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读作家们的创作谈,有时候程度甚至超过喜欢读他们的作品。原因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但写作却与之不同,它基本上是一件孤军奋战的事情,从坐在电脑前的那一瞬间开始,你就要单枪匹马地进行战斗。从这个角度讲,写作者或许是全世界最孤独的人。在这种时候,阅读其他写作者的创作谈,将使人获得难得的精神鼓舞,你虽然无法和对方进行哪怕一句实际的对话,却有可能实实在在地产生一种日常口头沟通中无法产生的精神共振,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发,这是专属于写作者的私密体验。 希望今天推荐给你的这些伟大作家的创作心得,能带给你类似的心理感受。其中很多内容对我有至深影响,例如马尔克斯说道:“没有非凡的纪律却可以写一本极有价值的书,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非常反对有关写作的那种罗曼蒂克观念,那种观念坚持认为,写作的行为是一种牺牲,经济状况或情绪状态越是糟糕,写作就越好。我认为,你得要处在一种非常好的情绪和身体状态当中。” 希望这些内容,也能令你受益。
海明威
只要别人不打扰你,随你一个人去写,你任何时候都能写,或者你狠狠心就能做到。但最好的写作注定来自你爱的时候。 《老人与海》本来可以有一千页以上,把村子里每个人都写进去,包括他们怎么谋生、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有的作家这么写,写得很好很不错,写作这行当,你受制于已经完美的杰作。所以我得努力学着另辟蹊径。
杜鲁门·卡波蒂
若想考察一个作家是否领悟了讲故事的自然形态,只要通过这样的方法:读完小说后,你是否能想象故事换一种讲法?或者说,现在的讲法是否能让你的想象黯然失色,让你觉得它是无懈可击、不容置疑的? 多写是唯一的利器。如果你生而知之,那很好。如果不是,那就要学习这些知识。然后将它们以适合你自己的法则重新编排。 作者应该先殚精竭虑,把自己的眼泪哭干,在很久很久以后才开始动手,努力在读者身上唤起相似的反应。换句话说,我相信,任何艺术形态的最高水准都是通过一副深思熟虑、笃定冷静的头脑来实现的。
马尔克斯
在《百年孤独》此前尝试的写作中,我想要讲述这个故亊但却不相信它。我发现,我所要做的便是相信它们,而且是用我祖母讲故亊的那种相同的表情来写作:带着一张木头脸。 我非常反对有关写作的那种罗曼蒂克观念,那种观念坚持认为,写作的行为是一种牺牲,经济状况或情绪状态越是糟糕,写作就越好。我认为,你得要处在一种非常好的情绪和身体状态当中。对我来说,文学创作需要良好的健康,而“迷惘的一代”懂得这一点,他们是热爱生活的人。 对于小说家而言,直觉是根本。它与理智主义基本上相反,而理智主义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厌恶的东西了——是就把真实世界转变为一种不可动摇的理论而言。直觉具备非此即彼的优点,你不会试着把圆钉费力塞进方洞里去。
亨利·米勒
一个禅宗高手要做点什么之前,他会先用很长一段时间来修行、冥想、做准备,深思熟虑这件事,然后无念无声无我无这个那个。这个过程可能要几个月时间,也可能要几年。然后,他动手了,像闪电,直接命中目标——完美。
艺术家是什么?就是那些长着触角的人,知道如何追逐空气中、宇宙中涌动的电流的人。
纳博科夫
我想生活在拥有无声唱机和优雅的航空车的未来,银色的天空万里无云,一个遍布全世界的地下公路体系,卡车只许在地下行驶,就像摩洛克斯族人一样。至于过去,我不介意从各个不同的时空角落找回一些失落已久的享受,比如灯笼裤和又滑又深的浴缸。 有名的是《洛丽塔》,不是我。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再默默无闻不过的小说家,有着一个不知该怎么发音的名字。
凯鲁亚克
在你决定以写作为职业的那一刻,你就减弱了对体验的感受力。写作的能力变成了一种盾牌、一种躲藏的方式,可以立时把痛苦转化为甜蜜。而当你年轻时,你是如此无能为力,只能苦苦挣扎,去观察,去感受。 评论不应该成为一个习惯。这会让作家以为自己是个专家、权威,以为小说是集体产业和专业物种,以为想象力是一种理智的、社会的活动一一这些都是极为有害的错觉。
雷蒙德·卡佛
小说不需要与任何东西有关,它只带给写作它的人强烈的愉悦,给阅读那些经久不衰作品的人提供另一种愉悦,也为它自身的美丽而存在。它们发出光芒,虽然微弱,但经久不息。
帕慕克
小说家则是借耐力来打拼,基本上是靠着耐心,慢慢地,像蚂蚁一般地前行。小说家令人印象深刻,凭的不是那种疯魔而浪漫的眼光,而是他的耐心。
艾柯
我一直说我善于利用空隙。原子和原子之间、电子和电子之间, 存在很大空间,如果我们缩减宇宙、去除中间所有的空隙,整个宇宙可能压缩成一个球。我们的生活充满空隙。早晨你按了门铃,随后你得等电梯,到你出现在门前,中间又流逝了好几秒时间。在等你的若干秒里,我在思考正在写的一篇新文章。我可以在厕所、在火车上工作。游泳时,我想出很多东西,特别是在海里时。在浴缸里,想出的没那么多,但也有收获。
我始终认定,一本好书比它的作者更富智慧,它能传达出作者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我喜欢一个说法,叫固执的无兴趣。要培养一种固执的无兴趣,你必须把自己局限在特定的知识领域。你不可能对事事都求知若渴,必须强迫自己不要样样都学,否则你什么也学不到。
每个季度都有一篇文章讨论在美国小说已死、文学已死、文化已死。人们不再读书!青少年只玩电子游戏!事实是,全世界有数以千计的店里堆满了书、挤满了年轻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多书、这么多卖书的地方、这么多光顾那些地方买书的年轻人。
责任编辑:李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