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能征善战陈元龙 血洒沙场贯长虹
能征善战陈元龙 血洒沙场贯长虹
作者:刘新奇

能征善战陈元龙

血洒沙场贯长虹

陈双奎口述   刘新奇整理

 

2020年的第一场雪,我是在京城度过的。1月5日上午,天空雾蒙蒙的,我来到了位于京城丰台区卢沟桥宛平城内街101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 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来参观 ,该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来到展区,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着每一件展品,对日本侵略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极为愤慨,对抗日民族英雄极为崇拜。我一一细看为民族解放牺牲的抗日英雄时,发现有我们的老乡,我用手机拍了下来。“陈元龙,八路军第129师新编第4旅政治部副主任。河北省深县人,1912年11月10日生,1942年4月9日在山东省丘县牺牲。” 


陈元龙烈士

从纪念馆走出来,天公撒着雪花,地上已足有厚厚的四五公分了,整个世界可谓银装素裹。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我的老乡,陈元(1912—1942)八路军第129师新编4旅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4月29日在冀南抗日反“铁壁合围”战斗中英勇牺牲。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为了民族的解放牺牲时年仅30岁。

1月9日上午冰雪未化,我骑上电车踏上寻访抗日英雄陈元龙事迹之路。

越过军齐干渠半壁店桥来到了陈元龙的姥姥家,见到了陈元龙现年75岁的小表妹赵兰旭女士。我说明来意,她说:我爷爷叫赵尚义,我老姑是陈元龙的母亲,听老人说,陈元龙小时候经常在我家玩,他当兵就是从这院里走的。我兄妹三人,大哥在沈阳,我姐嫁到外地,我嫁到本村,住我娘家的房。由于我岁数小,元龙的事情我不知道多少,我记得有一个全家福照片,上面有元龙哥,在翻盖房时也弄丢了,其他的事情我也闹不清。夏英志(抗日英雄夏全亮之子,现年75岁。夏全亮(1917―1944)又名涛,字碧波。河北深县半壁店人。早年在南京就读。1937年"七七"事变后,返县任教。不久,率20余名青年学生参加青年抗日义勇军。1938年5月,随义勇军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青年纵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青年纵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新编第四旅。1942年,新四旅一部组成东进纵队,任支队长,率队转战于山东清平、博平一带。同年6月,新四旅并入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任十一团副团长。1944年6月7日,率部帮助群众收割小麦时遇日伪军合击。在突围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7岁。)接着说:我是陈元龙的干儿子,他和我爸同在冀南军区,我爸牺牲后我认陈元龙的媳妇为干娘,他是甜水井村的人,在我村西边二里地,我小时候经常到他家玩,我岁数小,他的事情只是听老人讲。为把元龙的事迹弄清楚,我给你引荐一个人,他知道的多些。

夏英志骑上自行车,穿过冰雪的街道,大约走了十分钟的路程来到了陈元龙烈士的家乡甜水井村。

甜水井多好听的名字,相传,明朝永乐年间(公元一四〇三至一四二四年)该村名叫张家屯。清时,一年大旱,四周水竭,唯该村井内有水,口味甘甜,遂改称甜水井。(辛集市人民政府地名办公室村碑)。又传,清朝宰相刘罗锅微服私访,在别的村庄,口渴用水沏茶总是沏不开还苦,走到张家屯村,见村中有一土井,派手下打水,烧开沏水,绵软甘甜。刘罗锅问这是什么村。有人说是张家屯。刘罗锅说,水这么好喝,就叫甜水井吧。从此,张家屯村改为甜水井村。

陈元龙烈士的故居在大街东口路北第二巷道第一家,正房是青砖挂面,三间两耳的北屋,时间久远,房顶坍塌,已成残垣断壁,院落也已闲置。村中只有一儿媳在另处孀居。大女儿在北京,二女儿在石家庄且年事已高。夏英志介绍说。不过还有陈元龙的本家在,说着我们来到陈双奎的家门口。只见一个木板黑稍门上镶嵌着红色的标牌,光荣退役军人之家。夏英志轻轻叩门,院里面传来犹如洪钟的声音,说着大门“吱吜”一声,大门开了,只见一位身板挺直,精神矍铄的老人,我看年纪在七旬开外。他独居此院,三间北屋挂两耳,青砖墙皮有些碱化。来到屋中,明窗净几,各种物品排列整齐。我们坐下,夏英志说:这位就是陈元龙的本家,他的堂弟陈双奎。我说明来意,他说,你找对人来,我今年90岁,在我村岁数最大。(看来我看走眼了,老人说话走路根本不像耄耋之人。)我看到像镜里有一张军人照片,英姿飒爽,我问老人这个照片是谁?陈双奎介绍说:我在解放西北时在兰州照的。

陈双奎老人说:我受大哥陈元龙的影响,16岁参军,(也就是1946年6月参军)直接到山西榆次集训后,就奔赴西北, 参加了 西北野战军,1947年4月转战陕北,主要和胡宗南部队作战   1948年11月,在陕西省澄城、邰阳、蒲城、铜川、耀县等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战役。主要对付马步芳也就是说的“马家军”,马家军部队都是骑兵,凶悍无比,我们把他们打散了,马家军逃到陇西一带,我们就一直剿匪,一直追到新疆。当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宣告共和国成立,我们还在大西北剿匪哩。一直到朝鲜战争爆发,由于我身体不太好,1952年6月我复员回家。回家后,在村里一直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六十岁时,我离开了岗位。前几天,镇党委书记还慰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要求什么,我现在国家给我两万块钱,不愁吃喝,比起牺牲的战友我幸福多多了。陈双奎老人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那么,甜水井村有很多地方说是深县呢?这是怎么回事?陈双奎老人说:我小的时候这里属深县,可是,1942年日本鬼子“五一”大扫荡后,日本采取居座战术,强迫老百姓为他们筑岗楼、修公路,挖县界沟。在深县和束鹿的县界挖了宽深各两丈多的封锁沟。本来我村和半壁店相距2里地都属于深县,可是在中间挖了大沟,在半道修了岗楼,这样,我村后来就属于束鹿县(今辛集市)了。

我哥陈元龙,原名刚成,一九一二年农历十月初二生于河北深县甜水井村(现属辛集市)。 因家庭困难,他小学毕业后,于1927年春到哈尔滨一家小商店做学徒,他不顾学徒一天的劳累,常常偷着看书至深夜,为此常常遭到老板训斥。一年后愤而辞职。后来跟随表叔夏其录学习俄文,一年后考取到中东铁路局车务处工作。那里事务不忙,待遇较好,业余时间便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原著,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论帝国主义》等,并订阅俄文日文进步刊物。在那里,他接受了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不久,他又考取了哈尔滨法政大学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沈阳,张学良奉蒋介石不抵抗命令,撤到山海关,黑吉辽三省沦陷。陈元龙得知后竟失声痛哭。“哈尔滨是我们的不能丢!”“九一八”亡国奴的悲痛,更加坚定了他献身革命的信念。从此,他积极宣传抗日,想方设法同日寇进行斗争。1932年在进步高同学的介绍,他参加了中共哈尔滨省委领导的反日同盟工作,秘密搜集中东铁路沿线日军军运情报,参加反日同盟。为了专心革命和安全,把妻子和女儿送回老家。1935年春化装转往北平,在北平参加“一二九”运动。为逃避国民党政府的逮捕,逃回老家。革命的激情使他不顾休息,而是立即买了些笔墨纸张文具,借游学为名,组织深县南部进步教师秘密成立“读书会”,宣传革命。教孩子们唱《国际歌》、《松花江》等革命歌曲,深受广大进步教师的爱戴。一九三六年清明节,元龙在深县大蒿科村(今深州市王家井镇东蒿科村)庙会上公开登台宣讲抗日救国的真理,深县警察局要逮捕他,他回到家后,立即把一些文件和进步书籍烧掉,怕牵连很多人,连夜出逃到汉口。(果然,第二天,深县警察进宅强行搜查,将他父亲陈续武带走关押半年,经亲友多方营救才得以释放。)半年后,转回束鹿县(今辛集市)东刘家庄培德中学教书。继续团结进步师生,秘密组织“文艺社”从事抗日宣传工作。

  “七七”事变后,抗日烽火遍及全国,此时陈元龙在深县、束鹿一带已颇有名气和影响,很多青年纷纷要求他出面领导抗日。但他自感势单力薄,他和幼年好友夏全亮一起,带领二十多名青年学生,几经周折到武强县加入了段海洲组织的“青年抗日义勇军”,出任秘书。后任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春,八路军129师在陈再道率领下开赴河北南部,创建冀南抗日根据地。陈元龙积极动员段部投奔八路军。段海洲是大地主出身,曾在阎锡山部队当过教官。“七.七”事变后,在当地利用亲戚、朋友和师生关系,收编了一些旧军官、土匪和从北平出来的青年学生,组成“青年抗日义勇军”,约四、五千人。由于段海洲部队是杂牌武装,成分复杂,纪律松散,战斗力不强。段海洲感到自己的势力有限,迫不得已,同意接受八路军的改编。但段海洲的部下,对参加八路军态度犹豫,顾虑重重,一些人还强烈反对改编。陈元龙立场坚定,耐心细致地做了许多工作,消除了几个主要骨干军官的动摇情绪,说服了少数反对改编的人。1938年3月,段海洲派陈元龙为代表去南宫县(今南宫市)与冀南区党委负责人李菁玉和129师政治部主任宋任穷、东进纵队司令员陈再道商洽具体改编问题。同年4月,经八路军129师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徐向前副师长同意,确定接受段海洲部改编为八路军。改编后番号为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委派李聚奎同志为政治委员,段海洲为司令员,徐深吉为副司令员,陈元龙为政治部副主任。5月,129师副师长徐向前和李聚奎同志到达南宫,热情接见了段海洲和陈元龙,欢迎他们参加八路军,当面传达了师部任职命令。而后,李聚奎同志随段海洲和陈元龙一同回武强县向段部进行动员教育。6月初,部队开到南宫进行整编。从此,这支近六千人的地方杂牌武装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抗日队伍。为了更好地改造这支部队,又于8月23日,将青年纵队和一二九师的独立旅合编,番号仍为青年纵队,陈元龙继续担任政治部副主任。部队改编后不到两个月,由于环境残酷,条件艰苦,少数官兵思想发生动摇,有的开了小差,就连司令员段海洲也以探亲为名投靠了国民党部队。在这种情况下,陈元龙坚定信念:为了民族解放,不怕流血牺牲,坚决抗战到底!他一方面给段海洲写信劝导,一方面对部队反复进行教育,旗帜鲜明地指出:只有跟着共产党,跟着八路军才是唯一的出路!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稳定了官兵的情绪,从而稳定了军心,对巩固部队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宋任穷的高度赞扬。此后,这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转战于晋冀鲁豫地区,9月,陈元龙率部拔除临漳县数处敌军据点,共歼敌1000余人。1939年2月,率部在巨鹿县小刘庄与日军激战,歼敌90余名,毁敌汽车3辆。6月,又伏击日军,毙敌40余人,毁敌汽车4辆。9月,再次伏击日军,歼敌60余名。12月,攻克衡水县大葛村敌军据点,全歼守敌,缴获重机枪1挺、迫击炮1门。1940年,在百团大战中,率青年纵队一团攻克日军占驻的两个火车站。为巩固和壮大抗日根据地立下了赫赫战功。时任政治委员李聚奎称赞说:“陈元龙同志有本领、有远见,对改编、稳定段海洲部起了很大作用。”副司令员徐深吉赞扬陈元龙为党立了一大功。由于陈元龙在改编段海洲部队过程中立场坚定,表现突出,经李菁玉同志介绍,中共冀南区委批准,陈元龙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适应对敌斗争的形势,1940年春129师进行整编。青年抗日游击纵队被改编为129师新4旅,徐深吉同志任旅长,陈元龙仍任政治部副主任。他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已成为一名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深受广大干部战士爱戴。战士们说,陈主任经常给他们讲国内外革命斗争形势,讲得很实在,大家听了非常佩服,称他是新4旅的“理论家”。陈元龙还特别关心新四旅宣传队的建设,宣传也是一种战斗形式,1941年12月,十一团夜袭成安县城,缴获了一把小提琴,陈元龙副主任亲手把这小提琴交给了宣传队,并嘱咐说:你们一定要把这武器用好。平时,他关心体贴战士胜于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官兵关系非常融洽。他无论到团、营、连哪一级检查指导工作,都和战士们吃一样饭菜,从不搞特殊。为了让战士们吃饱吃好,他还亲自到伙房同炊事员研究怎样做好饭菜。部队发了生活用品,他看到战士们谁需要就送给谁。有一次部队发鞋时,陈元龙让大家先领,到最后只剩一双小号的不能穿,而脚上的鞋烂得不像样子了。有位饲养员看着不忍心,便把自己的鞋硬塞给了陈元龙。由此可见,陈元龙与下级互相关心、亲密无间。陈元龙对家属要求也很严格,从不让接受特殊照顾。父亲去部队看他时,徐深吉旅长非常热情地要买只鸡招待,结果被他谢绝。徐旅长说,咱八路军虽穷,但为了招待老人,破费一点也不为过。陈元龙却说,一只鸡虽然算不了什么,但当前我们部队生活还很艰苦,这样做影响不好,坚持不让买鸡。抗日初期冀南统一规定,部队干部、战士每天小米一斤半,菜金五分钱。干部战士的津贴标准:战士每月一元,排练级干部二元,营级三元,团级以上五元。陈元龙对家人很“小气”,对战士们却很大方。父亲临走时,同行的还有侦察股长的岳母等三人,他只给了父亲十五元钱。因那时走路困难,过敌人据点时常被盘查耽误时间,怕钱不够用,父亲想再多拿五元,他都舍不得多给。而当得知有个战士家里遇到特殊困难时,他马上给了这位战士三百元。陈元龙同驻地群众的关系也很好,无论他住到哪家,都像自家人一样,态度和蔼,尊重老人,见活就干,同时还积极宣传发动群众,所以乡亲们都很信任他。在他的影响下,当地参加抗日的人很多,有一位房东家就有兄妹三人参加了八路军。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加紧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疯狂对我解放区实行残酷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冀南解放区处于更加艰苦困难的阶段。陈元龙预感形势日趋严峻,做好了随时牺牲的思想准备,他写信嘱咐妻子说:“打仗不能没有牺牲.不过为了解放全人类,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如果我有什么意外,你不必难过。”那时,陈元龙坚持忘我地工作,几乎每晚都忙至深夜。1941年,在“12.4”“12.17”反合围战斗中,陈元龙和旅指挥员一起,带领部队冲锋在前,浴血奋战,突破敌人重围,粉碎了日寇一次次的扫荡和进攻。每次战斗中,不管敌情多么紧张,陈元龙都非常镇定。部队转移时,他总是和担负掩护任务的部队一起走在最后。在“12.17”突围中,他把马让给有病的战士骑,而自己赤着脚步行了二十多里。

冀南军民在一二九师刘伯承、邓小平首长领导下,先后发起了破袭公路、讨伐国民党叛逆军、参加"百团大战"等战役,粉碎了日寇的"囚笼战术"。

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壮大,成了侵华日军的心腹之患。1942年4月下旬,冀南军区 、区党委、行署等二十多个机关和部队,为了安全转移到河北省故城县郑家口西南兀兰屯附近,因该地区距敌据点太近,容易暴露目标,故于28日晚又转移到山东武城县武官寨地区(今属河北故城)。各部队按计划进入战时休整状态。

当时,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和副司令员王宏坤均不在机关。只有参谋长范朝利和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坐镇,消息不慎被泄露。

日军吸取了以往历次“扫荡”失败的教训,制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严密封锁消息,通信一律不用电台,口令全部靠口头传达。冈村宁次将以往的“分进合击”战法改为“铁壁合围”。在远离根据地的地方秘密集结兵力,实施远程奔袭,在一夜之间即可抵达预订合围位置。以往反“扫荡”,八路军能够及时获得情报,并作出相应部署。然而,这一次敌人的大“扫荡”,既来得突然,又出乎我方预料。

4月29日凌晨,3万多日伪军在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骑兵掩护下,疯狂地向我冀南区党、政、军和直属部队进行合围“扫荡”。这次大合围敌人搞了两个合围圈,一个合围圈是合围邢济南的临西、邱县、威县一带,以临西县贺伍庄为中心,重点合围四分区和新4旅;另一个合围圈是以一武城县霍庄为中心,从几十里外,撒下大网横队搜索前进,分兵多层合围冀南党政军机关和部队。

拂晓时分,邱县方向响起了枪声,我军首先从临西与敌人交火,边打边撤。在临西县摇鞍镇,新4旅一部先后被围,上午9点左右,展开了激战,敌人越来越多,战斗打得很激烈。机关枪、大炮响成一片,经过数次勇猛冲杀,十一团、七七一团先后突围。旅长徐深吉命令随旅直行动的10旅2团向东打破敌人的包围,掩护旅直属队向东突围。经过反复拼杀,杀开了一条血路,旅参谋长陈明义率直属队一部和通讯队冲出去了,转向白地村方向。敌人很快集中兵力,封锁了突破口,后续部队未能过去。于是,向东南方向组织第二次突围,刚冲出一部分,又被敌人密集火力封锁。徐旅长指挥警卫连,全力压制住敌人火力,掩护突围人员,向贺伍庄以东之柴庄、李庄、党而寨方向冲杀。三八五旅和新四旅各一部被围困于临西贺伍庄村北,他们抢占有利地形,临时修筑工事,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下午3时许狂风大作,烟尘弥漫,我军抓住战机猛烈反击,战斗一直打到黄昏,子弹打光了,就拚刺刀,刺刀弯了,又抡起枪托,打退了敌人一次一次的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除一部分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经过无数次勇猛冲杀、肉搏,终于突出了重围,又一次粉辟了日寇企图摧毁冀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在这次战斗中,陈元龙为了掩护旅机关人员突围,亲率90名骑兵冒着枪林弹雨杀入敌阵。途中他看到一位同志走不动了,立即命令警卫员把自己的马让给他骑走;又遇到背两个公文包的旅政治部秘书徐化民跑不动了,就让她轻装突围。等同志们都安全脱险了,他自己却在敌人猛烈火力阻击下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在这次突围战斗中,新四旅虽然毙伤日伪军200余人,但是自身伤亡却达300人以上。“四.二九铁壁合围”是冀南抗战史上日军规模最大、我方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大“扫荡”。有资料称,在这次反“扫荡”斗争中,共有2300余名抗日军民壮烈牺牲。4分区司令员杨宏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新4旅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十团团长陈子斌、政委桂承志壮烈殉国。全旅上下得知陈元龙牺牲的消息后,人人悲痛不已,热泪盈眶。徐深吉旅长听到噩耗,如晴天霹雳,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元龙!”顿时泪如雨下,悲痛欲绝。战士们一个个呼喊着他的名字,发誓要多杀几个日本鬼子,为烈士报仇!

陈元龙牺牲时年仅30岁,他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华民族的人民英雄,他把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无私地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献给了祖国伟大的解放事业,他的英雄事迹永远彪炳史册。冀南行署于1946年3月1日在南宫城内修建冀南区烈士陵园。陵园正门,是一座坐西朝东的高大牌坊,上面刻有原冀南行政公署主任宋任穷同志的题字:“冀南区烈士陵园”。1985年10月陈元龙的父亲陈续武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并寄给宋任穷一封信,宋任穷回信中表示:“元龙同志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我们至今仍感到十分悲痛。他是一个好党员、好同志,他的死正如毛主席说的重于泰山,他是为国家民族、为人民、为共产主义牺牲了他的宝贵生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冀南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指战员、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包括陈元龙同志在内。”

陈双奎老人说:我记得在1946年清明,我父亲和续武叔叔把元龙的灵柩从南宫运回,在我村举行了追悼会,下葬到祖坟。我说:烈士的坟墓在哪儿?我想去凭吊英烈。陈双奎老人说:就在村南,我领你去。说着我们三人骑车到了村南,我们放下车子。陈双奎老人指着前面麦田说:看见前面有一水泥浇筑的坟,坟前前还有墓碑。那就是陈元龙烈士的墓地。陈双奎老人和我们一起踩着未化的积雪,在麦田里彳亍前行。我们来到墓前,石碑正面镌刻着“陈元龙烈士 刘蕴英女士之墓”几个大字,后面立碑人有其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和孙女、外孙女的名字,立碑时间是2002年,也就是陈元龙烈士牺牲六十周年的时候。墓碑背面刻着陈元龙烈士履历和英雄事迹,并记载夫人刘蕴英勤劳一生敬老爱幼的事迹,老夫人卒于九十年代初,享年八十多岁。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将陈元龙墓碑背面的碑文抄在采访本上:陈元龙原名陈刚成,束鹿县甜水井人。二七年到哈尔滨次年考取中东铁路并考入哈尔滨法政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中共哈尔滨省委领导的反日同盟从事地下工作被日本通缉。三五年春转往北平继续反日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潜回家乡,以教师的身份秘密成立读书会,联系深束一带教师开展抗日宣传,为躲避国民党警察抓捕,先后转往保定女中束鹿县东刘庄培德中学组织文艺社继续反日宣传。七七事变后率几十名进步青年到武强县段海洲抗敌义勇军任政治秘书。三八年春动员并说服段部六千余名官兵参加了八路军,改编为一二九师青年抗日游击队任政治部副主任。师首长赞扬元龙为党立了一大功。三八年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四〇年青纵队改编为新四旅任政治部副主任,英勇善战,履(屡)立战功,被誉为最敬爱最坚强的旅领导之一。四二年四月十九日在反抗日伪铁壁合围战役中亲率骑兵跃马当先,杀向敌群,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于邱县揺鞍镇附近,年仅三十岁。夫人刘蕴英勤劳一生,敬老爱幼,慈善待人,贤惠楷模。时随元龙烈士诞辰九十周年,牺牲六十周年忌日谨立此碑,慰藉英灵,激励后人。二〇〇二年清明立。(标点为抄录者断句)




陈元龙烈士的墓碑


陈元龙烈士的碑文

 

 



正在讲述陈元龙故事陈双奎老人现年90岁辛集市甜水井村人



 整理者刘新奇和陈双奎老人的合影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鼠年说鼠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