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眼 光
眼 光
作者:刘兴国

作者/关占彬

      有一句众口成诵的名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至情至理。那么眼光呢?必是“窗口”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映。鲁迅先生对眼睛有独到的评价:画一个人,最好画他的眼睛。那么,隐含在眼睛里的眼光呢?先生没有提及吗?不,其实全说到了。正如古人笔下的柳叶眉、杏核儿眼,便活画出一个女子的沉鱼落雁之容。想必那女子的眼光尽含其中,是温柔可爱的。

杂文 眼光

      先说朋友的眼睛,或大或小,望你时总是光芒短小,不虚不假,真挚而富有感情,浅浅的,一读就懂,象浅水盘子中放着两粒黑豆朗照无余。因为友情之间没有山高水低。

杂文 眼光

      再说恋人的眼睛,那是狡猾的蝴蝶,从那里溜出的光芒,诡谲的可爱,甜蜜的可憎,你可望而不可及。就象六月天挚著扑蝶的孩子,网兜扣住她的翅膀,扣不住腰肢,扣住了腰肢,又露出头角——那眼光永远是狡黠而有情趣的。不过再狡猾也不用担心,恋人的目光不会伤人,因为它光芒内敛,此时不会暴露。

杂文 眼光

      最直接的是上司的眼光。一般上司的眼光都缺少温柔感。无论他的眼睛大小、平斜、明亮与否,不会平视他的下级,从那里流出的是居高临下的光芒,是经过千锤百炼打造出来的那种:威严、淡漠、甚至冷峻,直逼心灵。中国几千年封建皇权专制,最得意之笔,是锻造出一种官人的“眼风”——对上低眉顺眼,对下则横眉厉目。以讹传讹,时至今日不少官吏的眼光仍停滞在经纬度以外,与温度无缘,适合极地气候。

杂文 眼光

      有人说:哲人的眼光是深邃的,艺术家的眼光是沉思的。大家可以从众多大师肖像或他们的作品中得到印证。例如:恩格斯;例如:《思想者》;前者的目光是智慧的凝聚,后者的目光是心灵的烛照,那是一双伟大舵手和水手在眺望历史海洋中人类大船乘风破浪前进的姿势!

尼采生来目光中饱含巨大的慈悲,她母亲说,这孩子的眼睛充满了全部世界的悲哀,是这个世界的,而不是他自己的。

杂文 眼光

      鲁迅先生的眼睛有无特色呢?从它里面流出的光芒又怎样呢?它既不深邃,也不沉思,”醉眼朦胧”的像被云雾遮掩的冬天的太阳,却永远是一副“”直面人生”的样子。而从朦胧中闪射出的光芒令那个黑暗的社会发抖,他的 ”斗士”本色,从眉蓬遮掩下的不大眼睛里光芒四射照遍世界。

毕加索因为有一双忧郁、奇特的眼睛,和一副执拗的眼光,竟赢得了众多女子的青睐。

杂文 眼光

      晚年的贝多芬视力近于无并且耳聋,眼睛对于他几乎光芒殆尽,可是他对音乐的感觉沒有因为看不清大千世界而消失。有一天,他行走在路上,心中突然乐律澎湃,便蹲下身子用一颗石子在地上疾书五线谱。恰巧一队送丧的人群走过,贝多芬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而不知,他们中有人认出了贝多芬,大声说:”他就是那个整天为我们创造美的人呵,我们不要惊动他。”于是,送丧的人群鸦雀无声地等了贝多芬半个多钟头。

杂文 眼光

贝多芬

      由此看来,古今中外,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无论眼睛大小、明亮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眼光——眼光是心灵的机巧,神智的表达,它无时无事不在尽情地演绎着心灵的语言,表达着人生的爱憎,传递着精神的力量。至于那些伟人,即使眼晴闭上了——幕布拉住了,它的光芒——心灵的语言——智慧和精神、慈悲和善良,仍会以客观形式存在并流传于世。尚然如此,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做官或为民,科学家或艺术家、哲人或教师都会有望成为一个可敬的星座,为人间释放“爱”的光芒,并赢得人们的崇敬和爱戴。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眷恋远去的炊烟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