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广播剧作家刘康达由衷推荐:
《岁月悠悠——王磊回忆录和作品集》是一位共和国同龄人的人生记录和时代写真。此书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王磊作为老知青和资深报人、学者阅历非常丰富,文章涉及门类广泛,内容厚重;是因为他那质朴优美的散文笔法,十分鲜活细腻,情趣盎然;更是因为他那深沉的“仁者爱人”情怀和鲜明坚定的百姓立场,使字里行间洋溢出扑面而来的“人味”。王磊是在身患癌症后抱病完成此书的,就为把自己亲历的时代和人生经验告诉后人。他这位有5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用生命凝结成文字,以表达对亲友、对晚辈、对家乡、对祖国的挚爱,尤其难能可敬!
叩开孩子心灵的门扉
王磊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是,你可曾认真考虑过,应该怎样叩开孩子心灵的门扉,点燃幼儿智慧的火花,把他们培养成祖国合格人才?
乌兰察布盟集宁市驻军二八O医院政治处干部俞振常和爱人刘俊荣,在幼儿教育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可喜的经验。最近,我们访问了他们一家。
游戏中的测试
俞振常夫妇有个独生女儿,叫俞颜卓,今年刚满三周岁。当我们到他们家时,小颜卓跟着她的父母,欢蹦乱跳地迎接我们。进了屋,只见地上摆着几个小板凳,这是小颜卓在做“开火车”游戏。于是,我们的采访也就从做游戏开始。
“颜卓,咱们一块儿做游戏好吗?”
“好的。”颜卓高兴地放好了一个小板凳,坐在我们对面。
“这个游戏叫买糖。我们卖,你买。”我们把10个一分硬币交给她。“每次用一分钱买一块糖。现在开始吧。”
颜卓买了8次后,我们让她数一数买到的糖块。“8块”,她很快答道。
“好。你买糖的钱在我们这里。你想一想,我们手里应该有多少钱?”
颜卓歪着脑袋,用小手支着脸蛋,想了一会儿说:“8分。”这样的试验进行了四次,她都准确无误做出了回答。
这个游戏简单吗?不简单。这是世界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一个智力测验。他认为,二至七岁的幼儿只能用具体形象的东西,不能用数的概念进行由此及彼的可逆性运算。然而,三岁的颜卓却做出了准确的运算。这,难道不令人惊讶吗?
我们还进行了一项互反性试验。这个试验要求七岁以内的儿童不仅要知道自己的左右手,而且要判断出对面人的左右手。我们拿着一个布娃娃,面对着颜卓,叫她辨别。她很快正确地指出了布娃娃的左右手。同时,对在座的不同方向的人的左右手也做出了正确判断。颜卓的回答受到我们的夸赞。
她可高兴啦,拿起一块糖说:“吃完糖,我还要唱歌呢。”
抓住“第一次”
颜卓比同龄幼儿聪明。天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她的智力发展,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俞振常告诉我们,从孩子出生后,他们夫妇注意观察颜卓的一举一动,紧紧抓住孩子的每一个“第一次”。
在颜卓十三个月的时候,有一次俞振常正在看报纸,小颜卓爬过来也要看。他指着“人”字教她念了几遍,第二天再叫她认字,颜卓很快就认出来了。父母又惊又喜,他们抓住这个“第一次”,开始对颜卓进行识字教育。
在很短时间内,颜卓就认识了四、五十个字。
现在,颜卓已学完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正在学习第二册,认识了五百多字,并能背诵十几首唐诗。父母看她这样热爱学习,给她订阅了《看图说话》、《苗苗》等幼儿读物。她到邻居家玩耍时,不要糖果和玩具,偏偏要看小人书。 爸爸、妈妈下班,出差回来,她总是问“给我带回来什么书啦?”
颜卓在图书上曾看到过火车。有一次爸爸妈妈带她到火车站送亲戚,站上停放着各种机车,颜卓一眼就认出哪个是内燃机车,哪个是蒸汽机车。爸爸又抓住这个“第一次”,当场夸奖了她。从此,颜卓更喜欢辨认各种事物啦。家里养的花,她能说出各种花名;各种不同几何图形,她能鉴别;就连电视里放映的古装戏中的旦角、生角,她也能分辨出来。
有一次看电视,演的是儿童故事,爸爸边看边给颜卓讲。当她看到那个失去父母的小孩没鞋穿时,小颜卓流下了同情的泪水。“爸爸,给我擦擦眼泪。”俞振常一惊,她毕竟是两岁多的孩子啊。这又是个“第一次”,说明孩子看懂了,听懂了,还有了感情。从那以后,电视里有儿童节目就让她看,给她讲,让孩子增长知识,加强理解力。
独苗不难栽
俗话说,独苗难栽。意思是说,独生子女容易娇生惯养,若想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孩子很难。其实,孩子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并不在于其自身,而是父母如何以身作则,耐心引导,积极进行切合实际的教育。我们并不主张强迫幼儿过早地学习书本。主要精力放在基本道德,生活习惯上,从刚懂事时
就抓紧教育,一定让孩子做到诚实守信。
颜卓父母对这个问题深有感触。他们说,我们不仅要从智力上培养孩子,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懂得真善美。他们讲了这样一件事:颜卓看到戴红领巾的小学生非常羡慕,回家后,非要妈妈给她买。妈妈告诉她,红领巾不是买的,只有好好学习,当个好学生,才能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颜卓听了,马上说:“那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好戴红领巾。”
孩子犯了错误怎么办?有的家长不是放任不管就是严加责骂。颜卓父母不是这样,有一次,俞振常给颜卓借回一本书,嘱咐她:“要爱护书,不许撕坏。”第二天,当俞振常问她时,颜卓没有正面回答,却问:“撕坏一点不怕吧?”俞振常严肃地问:“你是不是把书撕坏啦?”这一问,颜卓哭了。原来,她把书撕坏了一页。俞振常耐心地教育她:撕书是不对的,特别是对别人的东西,要更加爱护。知道错就好,以后要改正。不是有意撕坏,不小心也不行。打那以后,颜卓十分爱护东西,对别人的物品很小心,再也没有撕坏书。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一次,颜卓看到爸爸妈妈不让奶奶吃剩菜,她就记住了。以后每当家里有剩菜,她就说:“剩菜咱们吃吧,别让奶奶吃。”平时,一旦发现颜卓不尊重奶奶,他们就批评她,要求她当面向奶奶赔礼道歉。
从颜卓家里出来,已是繁星满天了。在那浩瀚的夜空里,无数颗星星在向我们调皮地眨眼,仿佛千万双孩子的眼睛在望着我们。啊,孩子们那纯洁无暇的内心世界,不就像这美丽的夜空吗?那里,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萌生着理想的幼芽,正期待着春风的吹拂,渴望着雨露的滋润……
(原载《内蒙古妇女》1981年第五期)
王磊,1947年出生,50年党龄的中共党员。1968年从北京通州潞河中学赴内蒙凉城插队。此后从事新闻工作近30年,先后在《乌兰察布日报》社、《北京民政报》社任编辑记者和总编、社长等职务,写作新闻、报告文学和文艺评论等百余万字。长期深入基层,关注百姓命运,歌颂改革功臣,揭示社会问题,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爱戴支持和领导的重视。倡导并擅长以散文笔法写作报告文学和新闻。曾获得内蒙古、华北地区和全国的新闻奖项30多个。
刘康达,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通州区文化馆正高级研究馆员(退休)。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创作《运河人》《共和国赤子》《扫雷英雄杜富国》等广播剧作近30部,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5项、中国和国际各种奖项20余项。出版130万字的《刘康达剧作集》。获北京市“劳模”称号,个人传略被辑入《中国戏剧家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