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8周年纪念日,不经使我想起了45年前的这个时候,冒着寒风参加毛主席纪念堂会的劳动。是啊!矗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正阳门之间毛主席纪念堂,已经有44周年的历史了。
1976年11月24日,按照中共中央的决议毛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到1977年5月4日,仅仅用了不到6个月的时间,毛主席纪念堂便以高质量的规格正式竣工。1977年9月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并开始对外开放。
毛主席纪念堂占地5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有33867立方米。“纪念堂主体呈正方形,四周有44根福建黄色花岗岩建造的立柱;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檐间镶葵花浮雕;基座有两层平面,台帮全部用四川大渡河旁的枣红色花岗岩砌成,四周用北京房山汉白玉做成万年青花饰栏杆。”纪念堂雄伟挺拔、庄严肃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毛主席纪念堂是坐南朝北的,沿着台阶走向纪念堂,迎面的是北大厅,大厅正中安放着汉白玉的毛主席坐像。那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现出领袖的亲切、慈祥。坐像的背景是一幅气势磅礴的巨幅绒绣壁画——《祖国大地》,展现着伟大祖国锦绣壮丽的河山。
走过这里就来到瞻仰厅。厅正中的水晶棺内安卧着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遗体。毛泽东身穿灰色中山装,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水晶棺的泰山黑色花岗岩基座四周,分别镶嵌着党徽、国徽、军徽和毛泽东的生卒年份。
南大厅为瞻仰参观出口大厅。大厅北侧的汉白玉墙面上,镌刻着鎏金的毛泽东书写的词《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这抒发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坚定决心和豪迈气概。
走进毛主席纪念堂二层,我们知道这里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和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是展示这6位领袖伟大革命历程,学习和缅怀他们建立丰功伟绩的场所。
记得在1976年的冬季和1977年的3月,我所在的部队按照毛主席纪念堂施工指挥部的安排,两次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建设的义务劳动。当时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为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976年12月北京已经是寒冬了。是一个周日的早上,部队的官兵们早早的起床,用完餐后每人穿上军大衣、带着栽绒棉帽子就坐着解放大卡车,乎乎的不到一个小时就开到位于天安门广场南侧这施工工地。只见这里是人山人海、又听这里是机器轰鸣。我们的任务是绑扎钢筋。
我们来到捆绑钢筋的地盘。一大片的地面上摆放着粗细、大小、长短许多型号和各种压好的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的钢筋箍。身边就是技术工程人员,他们手里拿着图纸,一一对照钢筋的型号负责指导这钢筋的绑扎。那时候的12月份,要比现在天气寒冷多了,虽然穿着大衣寒风打在外面也感到浑身的寒冷。工作开始前我们每个人手里分到一个绑扎钢筋的小铁钩子,还分到一小把细铁丝,在施工工程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就开始干活了。要知道大家对领袖的一片爱心,都落实在行动上,在绑扎钢筋前,我们的前道工序是负责清刷的,就是把要绑扎的钢筋全部清刷一遍,才能交给我们。刚开始大家由于技术不熟练,绑扎钢筋的速度显得有些慢,在大家经历了第一件“钢筋作品”的完成之后,大家显然都成为熟练地技术工人了。
绑扎钢筋这任务不是很复杂,好学。对我们新兵蛋子来说,在地上蹲上一个多小时不算什么,可对于岁数的的老兵来讲,由于他们的大肚皮突出,蹲上一会显得就有些气喘吁吁的了,但为了多干、为了保证质量,即使年过半百的老兵们手下的活依然麻利。
这次参加毛主席纪念堂义务劳动 ,回来后战士们都怀着对毛主席的热爱,写下了个人的感想,我勇挑重担在一个晚上就把大家的作品都刻录在蜡纸纸上。记得当时还没有先进的电脑,更没有打印机了。我都是用手刻的蜡板纸,再在那简易的油墨印刷机下面印出新老兵们一张张肺腑之感。这里面有诗歌、有散文、有纪实。记录着每个兵对毛主席的热爱、记录着新老兵蛋子们通过这一次短短的义务劳动那心底的感情和抒怀。
后来的资料显示,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工程建设的有北京市的各大建筑公司的技术人员和专业工人,当然还有像我们这样千千万万的义务劳动大军......
今天,站在天安门广场向南望去,毛主席纪念堂金碧辉煌,向世界人民依然展示着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记得在义务劳动时,工地技术人员就向我们讲了为避免在纪念堂上面出现正阳门屋顶的剪影,这就要要求纪念堂不能过高,而且要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定的比例。设计人员经过专业的分析,在天安门城楼高34.7米;人民大会堂东立面中部高40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西门两侧门墩高39.88米的广场上,最后确定的纪念堂高度为33.6米!“这个高度最为完美。”
毛主席纪念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正阳门城楼各相距200米,与古老的天安门、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和壮丽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今建筑群,使之成为了新中国当之无愧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2021年12月完稿 2022年1月修改
[上一篇] 我的运动生活
[上一篇] 走进“来今雨轩”——红色北京