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古城建水
古城建水
作者: 马占顺

       在云南省的东南部,有一座古城,它不像丽江那样名声显赫,也不似大理那样风花雪月,它静静地坐落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着岁月的痕迹,它就是古城建水。走进这座古城,会豁然感受到它独有的魅力和深邃的思想。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我当兵就来到属于建水管辖的山沟沟里。我只有星期天才有时间到建水县城逛逛,当时县城给我的印象有点破破烂烂。望着有着小天安门之称的朝阳门,城楼的破旧似乎像披着件脏脏的旧衣,仿佛就是一位永远吃不饱的孩子。

      当兵照的第一张穿着军装的正身相片,就是在这县城一个不大的照相馆里照的。十多天后寄给遥远的北京、寄给牵肠挂肚的爸爸妈妈!

      来到这里就要感受古城的呼吸。

      这次来是在冬季,这建水的清晨是静静的,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建水古城的青石板路上,这座古城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街道两旁,古老的建筑在晨光中显得更加庄重而神秘。这天清晨漫步在古城街道,仿佛每一块石板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每一道门楣都雕刻着岁月的印记。

      建水古城,它没有被现代文明的喧嚣所侵扰,依旧保持着它原有的节奏和风貌。在这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显得悠闲。我看到老人们坐在门槛上,悠闲地抽着烟斗,孩子们在巷弄间追逐嬉戏,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有幸的是这次故地重游让我登上了建于1389年,至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的城楼,还敲响了城楼上的这口重达1700公斤重的明代大钟。

      来到建水的文庙,感到这里不大的一个小县城就浓浓的治学文化。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孔庙,也是中国四大孔庙之一。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文庙内保存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碑刻,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文庙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从庙前的广场到庙内的殿堂,每一处都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邃感。尤其是文庙的主殿——大成殿,其雄伟的气势和精美的装饰令人印象深刻。文庙周围环境幽静,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庙内的布局错落有致,各种植物和花卉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宜人的游览环境。

      朱家花园是建水的重点文物。朱家花园是清末光绪年间的富商大贾朱成章、朱成藻俩兄弟及子侄朱朝琛、朱朝瑛等两代人的心血。这座建于清末民初的私家园林,是建水古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现了当时富商的财力和品味,更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致与雅致。朱家花园见证了一个家族的通商传奇、荣辱兴衰,是一部民族和谐的史诗,一幅工业革命的画卷,一段百年通商的传奇,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其中。 

      走进园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

      朱家花园的布局精巧,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小桥流水人家,每一处都透露着匠心独运。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它不仅是一处园林,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的传承。

      在古城建水,还有一座古老的火车站——临安车站,它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米轨火车站。站在这里,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这座小站却依旧坚守着它的使命,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记得在建水当兵,离着连队不多远就有一个小车站。每个早晨不到5点,这准时到达的小火车似乎喘着粗气,呼哧呼哧地告诉大地、告诉高原我到了。原本就是觉多的我,每天这时都会被讨厌的鸣笛声吵醒,有时我做的还在北京与同学们畅想未来的美梦都被打断了,让我生气!

      这的临安车站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元素,是那个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每当一列列小火车缓缓驶入站台,都会带起一阵阵历史的风尘。我在这里,看着来来往往的旅客,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座车站,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出行,更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天午饭的时间到了,在我吃吃地方特色的请求下,年轻的黄局长用自家车拉着我们来到街上一家当地特色的小小餐馆。其实这里的主食也是米线,只不过做法有别于酒店的味道,端上一大碗米线让我惊讶,吃得了吗?

     建水的烤豆腐是一大特色,头一天的晚上我已经领教了,以为晚饭就是吃上几块烤豆腐呢,肚子差不多都八成饱了,没想到后边还有大餐。

      中午的饭就在街边上这家简陋的小餐馆里吃,中间的一张旧桌子边坐着几位乡里的人们,他们黑黢黢的脸上刻着风霜赐予的刀痕,但他们热闹的喝着地方的白酒,嘴里是叽里呱啦说些鸟语似的话,凸显出这里有浓浓的地方味道。

      我们几个远道而来的围炉而坐,看着主人把一块块不大的豆腐放在铁篦子上用微弱的炭火烤。等待着豆腐的烤出让我有些着急,五六个人一人一块大家就跟恶狼似的把烤好的豆腐一扫而光,而后又是一吞而尽。

      我说这负责烤豆腐的小老板真会算计,一块不太大的豆腐就是五毛钱,吃上十块不得交出五块钱啊,我们五六个人不大一会他的钱兜兜就鼓囊囊的了。他的记账方法有些独特,就是用盒子里的小玉米粒计算,这也是最容易记的。我说他随便多抓几颗玉米粒,他的收入就多几块钱!即使这样这烤豆腐的炉边还是围满了人,不要说,烤豆腐的香嫩至今还留在我嘴里呢。在街边上我能体会到建水人的幸福就在这一刻!

      豆腐都是用石膏或者笨老的办法卤水点成的,而在建水,只需要大扳井的井水就可以了,是不是听着很神奇啊。大扳井这是我见过井口最大的井,里面的井水永不干涸。站在水井前我还用准备好的打水桶试着打上来井水呢!

      夜幕降临,建水古城换上了一副新的面孔。古城城楼广场的傍晚,舞蹈的男女老少围成几个大圈圈,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着自己舞蹈优美的风采。其他的街巷似乎没有城市的喧嚣,宁静和温馨是这里的主流。灯光下,古城的轮廓更加柔和。

      在这里,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古城的呼吸。我说建水古城,它不仅仅是一座城,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思想的沉淀。

      在建水古城的每一处角落,我都能感受到这种历史、文化、民风的沉淀。是啊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都蕴含着文化的深度。建水古城,它让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传承?什么是历史的真正价值?

      文化,不仅仅是物质的遗产,更是精神的财富。建水古城用它独有的方式告诉我:文化传承需要我们去珍惜,去保护,去发扬。

      建水古城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等待着我们静下心来去阅读,去感悟。


      2025年3月22日

[下一篇] 麦积山中的小弥勒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