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其实早在我五六岁的时候,京杭大运河的身影就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地扎根在我幼小的心中。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京杭大运河那奔流不息的水似乎就流淌在我全身每一根毛细的血管里。
记得那天在部队里做政治工作的爸爸,下班回到家中从黑黑的公文包中拿出一本彩色的《中国画报》递给我。
好漂亮啊!外皮的《中国画报》几个大字一下让我记住了,这是一本祖国颂的画册。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画册呢,打开没几页,我就看到了京杭大运河的几张图片。原来爸爸给我讲过长江、黄河的故事,怎么就没有听说过还有一条大运河呢?画报上解说的文字上分明写着“这条大运河可是通向南北”啊?
等到晚饭后,我就问起了爸爸。爸爸告诉我:就因为这条京杭大运河是人工挖掘的,所以才叫运河,是贯穿祖国南北的一条大河。北边就从祖国的首都北京开始,南边到达享誉世界美名的西湖杭州市。
那会儿我就隐隐约约地记住了首都北京和西湖的杭州。心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到北京的大运河源头去看看,探个究竟。看看这运河里的水是怎么来的?这运河的河面到底有多宽?古代的人们怎么就能抡着镐、挥着锹在地球上劈开一条人工的,而且还横穿永定河、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等几大水系的大河。看到这既能养虾养鱼,还能行走大船运送货物的大运河,让我知道祖国的江河是多么美啊!
可巧,我这梦还在做的时候,我们全家就来到了北京。心想一两年前的梦,这下就好实现了。
只是好梦还没有实现之前,一场席卷全国的恶梦就开始了。爸爸又被下放到南方农村的“五七”干校,我们全家后来随之跟着也来到了长江中游平原上,那满是江河湖泊的乡村里。
在这里虽然看不到长江的源头,但是让我领略到了滚滚长江的魅力!在这儿生活只有的遗憾是,离着京杭大运河又远了许多,因为这条大运河不穿过长江的中游段!
没想到,在乡村第三个年头的春节一过我又回到北京。一下子从几千里之远的长江中游沃野平原处,又来到日思夜盼的大运河身边,心里感觉到能亲近大运河的日子就越来越近了!
可是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那会儿,由于交通不便,去趟大运河所在的通县(通州区的前身)也不是那么容易。还好在我上中学时,家里为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也好像就是在这秋高气爽的一个周日,头一天约上几个有自行车的同学们,我们背着水壶、带上面包,迎着朝阳,哼着《让我们荡起双桨》,唱着《小松树》等歌曲就一路向东奔去!
回想起来,这段“考察”大运河的经历离着现在,已经快有五十年的时间了!真快啊,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什么是“弹指一挥间”啊!这就是啊。
昨晚半夜醒来我怎么也睡不着了。真正体会到辗转难眠的感觉,因为我的睡眠历来很好,睡得早也起的早,很难发生失眠。
回想起半个世纪前我们一帮半大的男孩子们、那次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大运河之旅,昨晚上终于让我失眠了。
其实这些年来,我何不曾想表达自己近六十年来,对大运河的爱呢?
刘绍堂老师
二
还记得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有着“大运河之子”雅称的刘绍堂老师拖着不听使唤的双腿,来到我所在的部机关大院,在那古香古色的大殿里,为我们这些饥渴知识的年轻人,讲授着大运河的文化和他对文学创作的体会,这又让我眼睛一亮。
大家有目共睹啊,文革的摧残,不但让我们这代人几乎没有学到什么文化,还让刘绍堂老师落下终身残疾。因为自己喜欢看点文学的书籍,我老早就“认识”刘绍堂老师了,之前只是闻其大名。
那天他端端正正地坐在我们面前,慈祥的笑脸、黑框的眼镜,把这位大运河的骄子打扮的如此美丽。让我感动的是,在他的心中大运河的土地总是那么具有诱惑力,他“只要一回到儒林村,见到自己生长多年的村庄,见到进门都不用打招呼的乡亲们,自己的双脚如果不在运河畔的大地上踩一踩,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刘绍堂老师的这段话一直都印在我的心上。
好像我现在也有这种感觉,自我感觉竟然还成了刘绍堂老师的徒弟了!
那年我加入河北省采风学会后,在三月末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不忘初心,弘扬时代精神诗歌朗诵会”在大运河畔举办。
刘维嘉老师
诗歌朗诵会上,有幸认识了大我不到一年的刘维嘉老哥。从他的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信心、什么是毅力、什么是坚强!
这是一个自强不息的硬汉啊、这是一位真正的“运河雄鹰”!我感到刘维嘉即是大运河人的骄傲,也是民政人的骄傲,又是残疾人的骄傲!
从小他不幸就患上小儿麻痹,几十年中他就是架着双拐,努力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似大运河畔一只矫健的雄鹰,高高地飞翔在运河上空;几十年间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他获得了正常人都意想不到的各种荣誉。
试想,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如果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远大的鸿浩之志,这运河雄鹰能长久地展翅吗?
我知道这就是大运河那甘甜的水汁,哺育出来的又一只大有作为的雄鹰!(图片来自网络)
2021年1月18日
责任编辑:赵献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