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首页 >  散文作品 > 记忆深处的戽桶
记忆深处的戽桶
作者:吕瑞杭

在老家柴房挂着一个戽桶,柳条编制的,类似于过去的木桶,唯一不同的是戽桶的底部是刀背形的,不能直立。儿子问,哪是什么?我说,是过去人们浇地用的农具。

儿时,看到池塘边两人对站,戽桶在池塘的水中提水。戽桶边的四根绳子分别由两人各持两根,对拉绳子,戽桶里的水就抬到高处,源源不断地流进田地里,浇灌着干涸的秧苗。

别看那戽桶不重,如果配合不好,很难将戽桶灌满水,再倒进高处的田地里。需要两个人用力均匀,配合得当。身体前倾、后仰、紧收、松肩,戽桶才能一气呵成,完成灌水、送水、倒水的使命。

后来,村里有了燃烧汽油的“喷灌”。用手一拉开关绳子,“突突”地把水抽到高处的田地,十分方便。随后出现的电动机、柴油机带着水泵也可以把水轻松地抽到高处,水量大,省时省力。再后来,有了潜水泵,可以远距离浇灌,但需要长长的塑料管连接,收管、放管需要三四个人协作。再后来,有了埋在地下的管道,潜水泵固定在水井里,只需插卡取电,抽水浇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回想起我所经历的灌溉变化,由戽桶到“喷灌”,由电动机、柴油机到扯塑料管的潜水泵,再到插卡取电浇地,真是一步一层楼的变化,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灌溉工具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到处都充满了新生活、新气象。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生活在诗意里的儿童

评论

采风网  主办方:河北省采风学会  Copyright © 2015-2024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15400号-1 冀ICP备15015400号-2

绑定会员信息

邮箱:
密码:
邮箱:
密码:
Another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