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文艺名家 > 诗人徐正华的内心世界
诗人徐正华的内心世界
作者:广东雨村


徐正华,女,独立诗人,现住湖南省常德市。中华超现主义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中国诗歌网湖南频道副站长,中国新农村杂志社文学纵横增刊彩云文萃编委,四川人文编辑。)吟诵过诗人徐正华从心里唱出的诗歌,你或许会感叹诗人是用血来写的诗,又或者是用心来写诗。她的每一首诗都有血有肉,甚至骨头也够硬。的确,品赏她的诗歌,你必须细细地嚼,才能回味无穷。其超脱现实的意境、梦幻般的呓语、捉摸不定的思路、跳跃的极速,都会令人应接不暇而产生迷惘。但又不得不顺着往下读,而且要反复地读,你方能找得着诗意的深刻内涵、方能找得到埋藏很深的主题。诗人率真直白的个性、烂漫潇洒的品格、梦幻朦胧的特色,无处不在地突显在每一首诗的字里行间。尤其是诗人以犀利敏锐的目光审时度世、以独到精僻的见解凝炼生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去升华深化主题思想,达到教育人影响人的最高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世界观去透视原始素材,锤炼出一首首精品,去感染、去亲近人,让你不得不心甘情愿地成为其俘虏。诗人一首《但愿夜睌有圆月》,就让人从中可窥见一斑。她的诗歌路子、艺术手法和表现意境,就值得人们去探索、去研究、去品赏。诗的第一小节,诗人站在宇宙的高度俯视地球,夸张地把地球比喻为微不足道的“鸡蛋”,大脆弱了,很需要主宰地球的人类去细心呵护,否则,鸡蛋一旦碰上坚硬的石头,那么,粉身碎骨是可以预料中的事。然后把距离拉近,“生灵自由呼吸”,甚至连细小的昆虫“蟋蟀在土堆里亢奋演说”。诗人在这里究竟要告诉人们什么吗?是珍惜生命呢还是珍惜地球?恐怕兼而有之吧,或有更深远的意境呢!诗人慈善大爱和悲天悯人的胸怀路路展现。第二节诗,诗人站在旁边审视,观察,发现月光从树梢上照下来,只有诗人这么细心的人,才听到那“微小的叹息,”也只有诗人才敢大胆地设想这“好似出门务工的少女心里忐忑,生怕回不来故乡”。用拟人化作了铺垫,为第三节夸张的比喻埋下了伏笔。诗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效果已经达到。少女为什么“生怕回不来故乡”呢?是时间的无情?



还是怕月亮来了又去了,并不会长久驻足?时间既是诗人笔下的“天使”,也是诗人笔下的“魔鬼”。因为它可以“拯救痛苦”,也可以令“月亮失约”。诗人想象力的丰富和奇妙,喊出了自己的心声。时间是不等人的,世事难料,要好好把握,珍惜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这才是正理呀!读到这里,你摸着诗人的心没有?她要人们告诉什么呢?除开叫人们爱惜光阴之外,你还有何收获呢?看似明白了,却又什么也不明白。诗人超前的想象和朦胧的意境,的确令人摸不着头脑,犹如一下子走进了迷宫,昏头转向。读到第四节诗,你才知道,诗人诗借助月亮来怀念亲人。“十五的月亮,也许虚无/也许圆得通透,”假设,为主题的出场做好准备。诗人一句“想回家的,买不起车票” ,是不是穷呢?恐怕不是这样简单吧!诗人想说什么?你品出了什么韵味来了?请不要心急,答案很快有的。请继续看下去,你就知道了:“我的亲人去了国外/太遥远了,他们没有手机,联络不到,永久留在了异国他乡”


      

 哦,原来亲人去了国外,或许穷到买不起手机。只是中秋节到了,每当看到天上高挂的那轮代表美好的圆月,就忍不住想起亲人来。诗人借“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露思念亲人的赤子之心,也算是人之常情吧!可是,为什么亲人会“永久留在了异国他乡”呢?这有点不合情理吧?你只要细心地思考,就不难发现,“联络不到,永久留在了异国他乡”,“永久”二字便暗藏了玄机,只有不在的人才可能“联络不到,”这里,诗人内心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而思念最深,牵挂最强烈的,也许就莫过于是自己的父母了。可见,中秋月圆时,诗人或许是想起自己的亲人来了,那道撕心裂肺的痛呀,至今未能痊愈。欣赏诗人的诗时,你必须走进她的心里,方能捕捉到她的内心世界。诗中朦胧的意境,超脱现实的想象,无不突显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感染力,而牵动了你的内心世界也跟着一起悲伤,一起流泪,一起欢乐。但诗中绝对没有嬉笑怒骂,厌世的思想,她宣扬的始终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们不妨再看看诗人的另一首诗《尘世,是疼痛的尘世》,诗中藴含着较深的人生哲理,初看时调子较低:“相爱容易,但转身就是天涯”,人世无情,这是在所难免的。一样米养百样人,负心的人在在可见。只是恋人的痴情和执着,有时也无可厚非。这就看每个人的缘分了。诗中似乎处处是哀怨和无奈,“一条江瘦成一条心碎的船/背后悲喜的故事,可猜,可不猜”。思念、寂寞、牵挂、伤心,困扰着热恋中的人,能令到当事人有一种痛不欲生,绝望无救的境地,这是多么凄楚心凉的啊!在十分无助时凄凉地喊出“只有太阳,太阳的光线合拢治愈伤口”。受伤的心,天底下没有什么良药可以治好。因此,只能“变成一个听风听水的石头”而“欲哭无泪”。诗人代失恋者吶喊“谁能让沙漠不荒凉”?其实,还是有希望的,只是遇不到合适的人而已。

       


一个人可以不要傲气,但一定要有骨气,这是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诗歌最后的奋起,就是一个例证,就算“风餐露宿/也不委屈在别人家的瓦檐下”!这里就不单单是指恋人之间的闹别扭,或者是彻底分手的信号了,或许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这里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延伸到社会层面来说,就算在单位里打工,老板如果太老谋深算,容纳不下人,也可以把老板炒掉!这可见,诗人具有不可倔服的骨气,或叛逆的性格。诗人用灵活变通的大度和饱含哲理的诗句来收尾:“抛开尘世,一切豁然开朗”。人生在世上,只有短短几十年,一切都不外是过往云烟呀!做人,就一定要学会适应环境,这样才能绝处逢生。诗人正是为别人这样想,也是遵循着这一生存原则去做的吧!我们沿着诗人的心路,再探究她写的另一首诗《行走在时间之旅》,你发现一点什么了吗?读诗人写的诗,你不必借用多棱镜或放在显微镜下细看,也能品出藴味来的。诗歌《行走在时间之旅》就显得浅白了很多,诗人明白人生步履匆匆,所以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可贵,不要虚度年华。但必须放宽心态,积极向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嗟来之食。要想有所收获,就要“经历过艰苦徒步”的努力,除此之外,一切免谈。诗人讲究的是写实与虚幻结合,达到雅俗共赏。深奥与浅白融会贯通,做到人人读得懂,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收益。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鸟瞰茫茫的大千世界,审时度势。用独到的眼光捕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瞬间变化,尤其是十分复杂的人的思想和不同的性格,加以分析综合,提炼升华。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并作哲理的打磨,希望给人留下一点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诗人那温情脉脉、饱含着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高度责任心和普世的慈善大爱,而在心里写出的精辟诗句。读着读着,你也会和诗人产生心与心的共鸣的,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上一篇] 画坛才女刘兰亭

[上一篇] 刘建银山水画印象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