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心直口快,热情健谈,天赋的本性。不论是三两相伴,还是成群共处,总是叽叽喳喳谈论不休。因为它们好说,吵闹得人们不喜欢。其实,麻雀是最富有人情味的鸟类。它们喜欢在有人居住的地方筑巢,与燕子相同,朝夕与人类作伴。那叽叽喳喳的叫声,是它们互相交谈,也是向人们倾诉它们的肺腑之言。只因人言、鸟语不通,彼此之间无法理解罢了。
在渺无人迹的荒山野岭或广袤无垠的沙漠,看不到麻雀的身影。在美国,有个新设计的城市,开始建造时,一只麻雀也没有。当这个城市的人口增加到三万人以后,大量的麻雀也随之迁入,在新建筑物上筑巢安身。
世界上,麻雀是分布最广的陆上鸟类。大约两千万年前,非洲热带出现了雀类。它们之中有的径由南亚散布到远东而成为丛林雀和树雀;有的飞向西方,成为西班牙雀;而大批飞向北方的就成为现在我们北半球的麻雀。后来,又逐渐分布到世界各大洲。
麻雀的生活很有趣。每年四月,是麻雀的婚期。这时,年轻的雄雀到处找可以筑巢的地方,如同人类婚前必须要有婚房。筑巢后准备接待“新娘”。婚前,他们也要恋爱。雄雀换上漂亮的有黑条纹的深栗色上衣,开始向雌雀求爱。雌雀并不打扮,它们也不换毛,身子不太漂亮,因为雌雀不轻易表示接受求爱。当一只雄雀靠近身边,像公鸡似的两翼下垂,尾巴张开,以示求爱时,雌雀不予理睬,它不断跳跃着,以便引逗更多的雄雀。不一会儿,其它雄雀也飞来参加,围绕着雌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用最真诚的语言争先恐后地表示自己的爱慕之情。雌雀要有意试探它们,看谁的力气最大、威望最高,便腾空飞起。这时,雄雀一起追上去,为争夺雌雀还免不了打闹。但通常只有一只身强力壮的雄雀摆出一幅愤怒的威胁姿态——羽毛竖立起来,其它雄雀也就自觉罢休,另寻新欢去了。也有少数弱小的雄雀因无力争夺而得不到雌雀青睐,终生不交配。这是鸟类的自然淘汰。自然界的动物植物都存在无情的淘汰规律,择优筛选,生育后代。
麻雀的婚配,极其严肃,实行终身制。雄雀将情投意合的雌雀领回自己的“新巢”后,不容许受到干涉,它自己也不三心二意,不再与其它雌雀求爱。雌雀一心一意维护自己的家庭,生儿育女。雀巢一旦受到威胁,雌雄雀以生命去拼搏。巢就是永久的家,也是生活的中心。虽说是“新婚洞房”,雄雀筑巢心不细,里面铺的干草有些凌乱。雌雀来到新家,叼回草叶,铺上自己的毛发,很细心地整理好家,为生儿育女做好准备。
四月中旬,雌雀生下第一窝三至六个灰白色带有斑点的蛋。十二天至十四天后,雏雀问世了。雄雀开始尽父亲之责,到处寻觅最好吃的食物,喂养小雏。几天后,雌雀也参加寻觅食物,“夫妇”共同承担起家庭责任,全心全意养育几只小雀。大约半个月后,小雀开始出窝,试着学飞翔。当小雀独立飞向树木草地寻食时,雌雀没有能力供养这些吃得日益增多的“儿女”,便烦躁地把他们哄出巢。同时又准备产第二窝蛋了。一年中,春秋两季他们如此生育四次。
麻雀的一生不断遇到危险。这些羽毛未丰满的小雀,有的甚至还不能独立生活,就被赶出巢,需要“各自须寻各自门”。据统计,一窝八只刚能飞的雏雀,一般只有一只能够活到传宗接代,很少麻雀能活到老年。国外研究麻雀的专家统计,世界上最老的麻雀活了十一年零三个半月。
秋去冬来,漫天大雪覆盖了大地,这是麻雀最难熬的日子。因为在零度气温下,麻雀因为吃不到食物只能活十五个小时。为了生存,它们只好顶风冒雪,四处飞奔,寻觅食物。这个季节,正是人们捕捉麻雀的好机会。在雪地里扫开一块空地,支好筛子,放下诱饵。麻雀很聪明,很快就发现食物。
它们先在筛子周围观看动静,仔细辨认是否是伪装。当看不出破绽时,才小心翼翼地跳到筛子边,啄一两口就跳出来,以防上当。稍有风吹草动,立即逃走。当然,它们做不到“明察秋毫”,也不能“洞察一切”,免不了被欺骗。当它们一旦被人们“逮捕”后,个个显示出“威武不屈”。你如果想喂养它,不太容易。它们“不食嗟来之食”,宁死不屈,直到绝食而亡。麻雀有记忆力,当它遇到一次劫难有幸逃脱后,再也不敢接近筛子了。
世界上被误解的事很多,麻雀也不例外。很长时间以来麻雀被当做“四害”之一。不知麻雀怎么“得罪”了中国政府,1958年,随着大跃进的锣鼓,麻雀遭到了一场毁灭性的打击,命运很悲惨。在一片片喧闹声和各种敲击乐器声中,大批麻雀疲于奔命,终因筋疲力尽而摔死或掉入河流湖泊而淹死,几乎被消灭殆尽。后来,发生了一场农业灾难,人们才谅解了麻雀。从1959年到1960年,福建南部的著名水果龙眼,突然大幅度减产,在没有受灾的情况下,龙眼产量比正常年景降低一半还多。经调查,原来是龙眼树在开花结果时,遭到了麻雀的天敌——臭大姐的幼虫危害。同时,小麦产区也发生了大面积的蝗虫灾害,原因是蝗虫的天敌麻雀被消灭了,蝗虫成千上万迅速发展。漫天飞舞的蝗虫把太阳都遮住了,落到麦田,瞬间吃掉所有麦粒。
这些意外灾害,完全是由于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造成的。
其实,麻雀能消灭很多害虫,例如玉米钻心虫、蚂蚱、毛虫、象牙虫等。没有麻雀,这些害虫就会大量繁殖,肆意为非作歹。
麻雀也有为害的一面,例如,春天啄吃刚播撒的籽种或拔起秧苗;秋天飞到庄稼地里糟蹋粮食。总的来说,对人类利大于害。只要我们掌握了麻雀的规律,可以因势利导,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既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原载《内蒙古科技园地》1981年第二期
王磊,1947年出生,5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1968年从北京通州潞河中学赴内蒙凉城插队。此后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先后在《乌兰察布日报》社、《北京民政报》社任编辑记者和总编、社长等职务,写作新闻、报告文学和文艺评论等百余万字。长期深入基层,关注百姓命运,歌颂改革功臣,揭示社会问题,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爱戴支持和领导的重视。倡导并擅长以散文笔法写作报告文学和新闻。曾获得30多个内蒙古、华北地区和全国的新闻奖项。
著名广播剧作家刘康达推荐词:
《岁月悠悠——王磊回忆录和作品集》是一位共和国同龄人的人生记录和时代写真。此书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王磊作为老知青和资深报人、学者阅历非常丰富,文章涉及门类广泛,内容厚重;是因为他那质朴优美的散文笔法,十分鲜活细腻,情趣盎然;更是因为他那深沉的“仁者爱人”情怀和鲜明坚定的百姓立场,使字里行间洋溢出扑面而来的“人味”。王磊是在身患癌症后抱病完成此书的,就为把自己亲历的时代和人生经验告诉后人。他这位有5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用生命凝结成文字,以表达对亲友、对晚辈、对家乡、对祖国的挚爱,尤其难能可敬!
刘康达,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通州区文化馆正高级研究馆员(退休)。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创作《运河人》《共和国赤子》《扫雷英雄杜富国》等广播剧作近30部,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5项、中国和国际各种奖项20余项。出版130万字的《刘康达剧作集》。获北京市“劳模”称号,个人传略被辑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