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坛资讯 > 北京采风(总第67期)
北京采风(总第67期)
作者:河北省采风学会第一分会



本  期  导  读
   【新闻资讯】
   ★作家走进英雄的故乡
   ★运河朗读者走进消防支队慰问消防官兵
   【文史探究】
   ★作家杨喜来采写永定河上游考察手记
   【采风创作】
   ★作家王喜民沿边境线采风创作《跋涉边境亲吻祖国》
   【人物风采】
   ★音乐家卿卫平用音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书法家任国京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
   ★摄影家赵宝荣获得“绿化之星”徽章
   ★作家王爱国作品在纪念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诗歌朗诵会朗诵
   ★书画家张亚祥作品入展书画网络艺术展
   【书讯】
   ★著名作家孙朝成的诗集《非常参与》出版发行
   ★著名作家吴三宝的散文集《在北大上学的日子》出版发行
   【创作漫谈】
   ★味道/老井

   【新闻资讯】

   作家走进英雄的故乡

   10月13日,北京市通州中仓街道文学社一行20多位作家、编辑和文学骨干,在中仓街道文体办公室主任王健、中仓街道文学社社长安祝生的带领下,走进了河北省怀来县,来到了英雄董存瑞的故乡。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中仓街道文体办公室主任王健,中仓街道文学社社长安祝生,副社长刘康和、刘维嘉、张景文。按惯例,本次活动特邀了区内文学艺术界的多位嘉宾,其中有著名广播剧作家、通州区戏剧家协会主席刘康达,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郑建山,《运河》执行主编刘福田,通州区政协文史委特邀委员张建,通州文史专家池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通州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黄添禧,通州区两河文学社代社长吴德龙,中仓街道摄影协会会长龚伯林,中仓街道根艺协会会长杨凤兵,中仓街道文学社骨干成员郝洪德、李慧琴、刘月英、侯凤霞等;怀来县作协主席阎富英,常务副主席康德武,副主席赵春霞、赵宝娣、王晓宇、温淑兰等。

   康德武、安祝生、郑建山先后讲话;王健和康德武分别代表中仓街道文学社和怀来县作协签订了“友好共建协议”;两地作家互赠了书刊;通州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黄添喜向怀来县作协赠送了书法作品。作家们先后到董存瑞纪念馆、董存瑞故居和鸡鸣驿城参观。(文:刘维嘉;摄影:龚伯林、郝洪德、吴德龙) 

   运河朗读者走进消防支队慰问消防官兵

   10月5日,全民悦读北京通州运河朗读者阅读会、通州运河朗诵艺术团的文化志愿者们,应邀走进通州消防支队(梨园站),开展了 “月满通州 情系中华”慰问朗诵演出活动,在中秋、国庆期间以独特的方式慰问消防官兵。运河朗读者阅读会创办人、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在张文娟、通州消防支队(梨园站)刘政队长分别安排朗读者同台朗读。朗读结束后,大家还进行了参观活动,让大家对消防官兵充满了敬意。(杨梓)



   【文史探究】

   作家杨喜来采写永定河上游考察手记


   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北京市大兴区作协副主席杨喜来,对永定河上游进行了考察,撰写了《追寻着大河的足迹——永定河上游考察手记》,并在大兴报连载。据记载,从山西宁武县小木厂村,永定河源头开始考察,一路走来,经过了宁武、大同、册田水库,到河北阳原县泥河湾,然后再出发到朱官屯,这里是桑干河与洋河交汇处,从这里往下开始称永定河。他的文章记录了永定河发源地以及流经的地方的风物景观,既有历史的探究,又有民俗的体验。(张丽)

   【采风创作】
   作家王喜民沿边境线采风创作《跋涉边境亲吻祖国》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喜民自2020年9月4日开始,沿着中国陆地边境线一路采风,实地采访,连续报道,创作了《跋涉边境亲吻祖国》并陆续发到《今日头条》。


   此行路途全长22800公里,大约需要两至三个月。目前,王喜民从西藏开始,已经途径西藏、云南、广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紧跟着走内蒙、新疆。一路上,他边走、边写、边在《今日头条》发稿,已经发稿42篇。他计划发稿60多篇。《跋涉边境亲吻祖国》发布后,稿子展示量有的达到30万以上。(张丽)

   【人物风采】
   音乐家卿卫平用音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卿卫平(向明)用音乐作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递携手抗疫信心。他自创或与他人合创了十多首歌曲。

   其中有向明作词,何在作曲,刘一祯、陈秋童演唱的《爱是桥》。这首歌曲先后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共青团中央“未来网”、中央电视台“央视频”、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等数十个媒体展播。这首歌先后获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湖北省文联等联合主办的“风雨同歌”中国抗疫主题MV征集典藏银奖,中共包头市委宣传部、包头市文联等联合评选“最暖心抗疫公益歌曲”等。被收入《人民音乐出版社》 “方舱之声”全国优秀抗疫歌曲展(互联网),并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此外,他还创作了《最美白衣》《你是哪朵白梅开》《和你在一起》《让爱绽放》《谢谢你,请保重》《向你敬礼》《华人一家》等歌曲,与他人合作创作了《大爱如山》《宝贝,等我回家》等歌曲。(刘维嘉)

   书法家任国京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

   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了著名书法家任国京,为他制作了一个多小时的语音音频节目。采访内容以艺术家的艺术人生为主,由艺术家自己讲述成长经历及艺术成就,讲述在艺术人生中的喜怒哀乐,要求故事性要强,通过一个个人生中经历的挫折与成功,让听众从中了解艺术家的艺术人生。

   这期节目已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华之声”、“神州之声”的《艺文两厅苑》栏目播出,播出平台为“云听app”以及台湾地区中波覆盖。(任淑敏)

   摄影家赵宝荣获得“绿化之星”徽章


   9月25日,《绿美京华》主题摄影展作品评选在北京摄影爱好者协会摄影家基地“5号影棚摄影中心”举行。来自摄影界和行业内的专家组成评委会,对经过初选后的1150余幅作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复选,共评选出200幅摄影作品入展,并在北京植物园展出。本次活动由北京绿化基金会、北京摄影爱好者协会主办。
北京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理事、北京市平谷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平谷职工摄影协会主席赵宝荣的摄影作品《让森林走近家园》,入选《首届“绿美京华”主题摄影展》,并获得荣誉证书及北京绿化基金会“绿华之星”徽章。(刘维嘉)

   作家王爱国作品在纪念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诗歌朗诵会朗诵


   9月29日,为纪念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密云区文化和旅游局与太师屯镇政府在太师屯镇松鼠谷景区通过一直播、抖音、360平台线上直播的方式,举办了“月圆京城  情系中华”纪念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诗歌朗诵会活动,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达近8万人。随后,表演者们依次登台,倾情朗诵了《水库人家不了情》《耸立心窝的大坝》《七彩御道的诉说》《月光下的百合》《致敬,十姐妹突击队》《这个秋天很棒》《祖国诵》《临水远望》《祖国,我为你欢庆》《金秋皓月》《团圆》《致敬,我的祖国》等多首诗歌,声情并茂地抒发着对党、对祖国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之情,表达了对英雄的密云人民、伟大的水库建设者们的崇高敬意,为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其中有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密云区作家协会会员王爱国创作的三首诗歌。她和朗读者先后登台朗读。(杨梓)

   书画家张亚祥作品入展书画网络艺术展


   10月3日,“墨舞中华风,月圆中国梦”迎双节第五次全国书画网络艺术展开展。参加本次艺术展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将军艺术家和著名书画家百余人,作品风格多样,具有高级别、高层次、高水准的特点。主办单位:北京抗战名将纪念馆、《中华瑰宝》杂志、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中国新文学学会乡土诗人分会。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员、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委员张亚祥的两幅作品入展。(张德虎)

   【书讯】

   著名作家孙朝成的诗集《非常参与》出版发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孙朝成诗集《非常参与》由《中国当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他献给2020中国抗疫斗争的英勇战士的专著。文集收录了孙朝成在抗疫期间创作的39篇诗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杨铁光为文集作序。(张丽)


   著名作家吴三宝的散文集《在北大上学的日子》出版发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三宝的散文集《在北大上学的日子》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文集分为《第一辑 未名湖情深》《第二辑 勿相忘于江湖》《附 良师益友如是说》三部分。(张丽)

   【创作漫谈】
   味道/老井
   味道无形、无声、无色,无行无迹,无影无踪,难以言传,难以描摹。
   味道虽则难辨,但绝不虚无。家乡的味道根深蒂固,母亲的味道与生俱来,四季的味道渐变有别,人生的味道五味俱全。男人有男人的味道,女人有女人的味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味道是客观存在,品味是主观感受。由于人们的年龄、职业、身份和嗜好等的不同,对同一味道的生理感受也存在细微差别。因此才有“羊羔虽美,众口难调”的说辞。
  较之于食物的味道,抽象事物的味道更难表述,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味道,特别是诗的味道。诗,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表达方式,有别于新闻、日记和台账。它不是“实事求是”,而是“实事求似”;不是“实话直说”,而是“实话婉说”。正因如此,诗意的表达就有了韵味。只有领悟到诗的韵味,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诗,有大千众生、天地万物的形象,有影射古今、关涉生活的故事,有牵心动魂、回肠荡气的情感,有顿开茅塞、启迪心智的哲理,有令人咀嚼、回味不尽的意趣。诗因高度形象化,接近绘画和雕塑;又因其高度情感化,更接近音乐和舞蹈。人们常说:李白斗酒诗百篇。从某种意义上讲,诗又很像酒,它们都是精心酝酿出来的,都是从日常事物中提炼出的精华,都是心灵的需求和情感的寄托。“佳兴忽来,诗能下酒;豪情一往,剑可赠人。”诗和酒,是游赏、筵席、无聊、闲居或狂欢等场合的绝配。
   一首好诗,一定是蕴藉隽永、耐人寻味的。魏晋南北朝的钟嵘提出“滋味说”,晚唐司空图提出“韵味说”。前者强调“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意思是描写要深刻细腻,形象要鲜活生动,抒情要委婉动人;后者强调“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意思是在读诗和评诗时,不仅要弄懂诗的“文意”,更要悟到诗的“好处”,即它的风味、意味、趣味、韵味等。这是我国古代“诗味说”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理论,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诗歌是审美的对象,读者是审美的主体。诗歌创作的最终完成不在于诗歌本身的写作,而在于读者对诗歌的审美欣赏。一首好诗一定是虚实结合的产物,一定是作者与读者的共同创造,一定能够“包孕过去,启迪未来”,一定会有“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味道。
   味道从哪里来?我们知道,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好菜是厨师精心调配多种佐料、经过适当火候的烹烧激发出来的。其实,一首好诗也是如此。诗人要勤于学习,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还要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把词语锤炼精准,把感情拿捏到位,把技法运用纯熟,把韵律化之于无形。只有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意境美、情感美与音乐美有机融合,才会把读者带到亦真亦幻、恍惚迷离的艺术境界。这样的诗也就有了人们常说的味道。
   清代郑板桥有一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春风拂柳、细雨润物的春日景象。这两句诗不仅让我们联想到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和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且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挑逗戏弄和春雨的温柔多情。这就是味道。
   明代高启写梅花:“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首句极写梅花超凡脱俗,二句写梅花分布之广,“瑶台”与“处处”形成鲜明对比。在诗人心中,梅花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高士风骨和美人风姿兼具,是人格理想的化身。三四句以“高士”“美人”设喻,给人以无穷想象,也让我们联想到《红楼梦》中“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的诗句。
   宋代陆游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面上看是记游,描绘了山环水绕、草木浓郁的山间水畔的景象,道出了山径蜿蜒、依稀难认的迷惘和柳暗花明、村庄忽现的兴奋;其实蕴含着“危机也是转机”“困境中蕴含希望”“看似无路可走,其实有脚就有路”“天黑透了更能看见星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等人生哲理。但诗人不是直白相告,而是寓理于景、事、情之中,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回味和思考。
   再看明代徐渭《题墨葡萄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出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半生落魄”直言其命途蹭蹬,一生不得志;“独”“啸”表现其孤独、孤高和孤傲,这是多数知识分子的特质。前两句就是诗人的自画像,后两句既写人,又写葡萄。
   作者将自己的文章比作“明珠”,因无人欣赏而“闲抛闲掷”,抛掷在哪里呢?野藤中。而野藤上的葡萄多像明珠啊,而明珠投暗,又多像自己的文章啊!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物我合一。正因如此,一首七言绝句,融进了作者无尽的痛楚和辛酸,令失意之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就是诗味。诗味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诗味像什么?如果说诗像花,诗味就是花香,没有花香是塑料花;如果说诗像酒,诗味就是酒后微醺,没有微醺那是白水;如果说诗像美人,诗味就是美人的风情,没有风情那是图片;如果说诗像珍珠,诗味就是珍珠的光泽,没有光泽那是玻璃球。爱好写诗的人啊,别忘了,一首好诗是有味道的,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作者简介:井茂东,曾用笔名老井。1984年毕业于承德师专中文系,曾先后在承德县、平泉市两地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现在平泉一中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闲暇时喜欢写作,曾自撰联“黄瓜白菜风味,残篇断笺生涯”概括自己的生活,渴望在有生之年留下一点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心灵获得充实的痕迹。(《平泉文学》路军)

[上一篇] 作家走进英雄的故乡 ——中仓、怀来两地作家文学联谊活动侧记

[上一篇] 诗词会员聚一堂,争相献艺诵重阳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