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槐卿人生·第二章
槐卿人生·第二章
作者:韩中清

田间劳作手磨趼   辍学农娃夜读书

      俗话说,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目标的人在睡觉,因为他不知道要去哪里;有目标的人在感恩,没目标的人在报怨,因为觉得全世界都欠他的;有目标的人睡不着,没目标的人睡不醒,因为不知道起来去干嘛;给人生一个梦,给梦一条路,给路一个方向,跌倒了要学会自己爬起来,受伤了要学会自己疗伤。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埋怨,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实力代表尊严!

      有人对人生进行了总结:人生如戏,“旦生净末且端详,如戏人生路正长。”人生犹如一场大戏,没法彩排,没有剧本,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充斥着惊吓和惊喜。风风雨雨中,我们身兼数职,是导演,是编剧,亦是演员;岁月更迭中,我们角色转换,或为父为夫为子,或为母为妻为女。一路走来,责任很大,压力很大,时不时出现些小插曲,让我们不断修炼着内心,磨炼着演技。戴上面具,酸楚往肚子里咽,眼泪往心里流,却努力微笑着,偶尔骗骗别人,偶尔骗骗自己。经历再多的狗血剧情,也只有迎难而上,累,并快乐着。这场大制作中,有人把它演成了凄惨的悲剧,有人把他过成了鸡飞狗跳的闹剧,但更多人,只想把它变成平凡且幸福的喜剧。酷暑寒冬里,起早贪黑,摸爬滚打,踏踏实实向前,不再在意别人的评论,不再等待别人的认可。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付出真心,本色出演,尽情享受,渐入佳境。

    人生如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这一生,多少风吹日晒、雨打雷鸣,面对起起落落,我们不断调节着心态,不服输,亦不言弃。默默扎根,治愈着自己,始终相信人间值得,熬下去就有春天。不管大风怎么吹,不被荣华迷眼,不为富贵折腰,即使再渺小,也有一份傲骨和气节。日益明白,不必和别人攀比,花儿有花儿的美,大树有大树的高,作为小草,我们亦有自己独特的芳华。在平凡的岗位上,有一份光,就发一分光,有一份热,就散一份热,不妄自菲薄,不洋洋自得。守一方净土,随遇而安,把寻常的每一天过得神采奕奕、生机盎然。保持谦逊,保持自律,保持一颗坚韧的心,相信所有的辛苦,都不会被岁月辜负,那些困难和挫折,只会让我们更强大、更乐观。付出勇气、真诚,坚持发芽、生长,一定能迎来青青草色和勃勃生机。

人生如棋:“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漫漫人生路,一旦落子,就无法反悔。走的每一步,都要慎重仔细。

尤其是读书、结婚、生子这些大事上,切不可一时冲动、草率行事。多三思而后行,才不会吃大亏,遇上“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惨剧。黑白相间的这盘棋局,难免有很多诱惑,切记走正道,别随意挥霍自己的未来。有所放弃,才能更有所得。脚踏实地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不去想天上掉馅饼的不义之财。理财投资上,多纵览全局,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意一时得失,不要计较一隅争夺。面对种种磨难,调整好心态,学会享受这些小挑战,笑嘻嘻的继续这盘棋。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用快乐的方式去生活。

人生如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世事千帆过,蓦然回首,才发现:孤独和离别,乃人生常态。纵使再不舍,有些缘分,也只能陪我们一程,往后余生,还是得靠自己风雨兼程。

数一数没几年,同窗好友就改了状态,有的忙着结婚生娃,有的忙着给银行还债。而我们也划着自己的桨,争取不被岁月的浪潮淘汰。或兢兢业业,为爱打拼,不敢松懈;或漂洋过海,梦想不变,努力做着自己的摆渡人。这一路,碰过礁石,遇过激流,淌过险滩,跌跌撞撞历练成长,痛过,累过,绝望过,哭泣过。后来发觉,平安健康,才是人生这艘船不倒的桅杆,珍惜当下,才能更好地抵达幸福的彼岸。谢谢同舟共济的朋友,谢谢不离不弃的爱人,谢谢父母家人做我们永远的港湾,陪我们化险为夷,助我们转危为安。

人生如酒:“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是能受住生活的刁难,再难过也不轻易认怂。心里总有万般苦,也不在人前慌张落泪,宁愿找个没人的地方,喝个酩酊大醉。

嘴里嚷嚷着心好累,酒醒之后,还是桩桩件件,从容面对。难捱的事经历多了,反倒变得洒脱乐观,敬往事一杯酒,再多爱恨风霜不回头。从前,酒局是应酬,觥筹交错间,真真假假,说些场面话。后来,酒局是真心,三五好友把酒言欢,聊聊烦恼交交心,我干了,你随意!这日子就像喝陈年老酒,愈久愈香,愈品愈真。

人生如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跌宕起伏的岁月里,有人唱着欢歌,一路向前;有人哼着小调,嬉笑人间;有人唱着离歌,不舍告别;有人哼着悲曲,苦涩心间。这些年,渐渐懂得,人生总有些无可奈何,但即便世界以痛吻我,也要报之以歌,勇往直前。甭管生活什么样,都要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好好迎接生活的挑战,学会给自己加油打气。再平凡的人生,都值得一路高歌。我们该坦然一点,接受不够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够圆满的生活。不必自卑,不必失落,不必抱怨,不必介怀,心简单了,幸福就很简单。

夜深人静,再次想起年少时爱过的经典曲目,听过的温柔深情,才惊觉,欢乐、心酸、青春、遗憾、感动、怀念,尽在其间。那些不懂的曲中之意,如今品来,句句是故事,字字是心情。

人生如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小时候,总心心念念着尽善尽美的大团圆结局。后来才懂得,求而不得未必是遗憾。所有经历,都是财富。那些曾以为的“至暗时刻”,未尝不是另一种礼物。不必苛责自己,不必追悔过去,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的来处。月盈月亏,自有它的道理,换个心态,学会释然,接受突如其来的失去,放下渐行渐远的感情。生活不止有白月光,更有满地的六便士。

为了家人,要扛起自己的责任,奋力向前。不必逢人就哭诉自己的悲苦,每个人有他头顶的风霜雨雪;不要轻易展示自己的脆弱和狼狈,有些话要留给懂的人听。累的时候,就抬头望望那轮明月,让月色治愈疲惫,让内心重获安宁。

人生如花:“一花一世界,一念一尘缘。”花开花落自有时,可以难过,但还是要继续前行。无论发生什么,都别丧失对生活的热忱。像花那般,把日子过得美一点。不要将就自己,不要敷衍生活,再忙碌,也要留一些诗意,存一些柔软。认真打理好自己的日常,清清白白为人处世,漂漂亮亮迎接每一天。

历经风雨,会渐渐明了:与其与人争芳斗艳,不如兀自绽放,沉淀自己。放下压力,将愈加豁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未尝不是人间乐事。不慕名利,不羡浮华,偶尔做个“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好心人,对世界报以善意。那些温柔与爱,也将回馈到我们。往后的岁月,静看一树花开,漫享三餐四季,在烟火气中体会简单的浪漫与美好。

这,便是很好很好的一生。

人生如书:“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这本书,由父母决定封面,精美也好,粗糙也罢,别太在意。要知道,一本书最精彩的还是它的内容。

以赤子之心,去书写心底的梦,认真对待每个段落、每个章回、每个诗篇。别因为偶尔的错字和病句而懊恼,勇敢一点,拿起涂改液去修正,永远相信自己可以创作出新的情节。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些起承转合,都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页。不必追求完美无缺,有时候,小遗憾才是人生的大圆满。别奢望人人都对我们满意,毕竟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马云。

尽情选择我们擅长的体裁,写下让自己心生欢喜的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好好爱自己,修炼自己,不为不值得的人和事伤心,永远记住:这一生最好的作品,就是自己。

各位朋友,在充满激情的五月,紧握你因劳动而开满趼花的双手,送上我最真心的祝福,聆听你劳动的赞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是一种人生;“凭栏处,潇潇雨歇”是一种人生;“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一种人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也是一种人生。种种人生,劳动如咖啡里的方糖,将我们的人生调得有滋有味,劳动如路旁的一道风景,把我们的人生妆扮得靓丽多彩。爱不爱劳动反映着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所以我们就应该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

这正是:汗洒田园香五谷;心怀祖国秀三春。治水治山山清水秀;爱花爱鸟鸟语花香。

我上小学时每周都有劳动课,上伍小学校的地基就是全校师生抬土垫起来的。

在生产队最累的活儿是:拔麦子脱坯,挖河打堤。拔麦子队长领头,几十人一字排开,你追我赶,尘土飞扬……我和中延、正发、正绪都是15岁,跟着大人挂“铃铛”。大人拔两行,我们拔一行。头两天还能跟上队伍,再往后腰酸腿痛,手磨出泡,我咬紧牙关,坚持不说累。血泡磨破,钻心地痛……汗流浃背,湿透衣裳,有人拔到地头,站在树荫下喝水凉快,真是羡慕极了。我们头顶烈日,口干舌燥,继续拔呀拔呀……

我的《刈麦》诗如实地再现了拔麦子场景:

刈麦时盛夏,长衫汗水流。

咽喉唇冒火,血泡手忧愁。

肚饿身亏力,腰酸人晕头。

馍馍白又胖,粒粒苦劳酬。

夏日光明千丈霁,农家劳作四时忙。50年前,生产队社员用手拔麦子,后来才用镰刀割麦子,拉到场里晒麦子,晌午趁热碾压麦子这些活儿我都干过,又苦又累。时下,告别了镰刀和土场,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后用车直送农户门口。如今科学种田,从种到收全部机械化,产量超过1000斤,有的亩产达1400多斤,是50年前的10倍!过去夏收时间大约20天,现在四、五天就完活了,而且轻松愉快。

请看《望海潮·夏收》:晨曦微露,车鸣马叫,场边麦地喧哗。镰斩玉龙,机收碎玉,晴空丽日争夸。汗水滴黄沙。雪糕地头卖,喜煞农家。汽水清心,树荫消夏,笑开花。       夕阳倾泻红霞。趁好天打轧,星灿灯华。风卷麦糠,箕扬垃圾,珠玑蹦跳鸣笳。袋袋拥高车。乘醉吟新曲,舞影清佳。一派丰收景象,弹起小琵琶。

七绝《芒种》:策马扬鞭昼夜暄,新娘蜜月枕锄眠。郎君卖菜披星去,婆母牵牛下麦田。读者朋友,这是何等的忙啊!“留住春风燕赵花,六槐树下是韩家。田园千里无穷碧,万亩新粮万亩霞。”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还是集体种地,以生产队为单位,一天三晌,队长按点敲钟,社员们参加集体劳动。每年秋收后,乡里都要兴修水利设施,挖沟修渠,少则月余,多则数月。每到开工前队里要准备锅灶,蒸馍的笼,还要开群众动员会,不能落到兄弟队的后面。

到了开工的日子,民工们套上马车,拉上准备的锅灶柴草,大小平车,浩浩荡荡向目的地出发。到了工地上,先安营扎寨,盘锅立灶,十几个社员打通铺住在一起。队长到工地领任务,在工地插好红旗,那时挖河,没有机械,全靠人工,用平板车推,整个河道,人山人海,可以说是热火朝天。挖河,拼的是干劲,显示的是力量。工地上,广播里的歌声,民工的号子声,谱写了战天斗 地的交响乐曲。

挖河是农民四大累之一,辍学后,我与若干同龄人参加了挖河工程。那年春天,民工们清淤四支渠,两人一对,一条匾担一只筐,两把铁锹,自己上土自己抬,我们4个小孩分别与4人大人配对,因为两个孩子身单力薄,干得慢,跟不上。头几天肩膀压肿,双腿发软,七、八天后,渐渐地适应了。我们吃住在泉流庄村,一日三餐,高梁面、玉米面,三天一顿面食。大人一天记10分工,我们记6分工,一个工是10分,只有五毛钱。6分工才合三毛钱。别看累,收入少,大伙披星戴月,干劲冲天,不叫苦,不退场。

起初队里并未安排我去,是我主动报名要求参加的,队长说,好吧,去河工锻炼一下也不错。于是我和其他社员一道,首先要搭建工棚,这工棚也是民工的居室。一般选址都是在河边较高地方,挖一个大约能住20多人,将近一米深左右的长方形土坑,而后在坑的四个角落,各用一根木棒支起两个三角形,上面两条用一根长木棒连接捆扎固定起来。工棚三面都用草苫子围起来的,再在地上铺上厚厚的豆草和麦秸草,放上苇席,便是民工们休息的地铺了。

每到临近上午十点过后,肚子里就开始咕噜起来,心里就盼着早点收工吃饭。当听到一声哨响之后,民工们争先恐后回到工棚,用凉水洗洗手,擦把脸,便直奔伙房而去。晚上收工吃过饭后,民工们就各自躺在自己的床铺上休息,由于受条件限制,无法洗澡,只能用温水擦一擦身子。有些个人卫生不讲究的,几天都不洗脚就睡下了,满工棚内,脚臭味和汗臭味,扑鼻而来。幸好是冬天,如若是夏天,那气味简直让人无法入眠。在没有入睡前,大伙还要七嘴八舌的闲聊一阵,其中有一个姓张的大叔,爱讲一些黄色的段子,只要他讲时,全工棚内鸦雀无声,有时直把大伙讲得哈哈大笑,不少年轻人还戏谑地说,别讲了,再讲就受不了啦。慢慢入睡以后,偶尔也能听到几个人的打鼾声,由于劳累了一天,这鼾声听起来也就习以为常了。

最让人感到头疼的是,每天天刚放亮,上工的哨子就吹响了,这时候真的不想起床,尤其是穿上昨天汗水湿透,尚未晾干的衣衫时,浑身都要起鸡皮疙瘩。我每天都是揉着睡眼,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开工棚。在河工上的第十天,队长看我已累得疲惫不堪,便安排了我一个比较轻松的活儿,拿着铁铣平土。

经过二十多天的奋战,河工顺利结束了,我们打点行装步行回家。几十年过去,回忆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农村艰苦的生活,锻炼了我,也给我上了一堂堂极为生动的教育课。

1972年我高中毕业后又参加了根治海河的战斗,过去挖河的热闹场面,只能成为人们的回忆。

我热爱乡村,更热爱乡村的夜晚,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时间是属于我的。

一弯新月徐徐漫步到天空,左瞧瞧,右看看,突然掉头躲在乌云后面,过了一会儿,又探头探脑地钻出来。星星像一双双眼睛窥视着大地,院子里的花朵都羞得低下了头。突然,墨色的田间上空被照成一片明亮的红色,月亮悄悄露出半张娇艳的红脸,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银色的月光为子牙新河大堤小树林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若有若无的雾气荡漾其间,萤火虫的微光在林间闪烁,仿佛在悄悄开着烛光晚会。星星大军出动了,密密麻麻地罗列在天空,它们有的调皮地对我眨眼,有的友好地冲我微笑,还有的朝我扮着鬼脸。

入夜的乡村,房屋都悄悄隐去它原来的面貌,一眼望去,稀稀朗朗地亮着一盏盏灯光,宛如天女闪闪的霓裳。秋天的夜晚有几分凉意,天空显得分外高远,一轮明月悬在碧空,泼下满天清辉,上伍村韩家院里淡墨一团的槐树影下,几点闪闪的萤火虫从窗外湿湿的空中飞来,翩翩闪进窗前。夜里,静谧中带着温暖的气息,柔和的月光照在窗子上,好像有轻柔的许多鹅毛在空中飘着游着似的。

银色的月华倾泻而下,露珠点点,白天争红斗艳的花儿,这会儿都偃旗息鼓了,夜来香尽情发挥的时候到了,一阵一阵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使劲吸上几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

乡村夜晚的荷塘,隐藏了白天的绿肥红瘦,高高低低的荷叶在夜色中影影绰绰,如舞女的黑色舞裙,隐隐约约中依稀可辨的荷花,淡淡的香味缕缕飘来,偶尔有一两滴水珠滴嗒滴嗒地滴到水里,泛起闪闪的涟漪,在月光下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去。

此时的我,正在土房的油灯下静心读书,抄录经典妙句。两个年头过去,利用夜晚和雨休日,我通读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毛泽东选集》四卷等名著。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扣人心弦的故事,一行行精彩的文字,一句句至理名言深深地铭刻我心。

我暗下决心,离校不离学,自学成才,长大后当一个作家、记者和诗人。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槐卿人生·第八章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