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人书法家郭庆华说开去
著名诗人书法家郭庆华一向提倡文人书法,“诗书合璧”也正是他的书法特色。他在《诗书一体独抒性灵》一文中说,“诗词正是书法显得更耐人品味的内涵。正如书法要有自家面目一样,书写的内容亦当为自家心声,因而我希望自己的诗书一体别具一格,耐人品味。”他说到做到,其笔下的诗词歌赋大多都是自己的作品,心中的诗情流淌在雪白的宣纸上,于他而言,实在是得心应手。
郭庆华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能文善诗,又长于书法,常在白纸黑墨间意气风发、神采飞扬而情趣无限。他的书法是其诗文抽象内涵的一种外部具象表现,是其思想感情的一种自然流露,也是他淋漓尽致地张扬个性的绝好载体!
郭庆华经常讲,真正有价值的书法作品,都是自己的原创,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东坡的《寒食帖》,这些被称作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的名作,无一例外。他敬仰古代有学问有才识的书法家,对当代他所欣赏的书法家也同样是见贤思齐恭而敬之。他曾和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黄绮先生长谈过两三个小时,纵论诗书,惺惺相惜,并写下了两首诗词相赠,发表在《燕赵诗词》上,后来还收录在他的诗集《天放韵事》中。
郭庆华极为重视书法的内涵,认为书法的美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高度统一。在他看来,诗书合璧才是一种最完美的境界。因而他也极为重视在内涵方面的修炼。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大学期间有幸成为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学生,并于格律诗词一道登堂入室,到九十年代,已是诗词界颇有名望的人物了,许多诗词爱好者传抄他的作品,南京、柳州等地有眼光的收藏家专门收藏他的诗词手稿,目前有些网站的名人墨迹栏目还在拍卖他流失出去的诗稿手迹。我国诗词界名声赫赫的大腕级人物天津的曹长河先生、湖南的熊东遨先生等都曾专程来访,诗酒流连,唱和多多,传为诗坛一段佳话。
郭庆华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他认为不同的字体要注意用在不同的场合,实际为美,合适为美,和谐为美,那种片面追求自我个性不分场合的写法,可能会成为艺术上的败笔。
他应邀写过一些牌匾,也题写过一些书名和电视片名,还为某些书刊或活动题过词,无论写什么,他都能从内容出发,在书法的形式上把握得恰如其分,充分体现了他对各种书体的驾驭能力。
郭庆华喜欢隶书的庄重大气,同时追求线条的变化,以期达到灵动而不呆板的效果。他也致力于在行草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动感十足,又不至于辩认困难,可以让人随着他笔下的线条变化而感受书家情绪的起伏波动,从而追求行云流水般的境界,引发读者的共鸣。
总之,诗人书法家郭庆华把对自然的认识,对生命的感悟,按照美的形式和规律,创造性地渗入汉字书写之中,从而书写出一种形态美妙的造型艺术,让汉字丰富的点画线条和复杂的形体结构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下产生无尽的变化。
郭庆华,一个满腹经纶的学者型诗人书法家,突破了书法的传统藩篱,把书法的传统价值和现实社会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从更为广阔的视野——包蕴着汉民族的宇宙意识、哲学意识、文化意识、审美意识等等,创新书法形式,提取书法营养。郭庆华在用他的执着精神和不懈努力,传承着古老的中华文明的绵绵香火。
在郭庆华书法的审美世界里,我们可以见到哲学的思辨、品出文学的意境、感受历史的积淀、体会人性的呈现,甚至看到绘画的神韵、听到音乐的旋律……他在方块汉字的组合变化、流转书写的书法表现中,展示了中国人之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历史传统观念,使书法更具有现代社会审美效应和大众审美趣味!
(乙慧)
《河北收藏》第四辑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4年12月
[下一篇] 为散文集《若是有缘》作序——张炳吉
[上一篇] 胸藏锦绣落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