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天涯若比邻
天涯若比邻
作者:马永欢


                                               ——读大江健三郎随笔《读书人》


我到我县图书馆借阅了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随笔《读书人》,许金龙译,感觉这书就是我的知己,于是我想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

“听说某本书非常重要,阅读之后却并不觉得会在自己的人生中发挥积极作用,这种书一定会有吧。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书经常会散发出光芒。”

这是阅读的一种情景,一种画面,比如,学生学习的语文,除了考试功能外,应考外,好像没有作用,于是到毕业时,好多学生就把课本丢了抑或卖了,而不是收藏。其实,学生,无论小学生,还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只要跟随语文老师,好好学习语文,除了应考外,在自己的人生中将会发挥积极作用,如同一粒种子,只要种于土地中,一定会发芽的开花的结果的,而且果实会芳香的,会让人积极向上的向善的。只不过,这种正能量的东西,仿佛是隐形的神秘的,暂时察觉不了,也察觉不了,因为每一篇语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而经典之作,是需要一个读者的阅读积累,生活积累,人生经历积累,等等。当然,对于应考来说,也不必察觉,因为应考,目标是分数,因而语文教师,特别是高考语文教师的目光聚焦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答题,关键在于答题技术层面上,答题模式上,答题套路上,而不是其它方面,因为,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是教师的法宝。这是应考的铁律,这是残酷的教育现实,任何人不得不信。基于应考的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教学,没有教育,更没有情感因素的凸显,从师生表情来看,似乎都写着“语文考试”,“语文分数”!铁板一样的师生面孔,哪里容许经典课文的情感在人生中的发挥。所以,这种作用,是随风潜入夜,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在人生岁月中,该发芽就发芽,该开花就开花的,该结果就结果的。这就像吃东西,有些营养元素,读者是不知晓的,然而,这种文学的营养元素将在读者的心田,潜滋暗长,将在偶然的诱因下,会冒出来,发芽了,不可阻挡的发芽了,比如我于2005年,四十多岁时,开始不自觉地走上文学之路。所以我感悟,那些我读过的语文,已经散发出光芒了。基于我的经历,现在我兼任高中语文教学,我就经常对学生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语文,不仅为了高考,而且为了今后的美好人生。”

2

“关于《新人啊,觉醒吧!》,我打算从另一个侧面谈谈布莱克与我儿子是怎样一种关系,也就是说,我的阅读、写作以及生活是如何连接起来的。”

这三者的连接,我已经实践了十五年,也就是说,我进行文学创作已经十五年,在这十五年的文学创作中,始终把阅读、写作、生活联系在一起,不离不弃。写作,离不开阅读,也离不开生活;阅读,目的是为了写作;生活,为写作提供素材,仿佛厨师需要食材,仿佛中医需要药材,仿佛石头加工厂需要石材。素材,也就是题材之源,加以分类,便成为各种各样的题材,比如城市题材,乡村题材,民族文化题材,回族文化题材,红色文化题材,等等。所以,要自觉地有意识地拓宽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向广度与深度延伸,从而获得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3

“在那之后,我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作为读书之人,一直在逐一体验着那种喜悦、恐惧和寂寞。”

读书之人,要明白此理,读书要读懂,关键是要有相关的体验,如喜悦、恐惧、寂寞。如果没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就很难读懂,即使读完了,也不留痕迹。所以说,阅读文学书籍,应该根据读者的阅读基础与阅读爱好兴趣而选择阅读,而不能强制性地控制阅读。如果这样,读者将会从内心产生厌读,最后走向不读。当然,学生阅读语文课文除外,因为这种阅读具有功利性,不读不行,为了考试,为了就业,为了生存。还有单位的政治性阅读,不读不行,具有强制性阅读。

4

“且说我借助读书开始编织自己的人生进而不断开创出新的领域并行至今天,尽管有时会被自己所写的小说引导着偏离此前规划好的路线而前往其他方向。”

因此说,读书是一种引领,特别是,阅读文学书籍日积月累,自己仿佛变为文学书中人,自己变为文学人。因而,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彰显了文学的气质。这叫熏陶,这叫潜移默化,这叫润物细无声。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

一旦被文学化为文学人,那么,自己的心与形,便是文学的心与文学的形。我十五年的文学阅读,可以说,我已经被文学化为文学人,这就是文学文化的强大力量,宛若滴水穿石,这叫文化在于化人,这就是读书的功效。读书,编织人生,开疆拓土,规划前景,明确奋斗方向。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立冬读书记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