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作品评论 > 《石缝间的生命》读后
《石缝间的生命》读后
作者:马永欢


1

《石缝间的生命》,是作家林希的散文代表作,被选入中职高一年级《语文》(下册)。我任我们永平职业中学高一年级第131班(汽修专业)的语文课,语文课我已上了几年,是兼任,我的主课是中学政治课。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从教学对象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了自己的语文教学法,首先是引领学生阅读,至少读一遍课文,获取初步印象,获取感性认识。然而,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备课,阅读课文《石缝间的生命》。上课,引领学生阅读《石缝间的生命》。课后,再次阅读课文《石缝间的生命》。多读,读透课文《石缝间的生命》,让文字间的生命,在我眼前复活。

多读,用生命阅读,将感触深深,从而,无法抑制笔端的一份激情。这宛若花开枝头,自然而然,自由,恬静,微笑,幸福,美丽。

2

“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这一叙述,文采精彩纷呈,哲思跌宕起伏,静思,余韵无穷。我回首近六十年的风雨历程,深感这一哲思的正确:生命,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比如我在永平二中教书,在老街初级中学教书,在永平职中教书。三十多年的教书历程,三所学校教书环境的体验,诠释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适者生存!生命就是拼搏。

不仅如此,课文中列举的生命,也在诠释这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苍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

3

生命,就是拼搏,拼搏出一种雄姿,拼搏出自己的一片生存空间。然而,生命要铸就这种雄姿,这种生存空间,就要铸就好自己的根基。课文是这样叙述的:

“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土地。”

由此得知,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要打牢基础,夯实好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比如一个人的求学,起步于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要上好第一节课。只有上好第一节课,才会上好第二节课,因为第一节课是第二节课的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平地就是基础,一定要打好这一平地基础。如果打不好这基础,万丈高楼将会坍塌,抑或不可能建筑万丈高楼。我的语文教学的对象是职高高一年级汽修班131班学生,因为他们的语文基础太弱,不牢,所以语文教学难度较大。所以说,学生学习的基础至关重要,决定着学生的今后如何发展的人生问题。

4

“如果一切的生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

生命,如果是这样,“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只贪恋于眼前的利益,抑或只贪恋于眼前的不劳而获的利益。那么,自己又如何驾驭环境?比如一些好吃懒做的年轻人,再比如,不好好读书的学生。所以说,生命,要坚强,要有驾驭环境的能力,就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就要有去石缝间寻求立足天地的精神。为什么要培养这种精神?因为“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是的,除此路径外,又如何发现自己,认识自己,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对于发现别人,认识别人,也是如此的,在最困厄的境遇中认知生命的本质,认知心灵的美好。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生命的钥匙》读后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