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宋城不远 开卷就到——《巨鹿宋城文化采风作品集》序
宋城不远 开卷就到——《巨鹿宋城文化采风作品集》序
作者:张炳吉

庚子年十月初七,轻雾绕树,细雨淋车。应巨鹿县政协、巨鹿县文化旅游局之邀,河北省采风学会40多名会员分别从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等地启程,前往巨鹿县宋城遗址采风。

开车、行路,各路人马谈笑风生;停车、移步,一踏上巨鹿这片古老的土地,特别是走入湾子村宋城遗址,情形大变,肃穆与沉重骤然替换了大家刚才的笑靥与轻松。原来,北宋大观二年的一天,这里的居民正围坐在自家的小桌吃饭,突然,黄河决口,泥沙俱下,肆虐的洪水滚滚而来。人们仓皇地丢弃饭碗、丢弃赖以生存的房屋、家什、犁耙,店铺、还有老牛老马逃命而去;未能逃走的老弱病残与自己世代相依的家园、世代居住的巨鹿城池一起葬身于泥水之下,埋没于黄土之中,从此再不见天日。

虽逾900余年,但踩在蒙难者家园的上方,走在这样一片当年满城哀嚎、万众惊恐的故地,采风人谁不哀叹、谁不惋惜呢!令大家略微慰藉的是,这座沉睡的宋城在上世纪初的时候忽然被后人唤醒——人们挖井时发现了它,忆起了它。于是,文化人纷纷用尘封的古籍来诠释它,用陶器碎片来佐证它,用诗词歌赋来感叹它,用哀婉的歌声来祈祷它。河北省采风学会前来采风的作家与前人一样,都被这场灾难所感动,写下了数十篇作品。虽然在目前来说他们是以宋城为背景创作文艺作品的最后一拨文化人,但是,大家的情怀、笔触、笔力,比起前人毫不逊色。

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不吐不快,是诗人的惯性思维。参加这次采风的诗人创作的一首首诗歌,发出了自己对宋城遭受灭顶之灾的叹惋。“临近宋城蹑手足,恐惊千年梦中人。”诗人梁陆涛在他的《冬日寻访巨鹿宋城》里表达了自己踏上宋城遗址后内心的隐痛;诗人刘卫苹在《宋城》中道出了自己的心境:“水卷泥沙入宋城,拭去朱颜沉沙中。鬓白残缺今尚在,百感交集何处哀。”诗人张文山则在他的《古宋城赋》中发出感动天地的叹息:“抚今追远兮,大地为证;一声长叹兮,响彻古今”诗人老健则仰天长啸:“苍天无语,吟诗为你。宋城不幸,千古传奇

参加这次采风的诗人作家们没有把笔锋停留感叹、惋惜上,而是通过回味宋城昔日的惨景,来表达自己的心愿,他们希望通过考古挖掘和研究,早日使千年古城重见天日,还原宋城的本来面目,再现古城昔日的风采,让今天的人们一睹它的真容,并盼望巨鹿拥有更美好的明天。作家陈战勇写道:“参观完巨鹿古城遗址,我心中无限感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徜徉在发掘完成的古城历史博物馆中,直观地感受宋代社会的厚重历史,领略当时光辉灿烂的文化,探访古人的日常生活。古城九百多年的历史,将教育人们更加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日子,鞭策我们不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新生活。”作家郝占奎“企盼巨鹿古城穿越历史,满血还阳,早日复活。站在快节奏的时代河畔,我停下脚步,回过头去,为尘封的古城挹酒招喊:涅槃巨鹿,浴火重生!”作家邢红霞的心里话是“在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以一个探询者的目光去打量宋城这个遗骸时,我是惊骇的。我知道,以我浅陋的学养和拙笔撰写的这些故事,远远不能还原出当时的情景;我期望有一天,有人能掀起它的盖头,让世人看到一个真实的宋城。”作家德勤认为:“有朝一日宋城重见天日,必将光耀世界,灿烂无限”诗人万文丽的心愿“待到拨云日,徐徐露丽妍。”

     痛定思痛,追溯历史事件的渊源,汲取惨痛的教训是作家们的使命。参加这次采风的很多作家通过深入挖掘历史资料,揭露了这一事件的本质和根源。作家张变芳写道:宋徽宗继位以后,不仅在黄河治理方面存在严重失误,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如以前,特别是启用了一部分缺乏专业知识的治河官员,导致治河方案不科学,河政严重腐败使得河北地区随时都有遭受黄河水患的危险。”诗人佟陟似乎找到了大宋屡遭外侵和水患的原因:“大宋重文轻武,辽金乘隙伐图;黄河决堤千里,巨鹿瞬间倾覆;哀哉,呜呼!”

这次采风创作的作品不乏哲理之作,让人赞之叹之。作家张文山向来是个哲人,他认为,宋城“虽是一劫不复,亦当砥砺后人”宋城虽然倾城而亡,但它可以激励人们重整河山、发愤图强的信心和勇气。作家付春生认为,宋城蒙难自当哀之,但换一个角度看,宋城之难对古人来说是祸,但对今人来说是福——古代日常使用的盆盆罐罐大多已碎,而湮没于厚土之下的这些东西却完好无损,变成了今人宝贵的文物,古人用生命为我们换取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过去,人们只知道磁州窑,却很少看到其瓷器遗存。考古学家从宋城遗址挖掘出瓷器,才使人们认识了磁州窑,才使磁州窑走向世界。

    这批宋城采风作品不仅思想境界高尚,读后让人深思长叹,其艺术水准、表达技巧也值得褒扬。诗人郭亮采用拟人的手法来示胸臆:“东方的庞贝古城啊,待到柳枝吐鲜,燕子归来,你抖落一身沉沙,新芽一般升上地面,我将为你披上一身晨霞,淡妆一身星华,牵住你的手,洒落一地情话。”诗人杨红霞的诗歌盛开着浪漫主义的花朵:“巨鹿的鹿身不着梅花,却有串枝红杏从宋城的墙顶探头,打着腮红的女郎,垂下盈盈杏眼,抄手砚旁影青花盘的瓷色,青里闪白,白里泛青”诗人李立宪的七绝读来朗朗上口,艺术之美跃然纸上:“黄河决堤埋宋城,千年沉睡任说评。今人只叹宋瓷美,谁解宋人不堪情

本书辑录的作品,都是本书编委会从众多的采风作品中遴选出来的佳作,它们质地上乘,脍炙人口。观览本书,虽不能知宋城全貌,但亦可见其一斑;虽不能让宋城一鸣天下,但亦可尽我们的微薄之力。  

巨鹿县政协出资辑印成书,供大家收藏、纪念,很有意义,在此表示感谢。巨鹿县政协主席张锋、副主席王民,巨鹿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蔚霞、副局长马华涛,巨鹿县宋城文化研究会为这次采风创作、编书出书做出了重要贡献亦当感谢;巨鹿县文化人司华新为促成这次采风、出书活动,多次沟通联络,付出了心血,更当感谢。                                  

(本序作者张炳吉为河北省委办公厅二级巡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创始人、采风网总编辑)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天涯若比邻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