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寻根祭祖之旅
寻根祭祖之旅
作者:顺其自然师美素


几友结伴驾车前往大槐树寻根祭祖。没走高速,车在依山就势的公路上行驶,或直或曲,或高或低,或盘旋升降。车窗外初夏的原野有红有绿,虽不够五彩缤纷,倒也赏心悦目。

洪洞因境内有“洪崖”、“古洞”两个自然地貌而得名。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几百处人文名胜及自然景观,闻名华夏的大槐树,全国四大名塔之一的广胜寺琉璃飞虹塔,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监狱,历山唐尧故园、青龙山玄帝宫、兴唐寺、女娲陵寝、师旷陵园、皋陶陵园等历史遗存都聚集在这块宝地上。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六百多年来,这首民谣使洪洞大槐树成为大半个中国百姓魂萦梦牵的“根”。笔者小时候就常听村里老人念讲这个民谣。我老宅外有一颗千年古槐,几搂粗的树干上空了一个大洞,小伙伴们经常爬到洞里面玩耍。树上有箩筐大的鸟窝,有一次我指着大槐树上鸟窝对小伙伴说,那是我们的老家,于是小伙伴们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哪能住吗?那么高怎么去?是不是我们以前有翅膀?说的幼稚,引发的联想是可贵的。

挤过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到了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这里是数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600余年来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成

 “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一座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牌坊巍峨耸立,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誉延嘉树” 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荫庇群生”说的是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据说辛亥革命时期槐乡大地就因大槐树而免去了一场大的浩劫。

已有1800年的历史的古大槐树处(碑亭)、二、三代槐树、石经幢、古驿道、广济寺等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都在看,都在用心感受蕴含着辛酸血泪史的大槐树根祖文化,团体的都有导游领着讲解,散客的有的机智的跟着团体听讲,有的认真在读牌子上的介绍,一个知识分子模样的老者身边聚集了许多散客,他在给人们人义务讲解,也有匆匆忙忙光看热闹的。

洪洞大槐树移民活动始自宋室南迁,止于清代中后期开发边疆,其中以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大约50年间为其高潮,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大移民。宋朝灭亡后,元朝的一百多年的残暴统治造成了奋起反抗的农民起义,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太祖实录》),水、旱、蝗、疫四大灾害也中原大地蔓延“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墟”而兵乱和灾疫却很少波及山西,山西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于是四处难民涌入山西,致使山西人口爆满,中原的肥沃土地却荒芜无人耕种。明太祖采纳了萄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等人的奏议,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洪洞县志》《大槐树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官方曾七次在大槐树左侧的广济寺进行移民活动,并给所迁之民以耕牛、种子和路费。寺旁有一颗“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官府工作人员在树下为移民办理手续,登记造册,发放物品。这就是大槐树移民的来历。

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祭祀文化区,随人流缓缓进入根雕大门,在造型独特、雕刻精美,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的“根”字影壁前合影留念、漫步莲馨桥、槐香桥和鹳鸣桥,献殿、祭祀广场、来到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供奉移民先祖姓氏牌位1230个的祭祖堂,在这个充满庄严肃穆气氛的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中,焚香、献供、祈愿、跪拜,无比虔诚的实现了此行的中心目的。之后随意在民俗文化区观光、休憩。又参观了一曲“苏三起解”使洪洞名扬四海,囚禁苏三的全国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明代监狱。夕阳西下,游客渐渐散去,我们带着感情的满足和心灵的升华踏上了归程。

大槐树根祖文化凝聚了亿万大槐树后裔世世代代的劳动创造,文化智慧,情感升华和民族自信。哪里有大槐树后裔,哪里就有大槐树文化,作为移民先祖离开故土时的见证,古大槐树成为亿万移民后裔心目中的精神之树。多少年来,背井离乡的先民们,以大槐树为标志,通过瞻仰、焚香、跪拜等民间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祖先和家乡的怀念之情。被情感浸润的大槐树祭祖习俗渐渐积淀成一种有史可考、有籍可查、脉络清晰、宗亲有序的文化现象。

大槐树作为移民历史的见证,对增强大槐树后裔及全球华人“我是炎黄子孙”的凝聚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同根同祖、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

哦!大槐树!您有形而无形,祖国的山岭原盆到处有您无形的根系;您是树而非树,您已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标识。

作者简介:

师美素,男,河北涉县新桥村人,国家首批创新工程师,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邯郸市作协会员,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国家一级著作《新时期工会精细化管理与工会制度改革指导手册》编委会委员,《中国乡村杂志》中国乡村作家人才库会员。荣获多项国家专利,曾在《光明日报》《河北工人报》《中原经济报》《共产党员》《中国乡村》《老人世界》《渤海风》《关东美文》《邯郸文学》等报刊杂志及多个网络平台发表通讯、散文和诗歌;多篇散文在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省采风学会和邯郸市作家协会举办的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和优秀奖;多篇学术论文被省、国家级论文集和大型丛书收录。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张行方系列文学作品欣赏之——落花成泥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