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恩成口述 刘新奇整理
最近,我看了这样一篇文章,《〈亮剑〉和新疆兵团农六师的渊源系列报道之四》一文中:读者谈《亮剑》 将军之后:李云龙的经历很像我的父亲。在共和国军事历史上,这支“亮剑”部队授予将帅军衔的有96位,17师师长程悦长是授予少将军衔而始终没有离开屯垦的将军。
程悦长的儿子程七大认为,《亮剑》中的李云龙像程悦长,并写出《由电视剧〈亮剑〉引发的联想》文章。“在挺进华北开辟冀南平原根据地时,参加了新1团、16团对日寇进行的历次战斗。1944年2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4旅成立,先父部队归入该军新4旅,他当16团团长的职务没有变,政委是常祥考。将先父的从军经历和指挥的一场场战斗,和《亮剑》中李云龙的从军经历和指挥的一场场战斗相对照,李云龙很像先父程悦长。《亮剑》中独立团的政委赵刚的原形与常祥考同志也颇为相似。”
那么常祥考是何许人?是不是深州人常祥考,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溯本求源。
离离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常祥考烈士的坟前,萋萋芳草第七十次枯黄的时候,笔者见到了常祥考的嫡侄常恩成老先生(常祥考烈士之弟常祥瑞烈士之子,1964年毕业于深州中学,考入清华大学,在定州市电力局退休),讲述其伯父奋勇杀敌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一
常国达又名祥考,幼名山庄。深县(今深州市)大屯镇陈家口村人。生于1917年,是家中长子。家有十亩薄地,一家人勉强生活。父亲常士忠是一名小学教师,思想先进,曾在国办深县前磨头镇支李庄、西马庄、秦家庄和前磨头小学任教。常祥考随父亲在校读小学,受父亲的熏陶,常看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熟背: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等诗词。
常祥考1931年去深县城里读完小,1934年7月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冀州中学,受亲戚接济上完高中。在冀州中学学习期间,接受先进思想,课余时间学习鲁迅的《呐喊》《近代二十家评注》(严复、陈独秀、王森然等人著)、《深光》杂志、《共产党人》杂志等进步书籍,担任学生会干部,在学生中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常祥考强烈反对日寇侵占东北三省,对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非常愤慨。他曾代表冀州中学去天津开全省学生运动会获奖旗一面。1937月7月,常祥考中学毕业后,打算到北平上大学,因“七七事变”爆发,日寇铁蹄踏进华北,毅然放弃继续求学打算,回到家乡受村中老党员常一真(辛集中学创始人、河北师大副校长)的影响,在村中宣传抗日爱国主义思想,和小弟常国江(又名祥瑞,革命烈士,中共党员,曾在本村学校担任校长,1945年调北平做地下工作,1947年牺牲在雄县)在家中东屋油印宣传材料,组织当地有志青年学习共产主义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些进步青年常常聚在常家学习,其中王文同(原名赵锡琨,曾用名王文仝,1923年3月生于大屯乡陈家口村,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焦庄村小学教员,陈口村党支部委员,王家井区抗日青年救国会委员、区委会宣传干事。解放后,曾任公安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等职。)徐文璋、徐雪纯、徐素萍、徐文慈(以上几人建国后均担任我党中高级领导干部)等人在常祥考的影响下,参加了当地进步人士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打击日本鬼子和汉奸。
1937年11月,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到达深县,常祥考立即到八路军举办的抗日训练班学习。八路军干部作的抗日动员报告,更加激发了他的抗日热情,他对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衷心拥护。在大小会议上常有他慷慨激昂、献身抗日救国大业的言论,颇受领导和同志们赞赏。在训练班,常祥考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当月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毕业后,常祥考被分配任东进纵队第2支队政治处教育股长;次年5月任政治处副主任,8月调任八路军第386旅(时任旅长陈赓)政治部敌工科副科长。由于他进步快,工作能力强,政治教育搞得好,入伍刚满一年,即升任386旅第16团政治处主任,成为该团最年轻有为的团级干部;两年后又担任16团政治委员,率领该团在华北平原出生入死,打击日本侵略者。常祥考在一线奋战五年多,期间,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和出众的能力成为386旅模范干部,在场内比赛中更是勇夺第一。
太岳军区第16团政委常祥考
二
抗日战争进入到1943年秋,华北大地经过侵华日军数年残酷“扫荡",人口锐减,遍野萧条。残暴的侵华日军在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指挥下,调集日军16个大队,配合伪军共达2万余人,用冈村宁次发明的“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对付以陈赓为司令的八路军太岳抗日根据地。企图将太岳军区主力部队向西压迫至黄河岸边消灭,一并摧毁抗日根据地,建立其“剿共”试验区和示范区。
冈村宁次还组织了一个“战地观摩团”,从各地驻军中调集10来名中高级军官,以及步兵教育队的100来名校尉级军官学员,在一个日军小队的护卫下,分乘几辆小汽车和十来辆汽车,前往太岳根据地观摩学习其“新战法”。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候国军在蒋介石的密令下,发起第三次摩擦,组织胡宗南的十多万大军进攻陕甘宁边区,为此,1943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电告刘伯承,选派一名得力干将赶赴延安组建新守备旅。刘伯承和徐向前不约而同点到129师386旅旅长王近山(接替陈赓),西渡黄河,驰援延安。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遵照刘伯承、邓小平的指示,派386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率领16团,护送部分机关干部及中央部分干部家属赶赴延安扩编新的保安部队,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
这支部队(16团)前身是1938年1月由386旅769团1连、5连、10连、2营机枪连和骑兵连组成的129师东进纵队,5月扩编为东进纵队第1、2、3团,7月东进纵队整编,1团和3团合编为新1团调归386旅,这个新1团就是后来的16团。《亮剑》中,李云龙一开始就是新1团的团长;而现实中,王近山在1942年5月任129师386旅旅长,后来又兼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是16团的顶头上司。16团团长陈景玉,副团长袁学凯(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政委常祥考。16团主力于10月中旬从长子县东裕、西裕地区出发,18日突破日军封锁线,晚上进入临汾东南岗头村,19日傍晚遇敌情又调头北上,向西南方向进发。
10月22日清晨,16团进抵洪洞县韩略村南。武委会主任孙名烈等组织群众慰问部队,并介绍他们侦察了解到的当地敌情,其中就有附近临汾至屯留公路上往来运输频繁的日军汽车,而且后天要派部队进山去打八路军。
王近山骂道:“好啊!这狗日的,不给他们点厉害看看看,是不行了!”
武委会的同志一听,兴奋地说:“好啊!韩略村附近公路两侧,都是两丈多高的陡壁,易下不易上,要是打伏击,嘿,那可是最好的地段。”
王近山战斗之心起了就难收住,立即和16团政委常祥考商量:“我们利用这里的地形,打一个速战速决的伏击战,抓一把就走,你们看如何?”
“部队士气高得很,3天不打鬼子,手就痒得慌。”团政委常祥考说着打开地图查看地形。王近山铁了心要打仗,他坚定地说:“日本鬼子的胸膛撞在枪口上,作为一个军人,一个中国人能不打?军人第一职责不能放弃歼敌的机会。我王近山把刺刀狠狠刺进日本鬼子的胸膛,战场一定是手快打手慢的,有准备打无准备的!另外,常政委给我写好三份检讨,一份给刘司令员(刘伯承),一份给陈司令员(陈赓),一份交给毛主席。现在听我的,就在这里埋伏,打一仗!”
常祥考和王近山说:“我们不能恋战硬拼,要具体侦查一下地形。合适就打,不能做赔本买卖。”他擦擦眼镜接着说:“必须对全体战士进行纪律教育,一声令下该撤就撤。”
于是,王近山召集16团团长陈景玉、政委常祥考、副团长袁学凯和武委会孙主任等人开会,研究敌情、察看地图,决定在韩略村设伏打一下。到时能否打,能否打到,再具体看情况。会后决定:由政委常祥考率1营的3个连、3营的2个连和团直属队保护干部和家属先走,副团长袁学凯率领1个排配合武委会民兵警戒韩略村东边炮楼里的一小队鬼子,王近山和团长陈景玉率领2营的3个连和3营的1个连去设伏。
23日下午,王近山、常祥考非常高兴,立即带领全团连以上干部,在孙名烈等人的带领下,化装秘密侦察了地形。韩略村边有一条山沟,公路正从三四米高的陡壁中间穿过。这确是一个理想的伏击阵地,我军只要埋伏在两侧,敌人一进口袋,就像常说的:被“包饺子”了。
晚上,常祥考立即组织连以上政工干部开会,开始战前动员,特别强调:我们是去延安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这次打仗是搂草打兔子,一定要快准狠,严明军纪,一定要服从命令,不能硬拼,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要保存实力,不要因为虱子烧了袄,否则,没法向上级交代。
24日凌晨3时,王近山和陈景玉率16团参战的4个连队悄悄进入韩略村预定埋伏地点。
24日上午8时左右,侦察人员回来报告临汾方向来了一队日军,大概有10来辆汽车,上百名鬼子。少时王近山等人在山头指挥部也看到远处烟尘滚滚,便下令做好作战准备。
设伏地点选择得很好,这是一个上坡地段,汽车开得不快,而且两旁是几丈高的陡峭山崖,适合伏击。当鬼子车队全部进入伏击圈后,随着一声令下,3营9连用猛烈火力将领头的日军小汽车打翻,负责断后的2营6连也用手榴弹炸坏了队尾的两辆汽车,随后几名八路军战士冲上公路,从汽车上夺过日军的重机枪向鬼子车队扫射。两侧埋伏的八路军则先是用手榴弹炸,然后步枪机枪一齐开火,毫无防备的鬼子被打得哇哇乱叫、四处乱窜。惊慌失措的鬼子乱了一会回过神来,开始组织疯狂反扑。
为了速战速决,加上发现鬼子军官多只配手枪和指挥刀,而步枪和轻重机枪等武器少,火力不强,王近山下令吹冲锋号,让部队尽快解决这股日军。
韩略村东面炮楼里的一个小队日军听到猛烈的枪炮声,又得报说有大批八路军,吓得不敢出战,只是用望远镜看着,副团长袁学凯负责警戒牵制的这一路也就没什么压力。
随着八路军的猛烈火力和英勇冲锋,沟里的日军伤亡惨重,残余的略微组织了一下抵抗,也很快被挫败。战至最后,日军仅剩十来名高级军官握着指挥刀,惊慌地看着四面的八路军战士逼近,经过一阵犹豫和挣扎,先后破腹自杀了。
清扫战场时,发现路边的一座土窑里有鬼子朝外打枪,八路军进攻时伤亡了几人,随后用手榴弹扔进去将其解决。
这次战斗共激战一个多小时,便把鬼子消灭干净。王近山下令撤退。
顿时,八路军的号声在四面八方响起,有的是冲锋号,有的是集结号,5连战士则在撤退途中时左时右,时东时西,而且故意让敌军看见。这是王近山的又一妙计,以让日军不知我军的撤退方向,也不知我军的人数。
第二天中午,16团各部和常祥考带领的干部队伍及家属在指定地点汇合,撤退途中无一伤亡。
经战后清点缴获的日军文件,了解到这次伏击的正是日军华北派遣军“战地观摩团”,主要是其步兵派遣队第5中队和第6中队的军官学员,加上一批中高级军官,含1名旅团长、6名联队长,其余均为大队长和中队长,以及1个小队的日军护卫队,共击毙日军中高级军官约110余人,其余日军士兵约60人、司机10余人,另有汪伪伪军代表2人,共180余人,日军仅3人逃脱,共击毁汽车13辆,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掷弹筒2个、步枪40余支,手枪和指挥刀各约100支,八路军自身伤亡50余人,其中包括第5连指导员郑光南。
战后,王近山、常祥考率部队迅速向北面苏堡镇方向转移。得报的冈村宁次犹如被八路军当面扇了一个大嘴巴,气得暴跳如雷,疯狂嚎叫:就是牺牲两个联队,也要消灭这股八路!他立即命令驻临汾日军出动一个大队约500余人,在数架飞机掩护下扑向韩略村,又从其他据点调集正在分头进行“铁滚扫荡”的日军数千人赶去配合,结果还是一无所获,便在当地烧杀抢掠一番后作罢。
大批派来观摩的日军中高级军官被击毙,冈村宁次精心策划的“新战法”一开始就被打乱,一切成了笑柄。这一点,就连八路军总部都没料到。冈村宁次万万没有想到由他亲自组织的此次观摩学习,竟然成为他手中这批陆军精英骨干的死亡葬礼。冈村宁次的“战地观摩团”这些宝贝疙瘩居然在1943年10月24日被搂草打兔子的王近山常祥考等战将作为热身的一份礼物献给了党中央、毛主席。
陈赓说:这场战斗比消灭5万日军还有意义。
毛主席对韩略村伏击战非常满意,他在延安接见团以上干部时说:“太岳有个16团,敢打没有命令的仗。16团的干部勇敢、果断、有胆略,能抓住战机打漂亮仗!”
在《亮剑》中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无疑是重头戏,而历史上这一战的原型正是上文所介绍的韩略村伏击战,而政委就是常祥考。
三
1944年2月,常祥考率16团进入陕北,被编入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新编第四旅序列,屯垦练兵,保卫边区。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和团长袁学凯一起,率领16团保卫延安,英勇抗击国民党胡宗南部,同兄弟部队一道,激战七个昼夜,出色完成了掩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撤离延安的任务,受到毛主席表彰、接见的旅领导黄振堂政委、程悦长副旅长、赵光运副政委,团领导袁学凯团长、常祥考政委、宋副团长、还有参谋长、高主任等人。
毛泽东用目光缓缓扫视在座的各位同志说:“我们把延安让给蒋介石,这只是暂时的。人们将很快就会看到,蒋介石占领延安,决不是他的胜利,而是他失败的开始,我们要拿一个延安换一个全中国。你们回去问问战士们,看大家愿意不愿意这样呢?”毛泽东吐出一口烟,语调里充满着乐观和自信。
听着毛泽东那精辟入微的话语,看到毛泽东那成竹在胸的表情,大家敬佩和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原来索绕于脑际的种种疑虑,以及对撤离延安的不安和不解,开始遁去。大家望着毛泽东,频频点头。
稍微停顿了一下,毛泽东打着手势说:“你们不是都帮助老乡们推过磨,压过碾吗?就是那石磨、石碾子,把乡亲们打下的多少粮食都磨成了细面,碾成了细米。我们这两万多人要消灭他的20多万人,就得采取这个办法,名为‘蘑菇’战术。充分利用陕北地形,群众基础,把敌人牵上,在陕北这盘石磨上磨,石碾上碾,等把他磨疲劳了,磨饿渴了,再寻机会歼灭它。就这样,一个月歼灭他几个旅,过上一年光景,情况就会好转。我就不信不能把胡宗南的二十几万部队磨个稀巴烂!”
是啊,真理往往就是这样朴素无华。这么多年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或在毛泽东指挥下东拼西搏的勇士们,今天又一次亲身领略了伟人那明察秋毫的锐利眼光,高屋建瓴的思想境界,富于哲理的分析判断和驭舵导航的领袖风范。他们为党拥有这样的领导者而庆幸,为自己能在这样的统帅指引下战斗而亢奋。
“咱们负担重些,就能把胡宗南的二十几万大军拖住,不让他离开西北,其他战场就可以减轻压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对于战争全局大有好处。”
时间已经很晚了,警卫排长阎长林几次过来催促吃饭。同志们怕影响毛泽东的工作与休息,也一再要求马上赶回部队去。
毛泽东说:“在这里大家一块吃顿饭吧,吃饭时大家还可以谈谈。”毛泽东谈话的兴趣仍然很浓。
阎长林说:“首长们就在这里吃饭吧,这是主席的指示和事先安排,周副主席和彭总一会儿就到。”
正说话间,周恩来和彭德怀一起推门进来了。周恩来笑呵呵地说:“主席请我们赴宴,怎么还不见酒席的影啊。”
毛泽东笑着说:“就来,就来。”屋里的人都爽声地笑起来。
在周恩来、彭德怀与部队领导的相互问候间,饭菜端上来了。除了土豆、萝卜白菜几样素菜,再就是一盘腊肉,主食是小米干饭和黑面馍馍。这还是毛泽东特意嘱咐阎长林准备的。
周恩来、彭德怀的到来,使气氛更加活跃了。大家一边吃饭一边交谈。
周恩来咽下一口黑馍馍,说:“蒋介石拿7000军队换我们一个城镇,还说这个买卖划算,这不又豁上种来换延安,我看他是什么时候把他的几百万军队都换光了,他也就彻底舒服了。更何况他现在就已经是只见人去,不见城来了呢。与蒋介石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相比,毛主席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才叫高明哩,这次又决心要拿一个延安换一个全中国,不要多久,全国就是我们的了,人民就当家作主了!”
听到这话,人们情不自禁丢下筷子,鼓起掌来。
饭间,毛泽东还反复叮嘱干部们要注意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经常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要教育好解放战士,要爱惜人力、物力,事事做长期打算,要准备用百折不回的毅力克服面前的困难。
彭德怀认真地说:“回去后,要把主席今天谈的话好好给干部战士传达,这对部队是个很好的、深入的动员,也是很大的鼓舞和鞭策。”
已经大半夜了。部队干部们起身告辞。毛泽东再次嘱咐大家:“回去给同志们讲清楚,延安永远是我们的。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就会回来。”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把大家送出门口,一边和大家握手,一边笑着说:“再见!向部队的同志问好,再见!”
常祥考聆听了毛主席的教诲,耐心细致地做指战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16团的战士们始终保持顽强的战斗力。被西野评为“政治工作模范”。
此后,16团又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等战役,狠狠地打击了敌人,为扭转陕北战场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
1947年5月,16团参加了陇东战役。常祥考反复对部队进行战前动员,使广大指战员保持了高昂的士气,请战书、决心书纷纷送到团部。悦乐是华池县南部的一个小镇,地扼西野进军环县的要冲。这里本来是解放区,1947年初被国民党军队占领,时有西北行辕独立骑兵第二旅第三团马步芳骑兵驻守。为了扫清进军道路上的障碍,常祥考代表全团指战员向上级请战,要求攻打悦乐镇,获得彭总批准。悦乐,地处庆(阳)华(池)之间,坐落在马莲游川道里。战前,常祥考和袁学凯组织连以上干部对敌情、地形进行了隐蔽而周密的侦察,确定了以大包围、小穿插的分割歼敌战法消灭敌人。又找来坚持斗争的地方干部和游击队员,详细询问了敌情,然后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5月29日晚10时,16团所属各营开始行动,秘密进入规定的攻击阵地。在团长袁学凯、政委常祥考的指挥下,1营绕路隐蔽运动至悦乐西南田中庄、郭家沟向李家湾进攻;2营由西沟,冠家沟门向李家湾、悦乐村内进攻;3营由东南向西北助攻,并阻击可能逃窜之敌。5月30日凌晨2时,1营2连先与敌打响,2营向敌人展开了进攻,3营先头连首先已夜摸到敌团部。当我尖兵连干掉敌哨兵,迅速贴近敌骑兵2旅3团指挥所时,正赶上敌人发军饷,各个房间灯火通明,敌人忘乎所以,喝五猜六乱乱哄哄,敌副旅长陈应权、团长汪韬等正在团部打麻将,整个兵营毫无戒备,直到我战士冲进去把桌子一拍,大喊一声:缴枪不杀!敌人才清醒过来。在16团凌历攻势下,有的敌人还在睡梦中,衣服都来不及穿,便当了俘虏。2连1排冲进敌阵,缴获敌人15袋钞票,手枪15支,俘敌70名。这时,担任主攻的2营,从寇家沟门攻入镇内,在3营配合下,全歼了盘踞镇内的敌人。战斗正激烈时,驻守悦乐外围李家沟的敌人前来支援,刚进郭家沟,就被埋伏在那里的1营打了回去。此战,袁、常指挥各营、连速战速决,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敌第3团基本被歼。此次战斗,袁学凯、常祥考以一个团的兵力歼敌一个骑兵团,活捉前来督战和关饷(发工资)的敌少将旅长陈应权和敌上校团长王韬,团以下人员500余人、战马500余匹,取得重大胜利,受到野战军的通报嘉奖。
此战获得胜利后,第16团又上环县,配合西野主力收复环县城,重创了国民党马鸿宾整编敌81师。
五
1945年四五月间,西野进行的西府陇东战役,是常祥考参加的又一次大仗。4月中旬,西野司令员彭德怀指挥第1、第2、第4、第6纵队共6万余人,向敌占区进攻,突击出现在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的后方----西府地区。
在此次长途奔袭的作战行动中,16团在第6纵队新4旅战斗序列内,担任阻击任务。战役打响后,配合教导旅等兄弟部队,攻占灵台、长武、彬县及太峪镇、冉殿桥等要地,切断西兰公路,阻止国民党“青马”军整编第82师南下,保障了野战军主力攻占宝鸡战斗的顺利进行。接着,新4旅又奉命进至凤翔一带阻击西进之敌胡宗南主力。西野主力从宝鸡撤退后,新4旅变成了主力部队的后卫。这时,胡宗南两个整编师压了过来,袁学凯、常祥考便指挥16团在凤翔凤凰山阻击敌军。他们面对敌军强大攻势毫不畏惧,顽强抵抗,子弹打光了就甩手榴弹,手榴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在兄弟部队配合下,终于遏止了胡部的攻势,掩护野战军主力撤出了西府地区,然后利用暗夜转移。困难时刻,常祥考总是出现在最危险地段,指挥大家英勇作战;撤退途中,他又骑着马跑前跑后,关照着部队。部队通过强行军,终于摆脱了敌人,于5月3日进入了甘肃境内。
西野司令部原计划退入陇东后,另寻战机,歼灭敌军,但第6纵队及所属教导旅5月4日到达屯子镇后,即被马继援整编第82师以优势兵力包围,只得占据一座小堡城,固守待援,处境十分危险。6纵首长遂电令新4旅火速赶来增援。这时,新4旅尚在泾川县北部的丰台附近,距屯子镇还有30多公里路程,程悦长旅长命令所属各团(第3团、16团、771团),立刻驰援屯子镇。这时,16团正在打尖,接到命令,大家立刻放下饭碗,快速前进。途中,常祥考召开“飞行会议”,要求各营连认真做好战斗动员。他说:“马家军是最凶恶的敌人,大家要做好打恶仗的思想准备。政治干部和共产党员一定要起模范作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保证打好这一仗。”
当日晚天刚黑下来,新4旅就赶到了屯子镇。16团来不及喘口气,袁、常就命令部队向敌军发起攻击。各营连勇猛战斗,像一把利剑刺向敌人。“马家军”十分疯狂,投入了更多的兵力进行反扑。敌人挥舞马刀,一次又一次地向16团冲过来。战斗非常激烈,阵地你争我夺,反复拉锯,敌我双方都伤亡较大。16团1营教导员列宾、2营教导员史晋昌等一批指战员壮烈牺牲。常祥考虽然眼睛高度近视,但他不顾危险,深入前沿阵地,不断鼓励指战员英勇战斗。不幸,被敌机枪弹击中牺牲,把一腔热血洒在了陇原大地上。时年31岁。程旅长很快组织特务营和16团的预备队,给敌人一个反冲锋,抢回了政委常祥考的尸体,并夺回了炮兵阵地和三门化学炮。敌人见势不妙,随即败阵回窜。当夜,第6纵队在兄弟部队接应下,从屯子镇突围东撤,到7日拂晓前,全部转移完毕。我新4旅完成掩护纵队和教导旅转移任务后,掩埋好16团政委常祥考同志和其他牺牲的战士遗体后,迅速向东转移,转入老根据地休整。
出师西府,历时一个月,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转战1500余里,先后收复了延安、洛川、旬邑,并一度解放了长武、灵台、宝鸡等14座县城,共歼敌21900余人。摧毁了敌人战略后方,扩大了新区,扩大了政治影响,给敌人严重的杀伤,迫使胡宗南放弃了延安,最后粉碎了胡马匪军集中主力追堵围攻的阴谋。
六
常祥考政委是16团的灵魂人物,自团队组建就在这个团,经历了新1团、16团此前的所有恶战,在干部战士中威信极高,在随后的战斗中,16团各营教导员全部打光,连指导员等政工干部有十多人相继阵亡,可见战斗之惨烈,《亮剑》里李云龙那句“政委嘛,管生活”,当笑话听听就行,政委、指导员是干什么的,涉及这支人民军队与其他旧军队的本质区别,仅说一句,解放军的团政委,关键时刻是要带队冲锋的 。
常祥考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透露着他对民族、人民和党的忠诚,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在镇原县东南25公里的屯子镇,有一座绿荫环抱的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70年前西府陇东战役牺牲的100多位烈士的遗骨,园里耸立着高大的烈士纪念碑,碑身镶嵌着光洁的大理石,上面镌刻有烈士们的英名,第一位便是西北军野战军第6纵队新编第四旅16团政委常祥考。他品德高尚,作风优良,工作努力,办事一丝不苟;对下级和蔼可亲,战士们称他是“贴心人”;他多次被评为政治工作模范,人人称赞。
常祥考的牺牲震动了西北全军,彭德怀司令员得知常祥考同志牺牲后,非常悲痛,亲笔写下悼词,称赞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不仅是一个英勇顽强、灵活机动的好的指挥员,而且从十年的斗争中,锻炼出了他的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忠于党的坚强意志。同时他还富有青年的突击精神,勇于任事、不怕困难、奋勉前进的特质,因而他为上级同级所信赖,为下级所尊敬。常祥考同志,是抗战初期入伍的老同志,多年来,一贯勤勤恳恳为党工作,在部队政治工作建设上作出突出的成绩。对下级和蔼可亲,战士们称他是‘贴心人’。他虽然是政工干部,但作战非常勇敢,他的眼睛高度近视,但在行军作战中毫无畏难情绪。平时,他总是靠骑一匹白马,在夜间才不致于迷失方向与掉队,今天他把一腔热血洒在了屯子镇的土地上。” 彭德怀号召全体指战员“更加奋战,全歼胡马匪帮,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国。为民复仇,为你(常祥考)和所有烈士复仇”。
在解放战争牺牲团级以上干部烈士名册中,我们也发现了常祥考的名字,而他所在的386旅新1团的英雄事迹,也在《亮剑》热播时被越来越多的后人所知。
七
70多年后,常祥考当年的战友们谈到他,仍然是十分崇敬和惋惜的心情。他们深情地怀念他,对他的优秀品质和英勇行为佩服和赞叹。一位精神矍铄、在纪念碑前高声朗读信件的老人名叫李玉文,是河南平顶山人,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家人的陪伴下驱车1000多公里,于今年9月4日来到他1948年战斗过的地方---镇原县屯子镇,将一封70多年未寄出的信放在纪念碑下,祭奠曾经与他共浴炮火的英烈忠魂。何文俊、李国刚、郝风林……时隔71年,老人指着纪念碑上一个个烈士的英名,深情坚定地念出他们的名字。老人拄着拐杖围着纪念碑转了一圈,当看到第一位烈士常祥考的名字时,老人眼里瞬间泛起了泪花。“常祥考是我们16团的政委,在当晚的战斗中,他在冲锋时英勇牺牲了,彭德怀司令员亲笔为常祥考同志写了悼词。”李玉文回忆道。
当记者问及杨同泰最怀念的战友是谁时,杨同泰脱口而出“老政委,常祥考”,并加重语气重复了一遍。
“每当想起他时,心里就揪心似的痛,他在解放大西北的战斗中牺牲了!”杨同泰说:“常祥考早年投笔从戎参加革命,从事我党地下工作。抗战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16团政治处主任、继任团政委,那时我俩就在一块儿工作,我在16团任敌工干事,他虽是我的顶头上级,但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我工作上、生活上有什么烦心事就找他,他像一位大哥一样给我出主意想办法,真是情同手足啊!”
常祥考留给杨同泰的印象是平常儒雅文静,头脑睿智,指挥有方,打起仗来毫不含糊,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经历了转战陕北期间几乎所有的战役。
杨同泰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宜瓦战役大捷后,有一天,常祥考来到他们连部,拉着杨同泰坐在窑洞门前聊天,常祥考问了句:“同泰,咱俩能不能约定一件事?”杨同泰有些茫然地看着他,常祥考接着说:“大西北、全中国眼看就要解放了,建设好新中国需要更多的文化知识,等到打完仗后,咱俩携手重进学校,比一比文化水平谁提高得更快?”常祥考属于部队里的“大文化人”,杨同泰高小毕业,自称只能算个“小文化人”,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走向硝烟弥漫的战场。杨同泰心头一热:“一定!”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我和老政委之间的约定过去还不到两个月,就在1948年5月4日,我所在的新4旅奉令急进陇东屯子镇,以解教导旅之围。接到电令时我们正在陕甘交界作战,当日即赶到屯子镇,对马步芳长子马继援所率的82师进行了反包围,正当我们内外夹击准备解决战斗时,马步芳又派来两个骑兵师赶来增援,形势顿时严峻起来,为了突出重围,常政委举枪冲在最前面,带领战士们发起冲锋,大部队突围成功了,他却倒下了。”杨同泰潸然泪下,几度凝噎。
“我没有忘记和老政委的约定,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先后进入解放军第二航空学校、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学习,每当我在学习上遇到难关时,就会想到我身边还有一位同学,那就是老政委常祥考!”杨同泰郑重地说。
杨同泰最后长吁了一口气:“当我拿到两个毕业证的时候,就在心里默默地说,老政委,你一个!我一个!
(杨同泰,1923年农历8月26日出生,山西省定襄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二打榆林、沙家店、延清、宜瓦等转战陕北的14场战役。历任宣传队长、敌工干事、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兰州军区空军工程部部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等职。1983年离休。荣膺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摘自2017-05-15 西安晚报)
和常祥考并肩作战的战友、原16团团长、后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的袁学凯将军说:“祥考同志是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多次被评为模范工作者,16团的成长壮大是与他分不开的,他在部队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是做将军的材料,若不牺牲,一定会为党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16团2营营长、后任兰空副司令员的刘光汉将军说:“祥考同志是一位很有才干的领导干部,能文能武,遇事很机敏,处理问题果断,很有原则性。他是16团的灵魂,在广大指战员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牺牲的太可惜了!”
后记:1949年10月1日,用烈士鲜血染成的国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常祥考家乡的人们载歌载舞,欢庆新中国成立。常祥考年轻的妻子康焕彩在家服侍着公婆,一天,常祥考生前的部队派人来到深县陈家口看望慰问亲人,了解家中生活情况。临走时问常祥考的母亲有什么愿望?常祥考的母亲说:“把山庄运回家来吧!”工作人员回到部队向上级反映了此要求。1952年清明节前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的彭德怀亲自批专列,将常祥考的棺柩从甘肃省镇原县屯子镇上车到河北省深县王家井火车站下车,运往陈家口村。在常祥考家门口的麦场上,搭上灵棚,由省军区、地、县、乡、村领导和当地群众参加,召开追悼会,寄托对烈士忠魂的哀思。周围村近千余群众也自发来悼念英雄烈士。随后,英雄下葬祖坟。
在民族危亡关头,常祥考毅然抛弃小家,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宝贵生命。追寻先辈足迹,砥砺初心使命,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时刻铭记先辈们在艰难困苦中奋勇向前的精神,就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附1:墓志铭
常国达又名祥考幼名山庄常士忠长子戊年生自幼读书省立冀县中学毕业时逢七七事变日寇全面侵华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毅然投笔从戎于一九三八年参加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转战晋冀鲁豫陕甘宁为民族复兴人民解放十年戎马奋斗一生一九四八年戊子五月牺牲在甘肃省镇原县屯子镇时任西北野战军六纵队(第六军)新4旅(十七师)十六团政委烈士英名乡里荣耀精神永存后人则之夫人唐焕彩后屯人士壬子年生壬申年卒一生艰辛勤劳俭朴奉献与人为善贞慈和顺二十一世纪丁亥年清明
附2:墓志铭
常国疆又名祥瑞幼名山雨常士忠次子乙丑生自幼读书抗战期间在敌工部工作曾在本村当教员任小学校长一九四六年调北平北京作地下工作后调冀中雄县政治处为民族抗日求解放一生奋斗一九四七年丁亥秋牺牲在雄县大清河畔烈士英名乡里荣耀精神永存后人则之夫人张文敬张家屯人士辛酉年生甲申年卒一生敬老育子和睦邻里热心助人仁孝慈施二十一世纪丁亥年清明
(写此文时采访常恩成先生、村民93岁徐仁婷等人。参考《甘肃省志·军事志》及网络资料。)
常家二兄弟革命烈士常祥考(常国达)革命烈士常祥瑞(常国疆)之墓
革命烈士常祥考碑文(碑文内容见附1)
革命烈士常祥瑞碑文(碑文内容见附2)
联系人:刘新奇
通联:河北省深州市大屯镇张家屯完小
QQ:957821200 电话:13731367835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下一篇] 故事
[上一篇] 念人:鹿回头美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