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槐卿人生·第三十章
槐卿人生·第三十章
作者:韩中清

港口吞吐亿吨煤炭     电厂点亮渤海之滨

报社记者各跑一条线,避免“撞车”浪费资源。我在沧州晚报要闻部,主要为一版、三版供稿,我的任务之一是报道沧州的大企业、大项目。因此我经常到黄骅港、黄骅电厂采访。其中稿件之一《十里长堤降伏浊浪泥浆》,发表于2007年7月27日《沧州晚报》,此稿与周崇堂先生合作。一个高产记者都要有自己的通讯员队伍,也就是提供新闻线索的人。黄骅港办公室周崇堂先生为我提供了很多新闻线索,而且多是头条新闻。我对黄骅港感情深,印象好,下面这首诗表达了我的情怀。

徐福秦时东渡处,列车双路骋神黄。

港池碧水朝霞浴,船队乌金日运忙。

大海一湾生石臂,长堤十里遏泥浆。

人生梦想圆今日,破浪乘风我领航。

我用饱含激情的笔墨,真实地描绘了黄骅港口的美景。我在黄骅港了解到这里一串串在大海里修筑石堤,防御泥沙的艰辛和动人的故事。

(小标题一)筑堤之因:打破外航道淤积“瓶颈”

航道是港口的生命线。黄骅港航道是在自然条件很差的淤泥质海岸开挖的,一条长19海里、底宽140米、水深-9米的单向航道,为我国目前最长的人工航道。黄骅港从2002年投产以来,在生产和建设上,长期受到了航道的制约,曾经连续出现航道夏天挖、秋天淤、冬天浅的严重恶性循环问题,使生产受到制约,投入大幅增加,并多次发生搁浅事故。

“长清”(化名)轮的搁浅,那34个小时的焦灼与奋战,至今还留在黄骅港人的记忆中。2001年11月18日6时30分,“长清”轮在黄骅港装煤12800吨,行驶到航道38号浮标处,船舶搁浅。

接到报告后海事局派出“神华拖1”在右艏全速顶推,“长清”轮配合进船,但毫无效果。引航员又急调“神华拖2”轮前来助战。两条拖轮在右艏全速顶推,“长清”仍无法脱浅,只好等待海水涨潮。次日16时许,潮水涨起,海事局调集“大力号”、“神华拖1”、“神华拖2”、“津港轮”等6条拖船通力协助,“长清”终于脱浅成功。“长清”轮搁浅达34小时,损失严重。

2003年10月中旬,港口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特大风暴潮的袭击,整个航道毁于一旦,给予港口致命的打击,使3万吨的船舶都难以满载出港。黄骅港的正常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致使一期工程迟迟得不到国家验收,二期工程也得不到国家的批准。黄骅港外航道已成为制约神华集团“矿、电、路、港、航”一体化生产和发展的“瓶颈”。如何在粉沙淤泥质海岸建设深水大港,这一世界性的难题落在了黄骅港700多名干部职工的肩上。在黄骅港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神华集团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黄骅港外航道泥沙淤积问题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本行业36位全国著名院士、教授、专家及交通部、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专家们一致认为:解决黄骅港外航道的泥沙淤积问题,必须采用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治理方案。

2004年4月14日,神华集团召开最高级别决策会议。会议听取了整治工程方案汇报,经过认真讨论研究,批准了工程实施方案,并要求黄骅港务公司和建设指挥部认真抓好工程实施,把安全施工、生产放在第一位,确保工程2004年初见成效,2005年全面完工。

(小标题二)筑堤之战:施工难度和强度为全国之最

2004年5月1日,修筑防沙堤的战役打响了。

技术人员介绍,防沙堤工程的建设有六大难点:一是海上施工条件恶劣,突风、大风频繁,工程四个标段共21公里全部处于无任何掩护的外海,安全隐患多,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大。二是黄骅港方圆300公里内无砂石料资源,所以砂石料均需从山东、辽宁等地海上调运,材料组织运输非常困难。三是工期十分紧迫,施工资源投入巨大,施工的难度和强度为全国之最。四是工程施工和港口生产、航道疏浚同时进行,相互干扰大,协调任务重。五是在施工高峰时,专业排水板打设船有20条,起重船有30艘,砼拌和船有13艘,潜水施工人员达340名,施工组织难度极大。六是工程施工需乘潮作业,有效作业时间短,施工日强度高,工程质量难控制。

为及时掌握工程安全、质量、生产等各方面进展情况,并解决处理好施工中的问题,他们经常下午5点钟召开指挥长、项目部经理、各监理部总监、设计代表参加的工程例会。从2004年5月1日起,共计施工498天,召开了384次例会,有力地保证了防沙堤工程的高效、安全和优质。

2005年是工程的决战年。建设者们紧紧抓住有限的每一个好天气,抢风头,赶风尾,争分夺秒,加班加点,昼夜施工。在这个关键时刻,工地负责人于洪突然接到从湖南老家打来的电话:母亲病危,住在医院,父亲、兄嫂让他马上回家。于洪放下电话,犹豫再三,泪水洗面。他站立船头,面对家乡,叩拜祈祷:“妈妈,不孝儿对不起您老人家,港口任务紧急,儿子暂时不能回家,祝您早日康复!”

一个月后,于洪接到了母亲病故的噩耗,他依偎在船头一角,痛哭一场。泪水滴落在浑浊的海水中……

(小标题三)石堤之效:通航能力取得历史性突破

2005年9月10日,防沙堤工程提前20天竣工,航道水深达到-13米以上,航道等级从5万吨级提高到7万吨级,通过能力达到亿吨水平。防沙大堤完工以来,经历了数百起6级以上大风掀起的4到6米的狂浪,尤其在2005年的“麦莎”台风面前,两条防沙大堤将巨浪泥沙拦截降伏,整个航道安然无恙。一艘艘运输煤炭的万吨巨轮平稳进出港口,激起一层层洁白的浪花。这标志着,长期困扰黄骅港的航道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港口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由于防沙堤挡住了海水中的泥沙,港口区域水质也明显好转,海水变得十分清澈,大大改善了海洋环境。

最令人高兴的是,2006年4月27日,第一艘装载着7万吨煤炭的货轮,乘潮顺利驶出黄骅港。

2007年3月4日,黄骅港遭遇了28年一遇风暴潮的袭击。然而,新建成的防沙大堤固若金汤,煤炭外运安全畅通,港口生产形势越来越好。2006年港口煤炭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2007年前6个月完成4060万吨,超过计划60万吨。实践证明,神华集团“矿、电、路、港、航”生产一体化的“瓶颈”已经打通。目前,黄骅港航道已经具备了建设双向重载航道的条件,投产以来制约港口生产和发展的瓶颈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2015年起港口吞吐量超过了双亿吨,而且污染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如今走进港口和发电厂,从火车卸煤的翻车机房到输送管道煤炭进轮船,从发电厂近3000米输煤管网到煤炭进锅炉,人是看不见煤炭的,全封闭,不暴露,半点灰尘也没有。黄骅港在全国是最干净的港口。

(小标题四)黄骅电厂:点亮渤海之滨

远古,精卫填海的故事给人间留下了美好的传说。如今,围海造陆,建设发电厂的巨大工程已在沧州变成现实。盛夏时节,我再次来到黄骅电厂工地,目睹了两座高大的钢结构锅炉房,在波涛拍岸的渤海之滨拔地而起,缕缕白烟从210米高(沧州境内最高建筑物)的烟筒徐徐升入太空。

在技术人员的引领下,我走进了花园式的厂区,并乘电梯登上了83米高的炉顶,举目渤海,百舸争流,群鸥飞翔,黄骅港口万吨巨轮进进出出,装货卸船的繁忙景象尽收眼底。我环绕厂区一周,没有发现半点灰尘,庞大的锅炉底层就好像清洁的办公室一样,隆隆的机器声清脆悦耳。技术员告诉我,电厂所有设备运转良好,一切正常。截止到2007年6月28日,一号机组投产正好是一周年,共发电35.5亿千瓦时;二号机组投产194天,发电16.9亿千瓦时,为河北南网供电发挥了重大作用。

沧州市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黄骅电厂投产发电给咱们带来巨大好处,2007年入夏以来,在全国很多地方用电供需形势紧张的情况下,令人欣喜的是,我市用电不会出现供电缺口,这是多年来我市夏季用电高峰期第一次无后顾之忧,黄骅电厂为沧州电网提供了可靠的电源保障。

(小标题五)围海造陆,创造中国电厂建设史上奇迹

2002年10月,一个刚刚组建的团队,带着光荣和自豪,带着追求和梦想,来到了渤海之滨的黄骅港。他们要在茫茫泥滩、草木不生的海边上兴建一座现代化的特大型燃煤电厂——黄骅电厂。

黄骅电厂必须要通过围海造陆获得厂址用地,这在全国火电建设中尚属首次。一期工程围海造陆面积730亩地,要经过修筑围堤、吹填淤泥、粉土、排水、晾晒和真空预压的方法进行整体处理,加固后的软基不得小于设计确定的承载能力的要求。此话说起来简单,然而其中复杂的工艺流程是一般的土建工程所不能比拟的。再加上港电一体、海水淡化等特殊项目,难怪一位老专家深有感触地说:黄骅电厂工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中国电厂建设史上是没有先例的。黄骅电厂围海造陆工程在2002年隆冬时节开工,预计的暖冬没有出现,迎来的却是漫天飞舞的大雪,连续多日的浓雾和狂风掀起的巨浪。2003年元旦前后,气温骤降,海上的浮冰聚成大大小小的冰山,厂区范围的海域全部被冰山覆盖,围海造陆工程被迫暂时停工。

2003年阳春三月,渤海湾送走了冬日的严寒,迎来了初春的温暖。电厂建设者们全力以赴,抛砂、抛石、打排水板、回填土,各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谁也没有料到,2003年4月17日傍晚,海上狂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倾盆,巨浪把堤心石抛出十几米,刚刚成型的围堤不见了,映入眼前的是一片乱石滩;碾压密实的灰土不见了,看到的是边坡严重塌陷,碎石一片狼藉,大块的石头东倒西歪。在灾害面前,建设者们采取紧急措施,又重新绘就了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

经过14个月的艰苦奋斗,2004年春天,黄骅电厂全面完成了围海造陆的任务,比计划工期提前了4个月。精卫填海是神话,围海造陆是现实。

(小标题六)日饮水两万吨,日“吃”煤一万吨,电厂“饭量”好大

2005年初秋,电厂的土建工程全部完工,各系统的单体建筑均交付安装,电厂的整体形象初具规模。当年10月,黄骅电厂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国华沧东电力有限公司领导决定:黄骅电厂一期工程两台60万千瓦燃煤机组,要在2006年实现“双机双投产”,从整体效益看,提前投产可节约7000万元的建贷利息,减少人工费用支出2000万元,再加上其它方面总计可节省8000万至1亿元。这一增一减,使整体利润指标大大提高。我在电厂见到了两套巨大的制水设备,同时还有5个特大型淡水箱。技术员解释说,如果将电厂比作一个“巨人”的话,那么要维持电厂的正常生存,输煤系统就好比“人吃饭”,制水系统好比是“人喝水”,二者缺一不可。黄骅电厂地处渤海岸边,地上地下没有淡水,必须采用淡化海水的办法取水。

为满足电厂锅炉和机组运行中大量淡水的需求,黄骅电厂决定,从法国一家公司引进两套日产1万吨海水淡化装置,充分利用海水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建设发电厂的同时,建设一座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厂。两套海水淡化设备每天能处理2万吨淡水,足够电厂“喝”的。2006年3月14日,是黄骅电厂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连续奋战了100多个昼夜的人们,品尝着淡化出来的甜水,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电厂从黄骅港煤场直接取煤,经过2921米输送皮带的传递,跨越7段输煤栈桥,穿过5个转运站,然后直接进入80多米高的锅炉。如果说,煤是锅炉的“食品”,那么输送皮带就是把“食品”送入“嘴”中的“手”。输煤系统十分复杂,除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外,还有皮带机、斗轮机、破碎筛子和除尘等若干设备。一期工程中的一、二号锅炉,每天“吃”煤1万吨,相当于166节火车皮的煤,日发电量2880万度。

黄骅电厂实现港电一体的运营模式,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电厂安装上了高效除尘和烟气脱硫装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小标题七)实现“双机双投”,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预计2009年发电

2006年4月4日,黄骅电厂“反送电”获得成功,为电厂的设备调试创造了良好条件。黄骅发电厂本来是向外送电的,而在电厂未发电之前,安装好的设备需要从厂外接电进行调试。行家称这种做法是“反送电”。为提前实现反送电,发电运行部、设备维修部、管理部联合组织了电气专业反事故演习,增强了生产运行人员对消防、急救的高度重视和对突发事故的分析、应对、指挥、协调能力。在反送电的前三天夜晚,一个重要开关的零部件漏油,电厂领导确定抢修方案后,立即请求生产厂家派人前来指导。次日,多个部门通力合作,一路到北京飞机场接人,一路人马去接设备。专家来到现场,连夜处理事故,第二天凌晨,漏油等问题得到解决。在调试中,技术人员发现母线PT切换装置的内部继电器竟然是220V的,而电厂的保护及控制电源是110V的。怎么办?只能更换,别无选择,时间不能拖延!为此,电厂请生产厂家把设备空运到北京。正在北京开会的武振清在机场等候5个小时,连夜将设备运回电厂工地。

2006年5月31日,黄骅电厂主控室的显示屏上,一连串数字在不断变化着。15时38分,凝神静气的人们突然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和雷鸣般的掌声。“成功了!成功了!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了!”

1号机组的成功并网,标志着黄骅电厂1号机组已经进入了最后的调试阶段,为168小时连续试运转,以及为机组高标准商业运行奠定了基础。

2006年6月28日,一号机组正式发电并投入商业运营。

2006年10月22日3时,黄骅电厂主控室内,监控电视里跳起欢快的火焰,2号机组锅炉点火一次成功。这标志着2号机组进入整套启动阶段,为12月底前投产发电创造了条件。

“10、9、8……3、2、1!”随着人们的齐声高喊,2006年12月16日19时18分,黄骅电厂主控室里沸腾了!就在这时,国华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沧东公司董事长张家镇宣布:“黄骅电厂2号机组发电成功,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我在采访中得知,2007年5月底,电厂的二期工程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准,6月1日正式开工。这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已于2003年5月开始启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二期工程用地同样由围海造陆取得,建设两台600MW国产燃煤机组,另外还有一套日处理海水淡化装置,两台机组同步建设全烟脱硫装置等先进设备。二期工程建设将进一步发挥“港电一体、围海造陆、水电联产、海水淡化”的黄骅电厂项目建设优势,确保在2009年底发电。届时,沧州及河北等地的用电量更加充足,将对促进我市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煤运八方顺利,迎来送往越渤海;船行万里平安,破浪乘风渡险滩。神华集团依托煤炭、铁路、港口的整体资源优势,将电厂建在神华黄骅港二期码头附近的浅海中,采用围海造陆的方法获得厂址用地,这样电厂不建铁路,从港口煤场直接取煤,从港口深水港池取海水作为冷却水,同时采用大型海水淡化装置制取淡水,实现港电一体、煤电一体、水电一体,不仅节约大量基建投资,而且节约了宝贵的陆地资源。时下,两港口一电厂,正在做大做强河北经济的“大蛋糕”,在带动新一轮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行笔至此,老韩填词一首《望海潮·港口和电厂》

       冀东渤海,碱滩无际,荒凉草木难生。风暴大潮,泥沙卷起,欲将航道填平。天破似洪倾。怒涛高千尺,雨夜寒星。浊浪横空,港池淤积,巨轮停。     神华豪杰精英。调万舟卸石,大坝徐升。千米防堤,抽沙遏石,“麦莎”退却天晴。奇迹世人惊。拓货船双道,港电同兴。双亿吨煤饭量,岁岁永安行。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槐卿人生·第三十一章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