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止(1048-1098年),字移忠,自号屠龙翁,泰和县澄江镇文溪村人,北宋熙宁进士,初任丰城县(今丰城市)主簿,后改为彭泽县令,为官清廉,因目疾离任回乡,授宣德郎。曾安止在任期间,他体察民情,为政清廉。白天,他在料理公务之余,总要到农田去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遇到农忙时,他还会帮助人力单薄的农家劳作,一边劳动,一边了解情况,但是从不在农家吃饭。有一天,烈日炎炎,他劳作到了傍晚,老表硬要留他吃顿饭,为不让老表扫兴,他只好留下来,饭前,他掏出一袋干粮送给该户农家。全家人见状非常惊讶,原来,堂堂县令只是带了一些薯片、两块烧饼下乡充饥。
宋绍圣年间,苏轼贬官南迁,途经泰和,见曾安止所作的《禾谱》,惜其只记农作物而未记农器具:“过庐陵见宣德郎曾安止,出所作《禾谱》,文既温雅,事也翔实,惜有所缺,未谱农器也。”于是,东坡先生将他在湖北武昌见过的农器具秧马描绘一番,并作《秧马歌》相赠。“秧马”——农业机械:“以榆枣为腹,以楸桐为背,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较之伛偻而作者,劳逸相半矣。”可是,曾君已双目失明,没有写作能力,仅将“秧马歌”附于《禾谱》之末。到南宋时,曾安止侄孙耒阳县令曾之谨“追述东坡作歌之志”,撰《农器谱》与《禾谱》配套,并寄给当时的大诗人陆游,陆游赋诗感叹农艺农事不为世人所重。全书有耒耕、耨 、车戽、 笠、刈、斗斛、仓廪、厥类等内容,还附了杂记,成为我国继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后的又一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曾氏祖孙能在那个重功名仕途的年代总结农业科学,并因此与当时文坛大家建立友谊,是吉安农耕文化的骄傲。
南宋嘉泰六年(1206),益国公周必大为《禾谱》作序,称赞此书:“皆考之经传,参合古今,制无不备,是可补伯视之书,成苏公之美。” 《禾谱》一书,对本地、对江南仍至对全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使广大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安民止乱”正是曾公清正为民的品格。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把小事藏在记忆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