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问黄花,诗比山花香
------怀念诗人刘章
作者: 冯小军
感谢网络带来迅捷的消息。2020年2月20日下午,新冠病毒肺炎闹得人心慌慌之际,百无聊赖宅在家里的我用手机查看疫情动态时,猛然在微信群看到刘章病逝的消息,一时泪目,接着便不断长嘘短叹起来。
实在突然!近年我因多在外地缘故拜会先生渐疏,心里却不时挂念他,每与刘向东联系必问先生身体,而向东的回复又总令我欣然,也就缺少了拜会他的紧迫心思。不成想就在这以为机会多多的过程中先生突然驾鹤西行,一时让我愕然伤神。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再次上网确认时消息已经满屏。哦!看来刘章是真的走了,他永远离开了我们。转念一想,人死不能复活精神却能长存。刘章先生一生以诗文立世,创作育人的建树为人景仰,想到这些我渐渐平静,不停地怀想起我和他几十年的交谊来。
说来我和刘章先生的交往日子够长。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四人帮”垮台不久,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那时候我正在冀东卢龙县的一个小山村做民办教师,正是年轻气盛的岁月,有感于新时代火热的社会生活创作了一批诗文。其中有一首新诗《做灯笼》发表在《卢龙文艺》上。当时并不知道作品发表,直到编辑部寄来样刊稿费才知道被采用了。记得与汇款单一起收到的还有刘章先生的诗集《燕山春》,这件事让我兴奋了好几天。一元钱稿费今天看来少得不值一提,可那时候我做民办教师每个月的补助才6块钱,一块钱相当于一周的工作补贴,差不多能买10斤玉米面,我怎能不高兴!特别让我欣喜的是刘章诗集扉页上印有“卢龙县文化馆赠”的印章,內文里多有线条流畅的插图。她让我爱不释手,压在床头褥子下面从不示人,不知道读了多少遍。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走向文学创作的开端,写了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诗歌散文,与刘章先生的诗有相同的表现对象,也就有心心相印的感觉,可惜在唐山大地震中它们全部遗失。改革高考制度后我离开家乡,回家寻找那本《燕山春》时竟找到了,让我倍感欣慰。那是第一本属于我的诗集,而且是县文化馆赠送所得,它的意义于我也就不同寻常,一直视为爱物。从那会儿开始我知道了刘章和他的诗。刘章的诗内容上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田园风格,风格灵动清新。多写燕山风景和林木花草,我被他的诗风感染,进一步激发了创作热情。从那时起,刘章先生就成了我未曾谋面的老师。
不过刘章与我除了这本诗集外没有半点关系。本来八杆子打不着的两个人二十几年后竟机缘巧合地相见,你说这算不算缘份?而且这种相见来的是那么自然,全没有一点点地刻意安排。1997年,在我求学后工作,再求学再工作之后来到省城,在河北省林业厅从事宣传工作,同时编辑出版《河北林业》杂志。那时我们经常组织省内作家采风从事文学创作,与新闻记者一道采访林业系统的工作经验和问题。我们安排每次的作家队伍里差不多总有刘章,还有河北日报的女记者高峰等人。记得初见先生那回我们是去塞罕坝机械林场,我去接他竟一见如故,感觉非常亲切。他身材消瘦,个子不矮,整体看起显得柔弱。长方脸儿上不大的眼睛流露出来的多是愁苦眼神,一看就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我们很快就熟悉起来,一路上谈笑风生。我回顾了二十多年来自己对他的仰慕之情,还有《燕山春》及一块钱稿费的故事,他哦哦地应承着。谈话內容更多的自然是他的诗,还有他对我的影响。先生是谦逊的,交流时总是细声慢语,和蔼可亲。尽管我们初次相见,他也不避讳自己作品存在的瑕疵,还有他对诗坛的看法。从他的诚挚态度里我看到一个诗文大家的胸襟,更增加了对他的敬意。我们每年搞河北省林业好新闻评奖等活动偶尔会请先生作评委,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林业法规提修改建议时也请他参加,这样一来二去我与刘章先生的交往越来越多了。
以后的日子里我多次到他青园街的寓所拜访,谈诗文也谈时事家事,记得深刻的有一回我向他讨教诗歌甚至文学创作的关键问题。我抛砖引玉,甚至不惧怕可能出现谬误与他交流,谈得坦诚而不拘。先生嘱我,要说最关键的还是发现的能力,可凭什么人家能发现你却不能?这就需要积累雄厚的文学基础。从那回起我对先生的理解较之以前更深刻,更亲近了,打那以后我们言语交流也就不再客套,有事时也不讲究是否面见,常常用电话沟通。2000年前后我准备出版诗集《坐在后门槛子上好好想想》,送刘章先生过眼,没想到他只用几天时间就写出了《真情出真诗》的评论文章,在《文艺报》发表出来。先生充分肯定了我的诗歌创作,并选出多首发表在他主编的《燕赵诗词》杂志上。我深知先生在鼓励我,偶尔还会写一些。几年后先生出版《刘章集》时竟收录了他对我诗集的评论,让我深感荣幸。
刘章老师1939年1月22日出生在承德市兴隆县上庄村。他是追随着共和国成长的一代诗人,从写作乡土诗起步,一步步成长为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他是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名誉会长,《诗刊》和《中华诗词》编委。诗名誉满华夏,世界知名。他大部分著作如《刘章诗选》《刘章诗词》和《刘章散文选》等书籍我都有收藏。诗文全集《刘章集》现在就摆在我的书房里。现在我抚摸着它们发呆,先生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出来,好似两个人再次对话,我的眼睛又不停使唤地浸满泪水。
五年前春天,在刘福君安排下我去了刘章先生的老家兴隆县安子岭乡上庄村。在这个和我家乡山景相近的小山村里倘佯,在弯弯的山路上我仰望着蓝天白云,聆听着山坡上传过来的松涛,忽儿想起自己曾经在乡间的生活,忽儿在街头的石碑上咏读古今中外的诗歌佳作,我被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感动着。我读着他那一首脍炙人口的《牧羊曲》:“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诗句明快,朗朗上口,一时间竟幻发梦境,生发幽思,又一次为刘章的成长和成就感动。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刘章一直笔耕不辍,创作了几百万字的诗文作品,流传播布,大有里程碑的意义。他最著名的一首诗《山行》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不少文论引作范例。诗云:“秋日寻诗去,山深石径斜。独行无向导,一路问黄花”。如今的我,于泪眼婆娑间再读此诗心潮澎湃。啊呀先生!你本布衣,没有受过优渥的诗教,却写作出来堪比唐宋名家的经典之作,足见你在诗国里浸润日久的刻苦与用心。
哦,眼下的上庄村已经因为刘章和他弟子还有村民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庄的村名也改成了诗上庄。所添加的一个“诗”字,如同俄罗斯的名城彼得堡前加了一个“圣”字一样,升华成了一个新的存在,打造出了一个新的品牌。无疑,是诗歌让这个小山村变了模样,开示了灵光。
您是这个山村走出去的赤子,你是衣袋里别着一支小小的钢笔走出乡关的,如今带回来的却是沉甸甸的精神丰碑。您是乡亲们引以为骄傲的诗人,在您的影响和带动下,这个只有百户人家的小山村竟走出了刘向东,刘福君,刘芳等4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还有不少省市级作家协会会员。如今的诗上庄已经菲声海內,承办过多期诗坛盛会。今天,诗上庄的老百姓虽然依旧躬耕垄亩,却在日常烟火里多了诗意的生活。是诗让这里的每一个人得到了改变,实现了精神的升华。我在村委会前的广场上看到那么多村民向我们一行朗读自己的诗歌作品,有六十多岁的大嫂,有呀呀学语的孩子。我知道这全是因为你的引领和熏陶,你的出息和诗的成就在中国千千万万的村庄屈指可数。他们把你当作了榜样,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燕山深处的小山村走向世界。
如今您走了,寻着多少次跋涉过的花径彳亍而去。此时我仿佛望见您的背影越来越远,以致于最后竟飞翔起来了…...
刘章先生千古!我会永远怀念你。
2020年2月21日于北京
责任编辑:清风
来源:采风网
编辑:清风 副总编
点击量:2051
发表时间:2020-02-23
审核人:清风 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