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待到来年花开日 再游运河作诗文 ——《一弯秋月卧运河》序
待到来年花开日 再游运河作诗文 ——《一弯秋月卧运河》序
作者:张炳吉


2020年6月,河北省采风学会准备研究一批提出申请的作家艺术家入会。在审核申请人资料时,一位作家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位作家就是本书的作者张春景他当时的申请资料上是这样写的:张春景,笔名南冰,河北省南皮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网络作家协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南皮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南皮县国学研修会执行会长先后在《文学报》《长城》《鸭绿江》《西部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6部文学专著,其中一部获河北省新世纪散文创新奖一部入选《河北散文家作品选》并获河北省散文名作奖;本人曾被授予“燕赵文化之星”荣誉称号

凭借自己这些过硬的条件,张春景顺利被批准加入了我们学会。此后,我们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进而成了文坛好友。春景入会后,积极支持我会的工作,经过他与南皮县香公文化产品有限公司联系,该公司出资与我们学会共同举办了第一届“香公杯”全国散文诗歌大赛这次大赛办得非常成功,社会反响非常好。

春景不仅办事爽快,知识面也很宽,尤其是他丰富的文史知识很让我钦佩。读他创作的散文,常常可见穿插其中的典故、传说故事,还有古人韵事。很多出典他似乎都能信手拈来,陈于纸上,彰显了他厚重的国学知识功底。比如,在《卤水点豆腐》这篇只有1700多字的短文中,春景居然引用了《大辞典》《书二公事》《本草纲目》等三部典籍中关于豆腐的记载以及淮南王刘安、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革命先驱孙中山等人关于豆腐的言论和故事。在《大洼四章“枣林”》中,作者引用晋时大夫傅玄云游到此(作者所写的地方)曾作的《枣赋》,并把此赋全盘托出,让读者眼界大开。在文学作品中加载恰当的史料,可增强作品的深度、厚度和品位,可大幅提升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思想魅力。但是,引用的经典要与作者所表达的主题相吻合、相衔接,否则,就可能画蛇添足。尽管春景史学丰富,但在散文创作中他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一弯秋月卧运河》一文中写古运河的风景时,引用了1750年康熙南巡经过运河时填写的词,用皇上的词来佐证古运河的美,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作者的笔意。本书中引用的《明世宗实录》《与朝歌令吴质书》《嘉靖青州府志》《水经》《临淄区文物志》以及“东光葚子救燕王”的传说、“浮瓜沉李”的典故,等等,都恰到好处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一个全才的作家不仅能写出好的诗词歌赋、好的文章,用美的作品去感染人,还应该是个哲学家,用形而上的作品去启发人、引导人。读春景的作品,我感到他的文字间总是洋溢着辩证的思维和哲学的味道,读后总能引发我的深思。一般的游记作品多写高山的壮美、大河的清澈、草原的宽广、森林的幽密,末了收笔打烊。春景的游记类作品也写景,但他没有停留在对景物的描写上,他往往在叙述完景色之后还要做进一步发挥:“黄山松的品格和形象给了我信心和勇气,我要将它作为处世的楷模、修养的老师、心心相印的朋友,像它那样刚毅坚强地去面对生活,始终保持一颗奋发向上的进取心,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谱写幸福美好的生活乐章,不断铸造人生的辉煌。”再看下面这些蕴含在文章中的句子,句句都是箴言,句句都发自作者的肺腑:

“任何成功都是从战胜痛苦开始的。”

“苗木无根脉则枯萎,人无根脉会夭折,家族无根脉将难传承,国无根脉便呈膏肓之象。”

“人,不经过痛苦和失败不能成熟;不经过大喜大悲和大起大落不能坚强。”

春景的这类散文其悟性和灵感结合的产物透过现象深入事物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具有入木三分的审美效果。阅读的散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写作技巧,还可以让我们学到生活的智慧处世的经验

在文学界有一句话叫做“大爱之人才有大作”。这种认为作家的人性与创作成果具有因果关系的观点颇有道理。纵观古今中外,很多伟大的文学家都是具有大爱之心的作家。正是因为他们有了大爱之心,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传世的巨著。本书的作者春景同志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作家,他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家人。他的姥爷患有骨病,体型上是个“罗锅”。但是,在他心里,姥爷却是一棵挺拔的大树:“在我眼里姥爷的形体虽然罗锅,但他的灵魂是正直的,心底是正直的,是个堂堂正正的男人,是一棵棵参天的大树。”春景有一次梦中偶遇去世多年的母亲,但一晃便不见了母亲的影子。这勾起了他对母亲深切的思念,他写道:“娘在家就在,娘走了家就是残缺的,如同这半弦的月。久违了,母亲!兹涂一纸小文聊以慰心,倘若哪日风平,借一叶孔明灯寄给您——我的亲人,我的娘!”如果作者没有对母亲深深的爱,梦中就不会遇到母亲,更不会写出这样催人泪下的文字。春景有个失语十年的姐姐,姐弟情深,他经常去姐姐家看望她,他对姐姐的惦念时时挂在心上:那条绳样弯曲的乡路于我再熟悉不过了,尽管铺满落叶,在华北平原的旷野间袒露着褐色的胸膛,泥泞的车辙印痕如同思念的根须,延伸着对大姐的昼思夜想。”“不敢面对你那熟悉的面孔了,每见一次面,便有许久的如鲠在喉,身心似大病一场的疲惫。

春景不仅有思想、有情感,还有过硬的写作技巧和艺术天赋,他善于表达,善于描写,能把很平常的创作素材编制成很美的艺术作品。读完 《一弯秋月卧运河》我感到春景就像一个竹林下的编制巧匠,他手下的竹器雅致、精巧,让人爱不释手。春景笔下的南运河就是这样一只竹器:南运河以其九曲十八弯的侠道柔肠,蕴育出博大精深的沧海文化和运河儿女万般的柔情,润泽着两岸子孙生生世世的干涸心田,任由发芽、成长、茂盛。”这些诗意的语言给人以想象的翅膀,读之总能让人沿着他的笔迹飞翔。“望着这鬼斧神工的景致,望着这造化神秀的崂山,即使最弱小无力者,转眼也会成为山东大汉,浑身上下鼓满了劲,血管里激荡着雄性豪情,洋溢着阳刚之气,恨不能与海战,与天斗,与地争;恨不能扫尽一切害人虫,铲平一切不平事。”这些铿锵的语言,似是振聋发聩的号角,似是雪夜惊雷,让人血脉偾张、豪情万丈,我们似乎看到了作者奋笔疾书时紧握的拳头和绷紧的嘴唇。    

春景在运河边长大,他与运河有着扯不断的情感。前些日子,他在微信中对我说他在等一场雪——他计划雪后去游运河,写几篇运河雪景的散文添加到本书中。可是,一等再等,他期盼的雪没来,恼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了。他和大家不得不居家自保。运河游不成了,这让他很懊丧。我安慰他说魑魅命短,瘟疫很快就会退去,待到来年春暖花开再游运河,写花海中的运河,岂不更好?他回复了我两个字:“也好!”

                                                    2021年1月6日

(本序作者张炳吉为河北省委办公厅二级巡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创始人、采风网总编辑)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下一篇] 宋城不远 开卷就到——《巨鹿宋城文化采风作品集》序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