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抢饭”的诀窍
“抢饭”的诀窍
作者: 马占顺

    “人们都是吃饭,怎么还有出来抢饭的?”
     说得很对。可这正常的吃饭在我所处的连队就显得不是很正常了,我当新兵蛋子的那个年代可能还是比较穷的年代吧。人人都知道“民以食为天”的大道理,吃不饱自己的肚子就饿着。那时候在连队吃饭给我的感觉就是每一个兵蛋子都在“抢饭”,或者说不抢你就吃不饱!恐怕现在的新兵蛋子们再也见不到我们抢饭吃的场面了。
     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战士吃饭的样子和姿势,在他们身上把连队那套雷厉风行的作风,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新兵连训练结束分到老连队的第一天,就让我感觉到吃饭中的“火药味”了!这“火药味”充斥在极其简陋的饭堂里。我当时就想如果这“震动声”再大点,用厚厚的茅草搭的饭堂屋顶都会被掀翻了,甚至连那水泥沙子灰砌成的红砖墙都得震倒了!
     不信你看:
     老兵蛋子们都知道,一周一次的连队伙食改善今天中午真的“应证”了。我们班长从他在炊事班的老乡那准确得知:中午饭是白菜馅的大包子!这可是诱人的一顿“大餐”啊,不管有没有肉,因为一天三餐的米粒饭就着毫无油水的熬白萝卜片、水煮大白菜、芹菜拌辣椒、土豆炖南瓜等等,让大家的胃口都在等待着一顿美食的“换防”。新老兵蛋子们期盼的那顿美食今天终于来到了,总算可以换个口味填饱自己的肚子,您说兵蛋子们为这能不激动吗?
     随着吃饭的号声响起,各班集合。
     “立正、向右看——齐!”
     “向前看!......”
     各班长把集合好的一路纵队又带到排里的集合处,只见排长早早地就站在那里,脸上的表情严肃,他以同样的方式又把排里的队伍调整了一遍,开始严肃训话:
     “今天中午食堂吃包子,请大家不要抢。”听得出,这简单的一句训话,重点语气放在了最后一个的“抢”字上。那文化不高、都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兵蛋子们是否听得懂就不得而知了。站在队伍里,自己敏感的心好像被这犀利地训话狠狠刺痛了。我想,不管怎么说站在一起的新老兵蛋子们都是在“革命大熔炉”里训练,应该是有自觉性的人了,还谈不上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起码应是一个有觉悟的战士吧!
     我边想着,我们二排的队伍在排长的率领下喊着“一二一”的口令,到达了饭堂的跟前。
     我们连队的这个食堂,说糙点连个牛棚都不如。记得小时候随父亲到“五七”干校去住的牛棚还有个透着光亮的窗户什么的,那会儿可是六十年代啊!经济上远不如后来。可我当兵都七十年代了,总觉得条件应该比原先好一些。可是听老兵蛋子说,他们盖这个食堂时连长一声令下,就是不让留窗户。干活的兵蛋子们只好把四面的红砖墙,用一水儿的砂子灰把砖砌到顶,除了留出一个进出的大门以外,上面再盖上茅草房顶,就是饭堂了!钻进这盖好的饭堂如果这瓦数不大的电灯泡不亮了,整个是一个黑洞洞的世界啊。
     等到几个排的队伍都到齐了,值班的三排长履行职责开始。再一次的重复整队后,他转个侧身向站在身后有一米远的连长敬举手礼,“报告连长,连队集合完毕,请指示。”连长双脚并拢的回礼并说:“饭前一首歌是部队的传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唱好!”
     只见三排长给出了预备的手势,那低哑的声音伴着五音不全的破锣嗓子起了个头儿。兵蛋子们接过这首歌,扯着高低不一样的嗓子,激昂地唱起来。等到两段唱完后,连长一挥胳臂表示停止不唱了。我想可能连长的肚子早就“呱呱呱”地叫了吧,也可能连长与兵蛋子们长得一样的鼻子早就闻到菜包子的香味了吧,也许……。
     紧接着连长下令说:“开饭!”
     这下可乐坏了站在太阳底下,晒着的一百大几十个要吃饭的兵蛋子们。
     大家拿着自己的用餐餐具,排着队分两路一个一个地进入饭堂......
     当我们班进入后,看到已经有一半的兵蛋子早有几个大包子进肚了。可偏偏看见他们大小的碗里仍放满了大包子。有的是五个、有的装七个,还见那个来自贵州的老兵蛋子嘴里叼着一个,两个手里的饭碗装满了包子挺着胸脯朝着他们班的餐桌走去。
     到了我这儿,只见连队盛包子的大铁盆里的包子是烂的烂,破的破,都拿不起个儿来了。我灵机一动只好把手中的大白搪瓷碗往大铁盆的底部一扣,挖起一碗包子的白菜馅,用拿筷子的手急忙地捡上几个包子皮,放在上边。
     这第一顿包子就是这样吃的。要说白菜馅还就是白菜,可怜的连一点肉味都没有。要是现在,起码还可以放一些“鸡精”、“肉精”什么的吧。那个年代即使没有放进这些佐料,兵蛋子们吃得也是很香。
     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大包子好好地还都破了。原来是前边的兵蛋子们自己拿包子时,总想下面的好,翻着个儿从下面拿,那好好的包子就是这样被来回“折腾”烂了。
     还好这回吃包子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抢”的劲头。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还没有出现,可我看出来兵蛋子们中间,那吃饭比赛的劲头仍在“暗暗地涌动”!
     这次每个人无论吃了吃不了,都是自己先拿够再说,宁肯吃不下去,也不能不够,这就造成后面的人不够吃了。可话又说回来,连队改善伙食知道兵蛋子们一定会多吃,为什么不多做些呢?
     后来听司务长私下跟连长汇报说,这顿包子光用大白菜包馅就比熬白菜多用了一倍,面粉比做米饭的斤数多出三分之一的数量。连长好像都没考虑就说:“下回改善伙食,白面要多增加些,好让战士们吃饱。”司务长听了,瞪着不大的眼珠子,好像显得有气无力地说:“连长,这个月供应的粮食都吃超了,我们的伙食标准是有数量的。”连长说:“这我不管,你想办法去!”
     俗话说“官大压死人”,司务长的烦心事就在这里。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什么都是定量,虽说兵蛋子们在连队里随便吃,但大锅饭总是可以互相背着,他可能多吃点,这个人可能吃的不多就给“拉平”了。
     我们连队一百四十几号人,午饭平均每人半斤米,那一次就得做七十多斤米的饭。我在炊事班帮厨的时候,看见灶台上的那几口直径得有一米多的大铁锅都得用上,才能保证兵蛋子们吃饱。
     接下来的日日餐餐,我就看出兵蛋子们抢饭的劲头了。
     由于部队的训练和劳动强度都大,加上部队都是些新兵蛋子,年龄都在十八九岁或者二十来岁。再加上伙食上没有什么油水,所以平时主要以粮食为主。我深知这样的饭吃到肚子里抗不了半天就饿了。
     为什么会形成抢饭呢?
     刚开始吃饭我一点都不知道抢饭吃是如此的重要,只是拿着自己买的一个口径有十七八公分的搪瓷饭碗,按部就班去盛饭。可等到我吃完了这碗再去盛饭,看到大饭盆里已是空空无也,只有些粘在饭盆里的剩渣渣。呜呼!没饭了,只好委屈的等到下一顿了。
     其实当兵之前,我们在北京做学生根本就没有什么饭量。但是在部队里的训练和劳动强度实在是太大了,肚子不饱根本就“扛不住”这半天。所以就有了一次次吃不饱的教训后,又细心地观察了许多老兵蛋子们抢饭的过程,我也不得不快速加入到“抢饭”的大军行列中来。
     要知道抢饭吃也是有诀窍的,可能没有挨过饿的人都不知道。
     这简单的诀窍就是:先盛大半碗饭,快速的犹如囫囵吞枣一样咽下。
     我看哪一个兵蛋子们也不顾夏日里,顶着烈日的饭堂没有窗户的闷热,也不管吃饭的汗水早已经浸透了“捂在身上”那长裤长褂的军装,只要先把饭吃到自己的肚子里好像才是最大的“真理”。
     我刚开始都看得惊奇:那大半碗饭好像都是整粒吞下去的。什么脸面、什么拘谨那好像都是假的!半碗饭吞咽下肚后,立马跑到大饭盆前再抢盛一大碗饭。他们不仅让碗里的米饭冒着尖,而且还要用饭铲在这第二碗饭上使劲地拍一拍好像才能解气似的。把那碗饭,盛的满满的实实的,这回就可以静静地坐到饭桌前细嚼慢咽了。
     如每周一次的连队改善伙食,站在队伍里的兵蛋子们,叽里咕噜的肠胃会让他们每个人眼中能闪出金花来,这是一种怎样的祈盼啊!这些兵蛋子们终于晓得奋斗了七天,肚子终于不再是天天顺进去的、还在膨胀着的颗颗米粒了!
     要知道连队吃饭是要遵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管理条例的要求,列队按先后顺序进入饭堂的。我们连队有一百四十余人,每班十个人,共有十六个班,就是站十六列纵队,进入饭堂是怎样的一大片人啊。
     这说的学问就是看哪列队先进去了,先进入饭堂的战士们当然能早吃了,后进入的自然看人家都快吃饱了还在这等着咽口水呢!
     后来知道我们的班长也学“聪明”了,他通过后勤班的老乡知道今天这顿饭是改善伙食,先是集合队伍装模作用的训一顿话,就等人家的队伍都集合过去了,才向全班喊“向右转,齐步走!”最后走到靠在队伍的最外侧,排里也等着队伍都过来才走,这样我们自然是第一列进入饭堂了。
     啊!空旷的饭堂里几大盆包子摆在中间,白白的、香香的,这怎能不欢喜呢?犹如二两一个的大菜包子,每人捡到自己碗里七八个,空的手里再拿一个,嘴里叼着一个,开始狼吞虎咽起来。趁人还少,赶紧拿另外一个碗再盛碗汤,喝上一口防止被噎住,吃包子是最爽了:省事,有菜。
     要是连队改善伙食吃面条那哈哈就大了。那个年代南方出生的人在家里从不吃面条,他们大部分都不会使筷子捞面条,伙房给的捞面条的捞勺又不好使,再加上面条长,捞起来出溜出溜的。面条虽然好吃,但是不好捞到碗里啊。只看到一个个兵蛋子们撅着屁股蛋子,围着大面盆挤作一圈,他们的脑袋齐聚在大饭盆中央,额头上滴着大大的汗珠…… 吃面条往往是生长在北方兵蛋子们有优势,占尽了便宜。
     连队就是这样一个古怪的集体,吃、喝、拉、撒、洗都得抢!
     那个时候,能走进部队在太多人们的眼里是个幸福的事。都觉得在部队当兵有一点好处就是吃饭管饱,穿衣管发,要不许多青年都争着去当兵,甚至出现走后门的严重现象呢。可又有谁知道在连队当兵的辛苦、吃饭还要“抢”的尴尬呢?
      2018年7月17日草    2021年5月11日改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过年的“滋味儿”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