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高老头》读后感
《高老头》读后感
作者:张国强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作者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出代表奠基人。其中《高老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


高老头的父爱的悲剧,既是个性发展必然结果,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一方面是由于他心理偏执的近乎疯狂的父爱,使他成为父爱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又由于社会的发展,使他与社会行为准则脱节,从而使他成为社会的牺牲品。事实上,高老头的父爱并不单纯,而带着阶级的复杂性,他的父爱是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的。从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观出发,他认为父女之爱天经地义;但他又怀着往上爬的虚荣心,把对女儿的“爱”作为攀援名贵、抬高地位的手段,结果,原本高尚的感情变得庸俗。因为他内心中存在了后者的虚荣心,所以他对于女儿的爱具有了自我抹杀性,正如高老头自己所说:“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身无一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甚至放弃了自尊,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巴尔扎克都曾赞叹“他无异于一个基督教神圣的殉道者”。他用金钱去买女儿的“爱”,而女儿除了要钱却从来不看望他,这种“爱”注定是短暂的,不得不说,高老头对女儿是真正付出真心,含着泪水去爱女儿的。但在这种“吃人的社会”中,一切都拜倒在金钱下,他也败倒在了金钱的无情戏弄中。当他临终时,卧在病榻上,一边呜咽,一边喃喃:“我就要死了,在疯狂中,疯狂中死去!我气上心头来了!我现在才看清了我的全部生活。我上当了!她们不爱我,从来没有爱过我!”高老头死前的长篇独白是一份深沉有力的控诉书,“我上当了”的呐喊让人感到潸然泪下,让人为高老头的悲惨结果而感到悲哀,不得不让人对现存的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发出岔怒的谴责。作者对高老头的执迷不悟,对女儿的拜金冷酷,对社会的冷眼相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讽刺。在这样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被扭曲,就连真情实感也被吞没这不禁让我也感到迷茫,身处如此冷淡而悲哀的社会应该如何面对。这也许就是作者所考虑的吧,于是有了拉斯蒂涅这个角色。

破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来到巴黎上大学,住在偏僻的伏盖公寓里。他经不起上流社会灯红酒绿的诱惑,通过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踏入贵族沙龙,先后结识了两位少妇。拉斯蒂涅克在舞会上才真正看到,什么才是名门显赫,什么才是华丽、富有……他与纽沁根夫人交谈了两个多小时,似乎感到已攀上了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他感到飘飘然了。正当他得意之时敲开了高老头的房门,在看到房间的那凄凉的景色,一股寒气让他清醒了:房间内简陋不堪:窗上没有窗帘,床上只有薄薄的棉毯,那还是用伏盖太太的旧长裙改做的,柜子已经掉漆了,没有柜门,一张不成样的写字台上放着旧草帽。这冷冰冰的房间看着让人揪心,酷似监狱里的一间凄惨的牢房。让你无法想象的是这样的“家”是两位贵族小姐父亲的住所,它与王公贵族们奢侈、华丽、体面的生活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呀!在女儿和金钱之间,爱钱的暴发户高老头选择了父爱;在父亲和金钱中,他的女儿们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甚至在高老头重病的情况下向一无所有的高老头讨钱,在得知她们的父亲将永远离去她们时,都没有回过头去看一眼重病在床的父亲。人性沦落得如此明显,在父爱与尽孝之间多么讽刺。正如高老头病重前对拉斯蒂涅说的那样:“她们有事,她们在睡觉,她们不会来的。我早知道了,直到临死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唉!朋友你别结婚,也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他们不会来的!我已经知道了十年。有时我心里这么想,只是不敢相信。”

伏脱冷对拉斯蒂涅的催化作用最大,鲍赛昂夫人是委婉文雅的提示他,高老头是现身说法,只有伏脱冷对他的人生指导最直接,在最段的时间内给他的灵魂以冲击,并能在实践中一一应证。在年轻人面临竞争与可能选择的前途时伏脱冷给他下的结论是:“你知道这里人怎么闯前程的么?不是靠天才的光芒,便是靠腐蚀的手腕,不像炮弹一样轰进这个人群,就像瘟疫般钻进去。诚实正派毫无用处。”

这位拉斯蒂涅在这样社会的熏陶下,他失去了原本的自我,但是高老头悲凉的去世、薄赛昂夫人因金钱失败后的出走、沃特汉的被捕使他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也同时让他认清了这个社会。在高老头的墓碑前,他终于“埋葬了他的最后一滴眼泪”,他握紧拳头,下决心和上流社会“拼一拼”,他在最后,对天说:“现在,该咱们俩来较量较量了!”然后,他去陪德·纽辛根夫人吃晚饭了。


看看巴尔扎克笔下那是怎样的一个巴黎啊!金钱取代了门第,狠心冻结温情。有这样的社会背景因素,高老头的女儿们怎能不变的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当婚姻变成一场交易,当爱情沦落为一场欺骗,当亲情堕落成为一个捞钱的工具,那么这个社会中所困的人们,就变得可悲可叹又可气。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高老头是可怜的,他临终之时让自己两个心爱的女儿在自己身边陪伴的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但这一切也皆是他病态的父爱导致的;正如高老头病重前对拉斯蒂涅说的那样:“她们有事,她们在睡觉,她们不会来的。我早知道了,直到临死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唉!朋友你别结婚,也别生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你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把你从世界上赶出去。他们不会来的!我已经知道了十年。有时我心里这么想,只是不敢相信。”特•雷斯多伯爵夫人和特纽沁根太太

是最可气的,她们冷酷自私,不顾一手把自己养大的老父亲,只顾自己花钱享受,但她们华贵外表下的心并不曾真正快乐。与其说这是部冷酷、自私,处处满溢着金钱主义的家庭惨剧,不如说它是当时巴黎社会的一个缩影。

有句古话说的是“养不教父之过。”像高老头这样的父母对子女的过分溺爱,不知衍生出了多少穷奢极欲的享乐主义思想者。在这里,我说这句话不是为了指责高老头作为父亲的失职,也并非指责高老头没教育好孩子而是说孩子的过错。父母有一定的原因,对一个孩子来说,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啃老族”,那些将父母拒之门外,不予赡养的不孝子女。终有一天你们也会老去,今天你们对父母的所作所为就是子女今后对你们所要做的!今天父母所承受的一切就是你今后的生活。不想历史重演,就用“孝心”善待父母,感恩父母!


【责任编辑  卧龙令】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王 兴:读《故乡的水井》有感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5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