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王尔德百年前曾写下一句重话:“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蛋很多,有趣的灵魂太少。”但对而照之,在我们这个讲究颜值的时代不正是如此嘛!在这个娱(愚)乐代替思考、浮躁嘲弄理性、肤浅轻蔑深刻的时代,不正是如此嘛!在学位、学养、学历、论文之名造假成风的今天,以及官学、商学相互寻租的今天,不正是如此嘛!
面前摆着一本即将付梓的书稿《生活底色》,作者是广电同仁、好友王广文君。在我看来,书中收入的与其说是一篇篇生动的文字,不如说是一束束思想的火花。透过文字,我看到的是一个善于思索的大脑,和一个有趣的灵魂。
每每和广文相聚,他总会用带着河间味儿的普通话轻声细语地谈天说地。他的博闻、多思、睿敏,乃至幽默令我印象深刻。总之,他不仅斯文秀雅,而且有趣,尤其是他的思考之趣、思想之趣。
进入网络时代,信息已不再是稀缺品,思想成了媒体竞争的高地。面对信息的泛滥、思想的缺失,以及泛娱乐化的浸染,我提出,广播不仅要做信息媒体,更要做思想媒体。要用思想办广播,办有思想的广播。这一想法得到了广文和广播界其他一些同仁的认可,2011 年,我和广文一起赴武汉,参加由湖北新闻广播王彬总监操办的全国新闻广播创新发展研讨会,而研讨会的主题和会标就叫“思想的力量”。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将培根的一句名言奉为圭臬:“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早在 2007 年9 月25 日上海《解放日报》就刊登文章对此提出质疑。文章说,从客观效果看,这句口号有很大的误导。人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对于现成知识的掌握,而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确,随着电脑记忆的容量越来越大,运转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如果缺乏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要说被别人打败,首先会被电脑打败。
可能与广文君是哲学专业的毕业生有关,在广播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思想先行,不断思考广播的位置与作为,以期在有效地服务社会中彰显广播的价值。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的调整,政府与民众之间、民众的不同群体之间产生了种种新的问题乃至矛盾,于是在主持评论部工作期间,2002 年,他和同事们一起策划创办了全国首个省级电台政府与民众对话的热线节目《阳光热线》。该栏目不仅获得中纪委及社会的广泛好评,连续三次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十佳栏目,一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十佳栏目,而且产生蝴蝶效应,带动几乎全国的省级电台甚至一些地市台都相继开办了类似的栏目,使新时期的中国广播成了当地政府与民众直接沟通的空中桥梁,被称为广播的“热线现象”。他还参与探索了河北电台第一个新闻专题节目、第一个经济专题节目、第一个新闻直播节目;他和同事创办并主管的舆论监督节目《今日焦点》,获全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栏目。
广播每天都在热运行,为了加强冷思考,他先后发表了60 多篇新闻论文与工作札记。
鉴于他的工作实绩,他被授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电视崛起以来,广播就被唱衰为“ 弱势媒体”,但是像广文这样的广播人,硬是把广播做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这大概源于他始终“ 作为一个思索的人而行动,作为一个行动的人而思索”(柏格森)。
身为一名广电人,特别是又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广文君每天的工作强度可以想象。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不仅对家事国事天下事、风声雨声读书声,事事关心、声声入耳,而且还笔耕不辍,随时写下所思所感,并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广闻道”加以推送。现在又将其中“杂史悲歌”“丈量人生”“正事闲聊”三类作品的部分文稿集印成册,奉献给读者,实在难能可贵。
在当今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经济在发展,道德在滑坡;物质在丰富,精神在迷失。于是广文通过一些“ 私人家话”式的文章丈量人生,探讨人生,追问人生的意义,想用活过的2/3 给剩下的1/3 指点迷津。
比如他检索人生,“利益得失,使卑劣和高尚相互搏杀,让人性善与恶持续较量”“是非功过,由得益者书写,民心口碑留在街谈巷议”。
他感悟人生就四步棋,“ 先谋吃,又谋学,再谋事,最后谋心” “内心的坦然、舒朗、轻松、愉悦和幸福是稀缺财富”“谋心就是让思 想驻留在荒漠的绿洲,把精神安顿在清澈的港湾,使灵魂定居在高尚的寓所”。
他把人生全部的繁杂、所有的忙碌归结为两件事,“ 享受物质和升华精神”。人生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钱与物是个好仆人,但也会变成恶主人。一旦为钱物所御,人就会变成钱物的奴隶。一个人能否享有美好的人生,往往取决于精神而非物质,即和财富、官职无关。
除了面向现实,他还常常回望和审读历史,“ 死去的东西往往死而不去”“历史虽然是一件件僵硬的事实,但只要经过思考,就可以生发出活生生的思想”。
他读史审史,是想从史实的个案中寻找某种共性,发现某些规律,给熟知的史话一种个性的思考和不一样的说法。
比如他比对上亿人的王氏族群,看谁是“ 天下王姓第一人”。王阳明追求“第一等事,做圣贤”“立功立德立言”兼备,被他列入一等候选。
比如北宋为什么“文胜武衰”,他着眼体制和皇权,认为赵匡胤汲取五代十国乱政教训和自己夺权经验,成为其加强集权统治的国策。
他追忆名将勇士、拜读民族豪杰,想弄清到底什么是血性,他眼中的“ 血性里有勇敢,但不是鲁莽。血性里有刚强,但不针对弱者。血性里有狭义,但不是亡命徒”,血性“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担当,是生存状态和人生价值的外现,是遗传基因和个性特征的载体,是个人修身之要件、民族屹立之根本”。
他读刘文典、马一浮、方孝孺,想读出风骨什么样,“ 为正义事业和高尚信念,展现的刚正不阿的气概,不惧强暴的品格,护卫气节的勇气”。
当然,广文的杂文随笔谈论最多的还是“国事”。热点冰点,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无所不涉。
比如,他回望改革开放,提出“40 年三大千秋功业”:“ 民主基因植根于大众,国民素质跨越提升,生活方式巨大变革”。
比如:一个族群和国家文明的标志是什么?他把“ 政治清明”摆在首位,然后依次是关照弱势、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尽其才、影响世界。
他提出“有一种国民心态该调整”,“老子的爷爷的爷爷比你厉害多了,老子的孙子的孙子比你更厉害”“积贫积弱积淀的自卑心态,以及由自卑衍生的心虚、逞强、自负,可以进入历史博物馆了”。
作为一个国际问题的业余爱好者,他提出中国掌控国际关系的一些原则:“倡树足够信赖的和平大国形象”“勇做自由民主法制的捍卫者”,他认为“中国外交的头等大事,就是避免针对中国的联盟的形成,这远比一城一地的得失重要”。
人在说话,话在说人。人在写书,书在写人。读了本书的文章,你会对广文君的思想、才情有深入的了解。
爱因斯坦说:“ 态度比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广文的想法则是:可以没找到问题的答案,但不可以放弃对问题的思考。
的确,虽说“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如果不思考, 上帝恐怕就只有哭了。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而思考则不仅是人寻求意义之路上的拐杖,而且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享受与财富。
总之,人是靠思想站起来的,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因此,人若想活得有趣,有所作为,从而保有做人的尊严,首要的是善于思想。即善于用思想对五光十色、纷繁复杂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辨识和解读。而这正是广文的追求。这本小书就是这种追求的果实。
纪伯伦说:“ 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企求成就的东西。”人一旦有了飞翔之梦,就不应在地上爬行。一旦有了思想的翅膀,就应尽情地享受飞翔。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可贵。比这本小书更可贵的,就是广文对于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而自由飞翔的向往与追求。这也是我佩服广文,并乐于为他写下这篇文字的原因所在。他必定会不断有新作推出,我不仅期待,而且坚信不疑。(作者:张振华,原国家广电部党组成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
2019年12月10日
责任编辑:李洪涛
[上一篇] 乔红的妙笔
[上一篇] 《雾都孤儿》感悟 / 张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