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人张益禄先生和书法家赵恒先生诗书合璧文集《荷花颂》,颇有所感,这蓄谋已久的佳著,让我想起唐诗、宋词中诸多写荷花的名句,追根溯源,源源不竭,拾吉光片羽,在脑海中汇显,这是文人雅士们填诗赋词,在平仄有致的字里行间,浓缩出来的语言艺术之精华。当然,书法与诗词一样,皆独擅其美,是个人的高雅情趣,披展襟怀的一种姿态。
在河北文化界,益禄先生博学多才,在论文、杂文、诗歌三种体裁上,皆取得丰硕成果,触类旁通,其视野和思路,与常人总有不同。颂吟他的诗句,取景之逼真,意象之鲜明,令人感叹,他写西湖荷花:“满湖诗情满湖光,满湖荷韵满庭芳。红衣绿裙惠风剪,乐为西子披艳装。”诗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视野阔达,把叙事放在一个相对宏大,具有代表意味的情境中,拆字断句,荷有了象征,有了深度,有了最美之气象。这是益禄先生语言诗境和审美体验的完美结合,质朴凝练,又不失和谐统一。
我更为关注的是,益禄先生从九十年代就开始文学创作,写作手法,风格的变化,不断脱胎换骨,可谓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起,便有了沧海桑田。诗人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河北文化界名人,多年来,在新诗与古体诗之间,跨界穿越,纵横捭阖,诗作可以说和岁月同步,如陈酿,日久而醇厚。写诗成了他独立于世的另一种心灵表白。
诗词是语言锤炼的结晶,诗人往往都比较注重语言的锤炼,益禄先生更是如此。他的诗句铿锵豪放,典故、成语能够巧妙的融入诗词之中,在事物的有趣细节和片段,用词笔力圆润不失旷达,不枝不蔓,根基深厚。他的作品数量宏大,仅咏荷就写了一百多首,且丰富美妙,独具匠心,不仅让我感知其诗词的结构和风格的多样性,也让我读出他对于诗词创作的痴迷和锲而不舍。
诗与书法,自古就有不解之缘。《荷花颂》这部书就是诗书合璧的美好呈现。书中共收录了张益禄先生一百三十八首诗,书法家赵恒先生的书法作品一百四十余幅。这一百多幅作品,是赵恒先生分别用隶简、行书、行草、章草、今草、榜书等艺术形式书写,翰墨谱写荷花颂,其挥舞如椽大笔,泼洒自如,蔚为大观。
赵恒先生作为一字难求的书法名家,我曾多次在省文联举办的书画活动中,看到他凝笔舔墨,他的作品敦厚朴茂,隽永古雅,刚劲质朴,字格考古功深,有股铺面而来的清雅之气,透出来的是写尽八缸水之功力。他极重视线条的锤炼,将碑、简、帖有机融合,呈现出儒雅和睿智的书风。赵恒先生除了仰慕诗人益禄先生的人品和诗情,亦是对其诗有着深刻品读,更是文化艺术上的琴瑟相知,这无意之间的相互成全,美扬其名,给河北诗坛书坛留下一段文化的佳话。
赵恒先生在书写这些诗词作品时,不怕数量大,而是重点考虑诗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诗词风格、诗词内容与形式如何协调统一方面,下足了功夫,做了很多尝试和思考,避免了形式单调,书体单一。作为外行的我,无论从那个方位的审视这些作品,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都平和简洁,意境高远,十分融洽;板块与诗词的巧妙结合,或温雅、或浪漫、或癫狂,行云流水间,整体气韵融会贯通,顾盼与呼应,从精神视觉上得到比较完整、完美的体现。我理解,书家只有充分理解把握文字的意思表达,才能进入书写最佳状态,创作出最佳的艺术作品。
诗词千古韵,翰墨四时春。中国传统诗词的蕴藉与书法的变化无穷在《荷花颂》这部书里互为融合,层次分明,气息高雅,诗如人,字如人,这是墨痕心迹的流露,也是意在笔外的一种文化情怀和精神气象。
张益禄先生在书结尾的诗中写到:“诗书同根亦同源,傲压群芳成奇观,一叶枝头两花耀,风韵胜过并蒂莲。”诗人张益禄和书法家赵恒在完成这部《荷花颂》的创作中,付出了艰辛劳动,也享受着创作的快乐。大家在品读诗词中精妙的意境和韵律的同时,又欣赏到高古又有新意的书法作品,文气氤氲中,扩充了观者的想象空间,气象和内涵又味之于胸。
君子如荷,一以贯之,所以有了诗书合璧,有了一池荷花灿天涯。
责任编辑:自然
[下一篇] 潘学聪战"疫"书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