“光荣之家”,令人高兴,我感到光荣,为大哥当过兵、为小兄弟当过兵而光荣。右边的门,是我小兄弟家的,新建的房子,他家三口到上海打工;左边的门,是我大哥家,大哥的儿子晓伟一家三口住在县城,因买了一套商品房。我给侄儿晓伟电话,他说他一家子在县城家里吃饭,饭后回来要到坟山上的。于是,我一个人先去老马山父母的坟上。

我到了,看看父亲的坟,看看母亲的坟,一切依然,好好的。但坟上边的草长高了,需要割除;坟边的水沟浅了,一年了,泥沙积得很多,需要清理。然而,我手无寸铁,空手而来,只好等待侄儿子一家来。我站着等,还四处寻找阿訇,请阿訇给我的父母念经,我的经钱已经准备好。二嫂来了,她的儿子小波,以及她的孙子也来了。她一家三代来,看望我二哥的坟,她看望丈夫的坟,晓波看望他父亲的坟,他儿子看望他阿爸的坟。我记得,侄儿子晓波很小的时候,大约1989年的一天,他父亲因病去世。时光飞逝,二哥已经去世近三十年了,如果他还活着,该多好啊,他的大孙子都读小学五年级了。岁月啊,不堪回首。

二嫂拿着镰刀,在她家坟地上割草,她家的坟地与我父母的坟地,一分为二,近在迟尺。侄儿子晓波,用锄头挖了几锄荒地,之后在他父亲坟边,念经。他是曲硐经文学校毕业的,是有毕业证的阿訇,也是我父母生前的一个愿望,一个大家庭应该有一个阿訇,家里念经方便。他念经,我拿起他的锄头在我的父母坟边的水沟,清理。二嫂走过来,割草。我心想,侄儿子给他父亲念完经,不需要我请他,来他的阿爸阿奶坟上念一遍经,只是一步之遥,夸一步就行。但,我想只是我想,他念完经,他一家三口就走了。我默默地望着他一家三口的背影,遐想,儿子只会给父亲念,父与子是直接的亲,而孙子与阿爸阿奶是间接的亲。因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只要直接的亲,而不要间接的亲。由此,我以此类推,想得太多,上上一辈对下下一辈,爱得无怨无悔,自己宁可不吃,都要拿给孙辈,这是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享受一个家庭的天伦之乐。然而,孙辈长大了,成家立业了,能够想起上上辈曾经给予自己的一份恩吗?如果想起,能够用实际行动报恩吗?人啊,太复杂,有人报恩,有人非也,总是认为,上上辈对自己的好,是应该的,而自己对上上辈的态度,是否报恩,仿佛无所谓。因此,我想起经常听一些老人说的话,“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人又何必操心,我的母亲就是为了儿孙而操心,最后心衰而亡,终年八十二岁。面对诸如此类的现实问题,我又该如何想?又该如何做?又该如何调整方向?

二嫂她家三口走了,我的大哥一家四口,他的儿子晓伟、儿媳阿芝、孙子来了,妹子永春也来了。我说:“找个阿訇给父母念经,找不到。”妹子阿春说:“我来念,我会念的,今天早上我家的邦克是我叫的。我念,阿爹阿妈更会高兴的。”忽然,我内心涌现一股高兴之潮。她念,我们肃立,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念完经,我和大哥、妹子去我家坟地看看,由于孙子要准备高考,所以侄儿子一家三口回县城。我们三兄妹,在人来人往的老马山走着,在坟群、山林间走着,向我家(一分为三,大哥家、我家、小兄弟家,妹子给人)坟地走去。

这新坟地,一大块,一分为三,三台,从上到下,一面山坡,第一台是大哥家的,第二台是我家的,第三台是我兄弟永忠家的。去年开斋节,我与小兄弟、侄儿子晓伟在这里,我分的,按照三兄弟的年龄大小兄弟秩序分的,大家没有意见,就定下来了。这坟地,是我读初中时我挖的,栽种玉麦,栽种辣椒等,后来,1982年我考上州民族中学,就没有来栽种一粒玉麦了。后来大哥、父亲管理,在箐沟地边栽种了竹子,在地边挖了水沟,栽种了边界树木,侄儿子晓伟栽种,他的儿子也栽种,我也栽种。这块地,好久没有栽种玉米等,自然而然长出了许多树木。于是,我与大哥在树木间时而,不定期地开始挖地、平地,但只是挖了几次。我与晓伟找挖掘机,晓伟请挖掘机司机看了山路,司机说挖掘机上不了。怎么办?我想,只好自己抽时间挖自家的坟地,平自家的坟地,最后请挖坟人挖坟。有人说,人啊,“活着要有自己的房子,死了,也要有自己的老房子。”人啊,一生一世,仿佛是在这两个房子里游走。生下来,就有自己的一个家,死了,也有自己的一个家。一生短暂,从这个家走出,又到那一个家。

我回到家,到了下午近三点,我骑着摩托车到学校,上第23节课。我们教师坐班室的杜老师对我说:“马老师,今天,你们回族过节,你怎么又来上课?”我说:“节日基本上过完了,我有课,还是要来上的。”

近五点放学,我回到家,根据妻子的安排,妻子开车,我和儿子坐车,从县城出发,前往龙门卜马村岳父家吃晚饭庆祝开斋节。

岳父九十四岁,好好的活着,今天开斋节,他还到清真寺礼拜凑热闹的,他说:“今天早上,清真寺好热闹,大家在清真寺吃饵丝。”我说:“好啊,这是创新之举,清真寺成为卜马村回民之家了。”岳母八十多岁,也好好的活着。四家人,我家,岳姐家,两个小舅子家,都来了,围着两个老人欢聚一堂,又吃又喝还说说话,共庆我们回族的开斋节。

夜幕降临,岳母给我家一袋油香,我提着香香的油香回家,我们一家和岳姐家一起回家。回家的路上,我看见夜空里升起的弯弯的新月,于是想起早上倾听的《开斋节之夜》歌曲,于是拿出手机,打开微信里收藏的这首动人的歌曲,倾听,一路倾听:

夜空里升起了弯弯的新月,

大地上涌起欢庆的长河,

开斋节像一朵圣洁的牡丹,

盛开在我们心灵的原野。

邦克声唱亮了千百家的灯火,

赛俩目汇成了喜悦的浪波,

粉汤飘出诱人的清香,

馓子迎来了如潮的宾客;

哎……哟……

一年一度不眠的夜哟,

你是新生活热情的赞歌。

夜空里升起了弯弯的新月,

大地上涌起欢庆的长河,

开斋节像一团炽烈的火焰,

点燃在我们心灵的原野。

不用举杯祝福不用爆竹庆贺,

用虔诚的赞念去感恩生活,

一生坚守做人的诚信,

美日子才会过得红火。

哎……哟……

一年一度不眠的夜哟,

你是穆斯林心灵的赞歌。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父亲的老“红旗”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