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积累往来/李永刚
积累往来/李永刚
作者:河北省采风学会第一分会


   通州因水而闻名。当下,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运河文化源远流长,通州这块土地上文人辈出,孙敦秀先生算是当今时代非常活跃的一位。我跟孙先生熟悉,并常有往来。不疏不密,平淡如水,一晃二十几年了。
一见如故  写稿送稿话题多
   家庭的影响,我打小喜欢对联。刚参加工作,我本是个税官儿,天天查账算税什么的。那会儿,所长总“圈套”我写单位总结,便经常读报纸看杂志,一来二去喜欢上了文字。赶上身边的题材,便顺手给报社投稿,偶尔发个“豆腐块儿”。上世纪90年代初,通县县委宣传部调我,当上了通讯员。后来我考试,获得了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记者证。那次,在县委综合楼开会。休会期间跟同桌寒暄,原来他就是在《北京日报》上多次见过的孙敦秀。不仅有消息通讯,还有书法作品。我不由自主地翻起了他的笔记本。一页接一页的速记,离钩拉钩,龙飞凤舞,很多字我都认不出来。“这字谁认得呀?孙老师,您还书法家呢?”真是个愣头青,脱口而出的话引来不少人的围观。我快速的捂上嘴,不知如何收场。“你看那个京剧演员,生活中走道儿,跟台上的表演不一样吧,跟这就是一个道理。”孙老师宽怀大度,不慌不忙的陈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没有记恨我,后来见面反倒主动打招呼聊天。文化宣传不分家,工作的原因,我和孙老师时不时的一起参会、调研活动。就是情趣比较投吧,三五一群的说古抬杠,我俩常在其中。从宽窄巷子三砖可起灶一锅乃行炊的简洁,到迫使郑板桥送出年货两个字的横批;从小玩儿闹歪招骗王羲之字的典故,到修复笔杆开裂的小窍门儿;从我到坟前愧姓秦的感叹,到耕读传家厚德载物的出处。我们亦师亦友,无拘无束,无所不谈。好长一段时间,我才知道他曾是部队的团级大官儿,转业任区文化局副局长。他为人坦诚,不奉承不鄙视,不装不掩,不卑不亢。见面我们总是海阔天空,无拘无束。闻人所未闻,感人所未感。每次会晤相互都感觉时间太短,话题总是说不完。
尘封的题词,激励北苑上“新闻联播”
   2006年,我调到北苑街道办事处负责宣传工作。当时上下正在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北苑在所有社区设立了功名榜,层级遴选典型。很快发现了坚持30多年如一日,义务照顾邻居奶奶的张品正。于是,我们举办社区绝活儿比赛,宣传张品正事迹。这时,区民政局正在筹备通州区第一届社区节。两家单位领导一碰,优选节目,借绝活儿比赛颁奖,举行社区节开幕式。得知有市区领导到场,新闻媒体关注,我想到了孙老师。践行荣辱观、绝活儿比赛,我想了好多词儿,请孙老师挑选写一幅作品,增加看点。谁知孙老师仔细听了之后,反复摇头。“写社区之光吧。”他说,“有点儿目标。”拿到孙老师刚劲秀美的题词,对比没几个人知道的社区小活动,我感到差距太大,没敢拿出来。之后,每次看到题词,我都会兴奋、会激动,浑身是劲儿,一定得干出点样来才行。我们召开座谈会、总结会,组织通稿,录制节目。孙老师还多次现场指导张品正的演讲、话剧创作。北苑终于呈现社区之光。2007年3月22日新华社播发通稿,还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都报道了北苑的消息。我发自内心地感激孙老师,正是他的题词,激励我们坚持目标,实现目标。直至今日,那幅作品我依然珍藏在书柜里,每每爱不释手。
他创造了北苑的标识    
   2011年工作岗位调整,我开始负责街道党务工作。我们结合北苑实际,研究党建“双向积分”模式,很快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党员参加支部活动、服务他人,支部给予量化记分,反过来党员对支部作为给予评价打分。街道党委定期对高分的支部和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反馈服务。有效的动员机制,为推进地区社会治理发挥了作用。“双向积分”从社区试点到街道实施,再到全区推广,收到较好效果。孙老师参加过我们的公益服务活动,还以志愿者的身份,给我们书写了“双向积分服务有我”的主题词。
   2018年,按照上级要求,我们筹备街道党建展览,重现“双向积分”的发展轨迹。展览设在街道办事处地下室。工作人员历尽周折深入辖区,走访企业单位和居民家庭,收集实物600多件,图片3000多幅。通过珍贵实物、图片和视频资料,反映北苑街道党建“双向积分”模式。孙老师的主题词当然收录其中。现场有街道工委关于积分的红头文件,多次改版的积分细则。还有中组部的宣传简报,北京市志联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的奖牌,以及清华大学专家学者的点评。党建工作展览,一时成了市区学习交流的基地。房山、石景山等区县代表,内蒙挂职干部、河北山东党政代表团,还有市委研究室、市委组织部,以及北工大、中国社科院专家学者,参观者络绎不绝。孙老师的巨幅题词,成了展览的焦点,成了北苑党建工作的标识,大家纷纷合影留念。
平仄对仗,他不仅是书法家
   孙敦秀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写一手好字,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不少作品还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在很多人看来,要是能求到他的字,那得是多荣幸的事。
   西晋文学家陆机说过,宣物莫大于言,存行莫善于画。在我看来,孙老师比书法更值得传扬的,是他深藏的理论。其实孙老师不仅是书法家,还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他的书法理论、章法规则造诣很深。先后创作出版《书法小词典》、《文房四宝手册》、《书法幅式指南》等多部著作。特别是他对汉简的钻研和简牍书法的传承,他不断遴选书法新秀收徒。目前门下已有8批80多位弟子,其中包括俄罗斯的洋徒弟。每每收徒,他都慷慨向弟子们赠送自己的书法专著,真诚教诲弟子们刻苦努力,学习做人,学习艺术。我旁听过孙老师的课,我还把自己创作的诗词对联请孙老师修改。孙老师很少夸奖人,评鉴文稿毫不客气。这幅联对仗不准,那句诗平仄不合。积疑起悟,我每每都收获满满。 临渊羡鱼,不由得退而结网,没人的时候,我自个儿也关上门舞弄笔墨。 2020年疫情肆虐,很多退休的社区志愿者,主动参加社区防控,我倍受感动,创作了一首诗《志愿者赞》,恳请孙老师提意见。孙老师把湖北痕迹改成了新冠痕迹,摒弃了地区歧视。很快,作品被《文明通州》网、《北青报社区版》、市委《前线》杂志社等陆续刊发。我越发感到孙老师修改的到位。为自我鼓励,我潜心编写了一副对联作为座右铭。酸甜苦辣修功课,喜怒忧思养性灵。孙老师把喜怒忧思改成了曲赋诗词,并给我现场书写作品。平仄对仗都合规矩,还增加了含蓄儒雅的内涵,非常完美。在我心里,他早就成了我心悦诚服的老师。
   我珍惜跟孙老师的每一次往来,并不断积累。我想,我们积累的不仅是日渐增多的次数,还有不断深厚的友谊,更是随时享受的文化。

作者简介:
   李永刚,男,笔名理多,三永。籍贯北京市通州区。1965年11月出生,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家庭耳濡目染,自幼舞文弄墨,喜欢传统文化。1984年考入通县税务局,1992年调入通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1998年通过考试,成为北京日报社特约记者。2006年调入基层从事行政工作至今。工作之余,笔耕不缀。不时有书法散文作品见诸网络及报端,多次在市区征文活动中获奖。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春满京城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