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沧海一粟
沧海一粟
——读刘亮程《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
作者:马永欢

      我在网上购买了刘亮程的散文集《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一气呵成,阅读完282页的这部厚重之书。闭目沉思,感觉每一页都精彩纷呈,都让我联想、想象,记录。然而,我不想写得太长,记录太多,因为我要写的类似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我不断阅读,所以只能沧海一粟。

1

在《寒风吹彻 现世温暖》一文中,作者说:“今天给大家讲我的文章《寒风吹彻》的写作背景,以及我对人生的寒冷、死亡等终极命题的思考。《寒风吹彻》这篇文章,写于1996年的冬天,那时我三十四岁。”

读刘亮程《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这本书是有着机缘的,缘于2019年至2020年上学期,我被高二年级122班班主任徐老师聘请为语文老师,而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就在高二年级语文课本的第一单元上,我上了这一课,感觉需要拓展自己的文学阅读,于是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并且仔细地阅读完这本书。关于写作谈,我不仅爱写,也喜欢阅读。通过阅读,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更加读懂作者。写作谈,重点谈写作背景,谈作品主题的终极命题的思考,谈有关作品主题意象的层级内涵。比如《寒风吹彻》一文的“寒风”,是一种意象,不仅指自然界的寒风,而且指生命的寒风。

2

在《树叶与尘土之间》一文中,作者说:“如果文学还能做什么,那么,文学需要承载大地上所有的苦难和沉重,让人们抬起头来,朝着云端望去,朝着尘土和树叶之上去仰望,这是文学唯一能给我们的。”

我与文学相伴了十四年,深切感受到这一文学之道,所以我深爱文学。可以说,我的生命如果没有文学,那么,我的生命又将如何孤独、寂寞?我的情感又寄存何处?

人生的苦难和沉重,不知何时降临?降临,文学承载、化解。再降临,文学再承载、再化解,如此反复循环。承载,前进的脚步承载,承载人生的苦难和沉重!抬头仰望,仰望云端、仰望天空,融化苦难和沉重!除了文学,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化解、融化我生命的苦难和沉重。所以我热爱文学,痴迷文学,信仰文学。

3

在《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一文中,作者说:“散文是聊天艺术。”从散文的本质上来说,应该如此,只不过我还没有认识到这一本质,但感觉到了,所以在今后的散文写作中应接近这一本质——聊天。

“到乡间随便坐到哪一个墙根,跟那些老人说话,听他们喧荒聊天,聊的全是散文,这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样的现象,在村庄是经常的现象,我们曲硐村也多,从古至今,就拿近年来说,我每一次进曲硐村,在路边,我都看见三五成群的老人在有趣的聊天。如果我有时间,我会停下摩托车倾听他们聊天,东一句西两句,还是有意思的。有意思的聊天,就是散文,乡村散文。

“哈萨克是一个诗歌民族,把诗歌民族化,又把日常生活用诗歌仪式化。”这样的民族,让我景仰,因为我还是喜欢诗歌的。在这里,诗歌并非完全抽象,抽离于一个民族,而是与一个民族相依相伴。诗歌依存于一个民族,一个民族离不开诗歌,而且使诗歌日常化,又把日常生活用诗歌仪式化,该多好啊,美!如果我们的回族也像这样,是一个散文化的民族,是一个善于聊天的民族,那么,生活将是美美的。这如同作者所说:“我们不一样,是一个散文民族,说一个事情的时候总是先入为主地用散文的方式去说,就像聊天,从一个小事开始聊起,拉拉扯扯把整个村庄聊完再回来。”

“在民间更接近散文创作的是闲话,闲话是一种民间散文体,女人最喜欢嗑瓜子倒闲话,先由一个小事开始,看似在讲故事其实完全不是故事,讲的是是非,是道德。”哦,我从此应该关注民间闲话了,因为这是民间散文。

“当一件小事经过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的时候,就进入了散文的二次创作,传遍整个村庄回来的时候,早已不是原初的故事,被中间的传播者添油加醋,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挥自己的是非观点,最后一个故事被传得面目全非。”这里,我知晓散文的二次创作的大意,也知晓散文的原创,也就是自己经历的事、感受、体验、感悟、情感。散文的二次创作,抑或三次创作,中间有添油加醋、想象、是非观点、面目全非等混合的元素。可以理解,文学嘛,有些事情是说不清的,也不需要说清,说清了,好像就不是文学了。

“俗话说,话经三张嘴,长虫也长腿。长虫是蛇。一条蛇经过三个人去传,就变成长腿的动物了。这个让长虫长出腿来的过程,就是文学创作。不可能传到长出翅膀,长出翅膀就是飞龙了,那不叫闲话,是神话了。”“散文是人间的闲话,不是神话。”在这里,我恍然大悟,知道了什么叫文学创作,让长虫长出腿来,而不是让长虫长出翅膀来。这创作也叫闲话散文体。

虽然说,散文排斥飞龙、神话,但要弄明白,散文是一种飞翔的艺术。作家刘亮程说:“散文是一种飞翔的艺术,它承载大地之重,携尘带土朝天飞翔。许多散文作家是爬行动物,低着头写作到底,把土地中的苦难写得愈加苦难,把生活中的琐碎写得更加琐碎,把生活的无意义无味道写得更加的无意义无味道。”所以说,散文写作,不仅要承载大地之重,而且要学会飞翔,学会携尘带土朝天飞翔,而不要做一个爬行动物,低着头写作。

4

在《文学是做梦的艺术》一文中,作者说:

作家相信梦,在睡梦中学习。在一个又一个长梦中学会文学表达。在梦中学会了文学写作。文学,本来就是人类最早的语言。最好的文学艺术都具有梦幻意味。那些感动过我们的优秀文学作品,仿佛都是一场梦。文学是做梦的艺术。作家所做的,只是不断把现实转换成梦,又把梦带回到现实。在睡与醒之间,创造另一种属于文学的真。童年故事都是文学,半梦半醒。

我阅读,我敲打这些作者的字字珠玑的文字,感觉文学写作的意识在不断强化,强化文学之梦,梦是文学特征之一,之二是现实,是合二为一的生命体。我铭记作者之言:“作家所做的,只是不断把现实转换成梦,又把梦带回到现实。”

5

在《当你站在新疆看中国》一文中,作者说:“写作本身是一种秘密。我们需要知道别人的心灵秘密,需要知道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着同一种生活的作家们在想什么。”

比如,我是永平县的一个作家,我有自己的秘密,永平县的广大读者需要知道我的心灵秘密,需要知道同样生活在永平这片土地上的我,过着同一种生活的我,在想什么?读者要找到这一答案,那就去读我的书吧。

“作家从事的就是这样一种通过文学来显露心灵的职业,通过文学来做沟通。我在新疆也谈过,假如汉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都不相互阅读了,不相互欣赏了,那么这是一种多么残酷的现实。”

我感悟,既然是一个作家,那么,就应该通过文学来显露心灵。在人际交往中,也应该通过文学来做沟通。在文坛,应该相互阅读,相互欣赏,而不是相互鄙视,老死不相往来。在一个单位,也应该如此,应该相互阅读,相互欣赏,而不是视如陌路,低头独自走路,抑或抬头望天,孤独行走校园,直到退休。哎,我工作三十二年,对此感触深深!所以我极力倡导,梦想搞一次劈波斩浪,搞一次破冰之旅!然而,这是我的梦想,因为我不掌权,没有号召力,还因为我走向老年时光,老教师了,没有人会听的。好,那就说点梦话吧,写点梦想文章吧。

“文学艺术是人类最古老的心灵沟通术。文学是上帝留给人类的最后一个沟通后门。当我们用其他形式不能保证正常沟通的时候,文学这种沟通就变成了最后的门,因为在文学中作家呈现的是人,文学是一种讲感情的艺术,大家都回到人这个地位,把民族放下,宗教放下,把文化放下,坐到一块儿将人的感情,这是可以讲通的,文学恰恰讲的就是这一点。”

我感悟,作者的以上叙述不就是文学与局部文学的关系吗?文学,是有关人类心灵之学,是纯粹的,与其他无关,即使书写某一地域,只是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学载体,以此为依托研究文学。而局部文学,从人类心灵的文学学问来说,只是局部的,而不是全局性的心灵学问,比如民族文学,比如回族文学,比如本土文学,比如一个人的札记,比如政治文学,比如经济文学,等等。

如果有了这样的感悟,就能够认同作者以上所说,文学艺是人类最古老而又年轻的心灵沟通术。文学是心灵沟通术,而不是物质抑或名利沟通术。“文学是上帝留给人类的最后一个沟通后门。”具有神性之沟通功效,讲人的感情,而“把民族放下,宗教放下,把文化放下。”

6

在《文学是沟通人类心灵的艺术》一文中,作者说:“文学,也许就是这样一种隐秘的心灵传承,把一颗心灵的温度,传递给另一颗心灵,传递给更多的心灵。”

我想,任何一个真正的作家,都具有一颗温暖的心灵,而且作家将把这一颗温暖的心灵,无私地热情地,传递给另一颗心灵,传递给更多的心灵。作家的文学作品如是,作家的做人也如是。我正在践行这一文学特性。

“作家需要建立起自己跟一个地方的心灵关系,阅读使我们跟那些存在于历史中的伟大心灵取得联系。作家站在人性立场上说话,以心灵对心灵交流。”

我联想,我已经与曲硐村这一个地方取得了心灵的联系,因为这个地方寄寓我内心的乡愁。乡愁便是心灵的东西;阅读,其实是阅读心灵,阅读存在于历史中的伟大心灵;人啊,应该清醒的站好队,那么,从作家身份来说,作家应该站在人性立场上说话,这就是作家的站队即站位,文学站位,便于以心灵对心灵的交流,而不是交流非心灵的东西抑或干货,比如稿费多少?比如文学成就帮助你升迁了吗?比如你斩获了文学大奖了吗?多少奖金?

 

作者简介:马永欢,1963年生于曲硐,1987年毕业于云南省教育学院政教系,现为永平职中教师。2005年开始文学创作,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河南草庐创作学院签约作家,《永平回族》杂志主编,《当代精英文学》散文副总编,《长沙头条》散文主编。作品在《散文百家》《北极光》等报刊上发表,出版10部著作。荣获大理州2013年度公开出版图书奖等多项奖项。参加第八届全国回族作家、学者笔会,奔流文学院第七届作家研修班学员,参加中国回族学会举办的新时代回族学学者论坛。“作家马永欢文学作品研讨会”在全国散文作家大理笔会上举办。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一路风情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