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书香沁人心脾 ——读巴尔扎克《高老头》
书香沁人心脾 ——读巴尔扎克《高老头》
作者:马永欢


我打开《高老头》一书,这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不自觉地闻一闻,并自言自语,“好香啊”。

1

在《两处访问》一章中,有这样的叙述,“她身上发出一阵阵的香味,两眼水汪汪的,大概才洗过澡;经过一番调理,她愈加娇艳了。年轻人是把什么都看在眼里的,他们的精神是和女人的光彩融成一片的,好似植物在空气中汲取养料一般。欧也纳无须接触,已经感觉到这位太太的手鲜嫩无比;微微敞开的梳妆衣有时露出一点儿粉红的胸脯,他的眼睛就在上面打转。”

以上叙述,具有画面感,让人过目不忘,思绪万千,这是阅读视角上的感受。从写作视角上说,这冰山一角的画面感对我的写作具有启示,我虽然写散文,散文与小说是迥异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但从叙述的画面感来说,具有相通性,也就是说,散文写作的叙述,可以借鉴小说叙述的方法——画面感。如果从图画来说,以上叙述可以看成一幅图画,具有整体观感,从中也可以分为三幅图画:第一幅图画是,“她身上发出一阵阵的香味,两眼水汪汪的,大概才洗过澡;经过一番调理,她愈加娇艳了。”第二幅图画是,“年轻人是把什么都看在眼里的,他们的精神是和女人的光彩融成一片的,好似植物在空气中汲取养料一般。”第三幅图画是,“微微敞开的梳妆衣有时露出一点儿粉红的胸脯,他的眼睛就在上面打转。”在这三幅图画中,对我内心具有冲击力的又是第二幅图画:“他们的精神是和女人的光彩融成一片的,好似植物在空气中汲取养料一般。”一个“融”字,仿佛让我在春天里清醒,精神与光彩是可以相融的,一个“融”字就把精神与光彩连在一起,把理性与感性融在一起。这便是文学。在文学写作中,写作的探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探究理性与光彩的融合,如同大家经常所说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画结合。画面感,让叙述的文字在读者眼中生动、形象,鲜活起来。这一幅画,再来一个拟人化手法,真的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好似植物在空气中汲取养料一般。”这小巧玲珑的修辞手法,仿佛画龙点睛,让“他们的精神是和女人的光彩融成一片的”画面,活起来了。

2

在《父亲的死》一章中,我的阅读,慢慢地阅读,仿佛身临其境,感触深深,比如:“他每只眼中冒出一颗眼泪,滚在鲜红的眼皮边上,不掉下来。唉!倘若我有钱,倘若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会用她们的亲吻来舐我的脸!我可以住在一所公馆里,有漂亮的屋子,有我的仆人,生着火;她们都要哭成一团,还有她们的丈夫,她们的孩子。这一切我都可以到手。现在可什么都没有。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啊!我的钱到哪儿去了?倘若我还有财产留下,她们会来伺候我,招呼我;我可以听到她们,看到她们。”“唉,谁知道?她们两个的心都像石头一样。我把所有的爱在她们身上用尽了,她们对我不能再有爱了。”

阅读,需要相关的经历,才会感同身受,才会深深感受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死前的悲剧人生。这仿佛一棵古老而腐朽的大树,越老越凄惨,不得不经历凄风苦雨的最后时光。这时光,是无奈的,然而又具有普适性的,像高老头这样的老人,走向死亡的情景,让人触目惊心,不忍看!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情景,无法用欢乐的歌曲代替,只能用低沉的丧曲作为背景。

这书中的情景,仿佛另外一种书香,随风飘入我的内心,沁人心脾,让高老头走进我的内心,与我对话。让心灵的对话,伴随我的后半生,仿佛书香,不离不弃。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浅谈念人《杜鹃花开了》的写作特色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