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浑身都是宝。梅花是传统的中医药材,特别是梅花药用价值非常广。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梅花果味酸,温、平、涩、无毒,有除烦闷,安心神和明目益气的作用。现代药理表明,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和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过敏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另外,梅子可以食用,果实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和糖等成分。除鲜食外还可以糖渍,制成蜜饯,也可以酿酒,做酸梅汤和梅茶饮料。根据梅花的上述药用价值,北梅基地对梅花花瓣和果实进行深加工开发利用,现在已开发出的产品有梅果酱、梅子酒、梅花叶芽茶、酵素等。梅果深加工具有产业化开发利用优势,潜力巨大,还可进一步拓宽开发渠道,把梅花产业做大做强。
梅花可以多途径开发,首先利用它的“花”在北方大作文章,让多姿多彩、凄美、奇美的梅花在我国北方林业界大放异彩,为园林绿化增色添香。一提起观赏梅花,人们往往会想到南京梅花山梅园、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无锡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以及云南、四川、安徽等地的梅花观光园。岂不知河北省各大公园、街道均可广泛种植梅花,以在北方形成自己的特色。不可不说的是梅花作为绿化树种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它的“名声”在国人中享有崇高地位,只要稍有规模,即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正如武汉大学的“樱花节”一样,每年慕名而至者纷至沓来,搞得热火朝天。二是梅花适合园林栽培的特性。梅花叶片偏小,落叶后便于清洁打扫,作行道树不至于对环卫造成太大影响;梅花树冠偏大,树身高度可控,容易修剪、造型,有利于街道美化。三是梅花品种多样,花色、叶色繁多,如红梅、绿梅、白梅、乌梅、李梅、杏梅等;花期有早有晚,可以把公园、街道打扮得五彩缤纷,丰富多彩。如梅花品种中有彩叶树种美人梅,不仅开花好看,花瓣大于紫叶李、紫叶稠李、太阳李,而且叶色略比这些树种红、亮,可以作为城市彩叶树种的填充或替代品种。
梅花具有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特点。可耐寒至零下39℃,适合北方寒冷地带越冬;梅花畏涝耐旱,适合山坡栽种。梅花树容易形成花芽,开花早,结果季节早。相比杏树、李子树生病机率要少,多体现在不易受旱害影响开花、结果。如果有效调动农民种植梅花积极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双利益驱动,梅花可以从根本上帮助落后山区走上致富之路。梅花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能减少山区种质资源保护的人力、物力消耗,而且能保证太行山种质资源的保存不受环境影响。
梅花是早春花木,对温度极其敏感,花期受环境影响较大。一般脱寒后温度在10℃左右即可开花,盛花期55天至60天左右。果梅开花期略早,同品种开花期也不太一致,不同气候的年份,开花时间可差半月以上,最长差一个月左右。梅花切花、插花可在0℃至4℃左右开花。梅花开花早晚与花开前温度积累有关,便于做切花、插花投入市场销售,取得经济利益,为种植户增收。间作优势强,梅林下适合种植梅花小苗或药材类植物。
太行山脉地势有缓坡带,可以成片种植或嫁接梅花。漫山遍野如果种上彩叶梅花,可以增加赏红叶的彩叶树种,以形成独特景观。太行山脉有诸多红色旅游区域,如能成规模地种植梅花,可为红色旅游增添文化和政治色彩,在漫山遍野的梅花盛开之时就是“红梅赞歌”的完美呈现,为发展红色旅游增添新的“卖点”;在梅果采摘期,也举办“梅果采摘节”为游客增添新的乐趣。
在中国诸多山脉中唯有太行山脉杏树、李子树颇多,人们采摘下来的成熟杏子、李子均不好保存。而一旦被嫁接成梅花产出大量梅子果实,青梅酒原材料供应链兴起,可以做更好的民族酒“青梅煮酒”。梅果酱可以做烤鹅、烤鸭、牛排的沾酱料食用。市场前景广阔,各大西点店、面包房、汉堡包店均可用梅果酱打开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西点美食。梅花果实可以做酵素,也可以拉动其它果蔬及药材类同步配伍酵素原材料,提升各种口味酵素的品质和档次。
十几年来,北梅基地在国家和河北省农林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对梅花的系列种植技术已日臻完善。完整实施了太行山杏树、李子树改造成梅花树的养护技术。针对不同的季节,对杏树、李子树采用不同嫁接手法的技术。把一年生成熟梅花枝条嫁接到成熟杏树上,利用插接和贴皮技术,反复实践,终于找到嫁接梅花最佳时机和最佳技术应用,每年春天插接一年生枝条,夏天嫁接最嫩的枝条用热粘皮技术为好,秋天嫁接半年生枝条贴皮技术为好。嫁接后如遇干旱要适当浇水,多雨季节要开沟排水,多风天气要防止接芽枯萎或接枝处因刮风而断裂,并要随时剪除砧木上萌生的蘖芽及剪砧。注重观察并做好病害、虫害的防治。病害主要有卷叶病、黄化病、炭疽病、流胶病、膏药病、煤污病、根癌病等。虫害主要是桃粉大蚜、黄褐天幕毛虫、桃红颈天牛、蚧壳虫、红蜘蛛、袋蛾、刺蛾等。这些病虫害目前都能有效得到控制和解决。
近几年来,在太行山脉进行的大量繁育梅花科学实验,分析了地处太行山脉的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1500米海拔处,分析了引种北梅基地抗寒梅花两年的生长情况。栽种了6个梅花品种,树高1.2—2米,冠幅1—2米,长势良好。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乔本植物研究中心与北梅基地合作,共同对梅花节水抗寒的种质特性进行了科学研究。进行了抗寒、抗旱驯化,培育出了适于太行山脉种植的6个梅花品种,研究制定了省级梅花繁育和养护技术标准。已在河北建立了多个梅花试验区,分别是:石家庄市平山县河渠村、灵寿县、正定县,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西刘庄村,张家口市蔚县北水泉镇醋柳沟村和细铉子村、张北县德胜村、怀安县,沧州市的黄骅市,以及廊坊市等,种植试验均已获得成功,为梅花的区域种植、生态鉴定奠定了基础。依托已有的农业部区域重点实验室,拥有气相色谱质谱仪、高压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近红外线色谱仪、核酸测序仪等459台套的先进设备,为各项研究进行提供了技术设备保障。现已建立了梅花花香、梅果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分析的实验平台,有效成分分析技术已经成熟,将对苗木品种和特异资源进行鉴定,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太行山脉气象气候变迁,新气候给大自然带来了新的条件。中国梅花耐寒、抗旱,一旦扎根,水肥多或少均可顽强成长。如果选育在山坡半陡山地大量人工培育梅花(最高可至2700米海拔均可栽植),树龄可达200年,所产果实可加工成农业转化成果系列产品。在花卉及林业行业中梅花树龄之高、品质之优、生命力之顽强,堪称中国之最,世界之最,是典型的长寿树种。对太行山脉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拉升、延长产业链发展至关重要,只要把中国梅花合理开发利用,在太行山脉固坡坎,填土养好树,保护种质资源,多繁育种苗出售,中国梅花的发展前景和经济价值不可限量。可以以“企业+基地+农户的互利共赢的模式”,不断扩大梅花市场及产业链产品市场。
中国梅花完美呈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花卉文化力量,是我国丰富的花卉资源谱中的名品。因为树龄长,是人类大自然世世代代和谐相处最好的历史见证,它的发生发展以及兴盛衰落与人类社会动荡、政治变革、精神文明的崇高或漠视程度紧密相关。自古众多爱梅、赞梅、赏梅、迷梅的文人墨客、诗人才子,吟咏梅花者甚多,中国梅花的开发利用,可以增进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中国梅花花卉生长历史的了解,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林、护林、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弘扬红色文化起到了点睛之笔的效应。
北梅基地联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省林科院、河北省林学会,共同发起倡议:太行山脉要以红色文旅为主线多繁育中国梅花,弘扬梅花文化,推动红色文旅农产业发展,融合现代农业、林业科技力量,全力打造太行山脉唱响红梅赞景观、奇观,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助力,为河北农林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