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坛资讯 > 北京采风(总第37期)
北京采风(总第37期)
作者:河北省采风学会第一分会


本  期  导  读
   【新闻简讯】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视频会议圆满举行
   【抗疫情作品选登】
   ★庚子之疫/肖士平
   【创作漫谈】
   ★散文的笔墨从胸襟里来(连载2)/谢有顺

   【新闻简讯】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视频会议圆满举行
   2020年2月27日下午,大运河翰林文化中心、北京漕运书画院召开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平台远程视频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由北京漕运书画院院长、大运河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常务副总经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讲座教授窦万兴主持。
   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主编、大运河顾问委员会会长、大运河文化产业联盟主席谷建华,中国网资讯中心副主任、中国网方面大运河频道负责人张宁锐,北京丹墨书院院长、北京漕运书画院分院长、大运河运行机构秘书长许玉霞,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宣传部负责人、驻中国网大运河频道编辑王冬雪,中国网大运河频道专职采编宋柏霖,中国网采编、中国网大运河频道筹建专员李培刚,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宣传部媒体外联负责人何德芳,人人文学网主编、人人书画网主编、人人艺术网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总编、总运营王博生,北京御窑金砖博物馆馆长孙春雨,大运河宣传部法务组组长于兴成律师,大运河宣传部发展组组长、画家李金山,北京漕运书画院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赵春梅,知名企业家董霞。
   中国网大运河频道成立于2019年,已全面建成并实现在中国网首页平台上线,与此同时,还成立了阵容强大的中国网大运河频道顾问委员会。
   在会上,许玉霞汇报了新时代通州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运河之子高占祥回乡汇报展”筹备工作情况;王冬雪汇报了2020年大运河宣传部工作计划和运营工作安排;王博生对人人艺术网中国艺术品交易平台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今后如何植入中国网大运河频道运营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了意见。
   窦万兴在讲话中强调了六点意见:一是动员、组织和联合多家企业单位,共同推进大运河宣传部工作的运营。二是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大运河团队要成立项目组、专访组、新闻组、档案组、策划组、技术组、法务组、督察组、发展组九个组。各组要结合实际拟定工作计划,经会议研究确定后实施。三是在“两会”期间,选择数名政协委员进行采访,对大运河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探索,利用中国网大运河频道等媒体进行系统宣传报道。四是创建“网络运河大学”,逐步完善大学、中学、小学及乡村、社区的文化、教育、艺术等门类的教学、培训,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五是通过对高占祥部长作品展的宣传报道,奠定“运河之子”专栏内容,并全力推动栏目运营发展。六是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做好组内本职工作,同时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积极推进大运河宣传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张宁锐在讲话中说:中国网是中央重点外宣单位。中国网大运河频道的运营拓展,可着手从大运河沿线各省市政府提出的对大运河保护的文化传承、政策措施等入手,立足通州北运河起点,关注大运河沿线各省市的发展实际,整合线上、线下多项文化资源,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产业联盟建设,实现大运河宣传部更广的运营和发展。
   谷建华对会议作了总结讲话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已经建成,大运河宣传部前期工作初见成效。下一步是按照大运河宣传工作的目标和发展方向,针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好相关宣传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网大运河频道顾问委员会,邀请大运河沿线各省市大运河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委员会的建设。三是新的一年,仍然需要各企业单位继续全力支持,形成合力,积极配合大运河宣传部的各项工作,共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建设,实现大运河宣传工作的长远发展,开启新的篇章,实现大运河宣传工作运营口碑和收益的双赢创收。(王冬雪)

   【抗疫情作品选登】
   庚子之疫/肖士平
   己亥迎春之际,祥和受惊;岁非和顺,运属寒微节令。元旦伊始,九省通衢祸生。瘟疫偷袭,渐以新冠入境。眼医亮者,哨引警厅,隐忍一己之屈,仁图黎民之幸。耽于道途之说,初无人以采信;染疫身亡以降,凄情一时泪崩。疫浊流于年根,陷国民于水火。稍以侥幸迷心,掩耳之误,故终惹邪疬峥嵘。当局果断,速调忠良赴鄂;果断决策,封城法制防控。驰助令启,官民之所同心,万方之所寄情。佑护程序暖心,天使大义逆行。
   曾几何时,社会渐趋稳定;泱泱大国,尽显凝聚之能!
   杏林医者,奉命驰援武汉;兰娟钟老,坐阵阻断灾情。两万白衣天使,日夜鞠躬尽瘁;十四亿兄弟姐妹,牵一发而全身皆动!铠甲勇士,星罗棋布;方舱结伴,携手抗争。昔日横波之目,摘下口罩,憔悴让人泪涌!更有那护士徒步,返岗日夜兼程。忠心医人,拼搏自身渐冻。抛家舍业者,团圆唯赖银屏。大爱无疆谱壮曲,殊染未能再复生。无私之奉献兮,比比皆是;盼子于归兮,感天地而动容。海外游子,防护用品登机;低保老人,一生积蓄捐赠。材料短缺,当属口罩酒精;一抹松心能醉鬼,三围露眼可康宁。厂家转产,不图盈利图效忠!看我民心所向,应歌之以大吕黄钟!国为高堂,如父如母。《诗经•蓼莪》寄言:“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民知感恩,国护大众。
   若需治水,自有荷锄大禹;但使劈山,可来持斧五丁。道既存,德不孤,仁人志士古今同。中华儿女多奇志,力挽狂澜铁臂擎!
   地坛医院,主席事必躬亲;社区厂矿,总理巡视其中。天南地北手拉手,军民合力创奇功!上天自有降魔杵,下海焉无射怪弓!令行禁止,拿下封疆大吏;力挽狂澜,不屑小技雕虫。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大国风采,能擒猛虎斩蛟龙!曾记否,蛮夷媒体放厥词,期我中华付漂萍。谁料想,仇者芜城未见,贼之夙愿落空。燕雀盘旋比翼,怎奈寒林不冷。昔日厂矿灯稀,今朝陆续复工。校园虽静,日课网络进行。
   主席总理,日夜掌控大局;餐饮诸业,毅然做出牺牲!宅家报国,能忍度日如年;万众一心,中央决策英明!“雷火”二院,十天拔地而起;秩序井然,举措步步为营。
   然兽性之蛮夷,饶舌妖言惑众。恶意诋毁,现幸灾乐祸原形。呜呼!霎时间,演山鬼之作祟,露饿狼之本性。隔岸观火,扇风布脂,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噫吁哉!鼠辈听真:我堂堂中华,顶天立地;历经坎坷,铁骨铮铮!凤凰涅槃,武汉并非三镇,壮志凌云,华夏众志成城!况国运旺,毒枭昙花之侵,焉能将圣域嘲弄!纵观史册,炎黄子孙豪橫;蚂蚁撼树,弹指一碾功成。
   忆往昔峥嵘岁月,地震海啸兵压境;七十载风雨路崎岖,皆赖民族之魂撑!有党作主,刀山火海,前扑后继,战则无往不胜!
   巨手指点乾坤,志安社稷;情牵人民安危,战疫必胜!还天下之大治,顺百姓之初衷。妥调铁军,进入应急战备;疫苗研制,仓储之积靡穷。高举红旗,匡复之功何远?经此磨练,大中华笃信:梅花香自苦寒,宝剑锋从磨砺。浴火重生,乃昊天之德也。
   笑问环球八万里,呔!雄鹰何者,哪路大侠敢采魁星?大汉在此,谁堪比腾飞之中华巨龙!!

   【创作漫谈】
   散文的笔墨从胸襟里来(连载2)/谢有顺
   当代散文的困境,主要问题还是规范太多,不够自由,也不够诚恳。什么是自由?胡适曾解释为,“‘自由’在中国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就是不由于外力,是‘自己作主’。在欧洲文字里,‘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从外力裁制之下解放出来,才能‘自己作主’”(《不朽——我的宗教》)。这用来形容散文是很贴切的。今天的散文要的就是“解放”,就是“自己作主”。自己作主了,就自由了;自由了,才有为文的资格。
   只是,这话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实到写作实践中,就难了。就像当代散文,数量庞大得惊人,可属于自己的话语太少,附着在流行话语或者习惯性话语这一层面上的散文作家太多,架子拉得很大,真切的东西踪迹难寻。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还是散文背后的那个人不成熟、不超拔。郁达夫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他这话是在给《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写导言时说的,意思是,以前的人,要么为君而存在,要么为道而存在,直到现在,才懂得什么叫为自我而存在了。可见,散文里是有一个自我的,这个自我,需要散文家去发现。只有这个“自我”、这个“个人”被发现了,写作才能说自己的话,才能谈自己的人生感受。
   我认为这是散文的根本问题——背后是不是站着一个人?是不是站着一个真实、自由、健旺、有赤子之心的人?散文的写作,背后如果没有人,或者背后的人不成熟,文辞再优美,都是俗的、失败的。
   关于这一点,我喜欢举《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写的例子。香菱姑娘想学作诗,向林黛玉请教时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林黛玉听了,就告诫她:“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后来,林黛玉向香菱推荐了《王摩诘全集》,以及李白、杜甫的诗,让她先以这三个人的诗“作底子”。林黛玉的诗写得好,对诗词她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是一个心气高、才气足的奇女子。以前读《红楼梦》,读到这里,总是有点不明白,何以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是不可学的,初看起来,对仗很是工整啊,但林黛玉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至于为何不可学,在书中她没有作进一步解释。
   这个疑问,直到读了钱穆的《谈诗》一文,才算有了答案。钱穆是这样解释的:“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尽有人买一件古玩,烧一炉香,自己以为很高雅,其实还是俗。因为在这环境中,换进别一个人来,不见有什么不同,这就算做俗。高雅的人则不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寥寥几句,令人豁然开朗。陆放翁这句诗的问题,就出在“背后没有人”。修辞是精到的,可假若一种文字里,看不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旨趣,这样的文字,如何感染人?又如何不俗?
   笔墨是从一个人的胸襟里来的。胸襟小,笔墨里的气象就小;旨趣俗,文字里的味道也俗。诗歌写作是这样,散文写作就更是如此了。所以梁实秋说, “有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论散文》),而余光中在《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一文中也说:“在一切文体之中,散文是最亲切、最平实、最透明的言谈,不像诗可以破空而来,绝尘而去,也不像小说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事件的隐身衣。散文家理当维持与读者对话的形态,所以其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今天的散文,境界一直上不去,问题就出在人身上。人的胸襟窄小、旨趣庸俗,再加上虚假的伪装,散文的精神命脉就断了。散文家要把自己的姿态尽可能地放得低一些,不要被知识和史料吓傻了,更不能落入潮流之中,还是要说自己熟悉的话、自己喜欢说的话。


   主  编:刘维嘉 

   副主编:张  丽

   编  辑:任淑敏  杨  梓  张德虎


 责任编辑:清风

 




[下一篇] 著名诗人刘章辞世

[上一篇] 北京采风(总第38期)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