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前言
你知道吗,梅花镇有条秦皇驰道?
几年前,我参加省会老干部书画年会,会后就餐时,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一位老领导特意让工作人员招呼我到他就餐的园桌上一起就餐,而且就坐在他身边的位子上。我知道这位开会时坐在主席台上,讲起话来思路清晰,声如洪钟,令台下听众无不称赞。大家都知道他已年逾八旬,由从市主要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也二十多年了,在他的倡导带领下,全市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活动却搞得丰富多彩、红红火火,乃至在全国都小有名气。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以外,我还知道他是我的同县老乡而且老家就在邻乡镇。所以每次开会见到他虽然距离远远的,心底总不油然的产生有一种亲切感和敬意,但一直没有近距离接触过。印象中,他也并不认识我。突然受此礼遇,起初还以为是工作人员弄错了情况找错了人,当我听到确实答复后,怀里还是像揣只小鹿似的“突突”乱跳。他微笑的示意我坐在他身边后,依然用他那洪亮的声音,向大家说道: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我让我这位小老乡挨着我,就是想听听故里乡音。大家都热情的笑了,包括那位坐在他另一侧的前来贺会的市级领导在内。说实在的,这顿饭我吃得并不自在,什么美味也没了感觉。原来,他是从会议签到表上知道我的名字,并从我的姓氏和口音中准确判断出我的家乡,早在抗战胜利初期就在我村任教,从他说起的一长串学生的名字中,我听到了我七十多岁的堂叔的名字。随着人们结束用餐陆续起身向他告辞,我怕耽误老人的午休时间便站起来,他热情的又要我坐下来,我心理上与他的距离似乎早已没了踪影,我告诉他,前两天我还路过他们村,村中心已建起了漂亮的广场,还矗立起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的雕像,李牧确实在他的家乡上打过一场有名的胜仗,并因此役而受封“武安侯”,这是有确凿记载的史事。他听了爽朗的笑了,道:当然,那还是我的祖上本家呢。我们就这样又多说了三五分钟,这时周围餐桌上的人们几乎快走光了,见我执意要告别,他缓缓站起身来以示相别之礼,当我转身就要离去时,听见他又高声向我说:你们老家也有条秦皇驰道,你回去好好了解了解吧!我赶紧答应着再次用力向他挥挥手才扭转身离去。
一个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我偏远落后的农村任教也不过三年两载,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的八十多岁的老人,竟让一直还记挂着连我都未曾听说过的如天方夜谭般的“秦皇驰道”的事!听着他记忆犹新的一个一个说出学生的名字也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了。人们常说:老换小;老了爱忆旧。他荡漾在脸上的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和珍惜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我深深感受到了老人对自己曾经出汗出力付出了心血和青春的战斗工作的那片热土的眷恋和以往情深。那片热土可是给我生命、哺育我成人,我也曾工作战斗倾注了我青春的激情的故乡啊!这里的一草一木我更应该熟悉了解啊。然而,由于我的阅历见闻我还是有不了解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故乡千年沧桑的历史仍然还是懵懵懂懂,“故乡人不知故乡事”,内心的惭愧和失落让人汗颜。
凡事要晓,需问三老。为了能给老领导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开始了地方史知识“充电”补课,回老家吃住探访调研、也收集整理民间故事传说。这些只鳞片羽、零零星星的“故乡事”陆续汇集起来竟也上万言,连自己也为之有些惊讶。形成些文字资料,但终究不是正史碑刻里寻得的确凿的答案,依然心有忐忑,聊算是对老领导所托之事自己努力的一点表示吧。
唯企方家学者斧正。
(待续)
责任编辑:清风
[下一篇] 元氏县杜庄凤凰村的传说
[上一篇] “秦皇驰道”与藁城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