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民风民俗 > 耕种的变迁
耕种的变迁
作者:徐树仁


怀旧(二)

耕种的变迁

       这几年社会发展太快了,许多保留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东西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上课时偶然提及以前的东西,小家伙们是一脸的茫然。即使你费尽口舌,他们只是得到一点肤浅的了解,很难理解到精髓,这也许就是“代沟”吧!既然成为了历史,那就让它深深留在记忆之中吧!

       这两天讲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牛耕和铁农具,又勾起了十几年前的记忆。没想到我们农民赖以依靠的耕作方式竟然来自两千多年前,虽然不断改进,但始终没能有根本性的变革。从1983年“散社”“包产到户”开始,一个个半大的孩子也成为了种地的劳力。家家开始养牲畜,开始置办种地的家伙式儿。过年一出正月就开始做准备:从猪圈里起粪、倒粪、送粪,这个过程要耗去全家大部分时间。家家户户都养猪,不为卖钱,只为踩粪,这样的粪才有肥力。春天一下雨,需要很多人协作的种地运动开始了。单凭一家人人手儿不够,就两家或三家“搭帮儿”,有牲畜的出牲畜,有人力的出人力。到地里要先找地边儿,两头找到界石,用铁锹之类的东西插在界石上便于瞭望,中间要修上“小人儿”、踢上痕迹,避免种地时“过界”,引起纷争。开始种地了,要由有经验的人“把犁”,犁出的沟要尽量直;牲畜不听使唤时,需要人牵着,叫“牵牲(shang)”,这个工作可以由半大孩去做;点种工作一般由妇女来做,双脚要站到沟里,把点下的种子踩实,跟湿土充分接触,还要带上湿土,以保证出苗儿率。一班儿一般需要34人人完成,才能不耽误工作;施肥工作叫做“滤粪”,把已经一堆一堆下到地里的粪用粪筐撒到沟里,这个工作一般由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完成;接下来要有人撒“复合肥”,用一个桶拎着,一把一把撒到农家肥的上面;最后一道工序叫“拉抹塞(se)”,用一个旧粪筐下面绑上半圆木棍,把点过种、施过肥的沟抹平,一般由一个小孩牵一头毛驴完成。半天下来,这十来个人个个精疲力尽,也就种个四五亩地吧!

    后来发明了牲畜拉的、以至拖拉机做动力的播种机,把点种解放出来,算是一种进步,实质也没有大的改观。

    真正实现机械化是近几年的事,把种子、化肥、农药送到地头儿,花上几十块钱播种机就给你种好了,谁还费那力气?那种费时费力的傻事只有成为历史了!

[下一篇] 《高邑民俗》、《高邑民间故事》期望有识之士襄助出版

[上一篇] 画家李章升早期剪纸作品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