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传说故事 > 黄爷的传说
黄爷的传说
作者:王玉芬

     


      在成安县黄龙村村西的沙滩里,有一座黄爷庙,过去每逢三、六、九日,人们便到此烧香磕头,求老黄爷保佑不发水灾。这老黄爷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讲一个关于老黄爷的传说。

       在七百多年前,黄河曾经流经现在的成安与磁县搭界的地方。那时的黄河水很稳,人们在河上撤网捕鱼,河水灌溉着两岸的庄稼。有一年,黄河突然发了大水,平地五尺深的黄河水向东流淌,庄稼房屋一概被淹没,老百姓逃的逃,死的死,都说是老天爷要收他们这一方人归天了。

就在人们绝望的时候,黄河水却在一夜之间消失了。人们传言说,是老黄爷把黄河的水往南迁了。老黄爷是专管黄河的神,可谁也没见过。

       黄河水下去以后,老百姓又回到故地重建家园。这时,人们在黄河的故道上,经常看见一个手拿一只粗花碗,身穿破破烂烂衣服的黄翁老头儿,成天蹲在地上用手划道儿。大家虽然感到奇怪,可谁也没有去注意。时间长了,一个财主过去对黄翁老头说:“你到我家去帮工吧。”黄翁点头答应了。

       财主看老头恁大年纪,也干不了什么重活儿,就把自己的两个孙孙给老头看。黄翁把两个孩子放到一边,自己尽干些别的。财主见此情景,就问:“孩子哭了没有?”黄翁说:“没有,睡觉呢。”财主一看,两个孩子果然睡得很香。财主早起去看孩子,孩子在睡;中午去看孩子,孩子还在睡;下午去看孩子,孩子依旧在睡。渐渐的,这件事在全村传开了,村里的人都把自己的孩子往黄翁这儿送,黄翁也是有一个收一个,反正再淘气的孩子到了他这儿也得睡。

       财主见黄翁给全村的人看孩子,不要一分钱,而在他家吃饭,就对黄翁说:“你去帮着种地吧。”于是,黄翁又去种地。高粱长到一尺来高,黄翁去间苗,他把四十亩地的高粱苗几乎快间完了,共留了五棵:四个地角四棵,中间一棵。他回头问财主:“掌柜的,你看这苗稠不稠?”财主赌气说:“稠!”心里却嘀咕:你还能把苗全给我拔光?

       黄翁听了财主的话,又把四个地角的四棵给拔了,就剩中间一棵。黄翁又问稠不稠,财主赶忙说:“不稠了,不稠了。”

       高粱红了,秋收的时候到了,黄翁问财主:“掌柜的,做场吧。”财主说:“行,做多大的场?”“三百六十亩。”“不行不行,这四十亩地里就一棵高粱,怎么能用三百六十亩大的场?我也没那么多地。”“那就做三亩六大吧。”

       场地很快就做好了。黄翁又问:“家里有多少帮工?”财主说:“十个,够不够?”“不多。”“那我还有五个外甥,他家也有十来个帮工,把他们都叫来怎么样?“差不多。”于是,二十几个人每人赶着一辆大车来到场地,场中央依然立着那棵熟透的高梁。黄翁见众人都来了,便用手抓住高梁使劲儿晃了起来。这一晃,高梁就象雨点一样从上面流下来,一会儿地上就一大堆。

黄翁晃了一天,大车不停地往家拉了一天。天傍黑时,黄翁问一个帮工:“家里的仓满了没有?”帮工说:“差不多了。”黄翁便停了下来。他来到财主跟前说:“掌柜的,粮食收到家了,我也该走了。”财主问他要多少工钱,黄翁说:“我一个钱也不要。”

       这时,村里的乡亲们都知道这黄翁就是黄神老黄爷。听说黄爷要走,都来送行。一个乡亲问:“黄爷,你这回走了,啥时候再来呀?”黄爷说:“到莫须年再来。”“那我们这儿再发大水怎么办?”

       黄爷说:“不会有大水了。”说着,脱下鞋来在地上磕了磕,人们眼前立刻出现了一片河地,上面长着茂密的树林。黄爷接着说:“即使有点小灾,这河地、树林也会帮你们的忙。”说完便不见了。有人说现在黄龙村村西的南北河滩,就是那时留下的。

       人们才知道黄爷到此地来,是因为黄河水不愿南迁,黄爷怕再给百姓造成水灾,就到这儿来截住黄河水的退路。现在黄河水被驯服了,黄爷就走了。从此这儿再没发过水灾。

       乡亲们回到家,发现家里都堆满了高梁,知道这是老黄爷送的,更加怀念老黄爷。

到了清朝光绪年间,由于连年饥荒战乱,再加上外国的入侵,光绪政府摇摇欲坠。清帝号“光绪”他们担心黄爷说的“莫须年”就是“绪末年”,于是就在老黄爷种过苗的地方盖了一座黄爷庙,并把这个村子叫做“黄龙村”。

                                                                         (讲述:沈天佐)

 

[下一篇] 善人刘存德

[上一篇] 传说中的狐狸精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