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教师来说,印篇子是再平常不过的工作了。从教20多年来,经历了印篇子的几次变革,颇有感触,略记如下:
从上初中起,看到老师拿块钢板,用只铁笔在蜡纸上面写呀写呀,很是好奇。一直不明白它怎么就到了纸上,发到我们的手里。到了参加工作以后,从老教师手里接过钢板和铁笔,才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首先找资料、选题,然后一笔一笔地刻到蜡纸上。要印刷了,需要请另一位教师帮忙。把油墨挤到一个木盘子里,用油滚子在上面沾均匀了。将若干白纸放好,把蜡纸贴到网子上。一个人一手摁住木框,一手拿滚子用力均匀的往前推。推完后将木框提起来,另一个人将印好的篇子翻过来,再重复下一次动作。印百来张篇子,需要大约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如果技术不好的话,蜡纸一走样,到后来字迹就歪歪扭扭,甚至扯开口子,只能再重新花费一番功夫重新刻板,唉!
这就是我所经历的第一代印刷机,它的历史我不太清楚。只是从影视作品和书本上看到地下工作者曾经使用过,至少也得有百来年的历史了吧!
后来出现了新型的蜡纸,铁笔、钢板就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找一只不再出油的圆珠笔,直接在蜡纸上就可以刻写了。撕去垫纸就可以印刷,感觉确实方便了许多。只是造价偏高,一张蜡纸大约0.5元左右。
大约1995年左右,学校购买了一台手摇印刷机。把刻好的蜡纸交给专职的印刷员,看着他轻松的贴到机子上,慢慢转动手摇柄,一张张清晰的篇子吐出来,心里真像三伏天吃了一碗冰糕,那叫一个“爽”。
再过了几年,学校又进了誊影机和速印机。把需要印刷的内容和一张蜡纸同时固定到一个圆滚子上,接通电源,滚子快速旋转,随着电火花的不断闪烁,几分钟时间一张蜡纸就刻好了。再把蜡纸上到速印机上,一摁开关,几分钟就可以印出几百张篇子。大大减轻了体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几年,学校又进了一台“一体机”。这家伙更是厉害,制版和印刷都是自动完成。把需要印的资料放在扫描版上,盖上盖板,看着印刷员摁下摁纽,只听机子里“喀嚓喀嚓”响几下,随着光线的扫描,就完成了制版工作。根据自己的需要,还可以制成二版、四版、八版等,还可以对材料进行放大或缩微。印刷时不再需要手工贴蜡纸,只需定上要印的数量,一摁开始钮,自动更换蜡纸,几分钟时间就完成了印刷工作,效率确实是高。
每当看到年轻老师拿着半本的资料去印篇子,还在抱怨工作累时,我总不由自主的想起当初的艰苦。但总觉得那时苦中有乐,看着经过自己劳碌刻出的蜡纸,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尤其是拿出半夜的功夫刻出的一张仿宋体,更是一种深深的自豪。同时我也深深得懂得: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再拿着铁笔、钢板就落伍了。但印篇子需要教师对资料有一个选择过程,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而量身定做的一种教学辅助。如果不加选择,随便拿出一张或几张试题就去印刷,不见得适合自己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一下子发给学生几张甚至十几张篇子,学生能做的过来吗?教师能及时批阅吗?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吗?我建议新教师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方便同时,不要在意识中丢掉了蜡纸、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