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历史文化 > 卧牛城觅踪
卧牛城觅踪
作者:杨建良

元氏城又称卧牛城,红石筑就,远近闻名。不少慕名而来的远客,为了一睹石城风貌,来此觅踪。遗憾的是,城门已失,石城不在。转而打问老者,描述一下旧城的根细;寻找一些历史遗迹,聊可慰籍历史的萦怀。

            一

春秋战国,历史探源。

国,西张出土铜器揭示了国的存在。

砥石,泜水,国,或可一个渊源。《荀子·成相篇》:“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砥石,就是今天元氏的槐河流域地区。

封龙,赵武灵王战中山,中山献四邑和,其一有封龙。

三公,《战国策》中,有“五国三分王(赵王)地,...(秦)返三公、什清于赵......”这么一段文字。战国纷争,赵国曾被几次瓜分割地,其中就有“三公”之地,据钱穆学者《史记地名考》:三公,就是元氏的三公寨,即今天的仙翁寨。

元氏,《史记》,赵孝成王十一年,“城元氏,县上原。”

 

            二

梦回汉唐,历史云烟。

常山赵子龙常胜将军、一身是胆的威名多么响亮,单骑救主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赵子龙在常山城习武练兵,崭露头脚,被父老乡亲推举,率领本郡义兵投奔公孙瓒,进而投靠刘备,演绎了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这时的常山古城在元氏境内,故址在今天因村附近古城村,遗迹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汉朝的故事暂且不提。

当着安史之乱的烽烟搅乱了大唐盛世的和谐天空,承平日久的人们不得已卷入了战火纷争。战乱中,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等奋起抵抗安史叛军,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常山义旗奋,天地有正气的一曲曲昂扬保家卫国之歌。

有个典故“为颜常山舌“的故事流传远久。颜常山,指唐代的颜杲卿,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堂兄。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秋,蓄谋已久的安禄山发动叛乱。叛军所过之处,或开门投敌、或弃城而逃,情形万分危急,不日开到常山城下。颜杲卿与人商议:叛军一路而来,气焰嚣张、锋芒正盛;常山城内只有数百兵丁,如果仓促应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殃及百姓;不如假意归降,避其锋芒,日后再相机定夺。安禄山不费吹之力就占领了河北重镇常山,大喜之余,便赏赐杲卿以紫袍、履谦以绯袍,以示褒奖。又担心杲卿对自己有二心,便把他的幼子季明携入军中,扣为人质,并派他的干儿子李钦凑带兵七千驻守在常山附近的土门(在今井陉县)。

    安禄山发动叛乱,颜杲卿忧心如焚。叛军过后,他称病不出,私下里却与平原郡(今山东德州)太守祖弟颜真卿、太原府尹王承业秘密联系,共谋平叛讨安事宜。安禄山叛军沿途如破竹之势,然而各地都要派兵把守,兵力显得有些不足,他便命部将高邈返回范阳搬兵。颜杲卿闻迅,便令藁城(今河北藁城市)县尉崔安石设计擒之。高邈、何千年一行刚抵藁城,崔安石就依计会同参军冯虔、壮士翟万德等人到驿馆设宴接风,高及何千年刚一入席,就被冯虔等人生擒。

    几乎同时,颜真卿派自己的外甥卢逖奔赴常山,约颜杲卿一齐起兵,截断叛军后路。杲卿闻听大喜,认为常山、平原互为犄角之势,相与起兵,定可挫败叛军的锐气。于是假传安禄山之命,让驻守土门的李钦凑赶赴常山议事。李钦凑连夜赶到常山城下,杲卿以城门不宜夜开为由,安排他住到城外驿馆休息,又命袁履谦、冯虔、翟万德等人前去探望,并乘李钦凑醉酒之机把他杀死,尸体被抛入馆外滔滔的滹沱河中。安禄山大将李钦凑被杀的消息极大地振奋了朝野上下的人心斗志。唐玄宗启用郭子仪、哥舒翰、李光弼等人讨伐安禄山,传檄诏告河北,称王师二十万由山西入土门。

    公元7561月,颜杲卿正式首义起兵平叛。他派人晓喻河北诸郡:朝廷大军已下井陉,朝夕当至,先平河北诸郡,先下者赏,后下者诛!河北诸郡闻听纷纷响应,河北道二十三郡中,除有叛军重兵把守的六郡外,其余十七郡重新归附了朝廷。

     这个时候,安禄山的叛军正准备攻取潼关,听说后院起火,直吓的大惊失色,被迫改变了原来的战略部署,命大将史思明带兵攻占常山。然而此时,朝廷大军还未赶到,常山城内兵力空虚。颜杲卿不顾年事已高,亲自登城昼夜督战。

颜杲卿守常山,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被捉。当时,史思明使押来在其军被扣为人质的杲卿幼子季明,诱降,把刀加在他的少子头上,威胁曰:“降我,当活而子。”杲卿不答。颜杲卿被俘,绑押到洛阳,安禄山问:“吾提拔你做太守,何故负我而反?”杲卿瞋目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从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之,临死骂不绝,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绝,年六十五。其宗子近属皆被害。

颜杲卿的这个故事,以“常山舌”指其事,为宁死不屈之典。文天祥《正气歌》: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颜真卿后寻得侄儿颜季明的头颅,写下了那篇脍炙人口的被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历史名篇《祭侄文稿》。

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史书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豺狼所号,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有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城头变幻大王旗。此时的常山郡守已迁移到正定,唐时元氏属赵郡管辖,常山人民的战斗意志和不屈精神,延续了燕赵儿女的慷慨悲歌雄风,代代相传。

 

        三

迁城新建,热火朝天。

常山古城残破,人心思迁。县令一梦金牛献城图,划定了槐阳新址。

于是,隋代开皇年间,大兴土木,新城拔地而起。东门迎恩门,南门长春门,西门西成门。后来,知县刘泽深因改石城,并改三门,东改“长春,西改“太和”,南改“嘉惠”。门洞高1.65丈,阔1.35丈。后复安一重门,高8尺,阔5.8尺。重门外设吊桥一座。门楼三座,各三间,有重檐,楼中设大鼓一面,晨昏伐之。悬钟一口。有角楼,东北,西南,西北角各有角楼一座。四角有炮楼。有郭,城外二丈许周围筑土墙,建栅栏。有关。有池,环城为之,深1.7丈,阔2.5丈。

东门有桥,东门桥,惠民义桥,广通桥。南门、西门有桥。

庙学,宋代在西北隅。元代移至东南隅。建牌坊,左“腾蛟”,右“起凤”,两坊中间复建一坊“云路”。文庙前有登仙桥,步月楼。北城有小北天,石坊“别有洞天”、“徐步天衢”,横额“云台仙境”。

石城原系土城,周围5里许,高2.5丈。万历年间,知县卢永改作石城,未半卒。知县刘泽深续其工。城墙石砌,高10米,顶宽3.米,根阔10米,周围计1024丈,砖垛口1995个,内外以红石垒砌,中间以三合土夯实,周围近10里,有"铜墙铁壁"之谓。乃北方城池中的杰作,是古代石城中的典范。有东西南三门,因旧城古城被敌攻破,不吉,因此没有北门。据说,建城历年,从井下山搬运石块,人马车流不息。有建元氏城搬倒井下山之说。城内有双井,此井掉一桶,从另一眼井捞出。居民常有检卧牛状玉石出。

常山故城从因村镇故城村迁到槐阳,隋代至今,已逾前年。卧牛古城随着解放的炮火,城墙攻破,后又陆续拆掉,非复往日石城面貌。新的县城逐步扩展,槐阳古镇,正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下一篇] 春分

[上一篇] 山水田园诗的文化意趣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